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13
不想煩租客也能收租?現成房東崛起

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圖/台灣房屋提供)

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圖/台灣房屋提供)


包租代管業蓬勃發展觀察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近三年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家數變化,今年Q2為止,全國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1947家,跟三年前同期相較,增加了803家,增幅達70%,而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

2018年租賃專法上路,租屋市場越來越被重視,包括推動租賃人員證照,推出住宅租賃契約範本,包租代管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租賃補貼以及公益出租人提高免稅額,更加使房東這個職業透明化且制度化,也把租賃住宅服務業的餅持續做大,促進產業規模成長。

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北台灣三都加起來就有947家,等於占了全國家數的半數,北北桃三都工作機會充沛,外地求職的人口眾多,因此仍是租賃需求的發展熱區。在政策的宣導和租賃補助的核對下,房東們逐漸有繳稅的觀念,此外,許多接手家產的二代無暇管理房產,也需要包租代管業的服務協助,因此讓業者有更多發展空間。

進一步觀察,住宅服務業成長幅度最快的是高雄市,三年增加114家,增幅達131%。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租賃服務業可在房東與房客兩方的媒合、保障上有所幫助,不過對房客而言可能有額外費用,或是租金稍高,而租賃在台北市或北台灣者的資產實力相較高,就會是這類業種的主力地帶。

而之於房東則有兩層面,一方面對於租客要求較高、房產價值較高的房東來說,這類業者可篩選租客條件,或是處理相關事宜,持有方可省下麻煩,遂成趨勢。另一方面反之為租件稍有問題,提供公益出租、社宅還有節稅的可能,媒合的群群同樣能讓房東較為放心。

不過租屋市場還是不算透明,陳炳辰分析,對於政策與補貼都會大打折扣,且稅制上也不公平,仍有賴政府勾稽相關數據,也能與民間單位合作,在租金的掌握、調控與顧及弱勢上得以有施力點來施策。

不想煩租客也能收租?現成房東崛起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42



2025/10/13
淨零建築進園區! 產官學齊聚內湖 推動2050永續願景

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建築能效與產業園區轉型已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課題。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社團法人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 執行的「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3日在內湖科技園區盛大展開,吸引上百位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參與。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期望與產業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轉型路徑,讓台灣能在全球智慧建築與智慧科技發展上扮演領航角色。

這場論壇由社團法人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中華民國保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冷凍空調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協會、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台灣未來願景數位永續聯盟、台灣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GDDA全球數位產業聯盟協進會等近20個專業團體共同協辦,吸引上百位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及政府官員齊聚,共同探討建築與園區在淨零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機會。

王榮進在致詞中則強調,政府已將「建築減碳」視為推動淨零政策的先行戰場,未來將以2030年:公有建築率先達成淨零示範,並逐步建立能效檢核制度;2040年:擴及民間大型建築與產業園區,全面提升既有建物能效標示,與國際規範接軌;2050年:全國建築體系實現淨零碳排為三階段目標。他更強調「政府將持續投入資源,尤其針對公有建築物加速汰換與改造,並建立透明的能效檢查制度,這不僅是政策推動,更是全民永續生活的基礎。」

王榮進進一步指出,為加強實踐 2050 淨零排放願景,內政部推動「近零碳建築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由公部門示範帶動民間投入,以「擴大建築能效改善」、「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低碳淨零」與「近零碳建築綠領人才培育」三大主軸為核心,持續推動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取得建築能效標示,並與環境部、教育部及勞動部等單位跨部會合作,推動綠領人才培育。另透過綠色金融結合,協助產業在轉型過程兼顧專業技術與穩定就業,推動淨零科技落地,打造具韌性的永續建築環境。

在專題分享環節,多家領導企業分享最新的智慧淨零解決方案。首先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羅時麒組長說明我國淨零建築政策與能效評估制度,指出現行制度正逐步朝向國際標準調整,未來將透過碳足跡盤查與能效標章,為建築產業建立量化指標。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總監林美真提出「低碳化+智慧化」雙軸轉型模式,結合 AI 與能源管理平台,達成 ESG、碳中和及永續管理目標,並展示「一站式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實際應用案例。

