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16
打造步行城市 北市擬設遮蔭設施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極端天氣日益嚴重,常出現逼近攝氏40度高溫,本報日前報導探討「步行城市待改善」議題,引發討論。北市提出相關降溫策略,除借鏡國外設置行人遮陽設施,也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

本報陽光專題「步行城市待改善」日前探討城市遮蔭空間、騎樓紋理斷掉的困境等。北市府隨即具體回應,規畫要打造兼具城市美學的遮蔭設施,包括民眾停等紅燈時免受太陽曝曬,將先在信義區北市府往捷運市府站松高市府路口、松智松高路口,及台北101站街角的信義市府路口等處。

市議員洪婉臻說,道路上設置遮蔭設施層面很廣,涵蓋交通、建築面等,韓國當時在設置時列入「道路交通法」,台灣應比照,並請公園處做好相關綠蔭設施配套,確保降溫效益最大化,但部分商家、住宅可能會因遮蔭設施影響視線,市府應加強與民眾溝通,將配套做到位。

都發局為推動體感降溫計畫,已提出水綠降溫、遮蔭涼適及通風散熱三項手段。局長簡瑟芳表示,目前已找到規畫設計廠商,希望明年上半年完成,遮陽設施要兼具藝術性或結合智慧、燈桿等設施,最快下半年試辦。她說,配合極端天氣來臨,未來新建築物希望都能比照新加坡,做有遮簷的通道,會先在交通設施附近施作。

都發局補充,該案將於南側人行空間檢討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長度約60公尺,經申請單位允諾後續民汐線完工後,延伸至校園東側捷運出入口,達到遮蔭效果,今年4月已送都審核定。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072979



2025/10/14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現在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這個問題在各大論壇上吵翻了天,每個人都想知道,此刻進場會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最近在各大購屋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現在的房子可以買嗎?」這個簡單問題背後,藏著無數首購族的焦慮與投資客的觀望。隨著房價來到歷史高點,利率結束連續凍漲,市場出現多空交雜的複雜訊號,讓許多潛在買家陷入該不該進場的掙扎。

 

從市場數據來看,當前房市正處於一個微妙的轉折點

全國房價平均來到歷史高點,雙北地區單價站穩四字頭,台中、高雄精華區也突破三字頭,讓許多受薪階級望之卻步。然而與此同時,市場交易量卻出現萎縮,顯示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出現差距,形成「量縮價穩」的特殊現象。這種僵局能維持多久,成為專家們爭論的焦點。

 

對於自住客而言,買房決策應該回歸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

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足夠的自備款、明確的居住需求,而且計畫在同個區域定居五年以上,那麼任何時候都是考慮購屋的時機。關鍵在於不要試圖猜測市場最低點,而是評估自己的負擔能力與長期需求。畢竟自住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而非短期投資報酬。

 

觀察利率走勢可以發現,央行結束連續凍漲周期,開始進入溫和升息階段,這將直接影響房貸負擔。以貸款一千萬元、三十年本息攤還計算,利率從1.5%升至2%,每月還款金額將增加約三千元。雖然幅度不大,但對家庭預算仍會造成壓力。購屋者應該以利率3%的標準來壓力測試自己的還款能力,避免未來利率持續上升時陷入財務困境。

 

從供給面來看,全台餘屋量仍然可觀,加上持續增加的新建案供給,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意味著購屋者有更多的議價空間與選擇機會,可以耐心尋找符合需求的物件,不必急於出手。特別是預售案場開始出現各種優惠方案,從家電禮券到管理費減免,都是過去多頭市場少見的讓利現象。

 

區域差異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

雙北地區因土地稀缺、需求穩定,房價支撐性較強;而部分重劃區供給量大的區域,則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修正壓力。購屋者應該仔細研究目標區域的供需狀況、空屋率與公共建設進度,避免買在供過於求的區域。

 

M觀點:與其猜測市場高低點,不如專注於自身財務健康度

買房決策應該建立在穩固的財務基礎上,而非對市場的投機預測。記住,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有不能買的價格,重點是找到符合你預算與需求的物件。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耐心議價、仔細比較、量力而為才是明智之道。與其追逐短期價差,不如著眼長期居住價值,這才是購屋自住的真諦。



