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產業經濟新聞

2025/11/17
城市行銷不只靠煙火,還要長期深耕!文化底蘊如何感動旅客?

城市行銷不只靠煙火,還要長期深耕!文化底蘊如何感動旅客?

圖/城市品牌的建立必須以文化為核心,今年開幕的台南西市場有「全台最美古蹟市場」之稱,乘載百年歷史又成為新文創聚落。台南市政府提供。


近年,透過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行銷蔚為顯學,台灣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舉辦大型文化活動來帶動地方經濟。但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曾光華提醒,城市行銷不可能靠一場活動或一個建築就完成,而是要打造持續的文化體驗,這是跨部門、需深耕10至20年長期工程。「任何活動一定要主題明確、有獨特風格,而且虛實整合、帶來沉浸式體驗,還要串聯在地居民跟周邊商家,要做到這些才有城市品牌的地位。」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於2025年11月10日舉行「2025 創新城市行銷論壇」,邀集產官學研各界專家一同分析城市行銷理論與實務上的挑戰。對於城市該如何透過文化創意說故事,主辦單位邀集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暨前台南市長許添財、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曾光華、文化大學全球品牌與行銷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教授林炎旦,以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專委邱稚亘與會,從文化、體驗、文創園區到制度治理,重新梳理城市行銷的本質。

在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舉辦的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上,邀集前台南市長許添財、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曾光華、文化大學全球品牌與行銷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教授林炎旦,以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專委邱稚亘與會,探討如何以文創圖/在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舉辦的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上,邀集前台南市長許添財、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曾光華、文化大學全球品牌與行銷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教授林炎旦,以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專委邱稚亘與會,探討如何以文創

城市品牌的根,永遠是文化

演講一開始,許添財即指出:「城市是有生命的,它會演化、會更新,也會被淘汰。」在紐約求學的10年間,他看到城市的興衰如何緊扣國家競爭力,了解到城市缺乏更新能力,就會成為資源流失的「舊文明遺址」;但只要能讓文化、產業與制度重新連結,城市就能再次成長。

因此在擔任台南市長期間,許添財除了以嚴格的財政紀律改善台南負債問題,也以「文化」作為城市品牌的核心,建立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赤崁文化園區等,同時以海安路藝術街景、吳園藝文中心、赤崁樓夜間沙龍等活動,讓古蹟走入市民的生活場域。他認為,當文化真正融入生活,它就能產生經濟動能,使城市具備可持續的競爭力。

許添財任內積極推動台江國家公園成立,為台南打開國際觀光入口。取自wiki維基百科,洪邵歆作品。圖/許添財任內積極推動台江國家公園成立,為台南打開國際觀光入口。取自wiki維基百科,洪邵歆作品。

其中,台江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即便多次遭遇反對聲浪,許添財仍堅持8年,最終使台江成為世界級的濕地公園。黑面琵鷺與候鳥的豐富生態,為台南打開新的國際觀光入口。他語氣堅定地說:「當文化與環境被看見,城市的未來就會自然浮現。」

回望執政歲月,他以「從悲情城市唱到四季紅」形容台南的轉變。過去,台南因缺乏機會、產業外移而成為二線城市,但在文化與制度改革下逐漸恢復活力。從台南市的經驗,許添財提醒:「如果文化古都退化為二流城市,整個國家也難以進步;科技園區固然能創造財富,但沒有文化支撐,人才終將外移。」

城市品牌不能只靠宣傳,而要靠感受

接著,曾光華以行銷學與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城市魅力的本質──令遊客讚歎的「哇」從何而來?他認為,城市吸引力不能只靠宏偉建設,也不能依賴文青小店;真正的城市品牌,是「高度」與「溫度」兩者兼具的綜合體驗。

他舉例,台北 101 絢麗的跨年煙火讓人們因為「大場面」感受到震撼,這是城市的「高度」;但城市魅力也可能來自街角的咖啡香、老工匠的巧手、巷弄間的裝置藝術,這些微小卻動人的細節則是「溫度」。要做到兩者兼具,營造情緒與體驗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https://city.gvm.com.tw/article/125897



