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3/12/08
ESG新商機!業者調查:綠建築A級商辦 租金溢價一成起跳
ESG新商機!業者調查:綠建築A級商辦  租金溢價一成起跳
仲量聯行與永豐銀行12月6日舉辦「實踐不動產永續淨零與綠色金融論壇」,向企業分享落實能源轉型的新技術與資源。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永續綠建築已成為全球建築新潮流。全球商用不動產與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近期調查,有逾七成(72%)不動產投資人相信綠色建築會推動更高的入住率、租金、租戶留任率,提高資產價值。

在台灣,外商企業在承租辦公室時也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的A級辦公室,在租金方面的溢價甚至高達10至15%。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全球近四成的碳排放來自建築與營建業者。為協助企業更有效率落實ESG,仲量聯行及永豐銀行於12月6日舉辦「實踐不動產永續淨零與綠色金融論壇」,吸引國內外等近百家企業參與,探討綠色不動產的減碳解決方案以及綠色金融配套措施,以及淨零建築與建築先進科技應用趨勢。

 

仲量聯行導入AI系統管理建築  蒐集人流與氣象數據來控制照明、空調

 

為協助企業推動ESG,仲量聯行在建築物的管理系統導入AI科技,為建築物的能源使用做更有效的管理。仲量聯行資深協理黎昌憲分享,其建立的管理系統整合數據與資料分析,透過開放式的平台與伺服器做即時和動態的管理。

 

例如,該系統可搜集人流數據,並在建築物設立微型氣象站,蒐集溫度、濕度、風雨、日照等數據,綜合分析後以控制建築物內部的空調與照明設定。抑或,針對辦公大樓的停車場,系統可利用數據判斷停車位數,自動判斷並逐步開放地下三、四層的停車空間,或開啟柵欄、照明系統等。

 

如此不僅能減少能源消耗,還能提供員工更舒適的工作環境,進而提升公司生產力、降低不必要的人事成本。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與會時分享,最近協助台灣一家購物中心業者改善能源效率。以規模3萬坪、屋齡17年的建築物來說,仲量聯行的初步健檢就可以使業者一年省下3%能源,如果進一步改善空調與升降設備,一年還可省下30%的能源。

 

侯文信強調,台北市很多辦公大樓的屋齡為15至25年,是做節能減碳效率最好的區間。且隨著國際上對ESG的重視,越來越多企業傾向租用碳排放量低的辦公室。「節能減碳是國際趨勢,你不做,未來廠商不選你的辦公室。」

 

落實「綠色金融」  永豐銀行積極推出相關貸款優惠

 

另一方面,隨著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整合金融資源來引導產業進行淨零轉型,永豐銀行積極推出相關貸款優惠。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介紹,永豐銀行從十年前開始做屋頂太陽能的融資,現在也提儲能、陸域風機、小水力、地熱等技術開發的融資,以及綠建築融資、綠電交易等,協助中小企業進行能源轉型。

 

歐陽子能說,永豐銀行迄今承作的綠建築融資額度已近千億元,針對符合銀級、黃金級及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土地開發及建築案,將依取得標章等級與客戶信用條件給予融資利率優惠。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研究所總監蔡振球則分享多項工研院開發的節能減碳設施。例如綠能所的智慧照明系統,以LED照明搭配智慧控制系統,可管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建築物達到節能、安全、舒適等多項需求;抑或,工研院開發適用工業餘氫的「金屬板燃料電池」,減少廢氣排放,以此來取代傳統的柴油發電,能達到降低碳排的目標。

 

蔡振球強調,現在時代的腳步與過去完全不同,環境議題更迫在眉睫,建築業者須隨時注意法規與技術的革新趨勢,若在建案上應用新技術,或許能在ESG商業市場開發新商機。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312060085/



