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房地產新聞

2023/12/08
ESG新商機!業者調查:綠建築A級商辦 租金溢價一成起跳
ESG新商機!業者調查:綠建築A級商辦  租金溢價一成起跳
仲量聯行與永豐銀行12月6日舉辦「實踐不動產永續淨零與綠色金融論壇」,向企業分享落實能源轉型的新技術與資源。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永續綠建築已成為全球建築新潮流。全球商用不動產與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近期調查,有逾七成(72%)不動產投資人相信綠色建築會推動更高的入住率、租金、租戶留任率,提高資產價值。

在台灣,外商企業在承租辦公室時也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的A級辦公室,在租金方面的溢價甚至高達10至15%。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全球近四成的碳排放來自建築與營建業者。為協助企業更有效率落實ESG,仲量聯行及永豐銀行於12月6日舉辦「實踐不動產永續淨零與綠色金融論壇」,吸引國內外等近百家企業參與,探討綠色不動產的減碳解決方案以及綠色金融配套措施,以及淨零建築與建築先進科技應用趨勢。

 

仲量聯行導入AI系統管理建築  蒐集人流與氣象數據來控制照明、空調

 

為協助企業推動ESG,仲量聯行在建築物的管理系統導入AI科技,為建築物的能源使用做更有效的管理。仲量聯行資深協理黎昌憲分享,其建立的管理系統整合數據與資料分析,透過開放式的平台與伺服器做即時和動態的管理。

 

例如,該系統可搜集人流數據,並在建築物設立微型氣象站,蒐集溫度、濕度、風雨、日照等數據,綜合分析後以控制建築物內部的空調與照明設定。抑或,針對辦公大樓的停車場,系統可利用數據判斷停車位數,自動判斷並逐步開放地下三、四層的停車空間,或開啟柵欄、照明系統等。

 

如此不僅能減少能源消耗,還能提供員工更舒適的工作環境,進而提升公司生產力、降低不必要的人事成本。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與會時分享,最近協助台灣一家購物中心業者改善能源效率。以規模3萬坪、屋齡17年的建築物來說,仲量聯行的初步健檢就可以使業者一年省下3%能源,如果進一步改善空調與升降設備,一年還可省下30%的能源。

 

侯文信強調,台北市很多辦公大樓的屋齡為15至25年,是做節能減碳效率最好的區間。且隨著國際上對ESG的重視,越來越多企業傾向租用碳排放量低的辦公室。「節能減碳是國際趨勢,你不做,未來廠商不選你的辦公室。」

 

落實「綠色金融」  永豐銀行積極推出相關貸款優惠

 

另一方面,隨著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整合金融資源來引導產業進行淨零轉型,永豐銀行積極推出相關貸款優惠。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介紹,永豐銀行從十年前開始做屋頂太陽能的融資,現在也提儲能、陸域風機、小水力、地熱等技術開發的融資,以及綠建築融資、綠電交易等,協助中小企業進行能源轉型。

 

歐陽子能說,永豐銀行迄今承作的綠建築融資額度已近千億元,針對符合銀級、黃金級及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土地開發及建築案,將依取得標章等級與客戶信用條件給予融資利率優惠。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研究所總監蔡振球則分享多項工研院開發的節能減碳設施。例如綠能所的智慧照明系統,以LED照明搭配智慧控制系統,可管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建築物達到節能、安全、舒適等多項需求;抑或,工研院開發適用工業餘氫的「金屬板燃料電池」,減少廢氣排放,以此來取代傳統的柴油發電,能達到降低碳排的目標。

 

蔡振球強調,現在時代的腳步與過去完全不同,環境議題更迫在眉睫,建築業者須隨時注意法規與技術的革新趨勢,若在建案上應用新技術,或許能在ESG商業市場開發新商機。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312060085/



