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6/24
房市關鍵數據全向下!下次理監事會議前…房市回溫無望?

雖然央行未再推第八波信用管制,但第七波管制重拳打炒房加上各部會房市政策,已讓房市明顯降溫!觀察央行最新公布的今(2025)年五月份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南銀、一銀)新承作房貸金額為722.22億元,月增94.92億元,不過包括房價漲幅趨緩、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下降,以及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與房貸年增率都下滑,央行官員表示,都顯見房市降溫;此外,5月份建築貸款餘額月減破百億,也可見建商態度保守、審慎。

在央行信用管制、銀行房貸緊縮之下,已逾半年時間房市都走弱,今年4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月減192多億元,今年前四月新增房貸也去年同期年減達635億元;而今年5月新增房貸722.22億元,月增94.92億元,主要因5月份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小幅月增1.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年減達36%,今年1~5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更年減破25%,房市買氣衰退明顯。

林口新市鎮後段329檔期將有矚目新案推出,打炒房之下,可觀察公開銷售後的市況如何。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房市降溫!房價漲幅趨緩、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下降,以及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與房貸年增率都下滑,建商態度也很審慎。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另外,今年5月新增房貸利率為2.282%,與4月份持平,央行經研處官員說,5月份因為有較多整批分戶貸款,以及新青安房貸占比上升,該兩項貸款的利率又較優惠,而讓新增房貸利率持平。至於新青安貸款部分,5月新青安房貸占整體國銀房貸餘額比例為11.97%,比4月又上升,且5月新青安房貸占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比重降至37.4%,也比4月略上升,符合央行希望信用資源留給無自用住宅的民眾。 


而5月份房貸餘額為11兆2,697億元,年增率為8.01%,為2024年3月以來新低。另外5月建築貸款餘額為3兆4,296億元,年增率再降至2.51%,前次低點是去7月的年增率1.89%,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這兩年都是長期向下,顯示建商對市況保守,購地與推案都更謹慎,加上土建融收緊、利率提高,使得建商更保守以對。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直到央行下次理監事會議前,利率應都是維持高水位,而因為第三季恐怕受到颱風、鬼月等利空影響,房貸餘額有可能再降,加上央行也樂見此況。


 陳炳辰分析,至於如果9份月有機會降息,當然讓利率走勢有所變動,是否帶動房市則不一定,時值年底可能又逢交屋時節,屆時導致貸款水位走揚,恐再觸動央行敏感神經,全年房市回溫則應是無望。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97408466491.html





2025/06/24
設科學園區 環評新變革

新設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將有新變革。環境部彙整國科會所提新設園區政策環評徵詢意見,配合淨零排放政策,未來廠商進駐園區,用電方面應提高自用發電比率;用水方面應訂定用水回收率及再生水使用率逐年提升。

配合淨零排放、低碳政策等國際環保趨勢,初審通過的修正版本中,要求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前,要求國科會宜充分考量淨零排放等國際環保趨勢,並訂定分期推動規劃。

廠商關切的能源規劃上,未來國科會應盤點科學園區最大電能耗用量,推估各科學園區未來電力使用需求,且因應「2050 淨零排放」政策架構與階段性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能源來源優先考量低碳或零碳能源,並納入購置綠電及訂定綠能使用之最低比率。

能源規劃上最大的調整就是國科會未來在規劃進駐廠商時,有機會要求廠商裝設自用發電設備、節(儲)能設備,或其他符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或自治條例所允許之方式,提高自用發電比例;另規劃園區用電大戶需裝設用電契約容量10%以上比例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用電方面,國科會宜規劃使用園區內事業用地作為設置相關能源設施用地,配合未來新設園區可引進相關綠能產業進駐,進而鏈結及整合進駐廠商可能運用之能資源,穩定電力供給。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8826260



2025/06/24
小動作年省千元!對抗六大家中吃電王這樣做

炎炎夏日將至,冷氣搭配循環扇使用,可讓冷氣循環更均勻,不僅節能也更舒適。(圖/特力屋提供)