資料來源:https://94m.com.tw/articles/5a881d



2025/10/14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 全台廣設轉運中心憂成「蚊子中心」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衰退,運輸班次、乘客人數雙雙下滑,但各地仍廣設轉運中心。客運業去年起為節省成本,紛紛退出台北轉運站二樓的黃金月台,往租金較便宜的四樓擠;台中市規畫四大轉運中心,已啟用的豐原轉運中心陷招商不順困境,明年陸續完工大台中、水湳轉運中心,議員質疑恐淪為「蚊子」中心,呼籲市府及早因應。


受疫情、運輸習慣改變與駕駛人力荒衝擊,國道客運運量大幅縮減,以疫情前二○一九年為例,全國國道客運班次共四四九點三萬班次、客運人數八一三八點四萬人次,去年已縮減為二七七點七萬班次、五四七五點九萬人次,整體班次較疫情前縮減百分之卅八點二、客運人次減少百分之卅二點八。


台中市早在前市長胡志強任內規畫豐原、台中、水湳、烏日等四大轉運中心,目前豐原中心三年前已落成,水湳中心明年上半年竣工,大台中中心明年底完工,烏日中心仍規畫中

。

台中市議員吳佩芸質疑,國道客運運量縮減三至四成,這些早期規畫的轉運中心已不符趨勢,當初沒人預料到疫情造成的運量雪崩,若運量持續縮減,轉運中心落成後,花大錢蓋好的硬體空間,卻沒有足夠班次、乘客,恐淪為「蚊子」中心。


中市:可做區域運輸樞紐


中市府表示,台中國道客運的運量仍可支撐,短期內不擔心成為蚊子館,轉運中心也可串聯鐵路、捷運與市區公車,擔任區域運輸樞紐。


台北轉運站是西部中長程國道運輸重要樞紐,過去兵家必爭的二樓黃金月台,月租金破卅萬元,去年起業者陸續退租,爭相搬到租金僅十萬至十五萬元的四樓月台。業者說,過去二樓月台要抽籤,抽到像是中頭獎,現在幾乎淪為空城,乘客只下車不上車,業者都改租三、四樓。

北市:運輸需求依然存在


台北市公運處表示,台北轉運站主要往返中南部路線,市府轉運站、南港轉運站多短途通勤旅客,運輸需求依然存在,但疫情造成運量流失,目前台北、市府兩個轉運站運量只恢復疫情前六成、八成。客運業者說,即使春節、連假高峰,也只恢復七成。


新北市板橋轉運站二○二一年啟用後,有十四條國道客運,運量為五十八點七萬人次,去年下滑到十一條,今年又增加至十二條,目前運量已成長到一二一點八萬人次。


新北:可搭商場BOT案


新北市正規畫機捷A7站溪北轉運站,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指出,預計收納卅七條國道路線,共十七個月台,雖然運量減少,但仍有搭乘需求,現行規畫方向為「寧願多,不要到時候不夠」,萬一路線真的減少,溪北轉運站搭配飯店、商場等BOT案,也可收納市區公車路線。


台南市目前有國道客運停靠的轉運站,包括新營、麻豆、永康、台南等處,市府表示,將透過多元方式提升坪效,例如台南轉運站串聯周邊文創園區,新營轉運站正規畫變更都市計畫,以開放更多元業種進駐等。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4629/9064326




2025/10/14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地產歷經多年多頭後,去年第四季開始反轉,在網路聲量上又產生什麼變化?根據「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8%,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


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指出,央行限貸令、新青安補貼刪減與多項打炒房政策,讓民眾購屋信心趨於保守,房市進入「觀望期」。彥星•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董事長劉安立則表示,雖然輿情聲量跟市場買賣數據同步有下降的走勢,但下降幅度相對溫和,顯示大多買方因銀行貸款成數受限而採取觀望的心態,進入冷靜期但未見熄火。


根據意藍資訊表示2025年上半年房市聲量的波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1至2月間台積電南北設廠選址帶動熱度,尤其高雄與台中周邊地區也成為討論房產相關話題的熱議地區。