倍力資訊 ESG 轉型事業群部長廖雅玲分享「淨零之旅從碳管家啟程」的實務經驗,利用數據盤查系統快速生成多版本報告,協助企業在應對國內外ESG規範時更有效率。聯億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惠民 聚焦 AI 與 IoT 的結合,展示「懂電的 AI 智慧插座」及電力資訊節點的應用。該系統可即時分析、智慧判斷與主動反應,不僅能降低用電浪費,更能結合聲音偵測與生理數據分析,延伸至居家安全與健康關懷領域。

論壇現場並設有技術展示區,呈現包括智慧感測器、AI 驅動能源平台、低碳冷媒空調管理系統等最新成果,吸引與會者熱烈交流。在綜合座談環節由王榮進所長親自主持,他指出台灣若要在國際競爭中維持優勢,必須在「建築減碳」上搶先布局。園區建築具有集中效應與示範效應,能成為政策與產業的先導場域。王所長也提到除了政策與技術外,更需要跨領域協作。例如,金融監理機關(金管會)已要求企業揭露永續報告書,而建築能效標章將與 ESG 報告書內容銜接;環境部與國發會則規劃能源減碳辦公室,作為跨部會協調平台,避免資源分散。

 

台智盟已在北、中、南舉辦多場產業交流座談,並與地方業界討論政策落地方案。此次論壇移師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進一步聚焦於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建築能效議題,孟義超秘書長強調這場論壇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一個「產業鏈對話平台」。透過匯聚建築師、技師、公協會、產業及政府代表,建立從政策、標準、技術到落地應用的完整鏈結,才能讓「淨零」不只是口號,而是實際發生在園區與建築現場的日常。台智盟未來亦將持續推動園區與建築的智慧化、低碳化與永續化,並與各界攜手加速技術落地,讓台灣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

照片

圖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執行的「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主、協辦單位代表進行合照。

照片

圖說:「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的所有與會貴賓大合照。

照片

圖說:「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3日下午於內湖科技園區舉辦,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親自到場致詞。



資料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823085



2025/10/09
工業地產逆勢強漲!成交率暴增6.8% 台積電夥伴急卡位

台灣工業地產逆勢走強,2025年上半年成交金額突破577億元,成長6.8%,創近年新高!友達、穩懋半導體及泰豐輪胎等老牌企業紛紛釋出廠房資產,台達電以69.5億元接手泰豐廠房,創今年最大交易。專家指出,這反映台灣產業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下的策略性轉型與資產活化布局,展現製造業持續進化、務實應變的韌性與智慧。

工業地產熱絡。(圖/CBRE提供)

工業地產熱絡。(圖/CBRE提供)


近年來,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化發展趨勢。在住宅市場持續降溫的同時,工業地產卻逆勢走強,2025年上半年成交金額突破5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創下近年新高。這波交易熱潮背後,自用型企業成為主要買方,而包括友達、穩懋半導體及泰豐輪胎等老牌企業則積極釋出廠房資產。這不僅是單純的資產變現,更反映了台灣產業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下的策略性轉型與資產活化布局。

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與住宅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在都市住辦逐漸成為新一代城市發展重要型態的同時,工業地產的表現尤為亮眼。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2025年上半年台灣工業地產買賣金額接近577億元,成長率達6.8%。需求主力來自自用型企業,即使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動,企業購買力仍然強勁,上半年購入土地、廠房及廠辦合計達425億元,占整體成交量的74%。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表示,今年1到8月大型不動產交易達1900億,其中工業地產占比近四成。自用型買方持續購買工業土地、廠房和廠辦的交易量占整體工業地產交易量的八成。這顯示即使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工業地產仍然保持強勁的需求。交易主角也別具特色,賣方多為知名老牌企業。友達、穩懋半導體相繼出手釋出資產,老字號泰豐輪胎也將低度使用的廠房出售,最終由台達電以69.5億元接手,創下今年工業地產最大交易紀錄。


