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區域相關新聞

2025/11/20
北捷近3年故障 文湖線13次最多

台北捷運近3年故障24次,文湖線就占13次最多。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捷運近3年故障24次,文湖線就占13次最多。本報資料照片


北捷近3年故障24次,文湖線就占13次居冠,正面臨設備老化、號誌壽命等問題,北捷指出,專家提出7項改善建議,預計年底改善完成,也將編重置基金更新列車等設備。

另外,民眾發現,板南線忠孝新生、忠孝復興站通風口大面積泛黑、灰塵厚重結塊等,質疑未落實定期清潔,北捷允諾月底加強清潔。

北捷統計,近3年來故障5分鐘以上的次數,松山新店線0次、淡水信義線2次、中和新蘆線4次、板南線5次,而文湖線則有13次;故障影響人次,中和新蘆線422人、板南線為1882人、文湖線居高達7591人。

議員陳宥丞表示,文湖線1996年開始營運,面臨設備老化、號誌壽命等,陸續需要重置,北捷上次購買列車從2019年預估採購、2022年編列重置基金,再到2027年交車,要將近9年時間。他呼籲市府要加快腳步,否則全球政局的風險、缺工缺料,加上各國也搶購列車,屆時會讓重置時間空窗。

北捷說,10月17日6位專家學者專案檢查文湖線,提供7項改善建議,包含列車控制電力輸出的半導體開關元件故障檢討,無人駕駛系統造成列車異常風險和雨天降速原則、水膜打滑等問題,預計今年底改善完成。

北捷總經理黃清信指出,文湖線號誌及電聯車系統設備壽年,將分別於2029年及2036年屆期,已成立文湖線重置規畫專案小組,目前文湖線系統及中高運量電聯車的重置汰換基金,去年已投入52.5億元。

另外,有民眾發現,忠孝新生、忠孝復興等高人流轉乘大站,通風口卻大面積泛黑、灰塵堆積結塊,天花板不僅有明顯汙漬,還發現發霉。議員王欣儀批評,北捷長期未把清潔問題當回事,天花板與通風口的髒汙不僅影響觀感,也涉及多重風險,包括空調效能下降、能耗增加,灰塵堆積恐在電線短路時助燃,黴菌與粉塵也可能影響乘客健康,要求須全面盤點各站清潔狀況。

北捷指出,這兩站天花板和通風口須搭鷹架才能清潔,每年定期清一次,將依排程於11月底清潔,通風口使用除鏽劑清除鏽斑,不易清潔處使用菜瓜布加強刷洗,未來將納入清潔前後照片備查、精進。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9150853



2025/11/20
台北美福 加盟IHG洲際酒店

引進高端奢華酒店品牌洲至奢選,拓展國際客源


為開拓更多國際客源,台北美福大飯店計畫加盟IHG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奢華酒店牌「洲至奢選」(Vignette Collection)。圖/台北美福大飯店提供

為開拓更多國際客源,台北美福大飯店計畫加盟IHG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奢華酒店牌「洲至奢選」(Vignette Collection)。圖/台北美福大飯店提供


IHG洲際酒店集團在台布局

IHG洲際酒店集團在台布局


IHG洲際酒店集團在台布局又有新斬獲,台北美福大飯店計畫與IHG洲際酒店集團合作,並加盟引進IHG洲際旗下高端奢華酒店品牌「洲至奢選」(Vignette Collection),雙方並已簽訂合作意向書,待完成正式加盟合作,台北美福飯店將掛上國際品牌,與鄰近的台北萬豪酒店掀起新一波搶客大戰。


看好台灣觀光產業後市,旗下有20個酒店品牌、遍布全球6,600多個旅遊目的地的IHG洲際酒店集團,積極擴展台灣版圖,目前在台連最新開幕的新北北海溫泉洲際酒店已有16個據點(不含台北晶華酒店)。後續還有遠雄集團在台北大巨蛋投資的台北洲際酒店,士林紙業投資的士林VOCO酒店(士林紙廠)、上京成公司投資開發的鹿港英迪格酒店,及秀泰集團投資的花蓮英迪格酒店正興建中,並自2026年起陸續加入市場營運,在台據點僅次於萬豪國際集團。

「洲至奢選」是IHG集團旗下高端奢華酒店品牌系列,以「Luxury & Lifestyle」為定位,強調每間飯店都有獨特的在地風格,提供與眾不同的住宿體驗,和如同鄰家般親切自然服務。目前在全球27家,即將開幕的有17間。