接下來是是3至4月間隨著新青安預算刪減、銀行縮減房貸成數、提高利率,購屋族群壓力增加,引發大量討論。最後則是5至6月間受限貸令衝擊,市場傳出部分區域中小型建商面臨資金鏈緊繃甚至倒閉,成為輿論焦點。


從各平台聲量變化觀察,社群網站仍是主要討論來源,但整體聲量較前期下降 9.9%。其中,Facebook聲量下降5.9%,YouTube下降1.8%,而新興平台 Threads則逆勢成長9.5%,首次超越Instagram,成為房市討論的重要陣地。劉安立認為,從數據可見,雖然房市整體熱度趨緩,但討論結構出現明顯轉變——傳統媒體與論壇流量下降,新興社群平台的輿論力量正在崛起。


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社群聲量呈現「政策壓抑、區域分化」的態勢。劉安立認為,雖然政府持續以限貸與抑制炒作為主軸,但科技產業選址、南移效應與地方建設仍是支撐市場討論的重要力量。


展望下半年,若利率環境趨穩、剛性需求回溫,房市討論熱度有機會回升。不過,楊立偉提醒,房價高漲與青年購屋壓力仍是長期結構問題,如何在政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半年房市輿情變化的關鍵。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 「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71



2025/10/14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你我好行

為因應捷運東環段施工期間對瑞光路交通所帶來的挑戰,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攜手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啟動「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透過企業、政府與協會三方合作,推動 彈性上下班、遠距辦公、停車管理、大眾運輸誘因與接駁服務 等多元方案,並於 9 月 23 日率先舉辦「內科綠運輸通勤日」模擬測試,參與員工逾 2.2 萬人。


測試成果顯示,瑞光路尖峰時段車流量 成功減少 10%–19%,成效顯著,顯示企業推動的交通轉型措施具備可行性,並為全臺企業提供重要示範。


為凝聚共識、擴大成果分享,本會訂於 10 月 17 日(星期五)下午 14:30整 舉辦「2025 因應東環段施工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宣示記者會」,誠摯邀請您蒞臨,共同見證這場城市交通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2025/10/13
擺脫重工業 高雄發展大轉型!台北房東「憂1件事」提早尋租客

臺北市商辦市場預計在2026~2028年面臨新增供給潮來臨,尤其2026年將一口氣釋出近10萬坪的空間,可能壓縮到租金上漲動能,對空置率形成更大壓力。仲量聯行觀察,因應未來三年台北市A辦的大量新供給,過去預租期多在取得使用執照前一年啟動,但已有房東提前於「使照取得前2~3年」就啟動預租,大面積商辦房東在預租階段更加積極主動,希望更為縮減去化時間。此外,高雄近年都更案、捷運聯開案爆發,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說,高雄已逐步擺脫過去重工業為主的產業型態,在高科技業挹注之下,城市發展邁向很大的轉型。

臺北市商辦市場將迎來龐大供給潮,去化表現受到關注。仲量聯行商業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表示,為了因應未來幾年逐步攀升的北市商辦供給量體,我們發現確實不少房東已提早布局「積極尋找租客」,並會想出一些行銷手法,來吸引租戶的青睞。

仲量聯行指出,第三季台北市A辦平均租金突破3,000元大關來到3,052元/坪/月;觀察台北A辦空置率與新供給趨勢,因有近3萬坪空間釋出使整體空置率上升。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因應未來幾年逐步攀升的北市商辦供給量體,不少房東已提早布局「積極尋找租客」,並會想出一些行銷手法,來吸引租戶的青睞。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仲量聯行統計近三年來,臺北市已落成並取得使用執照的17棟A級辦公大樓,總樓地板面積達18萬坪,其中 41%的棟數(大約7棟)中,出租率已超過六成,也有出租率達七、八成的商辦大樓。游淑芬說,這些出租率超過六成的A辦大樓,主要租客又以科技業、金融業、生技醫療為主,其中有不少是外商企業。 


游淑芬指出,在不動產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下,很多外商企業的租客希望商辦大樓都可符合國際標準、包括取得LEED綠建築認證以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國際綠色認證,以提升辦公室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台灣A級辦公大樓密度最高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約三分之二 的A級辦公大樓的樓地板面積擁有綠建築認證,這類型的商辦也更可提升出租率。 