2023/12/08
囤房稅2.0各級稅率曝光 7戶以上才適用最高4.8%
囤房稅2.0各級稅率曝光 7戶以上才適用最高4.8%

「囤房稅2.0」稅率基準今(6日)出爐,當中六都(甲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除特定房屋外)稅率3.2%起,2戶以內適用稅率3.2%、7戶以上稅率4.8%;其餘縣市稅率2.8%起,新竹縣市等(乙組)7戶以上稅率4.8%,離島等(丙組)8戶以上稅率4.8%。而建商若持有餘屋超過五年,最高稅率要收4.8%。

財政部根據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囤房稅2.0),地方政府均應訂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差別稅率。財政部規劃,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分成3類,第一類為出租申報達租金標準及繼承取得共有房屋,適用稅率1.5%~2.4%;第二類為建商餘屋,2年內適用稅率2%~3.6%,超過2年稅率2%~4.8%;第三類為「非自住自出租非繼承取得房屋」,適用稅率2%~4.8%。
 
其中,建商餘屋按「持有期間」而非「戶數」適用差別稅率,且全國22縣市一體適用,1年以內適用稅率2%,超過1年、2年以內稅率2.8%,超過2年、4年以內3.6%,超過4年、5年以內4.2%,超過5年適用稅率4.8%。

資料來源:https://house.ebc.net.tw/flash/9239



2023/12/08
帶動北市東區、緩解壅塞!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貫通 拚2025

兼具紓緩南港區交通、防災救災替代道路等功能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隧道,6日舉行貫通典禮,工程人員鑽過貫通口到典禮會場,象徵工程邁向新的里程碑。(記者張嘉明攝)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今(6)天舉行隧道貫通典禮,隧道長約716公尺穿越中南山,將銜接研究院1段130巷,隧道含新闢道路總長約824公尺,總經費21億餘元,由中央全額補助;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隧道道路設計人車實體分離,加上有自行車道銜接到捷運站,顯見北市府工程、規劃等單位的用心,期許如期如質在2025年底完工。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完工後將可讓生技園區連接到捷運南港站、南港轉運站更為便捷,也讓四分溪地區的防汛、救災有了替代動線。

北市府新建工程處指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計畫範圍北側由忠孝東路7段及興中路交叉口,以長度約716公尺的隧道穿越中南山,自南側出隧道後銜接研究院1段130巷,新闢道路含隧道總長度約為824公尺;由於地質條件的不確定性,施工節奏較為緩慢,隧道開鑿期間,平均每天完成80公分。

林右昌提到,整個台北市的發展逐步往東區移動,特別是軟體園區還有生技園區的發展,這在他早年於行政院服務時就是國家的重點計畫,能帶動整個台北市跟國家的生技發展;目前已有初步成果,已有45家企業進駐,帶動約超過2000到2400個就業機會。

林右昌說,東區的交通非常沉重,特別是南港路、研究院路一段,平常上下班已經非常的壅塞,有開闢連通道路的必要性;在地方提出興建要求後,行政院由秘書長主持會議確定由國土署(前營建署)負責,經費從13億元增加到21億餘年,中央全額補助。隧道開通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研究院路1段130巷的拓寬,完成後將對地方的交通有所助益,也能提供防汛通道。

林右昌特別提到,從道路設計人車實體分離,讓人行環境更舒適,除了人行還規劃自行車道銜接到捷運站,對周邊地區民眾日常的通行、上下班的通行都提供了新的選擇,肯定北市府工程跟規劃單位的用心,期待工程能在2025年底如期如質完工。

蔣萬安表示,從新建工程處的簡報可以得知,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道路貫通是非常困難、充滿挑戰的工程,最困難的部分是隧道上方有一段極少見的淺覆蓋隧道,上層覆土只有2.3公尺;且北市上次施作道路隧道是20年前,當時有經驗的前輩已經不在崗位上,這次集結許多懷抱熱血的工程師、集眾人的力量克服困難,貫通隧道工程,充分展現滴水穿石、愚公移山的精神。