工業地產熱絡。(圖/CBRE提供)

工業地產熱絡。(圖/CBRE提供)


世邦魏理仕台灣總經理林敬超指出,許多傳產業者持有龐大土地資產,過去作為廠房使用,但現在本業經營大多已轉往東南亞、越南等國家。這些在台灣閒置的土地資產近年來紛紛被拿出來活化,包括紡織業和一些受關稅衝擊的傳統製造業,如零組件和腳踏車等產業。對這些企業而言,出售廠房不僅是變現資金,更是資產活化的策略布局。同時,資金充裕且積極擴張的企業也把握機會進場,提前卡位。林敬超表示,這些企業多與台積電有高度關聯,包括科技業者、半導體廠商以及中下游的封裝測試製造商,他們需要靠近台積電,因此特別關注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台積電周邊或科學園區周邊的工業用地釋出。

回收資金的企業通常有三大運用方向:轉進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商辦資產、加碼研發與轉型升級,或補強營運資金以應對關稅與市場波動。李嘉玶認為,由於對等關稅政策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短期內廠商對未來半年整體營運能見度不佳,可能會對添購自用型不動產採取較保守態度。然而,面對國際貿易供應鏈重整甚至可能造成全球貿易碎片化的挑戰,一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可能仍會選擇根留台灣。這股工業地產交易潮,實際上是台灣產業轉型的縮影。廠房不再只是固定資產,而成為企業靈活調整的策略工具,也展現了台灣製造業在壓力下持續進化、務實應變的韌性與智慧。.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3005439




2025/10/09
2025雙十各大優惠
迎接雙十連假到來~各大品牌祭出限時優惠又來啦~

餐飲、手搖、樂園、場館通通有!連假就來吃爆、玩爆

⚠️詳細優惠資訊依官方公告為準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328868235252&id=100068744474563&set=a.564202295881248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328868235252&id=100068744474563&set=a.564202295881248




2025/10/08
營造工程物價營造工程物價 漲勢收斂 漲勢收斂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最新營造工程物價統計,今年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為112.15,年增0.3%,漲勢收斂,不過整體仍位居高檔,房價難有下跌空間。觀察細項,材料類延續下滑走勢,年減0.59%;勞務類則受缺工影響,年增約2%。

回顧近一年走勢,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去年一度大幅攀升,去年6月漲幅衝上2.9%,下半年也多維持在2%以上。但隨央行先後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房市交易量降溫,去年12月漲幅已回落至1.78%。

今年以來年增率進一步走低,1月至4月持續停留在「1字頭」,5月下探至0.56%,6月僅0.05%,7月更轉為年減0.17%,為自2023年6月以來、相隔25個月首度出現負成長。8月雖然回升至年增0.3%,但回升幅度有限。

材料類方面,漲幅持續趨緩,至8月已連續四個月年增率呈負成長;但勞務類仍持續維持正成長趨勢,反映缺工問題仍存,不過漲勢已略有收斂。

高雄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分析,營造材料多仰賴進口,來源涵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區,在新台幣匯率升值約一成的情況下,進口建材價格明顯趨緩;但是勞務類走勢依舊偏強,反映薪資成本壓力持續墊高。

謝哲耀指出,當前房市景氣清淡,住宅新建案開工量體縮減,但社會住宅推動不斷,以及科技業廠房擴建需求持續,加上營建工人勞動力快速老化,導致人力短缺問題惡化,業界普遍出現「加薪搶工」現象。

整體而言,即便材料價格趨緩,勞務端壓力仍未緩解,使營建成本難以顯著下降。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052048?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0/08
市場現「賠售熱」 專家:無須期待大崩盤

▲▼ 預售屋帶看,帶看照,樣品屋,帶看,實品屋,賞屋照,資料照            。(圖/記者陳筱惠攝)