炎炎夏日將至,冷氣搭配循環扇使用,可讓冷氣循環更均勻,不僅節能也更舒適。(圖/特力屋提供)


天氣已開始轉熱,又到了居家用電量最多的季節,再加上近期的關稅貿易戰及5月報稅季,不少民眾已開始準備「節流」,而夏季節流首要便是「節能省電」。

專家提供「節電懶人包」,從空調、照明、冰箱、除濕機及日常用電等家中主要的吃電怪獸,和民眾分享實用且簡易的日常節電撇步。

節電錦囊 對抗居家五大吃電怪獸

怪獸一:空調冷氣省電小撇步

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統計,空調冷氣佔家庭夏季用電約47%,是居家吃電最巨大怪獸,省電關鍵就在於冷氣的心臟-壓縮機,除了選用「變頻冷氣」,以高功率運轉快速達到冷房效果,同時搭配DC電扇或吊扇可使冷氣在室內分布均勻,維持整體舒適感。根據特力屋省電達人精算,以夏季電費為基準,每戶每日使用1台空調8小時,同規格一級能效變頻冷氣依能源標示約713度,與定頻冷氣相比差異約847度,每度依台電平均電價3.4元計算,一年約可省下2,880元;此外,電扇建議使用省電的DC電扇,同樣以夏季電費為基準,每戶每日使用1台DC電扇12小時,經實測後與一般AC電扇相比,差異約48度,每度依台電平均電價3.4元計算,一年約可省下163元。

燈光照明占全年家庭用電約10.8%,更換LED照明節能省電且環保。(圖/特力屋提供)

燈光照明占全年家庭用電約10.8%,更換LED照明節能省電且環保。(圖/特力屋提供)


冷氣每調高1度可以省6%電,台電建議室內溫度維持在26度-28度之間最省電。冷氣搭配風扇使用,可使冷氣在室內分布均勻,維持整體舒適感。近期消費者對於吸頂吊扇燈詢問度很高,其中LED吸頂燈結合循環吊扇節能省電又省空間,且對比一般居家使用23W省電燈泡3顆,每天開燈12小時的話一年約可省下289元(96度)。

1.勤清洗冷氣的空氣過濾網,建議2週1次,維持出風順暢。

2.避免開關頻率過於頻繁,因為冷氣剛運轉時,最耗電。

3.室外機加裝遮陽設備,避免太陽直射,有助於機器散熱。

4.冷氣安裝在室內通風處,高度避免陽光直射。

DC直流吊扇不僅風量大,運轉安靜又省電,搭配遙控器可精準控制,是近年節能家電新寵。(圖/特力屋提供)

DC直流吊扇不僅風量大,運轉安靜又省電,搭配遙控器可精準控制,是近年節能家電新寵。(圖/特力屋提供)


而搭配政府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即日起將家中老舊冷氣機換新1級能效標示的新機,每台新機可申請補助最高3,000元。

怪獸二:居家照明省電小撇步

工研院統計也指出,燈光照明佔全年家庭用電約10.8%,是家中最常被忽視的吃電怪獸之一,舉例來說,居家室內LED 9W燈管對比18W傳統燈管,1天使用16小時為例,一年約可省下157元(52度);9W LED球泡燈對比12W省電燈泡,一年則約可省下192元(64度),若從小細節開始逐步調整,更換能源效率更好的LED照明,節能省電又環保。

LED球泡燈壽命長、耗電低,是居家照明升級的節能首選,每顆功率僅15W,省電效果立竿見影。(圖/特力屋提供)LED球泡燈壽命長、耗電低,是居家照明升級的節能首選,每顆功率僅15W,省電效果立竿見影。(圖/特力屋提供)

LED燈泡怎麼挑:省電效能可以參照「發光效率」(lm/W),發光效率越高越能省電。

將家中省電燈泡換新為LED燈泡:選擇相近的流明值,舉例:約1,000流明21-23W的省電燈泡,相似亮度的LED燈泡僅約8-9W,因此差不多的亮度所需電費卻較少,且LED燈泡更耐用。