2016年開幕的台北美福大飯店是繼台北萬豪酒店後,台北大直第二家定位高檔的觀光飯店,為良茂建設陳家、美麗華集團黃家與美福國際李家共同投資。

台北美福大飯店餐飲與住房營收占比約8比2,2024年平均房價6,745元、住房率68.9%,2025年前十月平均房價6,956元、住房率61.09%,成績在台北觀光飯店市場屬前段班。住房客源分別是台灣50%、美國16%、韓國10%。由於國際客占比不算高且不夠廣,且因應疫後觀光旅遊市場改變,台北美福飯店董事會決定加盟國際連鎖酒店集團開拓新客源。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120700200-439901



2025/10/20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 可看飛機起降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台北市內湖污水處理廠上方的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因設施老舊,市府斥資八七〇〇萬元進行翻新優化及周邊改造,昨日舉辦重新啟用典禮,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讓各年齡層都能享受優質設施;衛工處補充,在此處遊玩,還可瞭望台北一〇一、松山機場看飛機起降,為開放式公園,是中秋賞月新選擇。

也可瞭望台北101 賞月新選擇

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昨舉辦啟用典禮,副市長李四川致詞有感而發表示,二〇〇四年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當時他是台北市衛工處長,就是他在這裡舉辦開幕,當時做極限運動場,還被許多家長以危險為由投訴,不過這幾年風氣已經轉變,還有很多極限運動的國手在這邊訓練。

設極限運動場、共融遊具等

衛工處介紹,原先運動公園設施功能較為單一,市府自去年十二月起動工改造,今年八月完工,優化工程包含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不論親子、家庭、青少年乃至銀髮族都適合來休憩。

此外,將拆除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基礎,將老舊RCP管創意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提供長輩、孩童、身障族共融環境。

衛工處說,園區不僅提供多元運動與遊憩設施,更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726700



2025/10/20
內湖休閒公園翻新 增極限運動場

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 憶20年前建攀岩場被抗議 如今大人小孩一起開心玩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已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新園區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等設施,民眾還可以躺著看飛機起降。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時,也分享2004年運動場開幕時他擔任北市衛工處長,沒想到20年後他又回來。當初建攀岩場時接到許多家長抗議,但20年過去,家長看到他都是笑的,因為極限運動已變成國際競賽,運動場也成為許多選手的練習場地。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位在內湖汙水處理廠上方,占地3.8公頃,於1998年動土、2004年完工啟用。2024年規畫環境改造計畫,總工程經費約8700萬元,將原本功能單一的設施,改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工程於2025年8月底完成。

李四川分享,當年完工啟用時他剛好是衛工處長,由於公園內規畫有攀岩場地與U形坡,他1天接了10幾通家長抗議電話和信件,要他「不要害死孩子」。但是現在極限運動是國際比賽,以前家長看到他是帶著懷疑的,現在看到他是笑的,可見這20年改變的相當多,還看到家長陪著小孩子在玩極限運動。

李四川表示,在汙水處理廠上方興建休閒公園,除了擴大原有的極限運動場外,也要符合特色,園內也有許多3D互動及汙水處理教育內容,讓大人與小孩都能有好的體驗。

衛工處說明,園區翻新後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沙坑區、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家庭、青少年或銀髮族群皆適用,其中極限運動場在規模和多樣性上是全國最完善的。此外園區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汙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補充,公園翻新工程在設計階段廣納居民及專業團體建議,使園區更貼近地方需求。施工過程展現循環經濟精神,如將拆除的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並將老舊RCP管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同時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並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讓休憩體驗更安全便利。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04000453-260107?chdtv



2025/10/20
北市今日17時起淡水河、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

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持續降雨,北市今(20)日17時起執行淡水河、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管制;21時拖吊


北市水利處表示,因風神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仍帶給北臺灣持續性降雨,降雨量加劇將致河川水位快速上漲,可能漫淹至高灘地,因此本市將於10月20日17時執行淡水河(新3-2號華翠至淡6號敦煌)、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管制。請在河濱公園活動人員、車輛儘早遠離河川區域,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並於管制執行4小時後(10月20日21時)開始拖離堤外停車場滯留車輛,後續將視水情狀況另行公告疏散門關閉時機。另因內1號、2號及基11號疏散門外無堤外停車場,故往返內湖汐止之堤外便道仍維持通行。

        