2025/11/17
2025 台灣永續行動獎 榜單揭曉

TAISE主辦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揭曉
多元實績遍地現 雲林再領全國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TSAA)榜單揭曉!在整體251家參賽單位中,雲林縣政府勇奪八座獎項,連同所屬局處共抱回21座獎,加上境內虎尾科大、雲林科大、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中醫大北港附醫,雲林地區獲獎數量高達36座,成為本屆獲獎地圖中最亮眼的區域。

TAISE統計,本屆永續行動獎共收到503件申請方案,和去年相比成長12.2%。經各分組評審,最終選拔出399件優良方案,依據得分分別頒發特優、金、銀、銅各級獎勵。

獎項總召集人、TAISE董事長簡又新說明,永續行動獎主要獎勵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組織內部文化,並採取創新策略實踐永續發展,還能夠複製擴散的具體方案。過去五年來,藉由每年徵獎,已經累積1236件最佳案例,透過獎項與後續推廣,持續擴大影響力,進而串聯更多合作夥伴,加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分析今年整體參獎方案,多數都能從組織核心本業出發,再扣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創新方式規劃實踐方案並執行。TAISE分析,以各主要呼應SDGs核心目標分布情形看來,以健康與福祉(SDG3)、優質教育(SDG4)、永續城鄉(SDG11)最多,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2)、減少不平等(SDG10)也收到50件以上方案報名,可見永續發展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且與所有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公私協力 實現宜居環境
而從參賽單位類別來看,今年仍以民間企業為最大宗,但大學、公部門、醫院也踴躍報名。在所有503件申請方案中,中央部會與各地方政府局處共提出103件方案,而大學和醫院各繳出89、63件方案,更特別的是,細究當中許多方案並非單一單位獨立完成,多能凝聚跨域組織相互配合執行,顯示永續議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行動語言,無論在民生需求或制度革新上,都正邁向整合性、系統性的永續轉型。

延續前兩年橫掃台灣永續行動獎的氣勢,雲林縣政府與所屬局處,今年再度蟬聯最大贏家寶座,共獲得1項特優、以及2金8銀10銅佳績。各獲獎方案內容涵蓋傳統文化保存、產業升級、公共服務智慧化等各面向,從青少年到高齡長者全面關顧,落實「不遺落任何人」,獲得各組評審們高度讚賞。

其中由雲林縣政府警察局與少年輔導委員會聯手推動「雙B計畫」,結合縣府與民間資源,建立健全社會安全網,推動兩年來,縣內少年犯罪事件降幅18.72%,中輟生減少34.3%,雙數據降幅勇冠全國,因而得到特優獎勵。警察局解釋,根據統計,雲林縣少年犯罪主要與家庭經濟困境相關,因此推動從「Better Housing (改善居住環境)」以及「Better Food (提供良好餐食與保暖衣物)」兩方面「雙B」著手,從根本降低貧困和飢餓引發的犯罪風險,果然看見改變。

雲林之外,臺中市政府所屬局處合力得到2金2銀5銅,則是六都之首。其中建設局打造「綠肺之心 共融之城」,將中央公園營造為都市生態棲地,更設置太陽能板、再生水回收等設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而農業局整合「臺中食農,跨域齊共榮」,都得到金級獎勵。

中央部會方面,交通部公路局北、中、南分局共獲得1項特優和2金2銀;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參山、日月潭、西拉雅和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分別參賽,共得到1銀4銅獎勵,展現交通部大力推動綠色交通和永續觀光的決心。

產學合作 創造經濟績效
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大學社會責任(USR)推動計畫等政策助力下,各高等教育學府永續行動近來逐漸開花結果。虎尾科大師生團隊分別發揮所長,以在地產業場域、社區和公共空間為基地,協助改善菇類養殖技術進而降低碳足跡、輔導畜牧場廢水處理並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生物資源、支援系統盤點糖業文化並保存推廣...各項作為共獲得2金1銀5銅,為本屆獲獎數最多的大學。

單以一般普通大學而言,則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金2銀2銅最多。善用海洋相關研究專業,海大團隊研發包覆藻苗方式,在低利用的九孔池中以近自然培養方式提升海藻資源量、恢復近岸生態系統;回應農漁村人力流失困境,又支援貢寮雙溪地區開發地方產品並建立特色品牌,再導入電商平台輔導數位轉型,成功創造永續經濟績效,都獲得評審好評。