怪獸三:冰箱省電小撇步

冰箱是家中24小時運轉的家電,當打開冰箱拿東西時,因冷氣散逸讓冰箱運轉而使耗電量再增加,特力屋省電專家建議,冰箱外部溫度25度且穩定運轉時,冰箱冷藏區食品放7分滿,可以省下約10%電力。

多使用玻璃保鮮盒保存食物:若都用塑膠袋包裝食物,會造成冰箱內冷氣不流通,冷氣降不下來,導致冰箱更耗電。

日常家電如微波爐、氣炸鍋應妥善收納並定期檢查電線與插座,減少待機耗電與用電安全疑慮。(圖/記者張瀞勻攝)日常家電如微波爐、氣炸鍋應妥善收納並定期檢查電線與插座,減少待機耗電與用電安全疑慮。(圖/記者張瀞勻攝)

1.冰箱中的保存食物不擋住出風口:冰箱中的食材擺放宜保留些許空隙,以利冷氣流通。

2.不頻繁開關冰箱門:開關冰箱門讓冷氣散逸,容易造成耗電。

3.選用1級效能冰箱:優先選擇1級效能冰箱,相較於5級效能冰箱,一年約可省300度電力。

怪獸四:除濕機省電小撇步

台灣為海島型潮濕氣候,家家戶戶必備除濕機,選用除濕機除了選用具1級或2級能效機種,不僅能有效省電,今年至6月14日前可申請最多2,000元的貨物稅減免;平日使用上也須注意無形中的耗電誤區,只要留意使用習慣,輕鬆就能做到節電。

開機時不打開門窗:門窗打開時,除濕機要處理的溼度遠超過可以負荷的空間,所以在使用時需關上門窗,才能持續降低該密閉空間的溼度。

1.使用時放在房間中央位置:讓乾燥空氣可以均勻擴散至房間各角落,加速除濕。

2.搭配循環扇使用:與空調開機時同理,同時使用循環扇可縮短除溼時間,節省電費。

選用保溫效果佳的熱水瓶,可減少頻繁加熱耗電,同時保持飲品溫度,是日常節電好幫手。(圖/記者張瀞勻攝)選用保溫效果佳的熱水瓶,可減少頻繁加熱耗電,同時保持飲品溫度,是日常節電好幫手。(圖/記者張瀞勻攝)

3.水箱滿水盡快倒掉:若除濕機水箱滿了未盡快倒掉,機器仍處於待機狀態,繼續耗電。

除溼時間不宜過長:除濕機平均耗電量250W-350W左右,使用大約3-4小時即為一度電,使用一整天都不關機的話,每台除濕機即耗費3、40元電費,一個月則可能多繳1,000多元電費。選擇有濕度偵測顯示或定時關閉功能的除濕機,待房間濕度降到設定值後,就按關閉或自動關閉;若沒有濕度顯示,建議平均使用4-6小時即可。

怪獸五:日常居家省電

除了養成離開該空間時隨手關燈、家電開關以外,通常家中每個房間會用轉接器延長線,同時讓電腦、電扇等多種電器插電待機,即便機器電源關閉沒有使用,但插頭插著處於待機狀態還是會耗電,建議可選用加裝具分切開關的轉接器,在未使用電器的狀態下隨手關閉分切開關以確實省電。

依照電器使用狀況,應隨手關閉省電更有效率。(圖/特力屋提供)依照電器使用狀況,應隨手關閉省電更有效率。(圖/特力屋提供)

怪獸六:容易被輕忽的吃電小怪獸

即使天氣逐漸轉熱,許多家庭仍習慣使用電熱水瓶煮水泡茶或沖泡飲品,但你知道嗎?電熱水瓶其實是耗電量驚人的「吃電小怪獸」!台電提醒,只要掌握幾個使用小撇步,不僅能有效節能,也能延長電器壽命。