2023/12/08
囤房稅2.0各級稅率曝光 7戶以上才適用最高4.8%
囤房稅2.0各級稅率曝光 7戶以上才適用最高4.8%

「囤房稅2.0」稅率基準今(6日)出爐,當中六都(甲組)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除特定房屋外)稅率3.2%起,2戶以內適用稅率3.2%、7戶以上稅率4.8%;其餘縣市稅率2.8%起,新竹縣市等(乙組)7戶以上稅率4.8%,離島等(丙組)8戶以上稅率4.8%。而建商若持有餘屋超過五年,最高稅率要收4.8%。

財政部根據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囤房稅2.0),地方政府均應訂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差別稅率。財政部規劃,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分成3類,第一類為出租申報達租金標準及繼承取得共有房屋,適用稅率1.5%~2.4%;第二類為建商餘屋,2年內適用稅率2%~3.6%,超過2年稅率2%~4.8%;第三類為「非自住自出租非繼承取得房屋」,適用稅率2%~4.8%。
 
其中,建商餘屋按「持有期間」而非「戶數」適用差別稅率,且全國22縣市一體適用,1年以內適用稅率2%,超過1年、2年以內稅率2.8%,超過2年、4年以內3.6%,超過4年、5年以內4.2%,超過5年適用稅率4.8%。

資料來源:https://house.ebc.net.tw/flash/9239



2023/12/08
帶動北市東區、緩解壅塞!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貫通 拚2025

兼具紓緩南港區交通、防災救災替代道路等功能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隧道,6日舉行貫通典禮,工程人員鑽過貫通口到典禮會場,象徵工程邁向新的里程碑。(記者張嘉明攝)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今(6)天舉行隧道貫通典禮,隧道長約716公尺穿越中南山,將銜接研究院1段130巷,隧道含新闢道路總長約824公尺,總經費21億餘元,由中央全額補助;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隧道道路設計人車實體分離,加上有自行車道銜接到捷運站,顯見北市府工程、規劃等單位的用心,期許如期如質在2025年底完工。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完工後將可讓生技園區連接到捷運南港站、南港轉運站更為便捷,也讓四分溪地區的防汛、救災有了替代動線。

北市府新建工程處指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計畫範圍北側由忠孝東路7段及興中路交叉口,以長度約716公尺的隧道穿越中南山,自南側出隧道後銜接研究院1段130巷,新闢道路含隧道總長度約為824公尺;由於地質條件的不確定性,施工節奏較為緩慢,隧道開鑿期間,平均每天完成80公分。

林右昌提到,整個台北市的發展逐步往東區移動,特別是軟體園區還有生技園區的發展,這在他早年於行政院服務時就是國家的重點計畫,能帶動整個台北市跟國家的生技發展;目前已有初步成果,已有45家企業進駐,帶動約超過2000到2400個就業機會。

林右昌說,東區的交通非常沉重,特別是南港路、研究院路一段,平常上下班已經非常的壅塞,有開闢連通道路的必要性;在地方提出興建要求後,行政院由秘書長主持會議確定由國土署(前營建署)負責,經費從13億元增加到21億餘年,中央全額補助。隧道開通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研究院路1段130巷的拓寬,完成後將對地方的交通有所助益,也能提供防汛通道。

林右昌特別提到,從道路設計人車實體分離,讓人行環境更舒適,除了人行還規劃自行車道銜接到捷運站,對周邊地區民眾日常的通行、上下班的通行都提供了新的選擇,肯定北市府工程跟規劃單位的用心,期待工程能在2025年底如期如質完工。

蔣萬安表示,從新建工程處的簡報可以得知,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道路貫通是非常困難、充滿挑戰的工程,最困難的部分是隧道上方有一段極少見的淺覆蓋隧道,上層覆土只有2.3公尺;且北市上次施作道路隧道是20年前,當時有經驗的前輩已經不在崗位上,這次集結許多懷抱熱血的工程師、集眾人的力量克服困難,貫通隧道工程,充分展現滴水穿石、愚公移山的精神。

