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18/05/02
汐止區大同路,勤樸大臻附近銀行、郵局
陽信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大同路一段175號1~2樓(經緯大樓)

彰化銀行  汐科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217號(華鎮生活家)

玉山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237號(台灣科學園區)

華南銀行  樟樹灣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276號(世紀經貿大樓)

第一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280號(樟樹灣大樓)

土地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06之3號(亞太經貿中心)

第一銀行  汐科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133號(遠東科技中心)

台灣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175號(遠東科技中心)

國泰世華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196號(國泰人壽大樓)

中國信託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210號(寰宇首席大樓)

星展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231、233號(甲山林天廈)

永豐銀行  汐止分行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508、510號(百神米蘭大樓)

汐止樟樹灣郵局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22號


勤樸大臻,售價每坪24~26萬元

租金每坪500~700元,請洽廠辦租售專家瑞光不動產



勤樸大臻0952-783-709李訢煒





2018/05/10
台鐵汐科站對面的勤樸大臻-公車路線
605 公車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台北車站
605副公車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松山車站
668 公車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公館
629公車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南松山
711公車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圓環
藍22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南港花園社區
F912B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
F913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
內科通勤專車7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內湖科技園區
1191                    基隆-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中崙
955                      汐止-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捷運劍南路站
919                      五堵-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捷運忠孝復興站
1032                    基隆-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板橋
1191                    基隆-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中崙
2021                    瑞芳-台鐵汐科站(勤樸大臻)-板橋

勤樸大臻,售價每坪24~26萬元;租金每坪500~700元,請洽勤樸大臻0952-783-709李訢煒
廠辦租售專家瑞光不動產




2021/04/12
少子化 幼兒園成建商獵地標的
少子化趨勢下,加上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幼兒園公共化,不少私幼退場,幼兒園占地廣大、產權單一的不動產,成為建商獵地標的;據統計,過去一年來至少有七件幼兒園不動產以超過1億元換手,新買主多數為開發商,未來轉型為建案的機會濃厚。
 
 
據實價登錄觀察,過去一年來,全台北中南各地都有幼兒園的不動產交易,規模較大者包括遠雄建設以23.29億元買下原為台中市北屯區愛子幼兒園總校、和人人伊藤萬游泳學校北屯校的2,261坪土地;順億營造以約4.7億元買下台中愛子幼兒園崇德校不動產;城揚建設5.16億元買下高雄三民區雙鹿幼兒園603坪基地等。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陳定中指出,國內少子化趨勢,讓部分幼兒園萌生退場念頭;國內購屋主力青壯年及70歲以下初老人口,則來到高峰,房市也因需求旺盛蓬勃發展,建商大舉購地作為儲備推案原料,都會區素地稀少,不少原作為幼兒園不動產尋求易手,成為建商獵地的標的。
 
陳定中表示,被建商相中的幼兒園,除了土地面積大、產權單純之外,大多還有危老重建或養地收租的效益。
 
以高雄雙鹿幼兒園、新北中和永華幼兒園為例,兩幼兒園屋齡均逾30年,符合危老標準;愛子幼兒園崇德校,則帶有租約,買家可收租到2024年中,即使單純養地,也有豐厚的租金收益。
 
雖然多數幼兒園的不動產、土地,成為建商入手標的,不過也有少數幼兒園易手,為幼教業者接手,例如林口佳呈幼兒園去年以約1.2億元交易,買主為嘉聲文教事業。
 
台灣房屋林口三井捷運旗艦店店東周起帆指出,林口的出生率名列新北市前茅,近年人口成長相當快速,短短十年間,人口就從不到9萬激增到逾12萬,並使當地的學齡人口暴增。
 
即使近年陸續有新林國小、美國學校、康橋外語學校等公私立學校設立,仍無法滿足當地的就學需求,後續還將增設南勢國中、東湖國小,幼教業者應是看準林口生源充足、文教商機豐沛,逆勢在此擴展事業版圖。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412000168-260204?chdtv


2021/04/12
台商大量回流 廠辦、商辦價格炒高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中國+1」等風險分散,促使台商大量回台設廠,帶動工業地需求,加上前幾年企業擴張,辦公室需求增加,以及過去10年建商著重在住宅開發案,導致辦公室、廠辦新增供給缺乏,造成這一波有實質生產效益的工業地、廠辦、商辦等價格走揚。
 