不僅北市商辦熱潮有看頭,國內的科技業串聯AI也將是重要趨勢。觀察2024年至2025年第三季期間,已公告最優申請人的公辦都更與捷運聯開案件投資總金額達4,068億元,2025 年初至第三季全台投資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成功吸引民間預估總投資額從 2024 年的863 億元躍升至 3,205 億元,成長幅度高達 271%,其中高雄市投資金額1,107 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僅自於新北市,展現穩健成長動能。


侯文信表示,高雄市2024年穩居投資龍頭地位,投資金額達399億元占全台 47%,開發面積 1.8 萬坪更占全台54%,投資表現亮眼。高雄投資熱潮主要受惠於台積電效應,吸引大量半導體供應鏈廠商進駐,也讓高雄由過去主要偏向重工業發展,逐步轉向科技業來轉型,城市發展可說大躍進,加上捷運建設、都更能量都持續推進,預期會比台南更快發展起來,加上高鐵南延確定採「高雄方案」進入高雄車站,進一步強化高雄南台灣交通門戶地位,高雄的商辦、廠辦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29088474865.html#news-article




2025/10/13
AI應用是國力 加把勁推動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路透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路透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2025年美國、中國大陸、新加坡,各以100、54、32積分,分居一、二、三;印度排名第十,日本在印度後一名,台灣第21名,得分16。

全民應用AI能力,就是AI國力;任何先進科技的發明,都要應用落地,才能產生價值。各國發展AI都有長遠戰略思考,各企業對AI大投資,認為商機無限;AI會翻轉時代,從國防航太,到產業生產,以至民眾生活,將產生重大變化。當年網路雖泡沫,但無計其數的網路應用應運而生;現在AI火紅,可以確信AI的應用會一直發展。應用愈早,大眾愈早便利。

新加坡AI國力排名第三。政府在AI投資17億美元,應用執行很徹底;新加坡70%公司用AI,75%人民用AI。全國總動員,鋪天蓋地,要藉AI提高生產力。政府推動人才培訓,完訓的學員已逾3萬人,超過九成成為企業AI工程師;政府協助企業完成超過300件的AI專案。公共交通已自動駕駛;樟宜機場不排長龍可自動通關;超市用AI智慧推車;民眾用AI偵測詐欺;利用AI方便醫療。養護中心除了AI語音電話,還結合健康照護、社群,和遊戲化的App;機器人送餐、送藥;辨識長者情緒的AI系統,因通報敏捷,救回生命無數。獨角獸公司運用AI協助管理、業務,生產力增長數倍;印證諾貝爾獎得主辛頓的話「AI會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改變生產力,和工業革命相媲美」。

新加坡已定位為東南亞的AI中心,聯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組織算力聯盟。

印度AI國力排名第十。但實際的AI應用早已展開,是OpenAI全球第二大市場。上班族92%使用AI做工作利器,超過美國的64%。AI支付系統,一天處理7億筆交易;AI處理詐騙事件;AI也協助緩解印度長期缺少的老師和醫生。

印度有20%的人沒有讀寫能力,所以AI語音功能是政府的重點;政府將服務、教育、經濟商業訊息提供給民眾,讓文盲也能透過AI語音學習。它的生物辨識和支付平台,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創新,是其他貧窮國家學習的對象。印度政府投資AI共13億美元。

全世界九成先進GPU、八成AI伺服器、關鍵的封裝與載板,都由台灣生產,台灣是AI浪潮的隱形推手;但全球AI國力,台灣排名21,落在美中星韓印日之後。台灣有全球最強的晶片,AI國力卻落後?主因是大多數民眾對AI沒有迫切需求,目前AI應用僅在讓生活有趣、玩遊戲,而沒有用AI讓工作競爭力提升。

政府共投入63億美元發展AI,聚焦在基礎設施、主權AI,以帶動AI在產業裡的實作;但從政策定位、產業普及,到就業與技能,台灣遠遠落後新加坡。

攸關民眾生活部分,AI已應用在台北市、新北市、屏東縣強化環境監測,以提升交通效率與安全;也有部分企業,導入AI提升營運績效,但這些做法對民眾、企業都顯局部而空泛。台灣要發展AI,必須先從政府的觀念開始調整。