蔣萬安表示,隧道加上未來新拓寬的道路,全長824公尺,將串接忠孝東路7段跟研究院路1段130巷,未來生技園區就可以非常便捷的連接到捷運南港站、南港轉運站,四分溪區域防汛、救災也有更便捷的道路。尤其是展現市府人本交通要求的自行車道、人行空間,會是北市未來指標性的人文隧道。

兼具紓緩南港區交通、防災救災替代道路等功能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隧道,6日舉行貫通典禮,工程人員鑽過貫通口到典禮會場,象徵工程邁向新的里程碑。(記者張嘉明攝)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貫通,在忠孝東路七段與中興路口的模擬圖。(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斷面模擬圖。(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人車實體分離的設計,凸顯人本交通精神。(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人車實體分離的設計,凸顯人本交通精神。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12332



2023/12/08
台鐵汐科站增設「中段出口」12/8動工 上班省8~10分鐘路

台鐵汐科站增設中段出口改善工程12月8日動工,目標2025年5月竣工。(資料照)

交通部鐵道局辦理台鐵汐科站增設出口暨站體改善工程,歷經3次流標後終於找到廠商,規劃12月8日正式動工。鐵道局副局長溫代欣說,增設車站中段出口、優化行人動線等工程目標2025年5月竣工,屆時可縮短旅客出站路線,遠雄汐科園區上班族最多可節省約500到600公尺路程、8到10分鐘時間。

汐科站目前上班尖峰時段旅運量已達4500人次。為疏解改善尖峰時段人潮擁擠及車站進出動線,交通部長王國材2021年多次現地勘察,由鐵道局研議增設車站中段大同路、汐科園區等二處出口計畫,2022年辦理相關工程規劃及設計,除了增設出口,一併改善將車站設備老舊、站外人行道寬度不足及車站中段出口增設停等空間等問題。

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代理分局長陳景池說,汐科站現行有南北2個出口,距離長達565公尺,如果旅客的目的地剛好在中間的話,不論從南北哪個出口出去,都要再走約300公尺才能抵達目的地,加上站內行走距離,可能要走超過500公尺,未來新增中間出口後,不用100公尺就能到達目的地。

這次改善工程斥資7940萬元,對於主要工程只是增加一個出入口,為何需要約1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陳景池說,因為涉及臨軌工程,每天只能利用夜間約3個小時的時間施作,會盡可能提早完工,帶給旅客便捷的乘車環境。除了增加車站中段出口,還會改善車站中段設備、加強照明、提升指標資訊、增加車站南段人行道寬度、增設車站中段停等空間等。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11488



2023/12/06
雙重認證安全把關!台灣房屋推「線上簽署系統」
台灣房屋推行e化,可透過官網VR影音賞屋(圖/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房屋推行e化,可透過官網VR影音賞屋

零距離零時差! 台灣房屋線上簽約掌握成交關鍵房地產買賣,除了貴在能掌握行情,也很講究爭取時效,和把握交易機會,不過常有一些屋主因為在外縣市工作,或是工作忙碌,常無法即時簽署文件,或是買方下斡旋晚了一步,錯失好宅交易機會。台灣房屋為提升服務效率,以智能科技全面優化與擴充服務力,獨家開發出「線上簽署系統」,包括不動產買賣意願書、授權書、要約書、契約變更附表等電子合約,都可以於手機、電腦等智慧型工具即時操作,於線上簽名即生效,更要提供「零距離、零時差」的專業服務。

台灣房屋加盟事業總部總經理林培雯表示,疫情之後,包括金融業,科技業等等各行各業都大幅運用科技,導入視訊簽約、電子簽名等數位工具,讓企業更能精確掌握經營績效,同時也大幅降低交通成本與紙張浪費,邁入e化年代,優於傳統紙本的簽核效率,企業導入數位文件簽署的需求也越顯增高。