工業地產交易破千億 廠房交易6年增2倍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14年工業土地交易總額為253億元、廠房187億元、廠辦175億元;但2020年工業土地交易總額提高至362億元、廠房547億元、廠辦248億元,合計超過1,157億元,以廠房交易總額增長近2倍最多。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 去年工業地產交易突破千億元,其中廠房交易為大宗、且成長最多,由於科技業這波需求以建置產線為主,挹注工廠需求。
 
觀察2014至2020年主要工業區土地價格,增幅至少都26%起跳,其中觀音工業區土地從2014年每坪7萬元,2020年上漲至12萬元,漲幅逾7成,其次則是桃園科技園區、7年漲幅為6成。
 
全國主要工業區 7年來地價漲幅26%起跳
她指出,2016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商辦每坪成交單價曾面臨一波修正,當時跌幅約10%;但隨著租金成長、老舊辦公室重建興起、以及新商辦數量有限,重新帶動商辦租金與價格雙漲,尤其北市高齡商辦若在主要路段上,每坪成交價甚至可以站上100萬元。
 
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表示,「房地合一2.0」對商用不動產的自用型、置產型買方不會產生衝擊。去年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前10名,都是自用或壽險業置產收租,沒有房地合一稅的困擾;而工業地產也都是自用或建商未來開發之用,無短期炒作問題。她表示,價格只是反映需求拉動、供給推動的雙向效果,此趨勢不受政策影響,甚至可以降低短期投資的干擾,提高產業投資意願。
 
劉美華分析,商用市場價格的走揚不是來自資金炒作,而是產業急迫擴產的剛性需求以及供給量短缺的壓力。舉例來說,去年頂級辦公室租賃市場不但空置率創新低、租金創新高,加上屋主惜售,鮮少整棟出售的新供給,才會出現中古老辦單價紛紛站上每坪百萬元的案例。
 
另外,「產創條例」 鼓勵公民營事業或興辦產業人規劃設置產業園區,以及都市型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都大幅增加工業地產開發潛力,自然拉動價格上揚。
 
新辦公室供給少 30年北市精老辦每坪站上100萬
高力國際研究部董事梁儀盈指出,工業不動產需求最直接就是看製造業的產能擴張與否,經歷2020年陰霾,2021至2022年全球經濟將溫和反彈,帶動國際貿易回溫,反映在台灣製造業產能上,尤其電子製造業需求持續暢旺,而電子業也是近2年工業不動產最直接買家。
 
根據高力國際今年初針對亞太區投資人進行調查,31%投資人仍首選辦公室,但隨著亞太區即將進入供需失衡且租金上漲不易的階段,在收益率受到壓縮的情況下,有25%投資人看好工業地產及倉儲物流。
 
近年台灣推出的投資台灣3大方案其實成效不錯,且將在今年底到期,預期廠商將把握最後階段重新思考產能布局台灣;而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已重組的情況下,台灣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台供應鏈將更完善,將持續推升工業不動產需求。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2569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2569


2021/04/12
13檔三高股 搶當萬七先鋒
台股9日一度登上萬七大關,雖短線遭遇高檔調節賣壓,但多方架構不變,投資專家建議,可挑選3月營收高成長、法人買超占比高,以及收盤領先創高的13檔三高股,如漢磊(3707)、至上(8112)、萬潤(6187)等,有望成為領漲先鋒。
 
受惠美3月PPI年增亮眼,加上財報樂觀預期,激勵美股再登高峰,市場預期,外資買盤可望回流,台股蓄勢再戰萬七新高。  
 
據統計,符合3月營收年增、月增雙成長,法人上周加碼買超,9日收盤改寫歷史新高的個股,共有漢磊、至上、萬潤、南帝、申豐、閎康、晶碩、桂盟、精星、吉茂、迅得、映興、AES-KY等13檔,挾帶業績利多題材,續航力十足。  
 
永豐投顧指出,觀察3月營收表現,大多數公司都出現顯著成長,在基期較低及景氣復甦雙重利多加持之下,年增率達到20%以上的超過400家,且目前並沒有市場擔心的超額訂貨現象。因此,即便業績成長股股價創上漲創高,但仍屬「有基之彈」。  
 
台積電概念股萬潤、閎康3月營收跳高,年增、月增皆有雙位數成長,法人看好,台積電法說預期投資擴廠速度加快拉大競爭優勢,未來3年投資1,000億元,南科Fab 18廠第四期及第六期將導入3奈米量產,相關設備廠具高成長機會。  
 