蔣萬安表示,隧道加上未來新拓寬的道路,全長824公尺,將串接忠孝東路7段跟研究院路1段130巷,未來生技園區就可以非常便捷的連接到捷運南港站、南港轉運站,四分溪區域防汛、救災也有更便捷的道路。尤其是展現市府人本交通要求的自行車道、人行空間,會是北市未來指標性的人文隧道。

兼具紓緩南港區交通、防災救災替代道路等功能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外道路工程」隧道,6日舉行貫通典禮,工程人員鑽過貫通口到典禮會場,象徵工程邁向新的里程碑。(記者張嘉明攝)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貫通,在忠孝東路七段與中興路口的模擬圖。(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斷面模擬圖。(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人車實體分離的設計,凸顯人本交通精神。(台北市新建工程處提供)

國家生技園區聯外隧道人車實體分離的設計,凸顯人本交通精神。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12332



2023/12/08
台鐵汐科站增設「中段出口」12/8動工 上班省8~10分鐘路

台鐵汐科站增設中段出口改善工程12月8日動工,目標2025年5月竣工。(資料照)

交通部鐵道局辦理台鐵汐科站增設出口暨站體改善工程,歷經3次流標後終於找到廠商,規劃12月8日正式動工。鐵道局副局長溫代欣說,增設車站中段出口、優化行人動線等工程目標2025年5月竣工,屆時可縮短旅客出站路線,遠雄汐科園區上班族最多可節省約500到600公尺路程、8到10分鐘時間。

汐科站目前上班尖峰時段旅運量已達4500人次。為疏解改善尖峰時段人潮擁擠及車站進出動線,交通部長王國材2021年多次現地勘察,由鐵道局研議增設車站中段大同路、汐科園區等二處出口計畫,2022年辦理相關工程規劃及設計,除了增設出口,一併改善將車站設備老舊、站外人行道寬度不足及車站中段出口增設停等空間等問題。

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代理分局長陳景池說,汐科站現行有南北2個出口,距離長達565公尺,如果旅客的目的地剛好在中間的話,不論從南北哪個出口出去,都要再走約300公尺才能抵達目的地,加上站內行走距離,可能要走超過500公尺,未來新增中間出口後,不用100公尺就能到達目的地。

這次改善工程斥資7940萬元,對於主要工程只是增加一個出入口,為何需要約1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陳景池說,因為涉及臨軌工程,每天只能利用夜間約3個小時的時間施作,會盡可能提早完工,帶給旅客便捷的乘車環境。除了增加車站中段出口,還會改善車站中段設備、加強照明、提升指標資訊、增加車站南段人行道寬度、增設車站中段停等空間等。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11488



2023/12/06
雙重認證安全把關!台灣房屋推「線上簽署系統」
台灣房屋推行e化,可透過官網VR影音賞屋(圖/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房屋推行e化,可透過官網VR影音賞屋

零距離零時差! 台灣房屋線上簽約掌握成交關鍵房地產買賣,除了貴在能掌握行情,也很講究爭取時效,和把握交易機會,不過常有一些屋主因為在外縣市工作,或是工作忙碌,常無法即時簽署文件,或是買方下斡旋晚了一步,錯失好宅交易機會。台灣房屋為提升服務效率,以智能科技全面優化與擴充服務力,獨家開發出「線上簽署系統」,包括不動產買賣意願書、授權書、要約書、契約變更附表等電子合約,都可以於手機、電腦等智慧型工具即時操作,於線上簽名即生效,更要提供「零距離、零時差」的專業服務。

台灣房屋加盟事業總部總經理林培雯表示,疫情之後,包括金融業,科技業等等各行各業都大幅運用科技,導入視訊簽約、電子簽名等數位工具,讓企業更能精確掌握經營績效,同時也大幅降低交通成本與紙張浪費,邁入e化年代,優於傳統紙本的簽核效率,企業導入數位文件簽署的需求也越顯增高。

