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3/11/09
資產折舊漏未提報 不得補列

公司買入折舊性固定資產,應依法從成本減除預估殘值後,按照耐用年數逐年依比率提列折舊額,且不得間斷。國稅局指出,若其中有某一年度漏未提報,公司應申請更正,不得於耐用年數終止後又補提列;此外,若已屆耐用年數仍繼續使用,得重估提列折舊額。

以陳先生經營的甲公司為例,在2016年1月1日曾以1,200萬元購入機器設備,採平均法計提折舊,耐用年數五年,預估殘值200萬元,每年應提列折舊200萬元,也就是購入成本1,200萬元,扣除耐用年數終期殘值200萬元,除以五年平均值。

經過耐用年數五年,該機器設備在2020年12月31日已屆耐用年限,陳先生卻仍於隔年2021年度提列折舊200萬元;陳先生主張,雖然機械設備耐用年數五年,但曾在2019年度因故未提列折舊,僅提列四年,故於202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補提列」折舊。

台北國稅局指出,依規定,若甲公司在2019年度漏未提列的折舊,應「申請更正」2019年度的營所稅,而不是在2021年度補提列。

此外,國稅局經查還發現,陳先生的甲公司在2021年仍繼續使用該機器設備,於是,另依其原估列殘值200萬元,按甲公司重行預估,該設備還可以再使用四年,殘值為40萬元,因此國稅局核認甲公司2021年度折舊改正為40萬元,也就是當期殘值200萬元再扣除最終殘值40萬元後,均攤未來四年的數額,剔除了甲公司在2021年度多列報的折舊額,並核定補稅。

國稅局強調,固定資產折舊,應按不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的耐用年數,逐年提列不得間斷;若某一年度漏未提列,應採申請更正方式補正,不得自行選擇補提列年度。若固定資產已屆耐用年數表規定使用年數,仍繼續使用,得自行預估可使用年數,並重新估計殘值後,按原提列方法計提折舊。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108000220-260210?chdtv



2023/11/09
低公設物件難尋 內行:可找「老、大」社區

▲▼房市,華山藝文特區,新生高架,。(圖/記者賴志昶攝)。

▲近年來新案公設越來越豐富,但也讓公設比逐漸上升。

現在大部分的買方,無論在總價考量或是居住舒適性上,多數傾向選擇大樓、華廈型住宅,但購買這類型住宅總有個痛點,好像「花大錢買公設」,公設比高低究竟跟甚麼有關?買公設比高的房子是不是吃虧?如今買房買得實惠,公設怎麼挑成為重要課題。

首先,許多民眾有個盲點,認為建商故意把公設比拉高,讓買方買到實際使用坪數比較少的房子,這樣建商能獲利,實則不然,建商也知道除非是豪宅,高公設比的房子,一般民眾的接受度低,既然低公設才是王道,為何市面上充斥著公設比超過35%,甚至高達40%的建案。


第一個要提到8樓雙梯的規定,政府為了強化消防安全,修訂《建築技術規章》第95條,自2005年7月1日起,8樓以上的大樓,應設置至少2座安全樓梯,這代表每層樓的梯間面積增加,當年新法實施即宣告低公設大樓成為絕響,8層樓以上的大樓華廈公設比幾乎都在30%以上。


第二是與基地面積還有建蔽率、容積率有關,早年法規規定不嚴,房子幾乎沿著馬路蓋,隨著相關規定政策越來越嚴謹,考量公共安全及人口密度,建築的型態有所改變。


建蔽率代表基地可以蓋建築的面積大小,容積率跟可以蓋出的總樓地板面積多少有關,若基地面積100坪,建蔽率35%,表示這塊基地只有35坪能蓋房子,其他65坪為法定空地,為了把容積蓋滿,會將建物拉高,也因為蓋房基地面積小,而逃生梯、電梯、防空避難室這些公設占有一定面積大小,公設比很難壓低,像台北市近幾年新案幾乎是危老、都更建案,基地面積不大,因此公設比較高。