台灣房屋推行線上簽署系統,安全方便(圖/台灣房屋)
台灣房屋推行線上簽署系統,安全方便

線上簽署三大優勢:便利、安全、時空不受限

台灣房屋加盟事業部法務協理游璿樺表示,台灣房屋「線上簽署系統」最大優勢就是「操作簡易效率高」、「雙重認證超安全」、「服務時空不受限」,三大特色,不管屋主或買方在外縣市,收到簽署檔案連結,任何時間都可透過線上簽名回傳系統即可,最重要的是簽署過程採雙重安全認證,在兼具安全性、專業性下,還可以大幅提高簽約的便利性,等於是房仲業界一大創舉。

台灣房屋三重重陽加盟店店東王柔驊分享自己經驗,之前手上有一案件為兩姊妹共同持有的房屋委託銷售,但其中一位委託人因人在外縣市,無法當下簽妥授權書,所以始終無法得到完整授權,讓許多有意願的買方心生疑慮而卻步,還好透過線上簽署系統的即時效率,只花了2分鐘透過手機,就順利取得人在外地的委託人合法授權書,且系統操作介面便利又有效率,不僅獲得委託人頻頻讚許,最後也順利成交,創造三贏的局面。

林培雯表示,台灣房屋近年榮登ESG+房仲第一品牌,除了持續進化專業、提升服務力,更具體善用科技來告別有紙化,展現出企業對環境的永續責任,除了開發「線上簽署系統」讓服務邁入無紙化,並提倡以電子名片、電子型錄、電子簽到、電子講義等方式取代紙本印製,紙張來自樹木,減少紙張使用不只可降低砍伐,同時減少了紙張製造過程的電力能源消耗與相關碳排量,透過企業率先走向無紙化,才能進而達到與綠共生的零碳願景。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205002836-260410?chdtv



2023/12/05
開工放完鞭炮閃人出「這事」 男子要賠3300萬
男子放鞭炮起火挨告。(示意圖/Pexels)
男子放鞭炮起火挨告。

 台中市一名李姓男子在去年公司開工時放鞭炮,但放完後他把鞭炮屑放塑膠袋閃人,不料起火燃燒,還波及到鄰近廠房,而挨告遭求償億元。最後法院判賠3300萬元。

判決書指出,李男去年2月6日早上9時在公司前燃放鞭炮後,未注意以水將鞭炮之炮屑充分澆濕,以避免發生悶燒,直接將燃燒過後之鞭炮炮屑裝入塑膠袋內,放在柱子附近離去,同日上午11時15分許,該塑膠袋內之炮屑因蓄熱而開始燃燒引燃火勢,燒到3棟建築,而其中兩間是縫紉機廠房,設備跟物品等都燒毀,所以業者向李求償1億5836萬8277元。

李男辯稱,該廠房消防安全設備違規,和火災損害之發生與擴大明顯有關,依民法第217條規定,應該減輕他的賠償責任。且業者的報告書均未提出購買憑證或支出價金證明,其購入成本是否如報告書所載,仍應由他舉證。

法官認為,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李男對於引發系爭火災既有過失,使建物遭延燒,並受有設備及貨物等損害,自應依前述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對原告負損害賠償之責。

法官表示,李男對火災發生或擴大與有過失,而有民法第217條過失相抵規定之適用,所以不可採,判他要賠償3342萬5371元。可上訴。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9%96%8B%E5%B7%A5%E6%94%BE%E5%AE%8C%E9%9E%AD%E7%82%AE%E9%96%83%E4%BA%BA%E5%87%BA-%E9%80%99%E4%BA%8B-%E7%94%B7%E5%AD%90%E8%A6%81%E8%B3%A03300%E8%90%AC-015416233.html



2023/12/05
不動產傳承的稅事眉角

這幾年來房價節節攀升,買房這件事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政府也陸續推出一些政策來維護居住正義,包括從2021年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2.0,以及2023年立法院祭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也被外界認為是打擊房價的一記重拳,特別是限制私法人購屋的部分,是主要對不動產傳承造成一大衝擊的變革。