自行車需求受惠市場需求強勁,市場庫存水位偏低,產業展望樂觀,其中以電動自行車成長力道最為暢旺,傳統自行車也穩定成長,預期將推動自行車產業今年營運動能,鏈條大廠桂盟不僅去年獲利及股利雙創歷史新高,目前在手訂單滿檔,3月營收也以6.73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此外,市場看好漢磊因MOSFET及日系客戶訂單加持,上半年營運動能強勁,激勵9日股價登上75元整數大關,再創歷史新高,三大法人上周加碼4,847張。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stock/443540.html


2021/04/12
IPO強強滾 長榮鋼今41元掛牌上市
IPO市場強強滾,繼AES-KY(6781)及啟碁國際(6776)中籤戶大賺逾倍後,長榮集團第五家上市公司長榮鋼(2211)12日以每股41元掛牌上市,旗下涵蓋鋼構本業及轉投資的三家環保事業,展現內外皆美的成長動能。  
 
新股IPO成股市重頭戲,長榮鋼為國內主要鋼構廠,挾鋼構本業及轉投資的環保事業雙成長動能,近期受到法人機構及投資大眾的矚目,公開申購期間吸引超過45萬筆申購單,以釋出4千張股票估算,中籤率不到1%,市場反應熱烈。  
 
長榮鋼去年合併營收為93.5億元,年增13%,營業利益15.34億元,稅後淨利14.04億元,年增約6%,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65元;董事會已通過每股配發2.2元現金股利。  
 
長榮鋼原先的生產線包括新營鋼構廠以及新竹鋼筋廠,考量個別產品市場競爭力,於108年將新竹廠轉型為鋼構廠,聚焦鋼構產品的開發,具有特殊工程的建構能力,工程實績包括曾經榮獲CNN評選為全球九大新城市地標的陶朱隱園及故宮南院、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高雄世貿展覽館等指標性工程。  
 
長榮鋼3月鋼構吊裝量達1.8萬噸,帶動合併營收達12億元,寫下新高,年增102.64%,月增29.46%,訂單能見度更排到明年第二季。  
 
對此,法人估計今年鋼構吊裝量將達22萬噸,整年營收有望助營收突破100億元。  
 
展望鋼構產業前景,台商回流、科技業擴產推升廠辦需求及營建業推案、危老都更與政府工程案持續釋出等商機,需求相當暢旺,長榮鋼鐵目前在手訂單量已經超出全年產能。
 
長榮鋼轉投資環保事業耕耘有成,擁有三家特許的專業廢棄物處理公司欣榮企業、水美工程以及榮鼎綠能等,營運範圍家戶垃圾、醫療及科技業等事業機構廢棄物處理與汽電共生等資源循環業務。
 
其中欣榮企業及水美工程約占長榮鋼鐵合併營收25%,但獲利貢獻超過55%以上,毛利率大幅優於鋼構本業。  
 
另外,隨著榮鼎綠能將在今年年底開始商轉,水美工程也預計於2023年完成產能擴充,可望為公司的營收、獲利持續挹注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stock/443536.html


2021/04/12
救內湖交通 市府:只剩東環段解方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內湖交通沒救了。」議員去年要求市府重啟評估過河隧道、高架橋等可行性,增加對外聯絡道路。但經數月評估,報告近期出爐,結論均「不可行」。議員質疑,看來內湖交通僅剩東環段通車,恐要等10年以上?市府回應,內湖交通仍卡在銜接國道的回堵,道路面積難增下,除東環段外已無最好解方。
 
根據交通局重啟評估的三方案,第一為塔悠至內湖路過河地下隧道,但港墘路下方有排水箱涵,若施工港墘平面車道將縮1車道等,技術上有5大困難;第二為民生東至環山路過河隧道,同樣也有車道縮、排水箱涵、與東環段衝突等4項技術困境;第三是跨橋至高灘地,除不符水利法規,也有港墘路設橋柱需縮車道等困難。
 
不具名官員說,內科早期交通建設沒好好做,導致除東環段、民生汐止線外,已無最好解方。這名官員說,內湖交通很簡單,就是解決銜接高速公路端的回堵,但因回堵路段都為重要幹道,包括港墘路、舊宗路等,只要一塞,就會引起其他路口塞車效應。
 
北市交通局表示,經這幾年交通改善,現在內湖交通已沒過去那麼塞,但車流多集中內科周邊港墘、瑞光等路段,若遇到車禍事故,的確因道路寬度不大,就會整個卡住。
 
提出要求市府重啟評估的議員李建昌說,要救內湖交通,看來就剩東環段、民生汐止線通車,恐要等個11年;也提議評估蓋港墘跨河高架橋的議員李明賢則提到,內科車輛除2成是內湖人外,其餘都是外地通勤族,其中14.7%走麥帥二橋;8%走民權大橋;大直橋有11%;從堤頂上國道的車輛則有13.3%。
 