第三是順應潮流的豪華公設,這幾年來有許多重劃區,因基地面積較大,可以蓋出更多的公設面積,且越來越多民眾在乎社區的休閒功能與舒適性,交誼廳、宴會廳、健身房等非必要公設漸漸變成標準配備,例如高雄市近幾年因科技業進駐及台商回流,出現許多高端買方,因此建商推新案偏好規劃氣派的公設,拉升高雄市的平均公設比,根據售屋平台統計,高雄市在售新建案的平均公設比高達35%,超越台北市居冠六都。


豐富公設沒有對與錯,端看個人選擇,想要找低公設比的社區,有兩大方向,建議找「大」或找「老」,找「大」是指基地面積大,當基地面積夠大,有兩個好處,其一是建築規劃有足夠的空間作妥善配置,動線更加流暢,其二是有更多的住宅面積可以分擔公設的面積,基地面積500坪以上的建案通常公設比較低,不過人口密度高、素地少的區域很難有這樣的建案,若有,成為豪宅的可能性高,所以尋找大面積基地的建案,在重劃區、新市鎮的機會高。


找「老」則是指老大樓或老華廈,屋齡20年以上的大樓華廈公設都很低,有些甚至不到20%,當時沒有8樓雙梯的規定,雖然老大樓的樓層數16樓以上還是會有兩座樓梯,不過以前並不講求豐富的公設,依建築法所需蓋的必要公設也沒有現在多,坪數相對實在,但老屋有修繕的成本要評估,建議購屋前應納入考量。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615741





2023/11/09
交屋學問大 稍一不慎恐吃大虧
新青安優惠房貸上路吸引剛性自住需求買方進場,房仲業者近來業績回升。(圖:永慶房產集團提供)
新青安優惠房貸上路吸引剛性自住需求買方進場,房仲業者近來業績回升。

辛苦攢下錢買了房子,交屋前有許多程序要完成,簽約與過戶等行政事宜可委由代書處理,驗屋則是交屋前的大事,如果民眾自身有資源能進行,自己驗屋可以省筆錢,否則就須委託有信譽的驗屋公司,或由設計師幫忙找出房屋缺失,協助溝通修繕事宜。水、電、管線是交屋前必須再三確認的重要項目,不只中古屋有這類問題,新成屋也不時出現狀況,房產專家提醒民眾交屋前務必審慎驗屋,以免交屋後自行修繕傷神也傷荷包。

今年房市在打房政策干擾下降溫,隨著新青安優惠貸款上路,首購族剛性需求發威,房仲業者甫出爐的10月業績都有不錯的成績,交易量比9月增長,也高於比去年同期表現,很多區域的成交狀況是月增、年增幅度亮眼。搶搭新青安列車的民眾,接下來準備交屋、裝修,有機會在農曆年前住進屬於自己的家。交屋前有許多程序必須進行,委由房仲交易的民眾,透過代書協助,能夠將簽約、用印、完稅陸續完成。考量各階段之間有多項需要買賣雙方配合事項,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為保障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建議使用履約保證,以公正第三方暫時託管買方價款及賣方文件,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不受惡意行為的侵害,雖然費用因此增加,交易可以更加安全。

購買中古屋,房仲業者建議委由代書處理相關流程。(圖:大家房屋提供)
購買中古屋,房仲業者建議委由代書處理相關流程。

年份高的中古屋屋況即便再理想,難免會有些小毛病,畢竟使用年限已久;新建的成屋不代表就能夠安心,不時傳出民眾購買某些特定建商剛蓋好的房屋,也有漏水或堵塞狀況。所以不管是中古屋或者預售屋完工交屋,仔細驗屋才能保障自身權益,民眾可以選擇自己驗屋,也可以請負責裝修的設計師一併處理,又或者委由專業驗屋公司處理。差別在於驗屋公司有許多專業的儀器,可以進一步勘驗到房屋本身結構及肉眼無法察覺之處。

一般而言,驗屋有三大課題,分別是功能、品質、美觀問題。其中,功能性問題最重要,因為水、電、管線一旦有狀況,嚴重的話會影響人身安全,而且交屋前如果沒有處理好,住進去再修繕難度更高。品質問題舉例而言,新成屋的窗戶窗框沒處理好,影響遮風、擋雨、隔音效果。美觀問題則像是牆面刮痕與髒污等等。