一般企業表現上,綜觀本屆各參賽單位和方案內容,整體以金融業最積極。中國信託銀行不只推出各項永續金融商品,因應當今詐騙頻傳等社會案件,更與警政、金融監管單位合作,積極強化防詐騙、親子金融教育與公平待客作為,各專案總計抱走1項特優和5金1銅榮譽,列居所有企業之首。

另外,公股彰化銀行拿到1金4銀1銅,總獲獎數緊追在後也很風光。特別彰銀關注許多老舊房屋居住安全議題,設立都更業務小組,整合金融支持、專業協助和信託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務,還加碼優惠利率鼓勵建築物低碳轉型,確實為綠色金融實現永續城市具體案例。

TAISE預告,所有榮獲「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的方案,將於「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中公開表揚,當中多項方案執行單位也將於博覽會中展示獲獎內容,歡迎所有關心永續發展的民眾踴躍到場,進一步與各獲獎及參與單位交流互動。

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榜單,點擊查看下載原檔:




資料來源:https://tcsaward.org.tw/tw/news/index/569



2025/11/17
〈財經週報-留才利器〉AI重塑勞動力市場 企業人才多角化發展

善用AI取代重複性高例行性作業,可緩解企業在少子化下的缺工窘境。(資料照)

善用AI取代重複性高例行性作業,可緩解企業在少子化下的缺工窘境。(資料照)3


談及AI如何牽動企業對長期人才競爭力的建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受訪指出,對企業經營而言,長期競爭力的提升大致上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或是以同樣成本製造出更高品質的產品,善用AI工具可取代重複性高的例行性作業,節省下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時緩解企業在少子化下的缺工窘境,也就更有能量投入創新研發工作。

AI改寫勞動力市場 引發失業危機

吳大任續指,AI的廣泛應用一方面輔助企業提升經營效率,另一方面也重塑了勞動力市場的樣態,當企業減少聘雇人力,不少人就面臨失業衝擊。以美國程式設計業為例,企業透過AI編寫程式,大幅節省聘雇資淺工程師的成本,數年前軟體工程學系學生還很容易一畢業後就找到工作,但現在則不然。但也不否認AI仍有取代不了的部分,例如高級餐飲仍需要侍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體驗,或是媒體業具人本價值思維的獨立觀點也難以被AI所取代。

在科技與AI全面改寫產業節奏的年代,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也正在被重新雕塑。不是再把人才視為填補職位的資源,而是視為能與技術並肩、推動轉型的長期戰力。從鴻海、廣達、緯創的架構看得最清楚:AI不是替代人的力量,而是重新定義什麼樣的人能在未來留下深刻印記。

鴻海把人才 視為共同成長夥伴

鴻海(2317)的觀點像是打造一座「長期能量場」,把人才視為共同成長的多元夥伴。企業轉型無法仰賴自動化設備,而是需要能被訓練、願意承擔、並與企業文化同步成長的人才。集團強調「保障、訓練、文化」三位一體,讓員工不是被動支撐企業的齒輪,而是成為運轉核心的關鍵動能。

緯創(3231)定義更像跨國企業戰略版的人才公式,不只重視技術能力,更需要把知識即時更新,把文化變成行動語言,把轉換工作場景視為家常便飯。緯創的全球儲備人才計畫、跨國外派、語言訓練與文化課程,正是塑造這種可在各市場自由運作的新型人才。

廣達(2382)則更聚焦「可塑性、跨域力與AI素養」。企業不期待員工一開始就無所不能,而是期待他能「快速變成需要的樣子」。把人才的未來潛能視為比現在的技能更重要的資產。能跨域、能整合、能與AI協作,是企業判斷長期競爭力的核心基準。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32360



2025/11/14
基隆捷運開始議價 拚年底動工

基隆捷運工程經費去年12月提報中央審議,新北捷運局表示,至今已4度送審,為不影響推動進度,基捷機電及軌道統包工程已進入議價程序,並採「保留決標」方式縮短時程辦理,期盼中央全力協助,盡速核定工程經費,力拚年底動工邁進。