首先,水溫控制是節電關鍵。若僅需泡牛奶或沖泡飲品,可將保溫溫度設定在60℃至70℃,相較於98℃大幅省電。再者,善用「定時省電」功能也是一大利器,讓電熱水瓶依照生活作息加熱,不需全天候啟動。

此外,若僅於早上或晚間特定時段使用,建議「要用時才插電」,用畢立刻拔除插頭或搭配定時器使用,更能精準控電。水煮沸後也可轉入保溫壺或保溫杯,減少插電時間、降低耗電。

同時,水量不宜維持滿水位,依實際需求加水至約半滿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加熱損耗。而定期清潔水垢更是不容忽視,否則不僅煮沸效率下降,也會增加耗電。若習慣立即使用熱水的民眾,也可考慮改用快煮壺,即用即煮,節能又便利。專家強調,只要聰明使用電熱水瓶,日常節電其實很簡單,讓每一度電都用在刀口上。

簡約現代風臥室設計搭配自然採光與LED間接照明,不僅美觀更兼具節能效益。(圖/記者張瀞勻攝)簡約現代風臥室設計搭配自然採光與LED間接照明,不僅美觀更兼具節能效益。(圖/記者張瀞勻攝)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4620




2025/06/23
置產需求燙 上市櫃企業搶買工業地產

近年上市櫃公司工業地產交易金額

近年上市櫃公司工業地產交易金額


住宅不動產市場儘管低迷,不過工業地產交易仍熱。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5月上市櫃公司工業地產交易量達169億元,寫下近34個月以來單月次高紀錄,顯示工業地產需求居高,具發展潛力的物件更炙手可熱。


今年5月大型工業地產交易不斷,和碩以56.38億元買下宏達電龜山工業區廠房,豐興鋼鐵以32.6億元取得彰濱工業區廠房,大宇紡織以21億元購入台中大雅區自強段廠房,合正科技以12億元取得觀音工業區廠房等,此外,包括大成、群聯、家登等上市櫃企業,近期也都有入手工業地產。

信義全球資產統計顯示,自去年第三季工業地產曾出現一波高潮,隨後沉寂了約三季,今年5月在關稅戰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趨於穩定後,上市櫃公司在國內工業地產交易量大幅成長至169億元,不少工業區都可見大型企業入手資產。

信義全球資產表示,在AI智慧升級、生產線整合、淨零排碳等趨勢下,帶動小企業置產需求,法人積極進駐,尤其成交的大型工業地產交易,多為土地面積千坪以上的大基地,企業轉型升級需求更大的廠區空間,資產布局也朝向廠房小換大,或是購併鄰近廠房以滿足擴廠營運需求,編訂工業區相關法規明確,對進駐企業來說可降低營運風險,且具備產業群聚效益,加上有利於員工通勤、人才招募。

此外,企業面對近期金融市場波動,調整經營策略,也會盤點旗下不動產的使用效率,重整資產布局、汰弱留強,經由處分閒置資產、重建開發等方式,達到資產活化目的,也有具備豐沛資產的企業跨足不動產開發,走向多角化經營,為集團成長注入新動能。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623700138-439901



2025/06/23
久坐傷害心血管,上班族要怎麼辦? < 3/4 >

錯誤姿勢讓骨盆傾斜、骨刺形成 復健科醫授1口訣維持正確坐姿

正確坐姿示範 圖/123RF

正確坐姿示範 圖/123RF


根據調查,台灣超過七成上班族每天坐超過六小時,尤以辦公室族群如金融、科技與行政從業人員最為明顯。久坐除了對腰椎造成壓力,還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耕莘醫院安康院區復健科醫師陳佩岑指出,脊椎長期負荷不當,嚴重者甚至需手術治療,影響生活品質與家庭經濟。因此,學習正確坐姿與養成間歇活動習慣,對健康維持格外重要。