中古屋交屋前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漏水、滲水、管線老舊以及配電問題。國內最大實價登錄平台「樂居」驗屋部總監黃懷德表示,中古屋滲、漏水常出現在浴室與室內牆面,例如地震會造成壁面滲、漏水,衛浴設備在接縫處的矽力康歷經長時間使用碎化,最後無法阻水,長期下來引發漏水。中古屋的廚房管線由於烹煮時倒入的湯湯水水富含油脂,水管壁變薄或變窄,更是常見阻塞。

再者,中古屋的電源配置可能已無法因應現今各種多樣化的家電。黃懷德表示,曾經在中古屋驗屋過程中發現一個狀況是頂樓加蓋5樓所使用的電源由頂樓4樓拉線供電,但是早期電力配置30坪的公寓約為50安培用電量,線路拉至5樓後,等於上下樓用電量最高可達100安培,線徑明顯不足以負載。他說,一旦上、下樓用電量都達49安培,線路仍不會跳閘,實際上兩層樓卻已用電98安培,非常容易導致電線走火的意外。

不同類型房屋常見的缺失會略有不同。(圖:樂居提供)
不同類型房屋常見的缺失會略有不同。

中古屋的驗屋,民眾不應該去期待檢驗後找到缺失,會修繕成為一個新房子交屋,而是要聚焦在問題的排除,以及民眾入住前裝修預算的配置。如果電力與管線都須重新更換或者配置,預算安排必須有效配比,以避免裝修超出自己的預算太多,造成自己財務上的壓力。

新蓋好的房屋,驗屋更加重要,找到缺失才能立即要求建商處理好,否則一旦交屋裝修好入住才發現狀況,規模小的建商很可能置之不理。徐佳馨指出,建案完工交屋前的驗屋,民眾要注意5大要項,首先是權狀坪數是否短少、與權狀載明有無差異;其次,水電方面,除了按壓馬桶測試,也要打開水龍頭測試水流外,還可以用水桶裝水注入水管觀察排水狀況是否通暢,同時,須測試每個插頭是否有電。第三點,門、窗的密合度是否有損毀,密合度是否足夠,尤其是乾溼分離、氣密窗等,都須先打開再關上,留意其差異,部分建商對此會提供抗水、風切的測試報告書,可一併檢視。第四,附贈設備與建材是否與合約相同,磁磚有無破損或龜裂。第五,逃生、消防是否齊全。

此外,公設點交部分也要注意公設內容與項目是否與當初訂定的買賣契約或者廣告內容相吻合,以及公設能否正常運作。如有經主管機關檢驗通過或者發給使用執照的公設,應請建商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並將點交情況清楚紀錄下來,點交時若爭議,應予以保留不點交,請建商處理。

黃懷德表示,進行新成屋的驗屋時,最常見的狀況是水管有泥沙淤積,這是建築過程中造成的狀況,透過內視鏡查看管線可一目了然,如果泥沙沒有在入住前清理掉,住戶入住後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排水管堵塞。窗框與衛浴的滲漏水不時也會驗出有問題,他說,透過灑水測試,以水份儀、紅外線熱像儀偵測牆面混凝土的水份含量,並監測水份流向,可確認有無漏水。

透過工業用內視鏡可查看管線是否有過多泥沙淤積。(圖:樂居提供)
透過工業用內視鏡可查看管線是否有過多泥沙淤積。

新成屋的電路配置相當重要。黃懷德表示,一般民眾通常只會檢查變電箱,其實真正常漏電地方是插座,所以檢測時會由插座送訊號回變電箱測試是否跳閘,如果漏電斷路器不會跳閘,會協調建商重新檢測配置。「樂居」近期在一處新蓋好的社區驗屋時就發現這個問題,結果同一條線路的2百多戶狀況相同,建商排除後,住戶才有辦法安心交屋。