在一般不動產傳承上,最常見的三種方式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以及「有價買賣」,使用不同方式帶來的稅負效果及後續的影響都會有差異。如果贈與或繼承的方式傳承不動產,在價值認定上,以房屋評定現值與土地公告現值來衡量,通常會低於市場上真正買賣的市價。贈與目前的免稅額為244萬元,超過免稅額的部分則依累進稅率課徵10~20%不等;繼承方式的免稅額則為1,333萬元,超過的部分依累計稅率課徵10~20%區間。這兩種不動產傳承方式,除了免稅額及稅率不同之外,另贈與還需繳納土地增值稅及契稅,但繼承則不用。而假如是買賣,2016年之後取得的房地價值認定,用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獲利,課徵房地合一稅,依持有年數規範課徵稅率,持有年數愈短稅率愈高,稅率區間為15~45%。

日後出售時,若是透過贈與或繼承方式取得不動產,會以取得時的「房地現值」按照物價指數調整後作為交易成本,由於通常與成交價有較大的落差,相減後的所得很高,稅負也會比較高。相反地,如果是買賣取得,那之後出售的成本認定就是以「實際取得金額」計算,相比起來是高成本、利得較低,繳稅相對也較低。

另外有些人由於有家族的傳承規劃,透過投資公司以法人持有不動產,一方面統一管理資產,以股權平均分配資產給子女,避免因為個人驟逝而造成產權被多人繼承的紛亂情景;另一方面若不動產有出租收益,與營業相關的稅捐、修繕等支出也能列為法人費用,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率20%,相較之下節省稅費。

但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的部分條文修正案中,其中一條規定將私法人購屋納入管制,避免私法人囤積住宅房,防杜後續轉為短期炒作的用途,使得這條路幾乎直接被斬斷。修法後,私法人購屋可以分成兩個區塊:「免經內政部許可」跟「須經內政部許可」。免經許可的項目例如金融機構依法行使抵押權或承受不良資產、依土地法優先購買共有住宅等九種情形。

如果是須經許可的部分,私法人需要提出使用計畫來評估必要性及正當性,比如說公司購買住宅作為宿舍,或是具規模性的出租,來供居住使用、還有做為都更危老整合使用的等等情況,而且私法人在取得房屋後五年內都不得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以防止短期炒作。可以看出這兩項都注重在不動產買賣目的必要性及正當性,必須為營業上需要,所以直接會對以法人持有不動產進行傳承規劃造成影響。

由於不動產傳承本來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建議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目的去與會計師或專家探討最適合的做法。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7616080?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



2023/12/05
壽險、建商商用交易量縮 大型買方重塑布局策略
壽險業、建商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 圖/信義全球資...

壽險業、建商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

壽險業、建設公司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壽險業交易金額不足百億元,建設公司也止於500億元交易水準。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分析,受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壽險業、建商在今年投資多持觀望態度,但這類買方資金充裕,不會停止在商用市場布局,反而會著手擬定新的投資策略,明年交易動能是否回升,端看經濟環境是否降息、央行信用管制是否鬆綁等。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壽險公司今年前11月購買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量僅64億元,較去年同期銳減86%。其中投資土地交易量為53億元,為國泰人壽購入桃園中壢區普忠段、台中烏日區新站南段土地貢獻;在商用不動產投資量縮幅度最明顯,今年僅有11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減幅度達97%,顯示壽險業在雙北地區已難尋覓合適投資標的,呈滿手現金卻無處下手。