▲目前雖然有不少屋主出現賠售,但平均降幅大多落在8%~12%,並非外界期待的「大崩盤」,資料照。(圖/記者陳筱惠攝)

近期房市網路交易平台揭露大量的「賠售」物件,以台中市來說,關鍵字一出就達196筆,引發外界關注房價是否進入大幅修正。不過,專家分析,目前雖然有不少屋主出現賠售,但平均降幅大多落在8%~12%,並非外界期待的「大崩盤」。

搜尋《591房屋交易網》,打入關鍵字「賠售」,以台中市來說輸入關鍵字就達196筆,不過,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市場資訊主委白洪章說明:「目前雖然有不少屋主出現賠售,但平均降幅大多落在8%~12%,並非外界期待的「大崩盤。」

而出現最多賠售物件的,多半是即將交屋的預售物件,包含高價區的水湳、七期重劃區小宅、鄰近七期的西屯區物件,在地房仲簡愷延說:「過去幾年在資金行情與低利環境推動下,房價快速墊高,如今受到央行緊縮政策、購屋力道減弱等因素影響,市場自然進入修正期,賠售案例確實增加,尤其是2021至2022年間高點進場的屋主,成為近年賠售主力。」

不過,簡愷延認為:「預售屋則以讓利15%為極限,最多就認賠解約給建商,因此,近期看到的回檔大多落在8%~12%,整體而言仍屬於健康修正,並非外界期待的大崩盤。」

白洪章也認為「跌幅有限」才是目前房市的真實寫照。由於建商資金相對雄厚,在售建案雖不斷傳出「降價第一槍」,但大多以「緩賣不降價」策略因應,二手市場雖有讓價,但幅度不至於出現全面性重挫。

簡愷延建議:「現階段市場屬於價格修正與買方議價空間放大的階段,對自住客而言反而是挑屋好時機,至於投資買盤,則需有長期持有的心理準備,不宜再抱持短期套利心態。」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3043349





2025/10/08
2025/10/11大直享樂生活節-樂園闖關大作戰來囉!

10月11日(六)下午16:00-21:00在敬業三路(原ATT e Life前)封街辦理2025大直享樂生活節,

不僅把小朋友最喜愛的大型氣墊遊戲搬到馬路上,還有親子市集,包含一鷺燒烤、各式人氣美食小吃、文創商品,並在路上擺放休閒陽傘座讓民眾在大直商圈Chill一下!

舞台規劃音樂演出和親子互動唱跳,搭配遊逛商圈店家的NFC闖關大作戰,只要集滿五點即可抽超過十萬商圈會員店家住宿券、餐券及體驗券等大禮!邀請大家一起同樂~



2025/10/08
5成民眾看跌未來房價!最新數據曝

24%屋主年底前想出脫了結

根據永慶房屋2025年第四季網路會員調查,全台看跌第三季房市比例擴大至50%,為2020年以來的次高水平。

根據永慶房屋2025年第四季網路會員調查,全台看跌第三季房市比例擴大至50%,為2020年以來的次高水平。


根據永慶房屋2025年第四季網路會員調查,全台看跌第三季房市比例,由上季的37%增加13個百分點至50%,為2020年以來的次高水平,看跌比重擴大;看漲房價的比例由上季的29%減少至20%,而持平比例也有小幅下降,從上季的34%下降至本季的30%。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於8月正式落地實施,對台課徵20%關稅,且目前房市政策尚未放寬,仍受銀行房貸緊縮及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交易量無明顯回溫,對於未來房價下跌的預期逐漸形成市場共識,因此,消費者看跌房價比重擴大至50%,看跌房價已是目前房市最大公約數。


5成民眾看跌未來房價!最新數據曝:24%屋主年底前想出脫了結
另外調查消費者認為何時是最佳購屋時機?調查結果顯示,31%消費者認為未來1年會是購屋好時機,其中19%消費者認為落在2026上半年,陳賜傑指出,顯示儘管政策影響續行下,買方購屋信心仍強,但部分消費者期待房價有再向下修正的空間,因此,認為2026年上半年才是適合進場的好時機。