房地產專家對於新成屋的驗屋,普遍認為比起中古屋更具必要性,畢竟新成屋房價高,民眾都想要自己買的房子沒有狀況。通常驗屋後若有缺失,多數建商為順利交屋會願意修繕,不過,是否順利完成修繕,複驗的功夫很重要,最好有專業人士陪同,才能確認原本的缺失處已排除。一旦需要的修繕時間較長,建商可能要求轉進保固期再逐一維修,專家建議民眾務必白紙黑字清楚羅列出建商同意修繕的清單,日後交屋房子進入保固期,建商一旦拖延不處理,才能啟動保固措施。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0%88%E9%A1%8C%E5%A0%B1%E5%B0%8E-%E4%BA%A4%E5%B1%8B%E5%AD%B8%E5%95%8F%E5%A4%A7-%E7%A8%8D-%E4%B8%8D%E6%85%8E%E6%81%90%E5%90%83%E5%A4%A7%E8%99%A7-000051337.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wc2UuaXMv&guce_referrer_sig=AQAAAMcSiLP7zIoz8ewKivK8AFQP8Uy-yz0s2pDfp4oP8QELysM65ce1NPXNvV11k2dOy9Fq0K4BWZHP7VF-fv7zkBKkFE2SHlN-g_1xLDMsURghI8vKYPKu0dOthLr7TDKCZQTLpXIOyYC7y9MWJMoDqSrOi-SIrxTROmzltL3CRnx-



2023/11/03
住宅量縮不停 廠辦商辦逆勢爆量

內政部公布今年前三季「核發建照數」、「核發使照數」、「開工數」統計。受《平均地權條例》影響,全台下半年房市趨緩,前三季建照核發較去年同期少了2成,開工少了1成,但使用執照核發較去年同期略增5%。可見未來短期房市算是回穩,專家預期年底前仍朝「量縮價平」走勢緩步發展,最快明年初總統大選後,趨勢才可能改變。

根據本次統計,今年前三季建照發出數量達13萬戶,比起去年同期爆大量13.4萬戶已回穩,9月單月1.1萬戶住宅開工戶數,也較6月單月售禁換約搶建潮少了3成,可見目前建照請照數已回歸正常。不過前三季工業倉儲與辦公服務類建照件數與面積皆較去年同期倍增,開工量前三季為9.8萬戶,比起去年同期 11 萬戶爆量,也回歸正常表現;使照數量前三季達8.3萬戶,倒是比去年同期8萬戶更加挺進,可見預售交屋潮方興未艾。房市景氣循環算是自高峰轉入高原期尾聲,市場的房屋需求逐漸飽和、投資客也因《平均地權條例》有效減少,建商逐漸下降房屋供給。

房市專家張金鶚指出,量縮已可從數據看出,價是否跌則有待觀察,但應不至於再漲,現在因應明年一月選舉,不確定因素太多,建商多持觀望;倒是因此建築量能轉往工業廠房,有不少企業最近響應「綠建築」,透過建新廠與買廠辦等方式,達到企業ESG環境永續的社會責任。可見資方對投資台灣仍然看好,但要小心「開工不等於成交」,未來建成後會不會淪為「養蚊子」廠辦,仍需謹慎觀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建照數量減少反映了開發商對於前景看法不像先前樂觀,由於請領建照後才能報開工,所以開工數量與建照量同步量縮,至於使照量則是反映先前大量建照與開工後的完工潮。而住宅施工量減少,但工班仍要吃飯,確實有部分施工量能集中做廠辦與商辦,比例才有此變化。

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則認為,大環境缺料短期難以樂觀,使照是後期指標,畢竟賣了還是得蓋完;而建設公司保守化,量縮趨勢不變,建照與開工雙降可預期。此外,台商自去年大幅回流,為滿足需求,台商因他國嚴格的環境與勞工政策,加以我國政府鼓勵,順勢回台,創造民眾就業機會與廠辦、商辦需求,確實為近期趨勢。