另一個商用不動產大咖買方建設公司,在打炒房政策及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影響下,購地動能減弱,相比自2019年起連三年建商獵地規模都突破千億元水準,今年前11月建商在商用及土地市場投資規模減退至540億元,購置區域集中在台北、台中兩地,顯示建商購地評估更為保守,但可觀察到建商逐步加大比重購置商用不動產,今年就砸下140億元購置工業地產等商用產品。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分析,壽險業有大筆資金需要穩健的停泊點,商用不動產自然成為最好的去處,但在連續升息拉高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導致雙北市已難找到可投資標的,觀察壽險業不會停止購置商用不動產,但會調整布局策略,其一,看好產業需求,鎖定工業廠辦、倉儲用地等工業地產;其二,因應內需市場回溫,民間消費動能強勁,著手布局商場、旅館等收益型產品。

因應市場變化,建商投資商用不動產也有調整,林三智進一步說明,信用管制政策緊縮土建融,削弱建商交易動能,明年建商布局將朝向兩個方向,其一,建商獵地眼光從素地轉向具有土地開發價值的不動產,例如精華地段透天店面、屋齡老舊商業大樓,或是有工業立體化開發潛力的廠房,此類產品現況可收租、未來可開發改建增值,進可攻、退可守更為彈性;其二,除住宅產品外,較有實力的大型建商會更加積極購入可開發商辦、廠辦的商用土地。

觀察今年商用不動產買方結構,雖然少了壽險業者、建設公司大手筆獵地掃樓,但自用型買方嶄露頭角,展現強勁的交易動能,在今年已投下近7百億元購入土地及商用不動產,又以辦公、廠辦類產品交易最為旺盛;此外,投資置產型買方也挹注了超過150億元的交易量,顯見商用不動產抗通膨的特性,因此備受高資產族群青睞。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提醒,雖然全球經濟已逐步從疫情中復甦,但在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下,明年經濟展望仍存有隱憂,因此靈活的投資策略,將資產依據區域優勢及產品特性,彈性多元布局、調節資產結構,在變動的金融市場中顯得更為重要。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為信義房屋(9940)之全資子公司,近期已協助多組客戶將資產成交變現,公司於台北、桃園、台中設有直營分店,可一條龍協助投資人進行跨區域資產布局,不動產經紀人員具備優質專業素養及成交實戰經驗,確保交易流程安全,協助將資產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資料來源: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123595/7611857



2023/11/30
新制上路 蛋黃區買氣重傷

2023年第3季全台預售屋十大交易量重災區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7月1日上路後,重挫蛋黃區買氣,不過卻有不少蛋白區逆勢量增。根據591調查顯示,第三季相較前季交易預售屋量縮幅度,以台北市大安區量縮78%最高,此外北市文山、北投、新北板橋、台中西屯等蛋黃區均名列量縮重災區前十名,反倒如新竹新豐、高雄楠梓等平價區,交易量逆勢大增。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一波預售屋提前上車的買盤湧進,而新制上路後熱潮退去,交易動能回歸正常,但高價住宅建商推案意願趨於保守、加上交易熄火,交易區域及產品結構上更加深了過去「高價區冷、平價區熱」的兩極化現象。

根據591調查顯示,台北大安、台南安平、台北文山三個行政區在新制上路前、後一季,量縮幅度均達七成以上,而量縮前十名更不乏雙北、台中高房價區段,如平均房價7字頭的新北板橋量縮59%、平均房價6字頭的台中西屯量縮62%。

尤其平均預售房價高達每坪157.8萬元的大安區,第二季因指標案「鑄慕」進場,推升整體交易量,在新制私法人購置住宅採取許可制上路前出現高價交易潮,第二季大安區總價7,000萬以上高價住宅成交26筆,然而到第三季僅剩7筆,在高價住宅交易量縮下,大安區成為新制上路後,全台預售屋量縮幅度最大的重災區。

相較之下,仍有不少蛋白區、蛋殼區異軍突起,挾著相對平價優勢、以低總價為主流產品的新案進場獲得買方認同,第三季交易量更甚第二季。

新制上路後全台交易量增幅前十名行區中,除了台中烏日、高雄鼓山為預售房價4字頭區外,其餘多為房價3字頭的平價區,包括高雄岡山、楠梓、橋頭,桃園盧竹、新竹芎林、竹東等地,房價2字頭的新竹縣更以151%的季增幅,成為全台新制上路後擴量幅度最大的行政區。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125000183-260202?chdtv