台灣房屋推行線上簽署系統,安全方便(圖/台灣房屋)
台灣房屋推行線上簽署系統,安全方便

線上簽署三大優勢:便利、安全、時空不受限

台灣房屋加盟事業部法務協理游璿樺表示,台灣房屋「線上簽署系統」最大優勢就是「操作簡易效率高」、「雙重認證超安全」、「服務時空不受限」,三大特色,不管屋主或買方在外縣市,收到簽署檔案連結,任何時間都可透過線上簽名回傳系統即可,最重要的是簽署過程採雙重安全認證,在兼具安全性、專業性下,還可以大幅提高簽約的便利性,等於是房仲業界一大創舉。

台灣房屋三重重陽加盟店店東王柔驊分享自己經驗,之前手上有一案件為兩姊妹共同持有的房屋委託銷售,但其中一位委託人因人在外縣市,無法當下簽妥授權書,所以始終無法得到完整授權,讓許多有意願的買方心生疑慮而卻步,還好透過線上簽署系統的即時效率,只花了2分鐘透過手機,就順利取得人在外地的委託人合法授權書,且系統操作介面便利又有效率,不僅獲得委託人頻頻讚許,最後也順利成交,創造三贏的局面。

林培雯表示,台灣房屋近年榮登ESG+房仲第一品牌,除了持續進化專業、提升服務力,更具體善用科技來告別有紙化,展現出企業對環境的永續責任,除了開發「線上簽署系統」讓服務邁入無紙化,並提倡以電子名片、電子型錄、電子簽到、電子講義等方式取代紙本印製,紙張來自樹木,減少紙張使用不只可降低砍伐,同時減少了紙張製造過程的電力能源消耗與相關碳排量,透過企業率先走向無紙化,才能進而達到與綠共生的零碳願景。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205002836-260410?chdtv



2023/12/05
不動產傳承的稅事眉角

這幾年來房價節節攀升,買房這件事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政府也陸續推出一些政策來維護居住正義,包括從2021年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2.0,以及2023年立法院祭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也被外界認為是打擊房價的一記重拳,特別是限制私法人購屋的部分,是主要對不動產傳承造成一大衝擊的變革。

在一般不動產傳承上,最常見的三種方式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以及「有價買賣」,使用不同方式帶來的稅負效果及後續的影響都會有差異。如果贈與或繼承的方式傳承不動產,在價值認定上,以房屋評定現值與土地公告現值來衡量,通常會低於市場上真正買賣的市價。贈與目前的免稅額為244萬元,超過免稅額的部分則依累進稅率課徵10~20%不等;繼承方式的免稅額則為1,333萬元,超過的部分依累計稅率課徵10~20%區間。這兩種不動產傳承方式,除了免稅額及稅率不同之外,另贈與還需繳納土地增值稅及契稅,但繼承則不用。而假如是買賣,2016年之後取得的房地價值認定,用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獲利,課徵房地合一稅,依持有年數規範課徵稅率,持有年數愈短稅率愈高,稅率區間為15~45%。

日後出售時,若是透過贈與或繼承方式取得不動產,會以取得時的「房地現值」按照物價指數調整後作為交易成本,由於通常與成交價有較大的落差,相減後的所得很高,稅負也會比較高。相反地,如果是買賣取得,那之後出售的成本認定就是以「實際取得金額」計算,相比起來是高成本、利得較低,繳稅相對也較低。

另外有些人由於有家族的傳承規劃,透過投資公司以法人持有不動產,一方面統一管理資產,以股權平均分配資產給子女,避免因為個人驟逝而造成產權被多人繼承的紛亂情景;另一方面若不動產有出租收益,與營業相關的稅捐、修繕等支出也能列為法人費用,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率20%,相較之下節省稅費。