配合本市政策疏散門「只出不進」管制後4小時,開始拖吊堤外滯留車輛,針對未移置車輛將依車型大小處1,800至4,800元罰鍰,經拖吊之車輛另需繳納移置費及保管費,請停放車輛於河濱公園的駕駛人要多加注意。另外,水利處提醒停放於河川區內車輛的車主,可至臺北市停車工程管理處網站,登錄車輛資訊,就可收到堤外停車場防汛的簡訊通知(https://parkingfee.pma.gov.taipei/Notice)。



資料來源:https://he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1FE45A3FEA3D194E&sms=72544237BBE4C5F6&s=CB8468D61E553ADC




2025/10/09
2025雙十各大優惠
迎接雙十連假到來~各大品牌祭出限時優惠又來啦~

餐飲、手搖、樂園、場館通通有!連假就來吃爆、玩爆

⚠️詳細優惠資訊依官方公告為準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328868235252&id=100068744474563&set=a.564202295881248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7328868235252&id=100068744474563&set=a.564202295881248




2025/09/30
花蓮光復災情震驚國際!BBC列「5大點」分析慘重原因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市區,大批志工27日趁著連假前往災區協助民眾清理家園。圖/范揚光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市區,大批志工27日趁著連假前往災區協助民眾清理家園。圖/范揚光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9月23日因強颱「樺加沙」帶來的豪雨發生溢流並潰決,洪水夾帶土石在短時間內下泄,衝擊下游光復鄉與鳳林鎮等地。花蓮縣政府統計,截至27日下午5時,已造成16人罹難、6失聯、83傷。嚴重災情引起外媒《BBC》關注,並且分析了5大點。


一、堰塞湖成因與風險規模

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於今年7月,起因為颱風「薇帕」外圍環流造成上游國有林地大規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土石壩。專家指出,該堰塞體高度約200公尺、體積約2億立方公尺,最大蓄水量估計約9,100萬立方公尺,屬於高風險堰塞湖。由於地質與體量規模龐大,一旦遇到連日豪雨,水位迅速上升即有溢流或潰決風險。

二、無強制疏散成爭議焦點

中央單位自8月開始針對馬太鞍溪進行示警,並在「楊柳颱風」期間即發出注意通報。進入9月,面對「樺加沙」逼近,中央曾多次催促地方加速撤離。依媒體與官方紀錄,中央相關單位自21日以來對花蓮縣府累計通報多次(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消防署等均有通報),並要求執行撤離。花蓮縣政府則於9月22日接獲中央指令後,對下游約1,837戶、6,800人發出撤離命令,並在光復高中體育館等處設置三處疏散中心,約安置7,000人。

中央稱曾多次促請地方強制撤離,但地方執行上以「呼籲」為主,未全面採取強制性撤離措施,成為外界檢討重點。花蓮縣議員楊華美指出,本次疏散並非強制性,導致部分居民未及時離開。

地方政府人事與應變時序亦遭檢視:縣長徐榛蔚在颱風前夕出國推廣觀光,直到9月22日晚間接獲內政部長電話後才緊急返台,外界對縣府指揮協調效率提出質疑。官方則表示,已按程序發布簡訊、廣播與設立避難中心,但在偏鄉長者或行動不便群體的動員與撤離上仍有執行困難。

三、為何堰塞湖不能「爆破」或「引流」?

針對為何未採取爆破或大規模工程疏導,台大地質學系教授陳文山與內政部官員說明:馬太鞍溪的堰塞體由大量鬆散土石組成,並非堅硬岩盤,爆破不僅無法有效降低壩頂,且有可能擾動邊坡穩定,引發更大規模崩塌。該區又屬偏遠山區,沒有道路可供重型機具進場架設虹吸管或挖掘,方案在技術上與安全評估上都不可行。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自7月21日堰塞湖形成後即展開可行性評估與監測,但因地形與壩體土方龐大(約2億立方公尺、壩體長度達2.3公里),人工改道或爆破皆帶高度風險。

台大土木系教授、水利專家李鴻源進一步說明,面對此類土石壩可行作為僅剩「逐步引流與持續監測」,以及在危險期間先行疏散民眾。他也提到,內政部日前已邀集專家組成觀測團隊,並按計畫執行撤離,若未執行撤離,傷亡規模將遠大於目前數字。李鴻源強調,引流工程必須妥善規劃引流路徑與處置地點,並非短時間內可匆促完成。

四、國內政治攻防

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將矛頭指向民進黨中央,直言此次事件是「制度殺人」。前花蓮縣長、現任立委傅崐萁也表達不滿,批評中央反應遲緩,認為若能及早採取爆破方式排除堰塞湖,或許能降低災害規模。