2023/11/30
北市都更處長陳建華:理想城市以人為本 才有生活品質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陳建華以服務市民為目標,希望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理想生活城市。圖/主辦單位提供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陳建華以服務市民為目標,希望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理想生活城市。


提到都市更新處(以下簡稱「更新處」),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很無感,但是如果開始面對自己房屋維修、內外整建工程時,特別是老屋,可就與更新處息息相關。產生這樣的距離感主要原因是因為「都市更新」這概念對一般人來說,太過專業,也因此,為了讓民眾更容易與自己的居住空間、環境等相關議題產生連結,座落臺北市大直區的「都更解壓說概念館」就是非常生活化的空間,把專業轉化為日常,讓民眾對於切身相關的議題不再覺得遙遠。

九月初秋老虎發威,室外火辣辣,而「都更解壓說概念館」裡卻充滿綠意與活力,這個空間是臺北市更新處與民眾搭橋的生活化空間,而更新處處長陳建華有一股樸實的特質,他擅於將專業轉為白話,談話時娓娓道來,有那麼片刻,彷彿在教授最實用的知識,再怎麼艱澀的政策文字到他的口中,就會變得口語化,與民眾距離可以再拉進一些。當市民有感時,進而精準地理解自身需求以及相關政策,這對於市民居住的權益、責任與福利等,將更有效率地找到對的方向求助並解決問題。

陳建華大學唸的是建築系,但他對城市空間規劃的興趣高於建築本身,因此決定赴美攻讀都市計畫,在他取得賓州大學都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碩士後,便返國進入政府部門服務。從學院的理論到公部門的政策規劃並落實執行,這個過程讓陳建華體認到,都市計畫看似針對空間與建物,但是真正的核心是人,以人的使用為目的。透由公部門的角色,他不斷思考,人會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或是,怎樣的環境對人的生活方式最好,又或是,每個片刻,在這環境中的人,其感受為何?

「行、住、坐、臥間,你的感受是什麼?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會讓人樂在生活,因此我覺得生活才是都市計畫最被需要看重的部分。」陳建華說。

陳建華談話溫文儒雅、細膩周延,很能感受到他在工作上的務實與踏實,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他光是在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就歷練了十多年,之後轉任至建管處、更新處,在基層打下了非常厚實的基礎。在這些單位歷練後,仍屬都市發展局的都市設計對他的影響最深遠,那是他任職最久的單位,也是剛留學歸國、滿腔熱血投入職場最熱情的歲月,更是奠定他的工作態度與精神的重要階段。

在都市設計科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案子是2000年總統府廣場的競圖。競圖,對於設計從業人員來說,是最好的展現途徑,參與此案的陳建華與來自國內外大師級的建築師、學者交流,這些都讓當年的陳建華累積很珍貴的經驗,在短時間內以一個大型標案看見世界上好手雲集,「這個案子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也是讓我繼續在公職服務到現在的主要原因。」他從中深刻體會到城市空間的規劃和設計能夠為居民和遊客帶來更好的環境和體驗。

重視人與空間關係的陳建華,認為衡量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質,須回到其便利性與舒適性,唯有回到這些與人息息相關的切身之感,城市的文化才能被堆疊出來;再者,城市是由許多人共同形塑出來的樣貌,因此會有不同的聲音、意見,這自然也會形成城市豐富有機的結構。人會變,城市也會不斷成長與發展。

「為什麼臺北市以前的房子巷道狹小?老房子為什麼是四、五層樓?」陳建華表示,這些都與人、與生活、與時間進展有關,而城市的成長需要長期累積才能看到其生命力,人,則永遠是主角。