交通部規畫基隆捷運自台北南港起至基隆八堵,全長約15.6公里,共設13座車站,採中運量捷運系統,串聯南港、汐止與基隆地區,完善北北基生活圈交通網絡。


新北捷運局長李政安表示,由於土建設計須參考機電系統參數,並確保機電系統一致性,能從基隆八堵往返南港或大稻埕一車到底營運服務,為加速推動基隆捷運工程,優先辦理「機電後擴」,在原計畫核定金額內,與汐東線機電廠商議價,並採保留決標方式縮短時程,待行政院工程經費審議通過後,就正式簽約與開工。


李政安說,基隆捷運工程經費審議2024年12月16日首次提報中央,今年11月5日再針對交通部意見第4次送審,因應基隆捷運工程經費審議特殊等待時間,規畫採取「高架段細設先行」、「經費審議與招標、機電後擴作業並行」方式辦理,審議期間招標、議價結果將採保留決標方式縮短時程,盼交通部協助完成經費審議。


新北捷運局表示,基隆捷運機電系統及軌道統包工程為基隆捷運首項工程標,緊接著南港與基隆段統包工程及基隆捷運先期工程在11月陸續公告招標,將進入土建施工高峰期,將加強與中央及地方單位協調。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8/913847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25/11/14
商辦、廠辦總銷金額大躍進 近兩年超過5,000億

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分析,近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持續穩定成長,主要有三大原因。聯合報系資料照

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分析,近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持續穩定成長,主要有三大原因。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商回流、企業汰舊換新、AI引爆企業擴增需求,加上電商北中南積極拓展物流據點布局等四大能量,激發出近兩年國內至少12家建商投入總銷破百億元之商辦廠辦案,總銷規模超過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分析,近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持續穩定成長,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台商回流投資、企業獲利持續擴充等;其次,在網購、線上消費逐年興盛下,電商及物流業持續拓點,小則數百坪、大到上萬坪的倉儲需求仍持續在進行。


最後,陳益盛認為,近30年來鮮少建商在規劃商辦大樓出售,甚至許多建商從來不推案辦公大樓,直到2018年前後台商加速回流後,企業對辦公室需求擴張,面對近乎真空的商辦市場,讓對市場相當敏銳的開發商前仆後繼的投入商用不動產的辦公、廠辦產品推案。


興富發(2542)建設業務部副總陳秋偉表示,AI產業引爆企業對商辦需求持續擴大中,這也是集團持續加碼商用不動產的推案,以尚未開案、位於新莊副都心總銷300億元的「國家壹號廣場」來說,全案預計12月正式開案,但與100多組客戶接洽後發現,高達五成來自科技電子業,且主要來自AI 產業下游客戶。


據宏大國際資產統計,近兩年光是商辦、廠辦推案量破百億元的開發商就至少有12家,其中又以興富發集團動作最積極,北中南均有辦公大樓產品、總案量逾千億元,而中石化旗下鼎越開發光是北市「京華廣場」單一個案,總銷金額也飆上千億元;其次為潤泰新的900億元、中悅800億元案量,華固、長虹建設也各有至少500億元商辦可售。


陳秋偉分析,三、四年前集團就已嗅到商辦市場需求,推案重心從住宅擴大到商辦,2024年集團商辦推案量正式超過住宅,目前在線銷售建案約1,100億元,其中商辦案量占比達七成、超過住宅的三成。在台商回流、企業汰舊換新,現又有AI引爆企業擴張需求,尤其輝達進駐北士科拍板後,看好輝達效益持續擴大。


陳益盛強調,近年市場對商辦、工業廠房、廠辦三大產品需求不錯,在產業需求的支撐下,加上電商北中南積極拓展物流據點布局,這四大需求量能匯集下,看好今明兩年商辦、工業廠房、廠辦交易動能續航前行。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128311



2025/11/13
名家專欄/NVIDIA帶旺台北商辦!聲量飆破65萬

徐佳馨揭A辦租金王與買氣趨勢

商辦熱度攀升!《房產溫度計》專家徐佳馨解析輝達進駐北市議題,揭露台北A辦、B辦五大分類,以及南山廣場、皇翔台北廣場等台北市五大區域最貴租金排名。

名家專欄/NVIDIA帶旺台北商辦!聲量飆破65萬 徐佳馨揭A辦租金王與買氣趨勢

image source: 示意圖/pixabay


近年來,商辦討論愈發熱烈,特別是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輝達(NVIDIA)在台灣的進駐計畫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輝達總部設立計畫不僅是科技界的重要新聞,更是影響當地經濟與房地產市場的關鍵因素。隨著輝達在台北市的進駐計畫遭遇地上權問題的挑戰,這一系列的動態不僅反映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也呈現未來經濟的複雜性。 