至於屋主認為何時是最佳售屋時機?結果顯示,有38%消費者認為未來1年會是售屋好時機,其中24%消費者認為就在今年下半年,顯示部分屋主願意趁目前房價仍處於相對高點,若適度讓價就能讓成交機會增加,因此,選擇趁早出脫房產、獲利了結,避免未來愈晚賣價格愈低。


至於美國關稅落地後是否會對國內經濟景氣產生影響?有78%消費者認為會讓國內經濟景氣變差,14%消費者則認為沒有影響,陳賜傑說明,顯示大多數消費者還是認為美國關稅政策會使國內經濟景氣受衝擊。由於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全球貿易量可能縮減、企業投資轉趨保守、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同時也將制約國內經濟景氣成長力道,因此,近8成消費者認為對等關稅落地上路後,國內經濟景氣將變差。


陳賜傑表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看壞Q4景氣比例從上季的47%又增加至51%,超過半數的消費者看壞今年第四季景氣。因台灣為出口導向的國家,在美國關稅政策落地後,可能使不少產業的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因此,台灣經濟勢必也會受到一定的衝擊。

5成民眾看跌未來房價!最新數據曝:24%屋主年底前想出脫了結5成民眾看跌未來房價!最新數據曝:24%屋主年底前想出脫了結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697




2025/10/08
租金動搖及供給壓力風險 專家解析商用不動產市況

戴德梁行發布今(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統計,本季交易金額達345億元,前三季累計近1,110億元,顯示市場在不確定環境下仍維持一定動能。本季最大宗交易為日月光半導體製造以65億元向穩懋半導體購入高雄南部科學園區廠房,用於擴充先進封裝產能;其次為富邦人壽以28億元購入台北市大同區星聚點KTV旗艦館,並採售後回租方式由原營運團隊續營;第三則為台灣產物保險以20億元向森羅投資購入承德路全棟辦公大樓。

戴德梁行分析,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增強,帶動供應鏈廠商加速擴產與資本支出,工業不動產因此獲得穩定支撐。相對地,部分傳統產業受全球產能過剩與貿易壁壘影響,資產調整壓力增加,成為市場釋出來源之一。市場結構上,投資需求逐漸由計算租金報酬率轉向自用型需求,自用買方占比已超過八成。


南港未來有新商辦供給、需求大,將是熱門產業聚落,又具交通便捷優勢。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兩年內台北市將有近17萬坪新增供給陸續入市,市場競爭升溫。另外,舊廠辦吸引力逐漸下降,租金水準可能出現動搖。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戴德梁行企業顧問服務部執行董事江品頤表示,美國外貿政策頻繁變動、關稅壁壘升高、各國貨幣政策分歧,以及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等外部變數,持續影響投資人心態。整體而言,投資人趨於審慎,市場呈現買賣並行的格局。她指出,在變動的世界中,企業對資產的投資越來越精準與謹慎,尤其在科學園區,廠房往往只怕業主不賣,一旦釋出就不乏買家。她舉例,近期戴德梁行獨家受託銷售的新竹科學園區上萬坪大型無塵室廠房,設施完善且可立即使用,已吸引多組買方洽詢,熱度正反映企業手握訂單、急需擴充的氛圍,印證自用型企業對產業聚落與即時可用資產的高度需求。 


2025年第三季,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市場迎來冠德集團民權大樓完工啟用,新增8,900坪供給,其中四分之一為自用,其餘對外出租。本季新大樓陸續進場,但市場仍展現穩健去化,需求動能延續。戴德梁行表示,2019年至2022年間北市A辦供不應求,不少企業因此暫緩搬遷或擴張,如今新案陸續完工,企業承租需求逐步釋放,市場能有效吸收新增供給。第三季淨去化量逾11,000坪,主要來自同區搬遷,反映企業以區域內調整為主;其中日商企業多集中於西區,信義區企業則多選擇續留原址。 