核發建照、使用執照、建築物開工近5期狀況表。全台近5年Q1~Q3住宅(不含農舍)...
核發建照、使用執照、建築物開工近5期狀況表。全台近5年Q1~Q3住宅(不含農舍) 建照、開工、使照數量統計,單位:戶。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754460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3/11/03
量縮價緩跌越來越清楚?他解析「房市回歸基本面」:降價求售出現

在前幾年台商回流、資金潮挹注,加上低利率環境、熱錢進入房市等情況下,帶動國內這波房市熱潮,且成本上漲、土地價高,都推升房價上漲;但房價會一直漲嗎?房市專家、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分析,觀察整體房市基本面其實不好,「房價太高的情況不會一直存在」,基本面不好,長期房市也不會有利,「量縮價緩跌」的趨勢會越來越清楚。

張金鶚指出,觀察這一波房市上來,除了成本的因素,但也有不少哄抬炒作的成分,「房市景氣可說熱過頭,因此需要時間降溫」,這只是時間問題,逐步降溫、回到均衡是遲早的事。

中壢海華特區非常便利、什麼機能都有,加上距離中壢火車站也近,成自住客買房熱門區域。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重要的是,房價過度飆漲,基本面不佳,是張金鶚認為要格外注意的事;他表示,基本面可以從幾部分來看,第一,少子化嚴重、老齡化社會;第二,民眾所得根本難跟上房價漲幅;第三,人口結構不好,競爭力下滑,中長期來看,產業發展就不會好。


 張金鶚指出,由上述的幾個面向來觀察,就會衍生出長期國家的經濟表現變弱,以及少子化導致買房需求減,高房價讓年輕人不想買房、等繼承的變多,或等父母親贈房。


 張金鶚認為,基本面不好、長期衝擊房市,供需及價量失衡,長期來說,房市不會有利,「量縮價緩跌」的趨勢會越來越清楚,這樣的趨勢下,「若建商金流周轉不順,那就會降價求售」,現在已經有建案以送裝潢、家電與傢俱的方式「變相降價」,就會慢慢形成骨牌效應。


 此外,對於囤房稅2.0的效應,張金鶚說,這需要時間發酵,而可以肯定的是,將會減少投資誘因,投資客少了,若地方政府在稅基部分可有感提高,至少會讓租屋市場回到較健康的狀態。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7228397967.html



2023/11/03
看好商用不動產 12家建商轉推案百億商辦

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近幾年因資金行情再度呈現「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大量的資金從台商回流突破2兆餘元,到上市櫃公司的近三年來每年的3~4兆盈餘,房地產市場也直接受惠,房價漲不停,直到111年才因利率升息、景氣下滑,加上政府實施「打炒房」,住宅市場終於量縮、價微跌至今仍進行中。

為了因應市場轉變,建商除了規劃改變為「小宅化」壓低總價之外,許多建商也轉型開發商用不動產來開發新的市場,以期繼續創造更好的營收。據商仲業者宏大國際資產的觀察,發現已經有12家建商推案商辦及廠辦產品,推案金額都超過100億,甚至有二家突破1000億!

「商用不動市場從108年以來就開始熱絡起來,一直到現在熱度仍在」,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如是說。他表示近5年的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每年都超過1000億,且一年高過一年,到了去年高達1640億創歷史新高,今年到10月份為止也達近1200億。其中去年商辦加廠辦交易金額就達715.5億、佔比達43.6%,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雖略下滑,但商辦加廠辦佔比卻提高到54%。建商也嗅到這個趨勢及商機,於全台灣北、中、南紛紛加入開發商辦、廠辦市場。

其中手上握有最多商辦建案的首推興富發建設,推案量超過10案、金額高達1000億以上,再來華固、國揚、長虹、潤泰新等多家也都逾500億元的推案,加上鼎越開發的京華城重建案也突破1000億元,可謂推案量爆發。陳益盛表示這些加總就超過6000億元,金額概估已達住宅市場每年平均推案1兆5000億的4成,對建商未來的營收占了很大的比重。