椎間盤長時間受壓,可能導致疼痛與行動困難。

現代人工作型態,「久坐」已成常態,但人類的脊椎原本是為活動而設計,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會帶來相當負擔,支撐脊椎的核心肌群容易無力,血液循環也隨之降低,進一步影響椎間盤的健康。

陳佩岑說,當核心無法有效穩定脊椎,椎間盤受壓時間一長,容易出現突出而壓迫神經,造成下背痛與下肢麻木、無力,進一步可能演變成慢性疼痛或行動困難。這些脊椎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生活與工作能力,嚴重時還需負擔高額醫療費用。

傷害累積多年、症狀出現,需投入長時間復健。

許多民眾習慣性彎腰駝背、翹腳、身體歪斜,卻未察覺其危害。陳佩岑提醒,這些錯誤姿勢會讓骨盆傾斜,脊椎長期處於非自然彎曲狀態,導致肌肉不平衡、慢性痠痛,甚至造成脊椎滑脫、骨刺形成。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肩頸僵硬、偏頭痛及手腳麻木。她強調「許多患者發現症狀時,問題早已累積多年,復健治療需投入相當時間與耐心。」因此,提早養成良好坐姿習慣,才能避免慢性脊椎病變悄悄找上門。

脊椎有依靠、肩膀放輕鬆、雙腳平放地。

正確坐姿與適當活動,有助減少椎間盤長時間受壓,降低久坐對脊椎造成的負擔,正確坐姿的關鍵,在於讓身體各部位保持平衡穩定。

陳佩岑建議,上班族坐著時應讓背部完整貼靠椅背,讓脊椎有良好支撐;髖關節、膝關節及手肘保持約90度彎曲,雙腳平穩踩地或踩踏墊,避免吊腳或翹腳。肩膀自然下垂、手肘放鬆,有助減少肩頸肌肉緊繃。她提醒,可以記住口訣「脊椎有依靠、肩膀放輕鬆、雙腳平放地」,幫助自己在每天工作時隨時自我檢查姿勢。

螢幕中央略低於視線15-20度,避免拉扯頸部。

除了坐姿,電腦螢幕與滑鼠擺放位置也攸關上半身負擔。陳佩岑指出,螢幕應置於正前方,距離眼睛約50至70公分,螢幕中央略低於視線15至20度,避免因低頭或歪頭觀看而拉扯頸部肌肉。滑鼠與鍵盤建議與手肘齊高,前臂自然平放桌面,手腕呈中立姿勢,避免懸空與過度彎曲,減少滑鼠手、肩頸痠痛的風險。她提醒:「工作空間小小調整,就能大幅降低慢性疼痛的發生。」

筆電外接鍵盤、螢幕最佳,或配合支架使用。

對使用筆電工作的族群來說,螢幕與鍵盤合併設計常使人無法兼顧頸部與手部姿勢。陳佩岑建議,若條件允許,可外接鍵盤、滑鼠與獨立螢幕,筆電本體則可墊高至視線適當高度。

若無法外接設備,也可利用簡易筆電支架或書本墊高螢幕,配合外接滑鼠鍵盤,減輕頸肩負擔。她說:「長時間低頭使用筆電,對頸椎負擔非常大,是許多年輕上班族提早出現肩頸僵硬的元凶。」

準備小靠墊或毛巾捲,善用工具改善坐姿。

辦公室若無法提供專業人體工學椅,仍可透過簡易工具進行輔助。陳佩岑表示,可在腰部後方放置小型靠墊或毛巾捲,強化腰椎支撐,減輕腰部壓力;腳底則可放置穩定腳踏墊,幫助雙腳自然平放、骨盆穩定。此外,她建議每30至60分鐘起身活動三至五分鐘,進行肩頸轉動、背部伸展、腿部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疲勞積累。她強調「固定久坐」才是最大殺手,間歇性活動是簡單有效的自救法。