但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的部分條文修正案中,其中一條規定將私法人購屋納入管制,避免私法人囤積住宅房,防杜後續轉為短期炒作的用途,使得這條路幾乎直接被斬斷。修法後,私法人購屋可以分成兩個區塊:「免經內政部許可」跟「須經內政部許可」。免經許可的項目例如金融機構依法行使抵押權或承受不良資產、依土地法優先購買共有住宅等九種情形。

如果是須經許可的部分,私法人需要提出使用計畫來評估必要性及正當性,比如說公司購買住宅作為宿舍,或是具規模性的出租,來供居住使用、還有做為都更危老整合使用的等等情況,而且私法人在取得房屋後五年內都不得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以防止短期炒作。可以看出這兩項都注重在不動產買賣目的必要性及正當性,必須為營業上需要,所以直接會對以法人持有不動產進行傳承規劃造成影響。

由於不動產傳承本來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建議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目的去與會計師或專家探討最適合的做法。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7616080?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



2023/12/05
壽險、建商商用交易量縮 大型買方重塑布局策略
壽險業、建商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 圖/信義全球資...

壽險業、建商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

壽險業、建設公司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壽險業交易金額不足百億元,建設公司也止於500億元交易水準。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分析,受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壽險業、建商在今年投資多持觀望態度,但這類買方資金充裕,不會停止在商用市場布局,反而會著手擬定新的投資策略,明年交易動能是否回升,端看經濟環境是否降息、央行信用管制是否鬆綁等。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壽險公司今年前11月購買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量僅64億元,較去年同期銳減86%。其中投資土地交易量為53億元,為國泰人壽購入桃園中壢區普忠段、台中烏日區新站南段土地貢獻;在商用不動產投資量縮幅度最明顯,今年僅有11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減幅度達97%,顯示壽險業在雙北地區已難尋覓合適投資標的,呈滿手現金卻無處下手。

另一個商用不動產大咖買方建設公司,在打炒房政策及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影響下,購地動能減弱,相比自2019年起連三年建商獵地規模都突破千億元水準,今年前11月建商在商用及土地市場投資規模減退至540億元,購置區域集中在台北、台中兩地,顯示建商購地評估更為保守,但可觀察到建商逐步加大比重購置商用不動產,今年就砸下140億元購置工業地產等商用產品。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分析,壽險業有大筆資金需要穩健的停泊點,商用不動產自然成為最好的去處,但在連續升息拉高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最低投報率門檻,導致雙北市已難找到可投資標的,觀察壽險業不會停止購置商用不動產,但會調整布局策略,其一,看好產業需求,鎖定工業廠辦、倉儲用地等工業地產;其二,因應內需市場回溫,民間消費動能強勁,著手布局商場、旅館等收益型產品。

因應市場變化,建商投資商用不動產也有調整,林三智進一步說明,信用管制政策緊縮土建融,削弱建商交易動能,明年建商布局將朝向兩個方向,其一,建商獵地眼光從素地轉向具有土地開發價值的不動產,例如精華地段透天店面、屋齡老舊商業大樓,或是有工業立體化開發潛力的廠房,此類產品現況可收租、未來可開發改建增值,進可攻、退可守更為彈性;其二,除住宅產品外,較有實力的大型建商會更加積極購入可開發商辦、廠辦的商用土地。

觀察今年商用不動產買方結構,雖然少了壽險業者、建設公司大手筆獵地掃樓,但自用型買方嶄露頭角,展現強勁的交易動能,在今年已投下近7百億元購入土地及商用不動產,又以辦公、廠辦類產品交易最為旺盛;此外,投資置產型買方也挹注了超過150億元的交易量,顯見商用不動產抗通膨的特性,因此備受高資產族群青睞。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提醒,雖然全球經濟已逐步從疫情中復甦,但在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下,明年經濟展望仍存有隱憂,因此靈活的投資策略,將資產依據區域優勢及產品特性,彈性多元布局、調節資產結構,在變動的金融市場中顯得更為重要。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為信義房屋(9940)之全資子公司,近期已協助多組客戶將資產成交變現,公司於台北、桃園、台中設有直營分店,可一條龍協助投資人進行跨區域資產布局,不動產經紀人員具備優質專業素養及成交實戰經驗,確保交易流程安全,協助將資產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資料來源: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123595/7611857