不過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炸掉不可能,只能一點一點引流,但引流至何處、如何執行,需縝密規劃,這是非常大的工程。」,李鴻源透露,兩週前內政部已邀集他與專家組成防災小組,針對堰塞湖展開觀測。他強調,這次危機中中央與地方已依規劃撤離約7,000至8,000人,避免更大傷亡,「若未及時撤離,後果恐怕遠超目前情況」。

他進一步解釋,該堰塞湖水體高達9,000萬噸,「不是用炸藥就能解決的問題,只能逐步引流」。但引流工程複雜,必須評估水流去向、施工方式與可能影響,並制定完整計畫。在堰塞湖自然消退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續觀測、維持警戒,一旦有危險徵兆就啟動撤離。

五、花蓮如何面對未來的天災挑戰?

花蓮近九成地區為山區,位於火環帶,長年受颱風與地震威脅。2024年強震重創觀光,人口老化與基礎設施不足,使當地在天災中更顯脆弱。

本次洪水沖斷台9線重要交通樞紐馬太鞍橋,嚴重影響救援。專家指出,東部長期發展落後,基礎建設不足早為隱憂。傅崐萁夫婦數十年掌握花蓮政壇,地方選民長期寄望,但在災後強烈批評中央投資不足,民進黨則反問其多年執政成效。

目前中央已設前進指揮中心,國軍投入救援,但多數災區仍淤泥未清,居民取物資困難。專家提醒,花蓮因地震與颱風反覆受創,東部防災韌性亟待提升。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台灣自1970年代以來已形成88個堰塞湖,多數會自然消退,但潰堤風險極高。2009年莫拉克颱風曾導致小林村滅村,他呼籲政府建立多重預警並考慮強制撤離,以避免重演悲劇。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927700801-431401



2025/09/30
內湖5智慧鄰里公園 全天可丟垃圾

內湖區公所首創「智慧鄰里公園」計畫,第一階段選定5處鄰里公園示範,放置智慧垃圾收集機、瓶罐回收機,提供24小時垃圾投遞。(內湖區公所提供)

內湖區公所首創「智慧鄰里公園」計畫,第一階段選定5處鄰里公園示範,放置智慧垃圾收集機、瓶罐回收機,提供24小時垃圾投遞。(內湖區公所提供)


台北市內湖區公所首創「智慧鄰里公園」計畫,第一階段選定瑞陽公園、文德二號公園、湖興公園、安湖三號公園及安康公園等五處鄰里公園示範,除了可充電的光電長椅、電子告示牌,還放置智慧垃圾收集機、瓶罐回收機,提供廿四小時垃圾投遞,讓上班族與居民「不用等垃圾車」。


內湖區智慧鄰里公園系列計畫的策劃人、副區長郭素蓉指出,在五座示範鄰里公園導入「iTrash智慧垃圾收集機」與「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提供民眾全天候廿四小時輕鬆完成垃圾投遞,且無需使用台北市專用垃圾袋,有效解決上班族與居民等垃圾車的困擾。


郭素蓉表示,瓶罐回收機進一步強化源頭分類回收,並串聯回收至市場的全流程,建構出完整的「從回收起點到市場終點」之零廢棄全循環經濟鏈,機身附設數位多媒體看板,擴大市政宣導的佈點,iTrash機每人每天減少〇.五公斤的垃圾,一年可減少約一四六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郭素蓉說,鄰里公園設置的智慧長椅,透過太陽光能轉化電能為夜間照明,民眾坐在公園休憩時一邊充電一邊聊天,更增添安全感及實質減碳效益,估算每座光電椅每年也可減少約卅六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鄰里公園內也設置智慧告示牌,介紹公園植栽與設施資訊及操作說明,也整合場地租借服務及缺失通報等功能,民眾可透過掃描告示牌上的QR Code,快速取得相關服務及協助通報、即時報修。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725954



2025/09/10
白石湖社區_綠生活◆從你我提起綠色菜籃開始九月活動

📣來白石湖「與環境共好」吧!

🔸綠生活~從你我提起綠色菜籃開始~規劃一系列「綠色菜籃共好行動」,計畫由臺北市環境保護局補助,參加者當日會用行動支持當地農產品,請確定會採取行動再報名喔!

🔔為響應環保,請自帶環保袋及環保杯等用具!