矯正坐姿卻越坐越痠?搭配拉筋伸展或復健。

不少人初期矯正坐姿時,會出現「越坐越痠」現象。陳佩岑說,長期不良姿勢讓部分肌肉已經緊繃、萎縮或代償使用,短時間內調整,反而讓身體覺得吃力。

此時建議搭配拉筋伸展、核心肌群訓練,必要時也可尋求復健科專業介入,進行物理治療或儀器治療,幫助身體重新建立正確姿勢記憶。同時,適當營養補充與充足水分攝取,有助於肌肉關節維持彈性,為長期脊椎健康打下基礎。

耕莘醫院安康院區復健科醫師陳佩岑  記者李定宇/攝影
耕莘醫院安康院區復健科醫師陳佩岑 記者李定宇/攝影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7/8789765?from=udn-search_ch1005




2025/06/23
房市降溫 前4月買賣移轉年減24%

房產業者預期今年「房市體感溫度」將會相當冰冷。(記者徐義平攝)

房產業者預期今年「房市體感溫度」將會相當冰冷。(記者徐義平攝)


業者預期 今年房市相當冰冷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一至四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約八.四六萬棟,對比去年同期的十一.一六萬棟減少逾二十四%。房產業者指出,去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超過三十五萬棟、為十年來最高,但今年房市買氣明顯縮手,預期今年「房市體感溫度」將會相當冰冷。

今年前四月買賣移轉棟數下滑,但第一次登記棟數卻年增近十%,顯示需求端明顯縮手,供給端卻持續放大量。今年無論預售或中古屋買氣均較預期差,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傳統購屋旺季三二九檔期也平靜無波,即便有交屋潮挹注,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有很大機率失守三十萬棟,但房價仍在平盤游移,各都會區房價走勢分歧,房市暫時看不到春燕回歸跡象。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交易主要受到房貸緊箍咒影響,非自用需求也退場,預料後續將進入盤整期,短期房價漲多區、過去非自用買盤多的區域,未來壓力相對較大,但今年第四季還是有機會看到自用慢慢回流。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近幾年因為住宅新增供給暴增,交屋潮陸續灌入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虛增的前期交易數據撐起移轉棟數創十年新高,也使中古屋市場交易冷清的狀況難被呈現。

但從去年房屋待售物件荒,到今年待售量充分,甚至開價持續往下修正,且房仲人員紛紛走上街頭發傳單、寄開發信的現象來看,買方市場態勢非常明確。不過,銀行雨天收傘,成交門檻不但要看買方身分,還要審慎評估收入、債務等確認貸款條件,讓房市已不再只是價量表現的市場問題,還牽涉到買方購買力、信用條件的基本面問題,因此短期賣方想要順利去化,變數更多,交易糾紛也將會更多。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12866



2025/06/20
9月是否鬆綁房市管制 看2條件

房市指標都緩降…楊金龍:9月是否鬆綁房市管制 看2條件

房市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房市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昨舉行理監事會議,選擇性信用管制沒有鬆綁也無加碼。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還是偏高,房價還在漲,這是央行決定持續選擇性信用管制原因;央行也擔心,降息可能導致房市重新升溫。至於下半年管制措施是否鬆綁?楊金龍說,要看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房價是否有所改善,九月理監事會議時會再檢討。

政府祭出一連串打炒房措施讓房市交易趨緩,住展雜誌調查,五月北台灣預售案量腰斬至僅四百多億元,創近兩年新低。針對央行未鬆綁管制措施,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房市目前仍在央行「留校察看」名單中,短期內難見寬鬆訊號;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說,這將使銀行放款趨於保守,對首購族與交屋族形成壓力,反觀無貸款壓力的現金買方則更具議價優勢。

央行去年八月道德勸說銀行,自主控管未來一年的不動產貸款總量,期間從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四季,並於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表示,實施以來已見成效,包括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房市交易降溫、房價漲勢減緩、房貸年增率趨緩、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趨降。

但楊金龍認為信用資源還是過度偏向房地產,房價居高不下,甚至仍在緩慢成長中,這是央行維持目前選擇性信用管制強度的原因。

楊金龍表示,房市各項指標都在緩降,「若房市指標一直往下走,我們(央行)再打第八波也不好」。至於下半年房貸管制是否有修正的可能?楊金龍說,會檢視所有房地產相關數據後再檢討。