2023/11/30
簽約前必看守則 購屋反悔退定 預售、成屋都得賠

買房簽約後反悔,該怎麼辦?根據不動產買賣糾紛統計,買賣違約爭議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央行前一波升息,讓不少人吃不消,精算後發現無法負荷,選擇放棄購屋;又或是下了斡旋金發現有更喜歡房子,反悔不買,這時除了違約金,還需要付仲介費嗎?

不少人在購屋時,因考慮不周,或是另有考量,常在簽約後又反悔不買,不論是透過仲介購買中古屋,或是與建商代銷購買預售屋,只要有一方反悔,契約就無法執行下去,也就有違約的問題產生。

中古屋議價成功後反悔 斡旋金將被沒收

以購買中古屋來說,買方若有喜歡的物件,通常會先支付斡旋金或議價金給仲介,讓仲介去與賣方進行議價,當賣方同意價格並願意出售,簽下斡旋轉定金的合約書後,就代表買賣合約成立,此時若有一方事後反悔,就需負擔違約責任,若是買方不買,斡旋金就會被賣方沒收,反之若是賣方不賣,則必須加倍返還斡旋金給買方。
另外,市場上也常以「要約書」向賣方議價,不另外支付斡旋金,雖然未真正付款,但仍屬書面契約,若之後有一方反悔,一樣需付賠償金,以目前合約書規定,違約一方要負擔成交總價的3%違約金,若遇到不願意支付賠償金,則可尋求法律訴訟求償。

預售屋興建期動輒3∼5年,中間經濟或生活可能產生不同變化,常見民眾反悔不買。

要約書沒付現 仍需支付賠償金

不過,許多人以為,只要斡旋金被沒收或是賠償違約金就沒事,但如果是透過仲介交易,其實仲介還是可主張有服務仲介費的權益,最好在解約時確認是否會被收取仲介費,以免衍生更多麻煩。
實務上也曾發生不少買家反悔不買,假借屋況瑕疵,刁難賣家,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曾有一位買方在簽約後反悔不買,但因找不到藉口,居然以檢舉方式向工務局舉報賣方陽台外推,之後再拿著違章建築通知書,主張解除買賣契約,讓賣方咋舌,只好同意解除買賣契約的案例。
也曾遇到有個案委託房屋仲介公司出售套房,順利賣掉後約定2個月後點交,當雙方準備點交房屋時,買方先是突然主張屋況需要清潔後才願意交屋,之後又以屋況有瑕疵,沒有裝設天然瓦斯為由,拒不交屋,並且主張房屋現況說明書,有勾選天然瓦斯。為此,買方要求減少價金150萬元,折騰許久後,最後透過仲介公司調解,且折讓部份價金後,才順利點交。

預售屋交屋前反悔 需付違約賠償金

至於預售屋交易,由於看不到房屋現況,加上大環境、個人因素瞬息萬變,也常發生反悔不買的問題,若是在付定後反悔,則會被沒收全部定金,通常是10萬元,倘若是在簽約後或是交屋前反悔,就屬違約行為,需付相關賠償金。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如果是在2023年6月底前簽約購入的預售屋,在簽約後、或交屋前反悔,買方擁有一次轉售的機會;假如是在2023年7月起買進的預售屋,因已明文規定禁止轉售,只能選擇退戶、並被沒收違約金,如果不想損失違約金,可以檢視自身情況是否符合六大豁免條款,若符合則申請轉售。