《房產溫度計》根據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觀察,關於「商辦」自2025年5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累積網路聲量共計652,877筆。

辦公室建築的環保趨勢也成為討論的焦點,特別是綠建築的推廣,強調可持續性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達到此標準的商辦建築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還能吸引更多租戶,顯示出現代企業對社會責任與環保意識的重視。隨著政府對綠建築政策的支持,商辦企業在投資綠建築方面的意願逐漸增加,顯示出未來商業競爭的重要趨勢。

近幾年,因應企業需求,新商辦成為房產新亮點,雖然單坪租金高昂,但其所提供的設施規格、綠建築認證、智慧樓控系統等優勢,對企業形象、員工工作環境皆有幫助,對願意支付高租金的外商與大型企業仍具吸引力,在疫情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相較於住宅市場,或許很多人對於商辦沒有那麼熟悉,也可能會想知道,新聞媒體常常說的A辦、B辦到底怎麼分?

目前市場上對於辦公大樓分類並沒有統一標準,基本上大樓等級主要由原始規劃及後續管理所決定;而A辦則是所有標準中都屬於頂級的辦公大樓、B辦則是某些評分標準稍弱,另外還有C辦、住商混合大樓等。雖然沒有統一標準,但多數大樓等級係依據五大項目為分類,並參酌該大樓租金水準作為判斷依據,這五項包括:「1.區位條件、2.建物條件、3.設備品質、4.管理維護、5.租戶組成」,這也是目前比較有共識的認定。

另一個和辦公大樓一起被討論的話題,就是綠建築。

綠建築是符合永續發展(ESG)原則的商業辦公空間,除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提高員工生產力外,其設計與營運注重環境友善、節能減碳和室內環境品質。透過高效照明、空調的節能技術和水資源管理,有效降低水電費用,節省成本,並能大幅提高不動產價值,租金溢價可達一成以上,且不動產保值性更高這類建築可透過「綠建築標章」,如台灣的EEWH系統或國際的LEED、WELL等認證來評估,而具備綠建築認證的商辦能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企業形象並吸引租戶。

以A辦(頂級辦公大樓)為例。

它的條件主要包含地點優越(位於主要商業區,交通便利)、屋齡新(通常20年以下)且建材規格高(如挑高、SRC結構),以及產權單純(單一或少數業主,有利於管理)且管理優良。此外,A辦通常具有大面積(單層超過300坪)和豪華的公共空間,特別容易吸引金融、科技等知名企業進駐。

據內政部2025年實價登錄資訊,台北市有信義、大同、中山、大安、士林等五個行政區,商辦大樓每坪月租金最高成交紀錄站上3,000元大關。

No. 1 信義區「台北南山廣場」43樓的5,253元,為全台最貴的商辦租金王。
No. 2 大同區「皇翔台北廣場」頂樓戶4,261元,是台北市第二個站上4字頭的區域,一舉超車中山、大安、士林等行政區。
No. 3 「國泰松江商業大樓」七樓戶每坪月租3,884元,為中山區最貴辦公樓。
No. 4 大安區「寶紘敦南商業大樓」7樓每坪月租3,676元。
No. 5 士林商辦「CAAM承德168」最高租金行情3,322元。

縱觀未來,在科技業自用需求和壽險、建商等投資型買盤的雙引擎牽動,商辦的話題將持續發酵,也會反映在租金上,在這當下,輝達的進駐計畫及建築物的環保規劃,無疑將對台灣的產業發展及經濟成長產生深遠影響,也讓台灣商辦市場未來發展有更多可能。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資料來源:
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商辦』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以上言論,不代表《網路溫度計》立場】



資料來源: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32718



2025/11/13
房價越打越漲的「2大致命錯誤」! 他怒揭:建商不想努力

▲▼ 合總,小時代系列,新案,跳票            。(圖/記者陳筱惠攝)