資料來源: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123589/8819144



2025/06/20
房市管制停看聽 示警都更案違約風險

央行統計,自二○二三年六月至今年四月間協助辦理的換屋案件中,有九成六於一年內完成換屋,平均出售期間約為三至八個月,顯示一年期換屋期限具合理性。。(記者徐義平攝)

央行統計,自二○二三年六月至今年四月間協助辦理的換屋案件中,有九成六於一年內完成換屋,平均出售期間約為三至八個月,顯示一年期換屋期限具合理性。。(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近期房市降溫,市場呼籲中央銀行放鬆房市管制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昨表示,五月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三十七.一%還是偏高,且當前僅見交易量修正,房價仍緩步上漲,因此現行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將持續維持,將待九月理監事會議依據最新數據再行評估。但央行也示警,近來已有都更建案出現貸款違約,顯示潛在風險不可輕忽。

至於市場關注是否會有「第八波房市管制措施」?楊金龍表示,除非房市再度明顯升溫,目前各項房市指標包括交易量、房貸與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皆呈下滑趨勢,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有波動,但整體趨勢向下,除非上述指標又反轉向上,才有可能提出第八波。

針對部分業者建議將都更貸款排除在總量控管之外,央行回應指出,此建議並不符合信用管制的原則。根據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全體銀行都更相關貸款餘額較去年八月底成長達二十%,年增率更達二十八.九%,明顯高於一般建築貸款的二.五%。央行強調,雖然都更與危老屬政策性貸款,但屬中長期性質,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近來已有都更建案出現貸款違約,顯示潛在風險不可輕忽。

另外,針對外界關切「換屋族」因總量管制被銀行婉拒放貸,引發民怨一事;央行也特別說明,去年九月以來陳情個案並不多,共收到四十件換屋貸款困難的陳情,其中二十二件因借款人不符銀行授信「五P原則」,其餘十八件則反映貸款條件不如預期,例如額度過低或利率偏高。

1年期換屋期限具合理性

至於無法達成「一年內出售第一屋」切結的陳情案也有十九件,多為第一屋未如預期出售,或希望改售第二屋。對此,央行表示已請相關銀行視個案情形酌情處理。

根據央行統計,自二○二三年六月至今年四月間協助辦理的換屋案件中,有九成六於一年內完成換屋,平均出售期間約為三至八個月,顯示一年期換屋期限具合理性。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12445




2025/06/19
服務業大評鑑 缺工潮 整合能力成關鍵

本報舉辦「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邁入第14屆,今年評鑑發現因應缺工潮,「整合能力」成為服務業未來的關鍵競爭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舉辦「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邁入第14屆,今年評鑑發現因應缺工潮,「整合能力」成為服務業未來的關鍵競爭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工商時報》主辦的年度服務業盛事「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邁入第14屆,除7月頒獎典禮將揭曉優秀服務業榜單,每一年更會從評鑑過程中發掘值得探討的趨勢並深入剖析,希望協助服務業掌握市場脈動,與時俱進持續成長;今年評鑑可發現,服務業缺工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應缺工潮,「整合能力」成為服務業未來的關鍵競爭力。


面對缺工浪潮帶來的人力挑戰,企業服務力的高下,不再取決於投入資源的多寡,而在於是否能有效整合人、科技與流程,形塑出具韌性的服務體系。臺灣服務業大評鑑專案發言人鄧天星表示,今年的評鑑觀察中發現,真正能在困境中脫穎而出的企業,並非擁有最多資源,而是展現出「整合」這項關鍵能力。

鄧天星指出,缺工早已不只是人力短缺的表象,而是同時受到勞動結構轉變、服務模式演化與顧客需求升級三重壓力的系統性挑戰。對企業而言,當「有限人力」成為常態,該如何透過整合來持續提供超越顧客預期的體驗,已成為新世代服務力的核心命題。