交通局表示,過去這6年來,市府其實已評估過4至5個增加聯絡道路方案,但最後都不可行,內科周邊現有可拓寬道路都已改善,目前是透過智慧號誌改善車流,但號誌能做的還是有限,未來東環段蓋好,就能解決內科一大半的交通問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381246


2021/04/12
政策打炒房一波波 暫緩囤房稅 房價能下跌?
政府為抑制房價炒作惡習,從去年底祭出一波波打炒房政策,實價登錄2.0和房地合一稅2.0都將陸續上路,而備受各界關注的囤房稅,卻被認為對房價影響有限而暫緩施行,反倒是針對第3屋貸款、法人貸款更加限縮,但限制貸款成數是否能讓房市冷卻,成為近期熱議話題。
 
根據日前中信房屋進行的網路調查,民眾對於政府打擊炒房的各項作為中,以「加重課徵囤房稅」最受肯定,其次為「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發佈限購令」與「查處紅單」也有3到4成的得票率。
 
囤房稅難逼出房子 可能轉嫁租金
但行政院卻因鑑於國外經驗,認為囤房稅對房價下修影響不大,甚至還可能將成本轉嫁到租金,因而決定暫緩施行。立法院則於上週針對囤房稅進行相關公聽會,反對者多半也著重於租金轉嫁問題,且難以增加持有成本逼囤房者釋出房子。
面對政府一波波政策,多數業者都持正面支持態度,且認為政策影響房價效果有限,僅會短時間影響購屋者觀望時間,甲山林廣告董事長祝文宇直言,台灣有8成都是有房族,如果不管房子好壞都要加稅,以後都更危老也要加稅,這樣只會讓這些政策走不下去。
 
 
從3月移轉棟數來看,中古屋市場似乎不受影響,但Q1新案推案量明顯量縮。
 
祝文宇說,現在全台各地房價都在漲,因為利率低、熱錢多,股票現在那麼高,大家賺了錢,就想把錢放到房地產,加上工料雙漲、土地也漲,房價很難下跌,現在還有人在吵要把公設比拿掉,若真是這樣,恐怕房價會漲更高。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認為,房價上漲有其因果,土地壟斷是因、房價上漲是果,稅制打房在下跌趨勢或許有效,但在目前賣方市場只會漲時助漲,轉嫁租金與房價的道理非常明確。
 
貸款成數再限縮 鎖定法人購屋
而央行日前無預警再度出手,無論是自然人或是公司法人,貸款成數通通調降,豪宅方面,名下無房貸或已有2戶以下房貸者,購置高總價住宅貸款由6成降至5成5,若新增第4戶以上高價住宅貸款,最高成數即由6成降至4成;此外,新增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規範措施,限制最高貸款成數5成5。
對於政府不推囤房稅,反倒在貸款成數上限縮,永慶房產集團業務部總經理葉凌棋認為,目前打炒房首重公司法人,可以壓制法人購買住宅囤房或炒作,自然人購屋則針對多屋族、豪宅購屋,可說是打擊得相當精準,且能降低炒作可能性,之後房地合一2.0,拉長年限至5年,也符合社會期待。
 
 
多數民眾希望政府能抑制房價上揚,讓一般人也能買得起房子。
 
不過多數建商業者都認為此波打炒房並不會讓房價下跌,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現階段房價漲價是因為台資回流,建廠與土地需求高,導致土地售價、工資與原物料持續漲高,漲幅在15至30%,並非刻意炒高,因為未來的營建成本難以預估,只好反映在預售房價。
面對全球熱錢湧入,相對保值的房地產成為置產首選標的,但同時符合自住與置產需求,又不造成房價飆漲,成為政府課題,在一波波政策主導下,房價是否因此下降,恐要等到年中上路才能有明確答案。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1498


2021/04/12
三重仁義重劃區 高CP 北市客搶進
新北市重劃區眾多,但與北市一橋之隔的重劃區大多要價5字頭,仁義重劃區具備鄰近三重舊市區商圈、過橋即到台北市的位置優勢,但平均房價只要4字頭,僅士林區約2/3價,近期有許多大型建商推案,吸引不少士林、天母的北市客群跨橋購買,相當受到矚目。
 