🔴報名如下:https://www.beclass.com/rid=305011a68bb9501a42e3

白石湖社區_綠生活◆

活動說明

◆活動目標:

〉建構友善農耕與消費者連結,落實在地低碳淨零與綠色消費之綠生活行動 

〉透過體驗、講座、漫遊、零廢棄等行動模式,親自感受與環境共好目的

〉落實白石湖社區推動生態維護與綠生活永續行動之核心價值

〉實踐農村減量、增滙、循環、綠趨勢鏈結環保淨零賦能之目標

◆活動日期及講題:日期若有變動將以新公告為準

    (1)9月13日(六) 有機農業與永續環境

    (2)9月27日(六) 水資源之埤塘與溪流運用與保復育

持續追蹤白石湖社區活動FB官網

◆辦理地點:共好關懷服務站(臺北市內湖區碧山路45-8號(同心池下方))

◆招募人數:每梯次30位。一個表單報名1位。報名1次。

◆參與對象:一般大眾(支持綠色永續環境共好者);小孩不適合參加。

◆參與費用:當日會用行動_支持當地農產品,支持菜籃行動(支持=購買),本計畫由臺北市環境保護局114年補助環境教育推展事項實施計畫補助辦理。

活動當日前10分鐘開始報到_白石湖社區集會所備有茶水。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內湖區白石湖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人:林小姐0912-472001

活動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baishihu520

活動地點資訊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45-8號 (白石湖社區農驛棧農場集會所)



資料來源:https://www.beclass.com/rid=305011a68bb9501a42e3#google_vignette



2025/09/02
首場「再生家具特賣會+無痕餐車市集」

9/7內湖再生家具場開學季特賣會 綠色登場


為迎接開學季,臺北市環保局將於9月7日(日)上午9時0分至下午4時在內湖再生家具展示場舉辦一年一度的「舊愛新生 循環再生」再生家具開學季特賣會(活動內容詳見附表)。活動現場提供上千件再生家具與腳踏車,包括書桌、衣櫃、置物櫃、腳踏車等學生族群實用的熱銷好物,讓民眾以親民價格購得高品質二手家具,實踐綠色消費理念。


此外,今年首度將有多台人氣餐車進駐特賣會現場,提供豐富美食。環保局今(1)日指出,為推動無痕飲食,現場餐車將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民眾只要自備環保杯或環保容器,到場享用由該局資收隊打造的「永續循環BAR」,即可免費享用限量飲品;購買餐車美食,當場也能享有50元餐飲折價優惠(每車限量提供折價優惠,折價劵恕不找零)。該局提醒民眾記得帶上自己的環保容器和餐具,在日常中落實源頭減塑,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環保局日指出,活動現場除了有高達上千件各式再生家具及腳踏車供民眾競標選購、限量學生早鳥優惠專區外,今年度再度與「草山市集」合作,邀請小朋友們擔任「一日市集小老闆」,將家中閒置但仍有使用價值的二手用品進行販售,環保局期望透過活動辦理,不只是體驗買賣樂趣,更是教育孩子學習物品的生命週期與價值循環。


今年更加碼推出限量優惠,凡於現場單筆購買再生家具滿1,000元(含)以上,並於當日完成付款,即可獲得現場餐車的50元餐飲折價券乙張,每滿1,000元可獲得1張,買越多、送越多,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此外,當天展示場2樓將舉辦「電風扇維修小學堂」教學活動,由專業維修師傅帶領及解說教導電風扇維修及保養方式,活動採隨到隨修的方式。民眾可自行攜帶家中電風扇至現場,由師傅協助進行檢修或清潔保養,透過實作學習,延長電風扇使用壽命,並減少因輕微故障而直接丟棄的浪費情形。


環保局提醒民眾,活動當日的限量學生早鳥優惠專區須憑學生證等證明文件、再生腳踏車專區可憑學生證及政府核發低收入戶卡等證明文件選購。另內湖再生家具展示場9月2日(二)起至9月5日(五)暫停2樓例行拍賣活動及平日400以下家具購買,改與9月7日(日)「舊愛新生 循環再生」再生家具特賣會合併辦理。


環保局誠摯邀請市民朋友攜家帶眷共襄盛舉,不僅能以優惠價格購入實用家具,更能透過實際行動落實「舊物再生」理念,一起邁向淨零永續、低碳生活的城市願景。


    相關檔案
    • 「舊愛新生 循環再生」再生家具特賣會活動內容
      • pdf(104.06 KB)
    相關圖片



資料來源: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ms=72544237BBE4C5F6&s=1D9DECE765BA407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