輝達投資OpenAI 1,000億美元建數據中心,用電規模是830萬戶家庭;台灣正常用電已亮黃燈,而我們還在非核家園打轉;AI耗電大,用電要從未來考慮現今的布建,川普在今年5月簽署命令,大幅提升美國核電,政府結合民間,要擴建核電是現在發電量四倍,供AI所需。

台灣每一支付系統都有App,使用不便,可將所有支付系統整合成大平台。再如健保快易通擴大平台效能,從掛號、就診、開藥、付款,AI平台完全搞定。台灣的網路詐騙,每天報案有500件以上,被騙金額超過2.5億台幣,民眾生活膽戰心驚,政府可應用AI做一反制詐騙軟體,教民眾使用。這些都是政府可以規劃,讓民眾共同參與學習使用,才會有AI國力。

此外,傳產關廠日多,無薪假人數也在增加,政府可組織AI顧問團設計整體架構,進到公協會宣講,協助企業改善工作流程、提升生產力、開拓新市場;進而到公司第一線,實地教導AI應用。讓AI真正落實到提升企業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9061210



2025/10/13
生成式 AI 深入百工百業 將成企業數位轉型關鍵技術

AI示意圖。 路透

AI示意圖。 路透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自問世以來,已對科技產業與人類生活形態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技術迅速演進,AI工具如ChatGPT和Microsoft Copilot廣泛應用於企業與個人場景,具備內容生成、數據分析、語意理解與決策輔助等功能,顯著提升生產力與創造力。

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報告,生成式AI市場正以爆炸性速度成長,預計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近9,7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9.6%。這一趨勢反映出生成式AI正逐步滲透至各行各業,成為企業數位轉型與創新升級的關鍵技術。

在商業領域,生成式AI成為現代行銷與營運的重要推手。透過分析消費者行為與偏好,AI能協助品牌制定更具精準度的行銷策略,自動撰寫廣告文案、社群貼文、電子報內容與產品描述,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與時間投入。此外,AI還能根據即時市場反饋快速調整內容與投放方式,實現高度客製化與規模化的行銷作業,提升顧客黏著度與轉換率。

在醫療產業中,生成式AI應用逐漸成熟。從病歷摘要撰寫到醫療影像判讀(如X光片、MRI、CT等),AI能快速處理與分析大量醫療數據,生成初步診斷建議與報告,協助醫護人員提升診斷效率與準確率,並降低人為錯誤風險。AI也能用於新藥研發與分子模擬,有效加速藥物設計流程、降低研發成本,並優化臨床試驗的病患配對與試驗條件,大幅提升研發成效。特別在偏鄉地區與遠距醫療場景中,生成式AI更展現顯著的社會價值。

在供應鏈與製造領域,生成式AI同樣發揮關鍵作用。企業可透過AI分析歷史銷售數據與市場動態,預測未來需求、最佳化庫存與物流路徑,有效降低庫存積壓與配送成本。在製造現場,AI可即時監控生產設備狀態,預測潛在故障並提出維修建議,延長設備壽命、減少停機時間,提升整體產線穩定性與產能利用率。此外,在品質管控上,AI可自動辨識產品瑕疵並生成檢測報告,顯著提升檢驗效率與一致性。

在程式開發與IT支援方面,生成式AI正改變開發者的工作方式。工具如GitHub Copilot、Cursor AI可根據開發者的提示自動生成程式碼、優化結構並修正錯誤,減少手動編碼負擔,並提升開發速度與品質。AI亦可根據自然語言描述轉換為對應程式碼,讓非工程背景人員也能參與系統開發,有助促進跨部門合作與原型設計。這種從「語言到程式碼」的轉變,預示著未來開發流程將更加自動化與民主化。

與上述應用同步進展的,是AI運算場域的轉變。生成式AI正從倚賴雲端的大型模型運算,逐步走向終端裝置的本地部署。自GPT-3推出以來,AI技術歷經模型擴張與雲端優化後,開始落地至手機與電腦等終端裝置。這一轉變反映企業對隱私與延遲的關注,也帶動離線推論需求日益上升。透過邊緣AI技術,使用者可在本地即時運行模型,不僅加強資料安全,也能減少對網路與雲端資源的依賴。