陳益盛指出,商辦的市場需求仍以台北市為主,這點以推案區域來看就可發現,據統計出來共37件的推案當中,台北市就占了17案約達46%,其次為新北市10案、台中市6案、高雄3案、桃園1案。其中台北市的建案集中在內湖及南港為主,台中則集中在七期市政特區,並以豪辦為訴求,新北市則遍地開花分布在不同區域,規劃以廠辦為主。

事實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商辦、廠辦建案陸續進行中,實際案量將不亞於70件,這些商辦的推案正是相中了近年台商及本土企業的擴廠、擴充需求,以及手上滿滿的現金,希望能再創建商的另一個春天。建商轉型推案商辦,除了表示不動產市場需求的轉變,也將因為商辦建案的完工及進駐,使得商辦產生外溢現象,預估3~5年後形成許多商圈的改變。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8608



2023/11/03
內湖科技園區重大交通建設~

西湖捷運站(蝶舞B3站)

完工日期:捷運文湖線自復興北路「中山國中站」,經「松山機場站」

、大直及劍南路捷運站、經本内湖科技園區延伸至南港經貿園區雙捷運

站,於民國98年6月完成全線營運通車啓用。西湖捷運站規劃概述:車

站出入口位於捷運站北側,即内湖路一段285巷巷口西湖市場内,本站

合併西湖市場北側之停車場用地進行整體開發;另於捷運站南側陽信銀

行旁增設第二出入口。西湖捷運站距劍南路站約1290公尺,距港墘捷運

站約830公尺,本站爲東西走向高架四層島式月台車站,車站長 123 公

尺,寬18.3公尺。地面層爲出入口,地上二、三層規劃爲電扶梯及樓梯

、電梯等之穿越層及島式月台層,第四層規劃爲穿堂層與維修站空間,

尚有地下一層爲車站機電區及市場整體開發之停車場區。本段路面處於

部份曲線段,且路寬稍窄,故本站之型式設計爲上方穿越式之島式車站

。配合本站造型主題〝蝶舞〞之意象,月台層屋頂造型設計爲蝴蝶飛舞

、翅膀上下揮動之隱喻,來增加車站造型多樣變化之美感,並配合捷運

站周圍内湖科技園區科技大樓,大量採用現代化之金屬及玻璃建築材料

及明亮色彩來突顯本區之科技感。

 

原來木柵捷運線 ~松山機場站—大直捷運站—劍南路捷運站一西湖捷運站—港墘捷運站—文德站—南港軟體園區/南港展覽館站 ~板南線

 

西湖捷運站商圈:環山路、基湖路在此和内湖路重直交會,區域内擁有

西湖市場,原來就是學生、上班族、居家人口上下車的生活商圈:由兩

大速食業者麥當勞、肯德基搶先進駐即可知。環山路貫穿包括遠雄豪宅

上林苑在内的内湖住宅區、及德明大學、西湖國小、國中等文教區;基

湖路聯通堤頂大道對面大直住宅、娱樂、商業區;加上内湖科技園區十

萬上班人口的加持,西湖市場商圈在捷運通車前,早已有別於鄰近的大

直美麗華商圈及內湖(原德安百貨)商圈,經由辦公、住宅兩區激盪起

火花,成為内湖路上另具特色的西湖商圈;内湖捷運線通車後更有錦上

添花效果。吸引包括世界知名AI大廠NVIDIA輝達設立總部、佳世達科技

總部、鴻海精密總部、台聚集團總部、致伸科技總部、寀蘴國際總部、

崇越科技也新購大樓設立總部;各大企業在區域內各擁有一棟總部大樓。




2023/11/03
了解「一生一屋」規定,可再次適用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

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常有民眾詢問,已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後,再次出售房地,能否再適用該項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稅務局說明,土地稅法第34條第5項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已適用過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10%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再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如出售時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無該自用住宅以外之房屋且出售前持有該自用住宅用地及在該地設有戶籍連續滿6年,另出售前5年內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仍可適用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該局進一步表示,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優惠稅率除了一生一次外另增加一生一屋的規定,是為了減輕土地所有權人有換屋需要的稅賦負擔,民眾可以善用此規定,再次適用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

資料來源: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announcement/news/1BOLGY