第三季北市A級商辦空置率方面,敦北民生區因新供給入市上升2.6個百分點;西區與信義區則受大型承租案帶動,分別下降2.4與1.4個百分點,全市平均空置率降至6.6%,較上季下滑0.3個百分點。租金表現則受新供給帶動,全市平均租金微幅上升0.7%,達每坪月租2,830元。信義區維持全市最高水準,每坪月租3,480元;敦北民生區則因新大樓拉抬,平均租金季增3.2%,達2,490元。 


展望未來,兩年內台北市將有近17萬坪新增供給陸續入市,市場競爭勢必升溫。戴德梁行分析,房東已開始提前布局,透過延長租期、提供彈性條件,以鞏固現有與潛在租戶,降低未來空置風險,這將是面對供給高峰的關鍵策略。 


另外,戴德梁行統計,2025年第三季內湖科技園區廠辦市場空置率小幅波動,西湖段上升至5.9%、文德段升至8.3%,舊宗段則持平於12.3%。租金與售價大致持穩,本季代表性交易為台銀人壽斥資4.6億元購入世紀經貿大樓一樓原台銀分行。戴德梁行指出,隨著企業選址更重視綠建築與節能條件,新式廠辦需求增加,而多數於千禧年間開發的舊廠辦,因設備老舊及缺乏認證,吸引力逐漸下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租金水準可能出現動搖。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08246474473.html#news-article





2025/10/07
北市商辦租賃市場多頭止步 供給爆量租金行情有壓

台北市商辦供給爆量,第4季進入轉折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商辦供給爆量,第4季進入轉折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商辦供給爆量,第4季進入轉折點。台北市新商辦第4季單季供給量衝破萬坪;明年有多棟新商辦完工,出租供給量達12.6萬坪、年增近四成,預告台北市商辦租賃市場多頭止步,轉向「房客市場」。


台北市商辦租賃市場走了五年多頭,一直是「房東市場」,對此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今年第4季台北市商辦市場供給擴大,由於出售比重僅26%,且集中在少數中大型建商手上,對商辦交易市場價格影響有限。反觀租賃市場因新增供給高達66%以出租為主,勢必干擾北市商辦出租行情,今年第4季成為商辦租賃市場轉折點。


商仲業者分析,由於2026年多棟新辦公大樓完工,其中出租供給量高達12.6萬坪,比重達八成、較今年9.1萬坪激增四成,且呈現逐季放量一直到2027年。因此,2026年北市商辦空置率恐衝破10%,寫下近十年新高;商辦租賃市場將從房東轉為房客市場,市場多頭止步、開始有壓。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料顯示,今年第4季國泰環宇、青山N9、元大人壽銀星大樓、新光華山金融中心(新光人壽杭北大樓)預計完工,新增商辦供給量破萬坪,創近五年高點。


另外資料顯示,光是今、明兩年新商辦完工釋出總面積初估近30萬坪,明年多棟新辦公大樓完工,出售比重僅6%、約1萬坪,惟出租供給高達12.6萬坪、比重達八成,北市商辦租賃市場將掀起一波搶客戰。


丁玟甄表示,當前北市商辦租金已有進入停滯的跡象,接下來在新商辦租賃市場供給逐步爆量下,過去北市信義計畫區獨漲、不時創高情形將變少,取而代之的是,北市傳統辦公區域出租價格各自表現,雖然在各區域新商辦租賃行情拉抬下,仍有機會支撐北市平均租金緩步墊高,惟出租價格將不若過去明顯上漲。


商仲業者指出,今年企業客戶須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若非未來產業前景可期的特定產業如AI或半導體供應鏈等公司,其餘產業除了要照料企業營運外,還要考量關稅大刀,是否還有餘力承租新辦公室,市場都在看。


市場分析,過去北市每年商辦去化量約在1.5萬至2萬坪間,即使去化量達3萬坪都在安全供需水位中。不過今年第4季起,北市新商辦呈現逐季放量到2027年,市場需求能否消化接踵而至的供給量,還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035468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