今年評鑑歸納出三項「整合行動」成為業界關鍵參考。首先是人與科技的整合,包括自助服務、智能客服與遠距通路等數位工具的導入,唯有搭配關鍵節點的人工介入,才能兼具效率與溫度,形成良好顧客體驗。

其次是跨部門整合,鄧天星說,顧客不在乎企業內部分工,只在乎問題能否一次解決。在缺工壓力下,更需要打破組織藩籬,讓前線人員有更大調度空間,縮短等待時間、降低顧客挫折。

第三是服務設計與顧客旅程的整合。今年不少優秀案例證明,流程簡化、訊息清晰、動線友善等「減法設計」,不僅提高服務效率,也讓現場人員得以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互動。

此外,呼應今年評鑑主軸,本屆特別運用Kano Model模型,精選100項魅力品質與50項反轉品質,提供業界反思與借鏡。鄧天星強調,唯有企業真正掌握整合能力,才能在缺工常態化的挑戰中,穩住顧客感受、創造服務差異,這也正是臺灣服務業下一階段的核心競爭力。

即將在7月初登場的頒獎典禮,將聚集國內各大產業指標性企業代表,見證服務標竿的誕生,也預示台灣服務業在挑戰中走向韌性轉型的下一篇章。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619700117-439901



2025/06/19
持股超過9成!台達電砸21億併購行動基因 衝刺精準醫療

台達電18日宣布,擬斥資最多新台幣21.47億元,收購行動基因控股公司,聚焦高齡化社會下癌症檢測與治療需求的布局。圖/業者提供

台達電18日宣布,擬斥資最多新台幣21.47億元,收購行動基因控股公司,聚焦高齡化社會下癌症檢測與治療需求的布局。圖/業者提供


台達電18日宣布,擬斥資最多7,178萬美元(約新台幣21.47億元),收購ACT Genomics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行動基因控股公司)最多1.77億股股份,預計持股比重超過90%。這是台達電自2010年成立醫療研發部門、發展出達爾生技以來,再次大規模投入精準醫療市場,聚焦高齡化社會下癌症檢測與治療需求的布局。

行動基因是亞洲地區深耕癌症基因檢測公司,在台、星、日、泰與香港設有據點,並擁有國際認證的臨床實驗室,主力產品線涵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技術,可應用於癌症篩檢、診斷、治療建議與療效監控等四大面向。

據悉行動基因為美國以外首家獲FDA許可的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套組開發商,目前導入台灣逾80家醫療機構,並與國際藥廠、學研機構與保險業者展開合作。

近年來,精準醫療受惠於AI與數據分析技術發展,應用規模快速擴大,特別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中,基因檢測已逐漸成為臨床決策核心。次世代定序相較於傳統方法,具備高通量與多基因同步分析優勢,可提升病症識別速度與治療精準度。

台達電董事長暨執行長鄭平指出,隨著人口結構變化,癌症與腫瘤的發生率逐步上升,帶動相關醫療需求穩定成長。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一次檢測多種疾病變異基因,具實現精準治療的潛力。鄭平並表示,行動基因是亞洲領先的癌症檢測公司,未來順利加入台達體系,將有助於台達在既有醫療產品與設備的基礎上,強化生醫領域的整體布局。

此次交易設有須取得九成以上股權的條件門檻,顯示台達電跨足精準醫療的明確決心,未來雙方將如何整合資源並拓展市場仍待觀察,然在精準醫療持續成長、基因檢測日益普及的趨勢下,這項併購案將為台達電生醫事業奠定下一階段基礎,亦展現其積極推進高階應用領域的企圖。

據研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至2030年將突破2,50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11%。台達電若能成功整合行動基因的專業能力與自身製造技術,有望開創生技與電子整合的新商模,並強化與國際藥廠及醫療體系的合作機會,進一步鞏固其在亞太區的醫療科技戰略地位。

台達電拓展生醫領域
台達電拓展生醫領域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619700078-43990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