2023/10/31
雙北商辦交易量 熱

年底來到商用不動產成交旺季,擁有雄厚資金的買方陸續進場。圖為台北市商辦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底來到商用不動產成交旺季,擁有雄厚資金的買方陸續進場。

年底來到商用不動產成交旺季,擁有雄厚資金的買方陸續進場,今年第4季初,雙北市辦公市場雙雙出現重磅交易,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前十月上市櫃法人購置雙北辦公室交易達520億元,為近十年同期新高。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表示,觀察近期商用市場,無論是自用或投資型買方都相當關注辦公類型產品,企業主購置商用不動產思維轉向「自用兼置產」,重視標的收租效益、增值空間,強化資產配置上的靈活與彈性。

今年10月出現兩筆辦公交易大案,台北站前商圈的基泰忠孝大樓以125億元整棟售出;新北市則有鴻海集團出手,以75億元購入中工雲宇宙AI園區萬坪廠辦。

今年前十月台北辦公室交易額為350億元,較去年同期持平。基泰建設子公司君匯開發、京匯開發以125億元處分位於忠孝西路上的基泰忠孝大樓,買方為自然人,這也是台北今年出現第三筆整棟辦公室交易;同一條路上的和泰產險大樓,在今年6月也被財團法人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以13.27億元包棟買走,顯示台北西區在雙子星開發案加持下,吸引高資產買方提早插旗卡位。

觀察台北辦公室交易件數及區域分布,有近三成交易落在內湖,林三智分析,內科有產業群聚效益,仍是企業最愛進駐的辦公熱區,隨著買氣攀高,也吸引收益型買方進場投資收租。

新北辦公市場同樣相當熱鬧,今年前十月新北辦公室交易額達170億元,年增158%,增長幅度顯著。近期新北商用市場都聚焦在土城工業區,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運科簽署預購意向書,以75億元購入超過1萬坪中工雲宇宙AI園區,刷新土城廠辦交易天花板。此外,變壓器用油製造商益州集團本月也宣布在土城斥資7億元,打造企業總部。

林三智分析,新北產業需求強勁,激勵建商興建優質辦公產品,買方以具有地緣性的企業為主。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754032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3/10/31
缺地缺工 廠商盼政府快處理閒置地
工業區土地開發曠日費時,缺地問題難改善。(經發局提供)

工業區土地開發曠日費時,缺地問題難改善。

為了解決北中部廠房不足,政府推動「工業區更新立體化」,但多年下來新增樓地板面積不足1成,成效不彰。製造業廠商抱怨目前土地太貴,精華土地不足,於此同時,各廠缺工的壓力更大。他們建議政府要強化閒置土地處置,多推動廠房立體化更新。

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區聯合總會祕書長凌韻生指出,土地部分,業者面臨的主要還是價格昂貴,還有北部、中部廠房土地很不足。他覺得像是新北工業區立體化推的反映都還不錯,可以繼續加強。另外就是工業區閒置土地拍賣,政府可以加快,多促進活化利用。

土地太貴一直是業者煩惱問題,不僅新北土城一坪動輒百萬元,連台中工業用地也都跟漲起來,廠商多抱怨,企業只能被逼到更偏遠縣市去找地,但會有交通不便、不易找人難處。

一位不具名的工具機大廠大老闆認為,其實台灣工業地都還有,只是很多都沒被開發或利用,要不然就是地被買走,坐等增值。

這位大老闆強調,以他在大陸的廠房土地來說,得按面積要繳多少稅,然後限定期限內開發,未利用就要被收回,非常嚴格,相對台灣很多閒置土地沒有被好好處理。

對比缺地,業者目前更頭疼是「缺工」。凌韻生強調,現在缺工困擾大過缺地,業者普遍都有人力不足問題,法規強制雇用1個本勞才能聘1個外勞,但本勞難找人,造成外勞雇用也不夠。除跟政府部門溝通,業者也從學校產學合作補充人力。工具機大老闆也喊苦,外勞開放不足,然後建築與人工成本比以前貴了一倍,希望政府重視。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029000350-260110?chdt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