符合豁免條款可解約 專家:建議撐到交屋後轉手

豁免條款包括買受人因非自願離職,且逾6個月未就業;買受人或其家庭成員罹患重大傷病或特定病症,且須6個月以上全日照顧;買受人或其家庭成員之房屋,因災害毀損而須另行租屋;買受人或其家庭成員因重大意外事故,致他人死亡,或其重大傷害經認定須6個月以上全日照顧;原買受人死亡,其繼承人無意保留;共同買受人間轉讓等。
屋金額動輒千萬,可說是人生最大一筆支出,下決定前務必謹慎考量、多方比較,若要避免反悔被沒收違約金,何世昌表示,世事難料,人世間難會發生不可預期的事,要想完全避免,購買成屋會比預售屋更實在,起碼看得見實際樣貌。
若買預售屋後,在交屋前真的得反悔,他建議還是咬牙等交屋比較適當,畢竟房價長期上漲,交屋後再轉手還有獲利的希望,總是比現賠違約金來得強。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8849



2023/11/30
年底交屋潮、新入厝 7大驗屋重點一次看

過去幾年幾個重劃區大量興建,交屋潮來臨,後續驗屋成為重點。

今年缺工、缺料狀況緩解,各都會區新屋交屋潮陸續出現,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核發宅數84,414件,創15年新高,大量交屋潮來襲,預售屋完工後的驗屋,考驗未來居住舒適度,驗屋過程不得不謹慎。

房價高漲,讓不少人選擇付款相對輕鬆的預售屋建案,當新屋落成,後續的驗屋交屋才是考驗的開始,一般來說,在收到建商交屋日通知後,才可進入房內驗屋,除了自行檢驗外,由於現在不少人會請設計師設計房子,這時就可順便請設計師協助驗屋。
另外,近年也興起許多驗屋公司,標榜採用更精密的儀器工具,檢測房屋狀況,通常是依照坪數大小收費,費用從1~5萬不等,可節省屋主時間,且更加專業,但台灣目前沒有相關的驗屋執照,驗屋師通常僅具備水電、室內裝修等相關證照,這點要特別留意。
購買預售屋,雖然根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規定自交屋日起,建商須提供結構體15年、設備1年的保固期,但仍建議在入住前檢驗相關設備,也了解施工品質為何,在交屋前要求建商進行修繕。
驗屋最怕就是坪數有落差,在進行點交時,建商需提供建物測量成果圖,以此作為現場格局與坪數參考,若實際坪數比契約少,買方可要求建商退還等比金額,相反的,如果是實際坪數比契約多,則建商會要求買方補價差。
若不想再多花錢請驗屋師,其實自己也可簡易驗屋,本期《地產天下》將告訴你驗屋重點,讓你驗屋不吃虧,只要帶著幾項必備小物,以及契約平面圖和客變圖,逐一驗屋:
必備工具
1.捲尺:測量坪數、樑住和櫃體大小寬度,是否符合平面圖或契約載明尺寸。
2.小球:測量地面是否平整。
3.膠帶:在有問題的地方,貼上膠帶作記號。
4.充電器:測量每個插座是否通電。
5.手電筒:查看管道間、排水口是否有堵塞或異物。
6.小槌子:敲打地面、牆壁看是否有空心狀況。


七大檢驗區域


一.玄關、大門


1.查看玄關門是否為契約載明之品牌。
2.玄關門與牆壁的密合度,各項鎖類一一測試。

二.客廳、前陽台


1.肉眼可見的牆壁油漆平整度、天花板平整度。
2.磁磚貼補縫隙要小於2mm。
3.總開關電源測試。
4.居住在10樓以上會有灑水系統,可簡單測試反應並檢查管線位置。
5.可衝水測試落地窗、窗戶是否會積水或漏水進屋內。
6.若陽台有樹穴或自動滴灌系統,需檢測是否正常,樹穴位置是否會影響空間。

三.廚房、工作陽台


1.廚具建材品牌、規格確認。
2.櫥櫃大小、開關密合度。
3.檯面、廚具有無刮傷損傷。
4.洗碗槽水壓、水量是否正常。
5.IH爐、瓦斯爐開火檢測。
6.抽油煙機抽風狀況。
7.工作陽台水龍頭水壓、排水狀況,電動晒衣架是否正常。