仁義重劃區自2018年起開始有建商推案,包括茂德、東森、達麗、欣巴巴、寶佳、國泰等大型建商陸續進場,各案銷售多有亮眼成績。該區面積僅22.28公頃,腹地小、開發快速,位在國道1號北側,東臨環河北路、西以仁愛街為界,以仁義街、元信一、二街和元富一、二街為主要幹道。
 
平均房價只要4字頭
該區最大優勢是緊鄰熱鬧的仁義街、龍門路、五華街商圈,周邊傳統市集、家樂福、店面商家林立,生活機能純熟,就連超市龍頭全聯也搶攻該區,去年9月進駐,規劃550坪的大型旗艦店商場,日常採買方便,還有3500坪兒童公園,緊鄰淡水河濱景觀公園,可慢跑、打球、騎自行車。
 
 
因和台北市士林區僅隔一條重陽橋,開車可快速上國道1號三重交流道,目前最近的捷運站為中和新蘆線三重國小站、三和國中站,未來還有環狀線北環段捷運五華國小站,但距離多約1公里以上,可騎車或騎U-Bike前往。
 
愛山林建設開發區經理許茂諺指出,仁義重劃區以藝術新都為概念,放置不少雕塑品,是個非常美的重劃區,近期雖有政府打炒房,但因該區房價相對便宜,影響並不大,不僅吸引在地三重人購屋,還有許多台北市2代買不起台北市,因該區為重劃區,沒有三重舊市區凌亂的問題,而轉往這裡購屋。
 
由於舊市區素地、推案稀少,也讓仁義重劃區近3年成為建商推案戰區,以17~40坪2~3房的首購型產品為主,2018年由茂德機構的「仁仁愛」打頭陣,由科達建築、東森建設合作推案「日日東森」接棒,開價每坪42萬元,4個月即完銷。該區多數推案房價每坪42~48萬元不等,相對三重區房價親民,整體重劃區個案銷售速度不錯。
 
成大型建商推案熱區
科達機構董事長賴建程指出,5字頭指標建案去年陸續推出,包括「麗捷花園廣場」,規劃22~37坪,主力3房產品;「欣聯詠心」也規劃2~3房產品,每坪開價50~52萬元,今年329檔期則有上市品牌建商國泰建設推出「國泰和河」,基地面積近千坪,規劃158坪、25~41坪產品。
 
去年海悅國際、科達機構合資的「海研建築」也將插旗,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海研三重擎天河景案」(案名未定),主打SRC鋼骨結構、樓高22樓的河岸景觀豪宅,總銷20億元,預計開價5字頭以上,可望成為三重仁義重劃區地標。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410/BOJ25GA3QVENHN32OAP65OBLQE/


2021/04/12
1月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 累積逾4兆
熱錢高燒不退、利率持續低點,企業購買房產也大增,根據聯徵中心統計,二○一四年八月,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餘額二.四六兆餘元,今年一月跳升至近四.一一兆元,六年半增加近六十七%,且自二○一六年一月起已連續六十個月成長。
 
貸款總額 6年大增67%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總額,自二○一四年八月以來一路增長至二○一五年十一月,二○一五年十二月首度下滑,當時正值房市反轉向下;不過,二○一六年一月立刻恢復成長,一路成長到二○二一年一月,五年來增加五十三%。
 
貸款新增家數 5年增77%
若觀察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新增家數,二○一六年第一季為四九三三家,二○二○年第四季暴增至八七四六家,五年增加逾七十七%。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若觀察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新增授信金額,二○一六年第一季逾三五九三億元,二○二○年第四季高達七九九八億餘元,單季新增授信金額較五年前增加逾一.二倍。長期來看,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金額,二○一八年開始明顯增溫,從單季平均新增授信金額約四八○○億元,到了二○二○年第四季跳升至近八千億元,增加速度驚人。
 
丁玟甄認為,此趨勢應與台商回台設廠以及在地科技業擴廠有很大關係,加上近年住宅市場火熱,建商大舉購地,熱錢與低利促使法人投資房地產、甚至購買住宅,也可能是貸款金額快速推升的主因。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近年企業投資金額越來越大,政策也鼓勵台商回台投資,國內不動產市場也蓬勃發展;根據內政部統計,包括倉儲、工業都爆量,商用市場同樣熱絡。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說明,企業購置不動產貸款總額持續攀高,背後包括美中貿易戰、台商回流、疫情關閉國境等三大因素,加上利率超低、貨幣寬鬆促使信用擴張,房地產成為企業投資生財及增加資產的最佳途徑。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239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