▲台灣房價為什麼越打越高?建商都在賺暴利嗎?(示意圖/記者陳筱惠攝)

台灣房價為什麼越打越高?建商都在賺暴利嗎?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透露建商的開發利潤,此外也深入探討房價高漲的真相,並指出政府錯誤的政策方向。


胡偉良表示:「新成屋總成本中,土地成本約占4~6成,營建成本3~4成半。建商利潤方面,都更案純利約12-15%,一般建案毛利則在30-40%。」

胡偉良解釋:「過去建商利潤膨脹,多因興建期間房價上漲所致,並非一開始就設定暴利,隨著打房政策,建商毛利已降至2~3成,考量開發期,年化報酬率並不高。」

對於土地成本高、營建工料上漲,導致房價難降的說法。胡偉良承認:「是事實,但批評台灣建商過去習慣將成本完全轉嫁,缺乏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的努力。」

▲▼          地產詹哥老實說   。(圖/翻攝自地產詹哥老實說)

▲胡偉良認為,政府打房,房價卻越打越漲的主要原因有2。(圖/翻攝自《地產詹哥老實說》)

政府打房,房價卻越打越漲。胡偉良分析,主要原因有2,「首先,建商心態未調整,不願降低獲利或改變營造方式節約成本,並選擇不推案與政府對賭。」

第二是政府打房方向錯誤,胡偉良表示:「政府政策打擊需求和供給,導致供需平衡,打房效益不彰,平抑房價應從增加供給著手,而非打壓需求,擔心供給減少,未來恐引發報復性反彈。」

為平抑房價,胡偉良提出「增加供給」的根本之道。他建議:「政府應擴大都更,降低門檻,衝出供給量,讓市場機制調整房價。」

▲▼        北士科     。(圖/記者項瀚攝)

▲為平抑房價,胡偉良提出「增加供給」的根本之道。(示意圖/記者項瀚攝)

至於擴大都更與廣建社會住宅何者更重要?胡偉良堅定表示:「兩個都很重要!」他說:「社會住宅滿足年輕人居住需求,都更滿足高品質居住需求,台灣社宅比例偏低,應廣建至5-10%,甚至更高,相信兩者並進,才能實現社會和諧與公平。」

胡偉良總結,未來「人人有好房住,但不見得人人都有好房擁有」將是趨勢。他鼓勵民眾,「有能力可買房,買不起則租房,也就是所有權、使用權將逐漸分離的概念。」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3065490




2025/11/12
打造AI產業鏈 北市訪商媒合投資

輝達落腳北士科T17、T18,北市長蔣萬安將打造台北輝達產業鏈成為「AI產業研發之都」。目前北市府正盤點T3、T4、T12後續規畫,將朝AI產業招商。甚至除北士科,未來社子島也規畫有科專區為北市潛力基地,將從南港經貿園區、延伸北士科到社子島,打造北市科技產業廊帶。

主責招商的北市產發局長陳俊安說,先前市長蔣萬安談到北士科整體產業發展,未來針對T3、T4、T12用地,會透過訪商、媒合相關有意願進駐北士科的AI產業,協助落地。另,私有地部分,北市府也會協助整合,透過「台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搜尋曾表達希望落腳北市或加碼投資廠商,以拜會、座談等了解需求,並與私有地地主對接。

陳俊安也提到,儘管北士科產業還未完全進駐,市府也會與相關局處討論,先在北士科試辦智慧交通等運用,作為公共服務的示範場域。

至於目前北士科T3、T4、T12三塊市有科專區用地的招商進度,地政局土地開發總隊副總隊長范乾峯說,T12曾於2023年招商過兩次均流標,去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總部落腳T17、T18後,北市府已先暫緩招商,正整體朝AI產業重新布局,會等輝達落腳開始有進度後,再整體規畫這三塊地的招商案。

范提到,為打造台北市為AI產業之都,北市府會整體盤點全市土地,目前科技廊帶會從南港經貿園區、延伸到北士科、未來社子島開發,目前社子島已規畫有科技產業專用區,將是北士科之後的另一塊產業潛力基地。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4626/9133190