四.房間


1.牆面、天花板、地板是否平整,油漆有無缺損。
2.測試每個插座通電。
3.窗框、窗戶拉合,氣密窗是否緊密。
4.可將水倒入冷氣排水口,測試排水是否順暢、有無逆流。

五.衛浴


1.建材品牌規格確認。
2.水壓、冷熱水測試。
3.測試馬桶沖水強度、免治馬桶功能。
4.馬桶與磁磚接縫處有無漏水。
5.淋浴間拉門是否密合、排水狀況。
6.若有浴缸,要測試水塞是否密合,流水和排水速度。
7.瓷器、面盆、五金有無刮傷損傷。
8.排水口排水是否正常。9.管道間有無雜物。

六.外部梯廳


1.查看消防設備位置,是否在有效期限內。
2.安全門梯通道有無被雜物阻擋,可否正常開啟。
3.緊急照明測試。

七.地下室停車場


1.停車場樓層、位置。
2.車位面積尺寸。
3.若有預留充電配管,要測試是否正常供電。

最後要注意的是,還需要確認社區財務交接方式,因為先繳交的管理費是由建商代收,交屋時會移交給社區成立的管理委員會,但每個住戶交屋和入住時間都不同,要先釐清後續的管理費是怎麼分割。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建議,若驗屋後發現有問題,請建商修正及補強後,要再次驗屋,實務上也有發生建商不做補正或拖延時間,買方直接以這些瑕疵再跟建商議價。
依據內政部定型化契約第十三條驗收內容,並沒有明確規範修繕期限,但在十五條有規定應在交屋前完成修繕。建議若驗屋有瑕疵,可請銀行先將5%尾款扣住,待建商補強修正後再撥款,以保障權益。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18847



2023/11/30
新制上路 蛋黃區買氣重傷

2023年第3季全台預售屋十大交易量重災區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7月1日上路後,重挫蛋黃區買氣,不過卻有不少蛋白區逆勢量增。根據591調查顯示,第三季相較前季交易預售屋量縮幅度,以台北市大安區量縮78%最高,此外北市文山、北投、新北板橋、台中西屯等蛋黃區均名列量縮重災區前十名,反倒如新竹新豐、高雄楠梓等平價區,交易量逆勢大增。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一波預售屋提前上車的買盤湧進,而新制上路後熱潮退去,交易動能回歸正常,但高價住宅建商推案意願趨於保守、加上交易熄火,交易區域及產品結構上更加深了過去「高價區冷、平價區熱」的兩極化現象。

根據591調查顯示,台北大安、台南安平、台北文山三個行政區在新制上路前、後一季,量縮幅度均達七成以上,而量縮前十名更不乏雙北、台中高房價區段,如平均房價7字頭的新北板橋量縮59%、平均房價6字頭的台中西屯量縮62%。

尤其平均預售房價高達每坪157.8萬元的大安區,第二季因指標案「鑄慕」進場,推升整體交易量,在新制私法人購置住宅採取許可制上路前出現高價交易潮,第二季大安區總價7,000萬以上高價住宅成交26筆,然而到第三季僅剩7筆,在高價住宅交易量縮下,大安區成為新制上路後,全台預售屋量縮幅度最大的重災區。

相較之下,仍有不少蛋白區、蛋殼區異軍突起,挾著相對平價優勢、以低總價為主流產品的新案進場獲得買方認同,第三季交易量更甚第二季。

新制上路後全台交易量增幅前十名行區中,除了台中烏日、高雄鼓山為預售房價4字頭區外,其餘多為房價3字頭的平價區,包括高雄岡山、楠梓、橋頭,桃園盧竹、新竹芎林、竹東等地,房價2字頭的新竹縣更以151%的季增幅,成為全台新制上路後擴量幅度最大的行政區。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125000183-260202?chdt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