【事件帶來轉機,用補助套餐協助市民看見房屋整體性】

正因為人是主角,對於老城、老屋來說,事件往往也是一個發展的轉折點,也是契機。2023年光是7月一整個月,從北到南,就發生好幾起老屋外牆掉落的意外,包括台北市環河南路36年的力霸別墅整個花台掉落、士林40年老屋磁磚剝落、高雄岡山28年大樓被強風吹下磁磚雨。這些意外接二連三發生,是憾事,但陳建華看到事件背後更深的意義,因為這正是提醒著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開始要由室內看向室外,甚而藉此讓社會整體重視建物外觀以及安全問題。

「我常被人家質問,為什麼很多屋子外觀又老又舊,政府都不處理?」陳建華略帶感嘆地說,私人建物的管理與維護是建物所有權人的責任,以法律來說,政府無法強行要求,而台灣人的價值觀是偏重室內,門窗一關,沒有幾個人會在乎室外光景,建物外觀通常不會被居民放在心上,畢竟,錢花在牆裡,直接看得見,花在牆外,不容易感受到。因此,當這些外牆磁磚此起彼落,就像是不斷提醒大家:要重視內外環境的一體性。

整個老屋的更新層面與幅度,範圍很大、業務也龐雜,臺北市更新處為了鼓勵民眾修繕自己的房屋,規劃了A、B、C三種補助套餐計畫,套餐A是都更整維補助,項目包括增設電梯、立面修繕與結構補強,套餐B是簡易電梯補助,套餐C是老屋修繕補助,包括立面修繕與結構補強。根據更新處數據資料顯示,包括含套餐A、B、C與整宅檢修,從民國95年至112年整建維護補助預算的撥款數達265,729,743元,執行率從一開始的兩成,到後來都可以有八成,甚至更高。

陳建華認為,修繕補助套餐的執行比例可以更高,只因為不少民眾期待的「更新」是整個老屋打掉重來,更希望一坪換一坪,這樣的期待在實務上是很難達的標準,但就像教育,潛移默化需要時間,都更處推出這三組套餐的補助,能有效協助民眾以更便利自己的方式修繕住屋。

【小小的改善設施,帶來大大的幸福生活】

陳建華指出,臺北市約有70%以上都算是舊公寓,他舉了一個增設電梯的例子。一對老夫妻在台北市吉林路上的老公寓住了很多年,老夫妻多年來每天都會出門散步、下樓跟鄰居閒聊,但是隨著腿越來越不方便,上下樓梯變困難了,他們的生活因此被打亂。後來他們想要增設電梯,而更新處也派建築師去了解現場,幫助老夫妻來跟更新處申請電梯補助,恢復到往日的生活節奏。陳建華說,除了老人,也有新婚夫妻生了小孩之後、需要推嬰兒車,這時才感受到電梯很重要,因此當民眾實際上碰到困難時,有政府部門的資源可以運用、補助,來增加設施,老的、小的、青壯年都獲得好處,皆大歡喜。

陳建華說,多數居住在老屋的民眾都期待屋子重建,但重建是大工程,相對會花較長的時間,等待的過程,老屋狀況持續下滑,但是,很多生活上迫切需要的設施,像是電梯、結構補強、老屋修繕等,都是可以透過整建維護讓生活環境馬上獲得改善。

陳建華以公僕自居,強調政府以服務為主,因此鼓勵市民遇到老屋整建的任何狀況,都可以打電話到更新處,更新處會有專人聆聽市民的問題,必要的時候,更新處還有整建維護的輔導團到現場為市民說明。

「非常鼓勵民眾打電話到更新處來,基本上都會得到相對應的回應跟服務!」陳建華溫和地宣導著,背後是因著一份理想城市的藍圖,希望以人為本,在空間裡可以有多元的展現,讓人人都能有立足之地、樂居於此,城市的人文素質與生活品質自然會提升。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127001557-260410?chdt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