2025/11/10
打造台北國際名片!北捷東環段開工 要解內湖交通困境

台北捷運東環段全線約13.25公里,設有10座地下車站及1座地下機廠,路線自北環段劍南路站起,經內湖、信義、文山及松山等區。圖/台北市捷運局提供

台北捷運東環段全線約13.25公里,設有10座地下車站及1座地下機廠,路線自北環段劍南路站起,經內湖、信義、文山及松山等區。圖/台北市捷運局提供


台北捷運東環段第2個區段標昨開工,因位在松山、信義區人口密集區且鄰近重要道路與建物,施工難度高。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東環段每個區段將陸續動工,完工後串接南北環,完整環狀路網體系,根本解決內湖交通壅塞問題。


東環段全線約13.25公里,設10座地下車站及1座地下機廠,完工後,象山站至動物園站將從26分鐘縮短為4分鐘,也將銜接文湖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淡水信義線、環一及南北環。

東環段共6個區段標,CF760標是第2個正式啟動的工區,北市捷運局昨辦動土典禮,範圍沿松山路、松德路、松德路168巷及松仁路向南延伸,跨越信義路5段後抵達吳興街,全長約2.7公里,包含一處中央避車線、兩段潛盾隧道等。

還有兩座地下車站,Y38站是北捷最深捷運車站,與淡水信義線象山站銜接轉乘,Y39站則設在松仁路與吳興街交叉口。

捷運局直言,工程挑戰極高,潛盾隧道工程必須安全地穿越營運中的板南線與淡水信義線隧道,容錯空間極小,將採用高精度潛盾機掘進技術、智慧監控等機制。

蔣萬安昨主持典禮表示,上周日本JR山手線迎來通車百周年,環狀鐵路帶動東京整體發展,成為城市象徵,台北正建全國首條捷運環狀路網,未來也能成為代表台北的國際名片。

捷運局表示,環狀線東環段CF710區段標上月底決標,預計明年初開工,東環段尚有CF720、CF740、CF750共3個區段標招標中;CF720標已流標2次,月底前第3次公告,CF740標、CF750標則陳核彙整相關意見後再辦理招標。

「CF750標要在松山線的車站下再做一個車站」二工處長劉安德說,應該是整個東環段、甚至可說是捷運有史以來最困難的工程,因此廠商不太好找,希望明年上半年能發包。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9126898



2025/11/04
創新論壇11月26日登場/AI 驅動 智慧應用新革命


全球企業加速邁向數位轉型,並透過擁抱AI工具提升營運韌性,AI工具已從輔助、協作,朝AI代理(AI Agent)邁進,不僅驅動新一波AI革命,更為產業帶來新契機。

值全球企業從「嘗試AI」邁向「全面導入AI」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將於11月26日舉辦2025創新論壇,以「AI×智慧應用新革命」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AI與智慧應用結合帶來的新趨勢與商機。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4904)主辦,長榮集團、元大投信、凱基金控、中保科技集團協辦。

論壇將邀請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侯宜秀等政府官員、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鴻海科技集團輪值執行長楊秋瑾、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等意見領袖,針對產業鏈、機器人及AI賦能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下午場高峰對談邀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數聯資安總經理李明憲、全家便利商店副營運長簡維國、中信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暢談AI時代下「數位韌性 從風險到守護」。

根據研調機構IDC預測,2028年全球AI基礎建設、資訊科技、商業服務及應用支出將成長一倍,來到6,320億美元;2030年AI將對全球經濟貢獻近20兆美元,占全球GDP約3.5%,而商業相關的AI解決方案或是服務,每新增1美元支出,將間接或誘發為全球經濟帶來4.6美元的效益。

為搶AI商機,不僅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展開投資AI的軍備競賽,企業也將AI視為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利的轉型關鍵,更積極透過AI強化韌性、降低成本、創造新價值,真正掌握全球競爭的主動權。

AI快速演進,企業已經陸續將AI工具以輔助、協作角色,落實應用在企業營運,對內提升營運效率,對外提升客戶的整體服務體驗。以客服應用為例,研調機構顧能預估,2025年有八成客服以AI輔助執行或進行協作。

隨著技術快速發展,AI代理也快速發展,可自主理解需求、規劃任務,並跨平台整合執行,成為企業日常營運的智慧夥伴,未來更可望落地在製造、醫療、零售、金融等產業領域。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911534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