目前,包括高通、聯發科、蘋果、Google、三星等主要裝置與晶片製造商,皆已推出支援本地大型語言模型(LLM)模型運算的裝置。Intel、AMD、高通與蘋果等則積極布局內建神經處理單元(NPU)的AI PC晶片,以強化終端運算效能。預估至2024年底,AI手機出貨量將達1.5億部,AI筆電亦將突破4,500萬台,隨著Microsoft Copilot等應用快速普及,邊緣AI將成為驅動智慧應用擴展的重要基礎。

生成式AI的應用也正從個人與企業擴展至智慧家庭與工業場景。在家庭領域,亞馬遜與Google分別將AI整合至Alexa與Google Assistant,強化智慧音響、家電與家居控制生態系統。使用者可透過語音與自然語言與裝置互動,AI則能根據使用行為自動調整設定,如空調、燈光、安全系統等,提供更加個人化且節能的生活體驗。此外,AI系統亦可串聯多元IoT裝置,實現跨品牌智慧整合。

在工業物聯網(IIoT)領域,AI可透過邊緣運算即時分析設備數據、能源使用與產線效能,協助企業進行預測性維護、流程優化,甚至建立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提升工廠智慧化與營運效率,為製造業轉型奠定關鍵基礎。

儘管市場潛力巨大,生成式AI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唯有具備強大技術實力、能有效控管成本並快速迭代的企業,方能在市場中站穩腳步。生成式AI雖已以手機與PC為切入點,加速邊緣應用的普及,並逐步拓展至智慧家庭與工業物聯網等更廣泛場域,惟企業若欲掌握未來紅利,仍須具備高度彈性與前瞻布局的能力,才能在快速演變的數位浪潮中脫穎而出,真正把握下一波AI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62/9064106



2025/10/13
科技廠辦 躍營建工程主流

AI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科技廠辦工程案量成長,成營造廠近來承攬金額增加最多的工程類別。圖/本報資料照片

AI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科技廠辦工程案量成長,成營造廠近來承攬金額增加最多的工程類別。圖/本報資料照片


公共工程的風險高、利潤低,占國內上市櫃營造廠在建工程比例逐年下滑;AI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科技廠辦工程案量成長,成營造廠近來承攬金額增加最多的工程類別。科技產業持續擴張,廠房建設需求強,成市場主要動能,至今年第二季,根基營造在建工程合約逾800億元,其中科技廠辦就有台積電、聯發科、艾司摩爾(ASML)等工程。


建國工程今年來新承攬案量達226億元歷年高峰,其中36%是廠辦,比去年增5個百分點;達欣工建案承攬量900億元中,廠辦案量占比高達56%。建國工程表示,今年前八月新承攬工程案金額中,公共工程案占47%、住宅20%,不過都較去年同期減少,惟廠辦商辦金額是成長的。

達欣工由於承接不少護國神山廠辦工程和高科技廠房工程,至今年6月底止,廠房等工程營收組合占比達77%,比去年全年的64%,增加13個百分點。市場指出,由於科技廠辦要求工期較短,毛利比一般住宅、公共工程高很多,在進入傳統旺季、在手工程金額增加下,預期達欣工今年全年在廠辦工程案量貢獻下,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13000173-260202?chdtv




2025/10/13
房地產轉進市心「新戰線」 這產品成世代資產定錨點

近年房市政策「打住不打商」的態勢明顯,住宅市場受限貸管制措施影響,價格受到壓抑,甚至出現價值被低估的現象;相對之下,商用不動產則在自由市場下逆勢走強。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頂級A辦租金行情屢創新高,單坪5000元的紀錄頻繁出現,市場天花板持續被推高,若以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最低租金投報率門檻2.545%回推資產價格,商辦行情每坪逼近190萬元。

A辦租金飆破5千元,資產合理價值直逼住宅高點。 業者提供
A辦租金飆破5千元,資產合理價值直逼住宅高點。 業者提供

根據市調單位觀察,今年以來頂辦市場出現一波高價租賃潮,包括「南山廣場」租金單價屢破5000元、「A25富邦人壽」預租價格亦站穩4200元,甚至有跨國企業以長年租約包下8層樓、估計總租金高達42.5億元;信義計劃區外圍的「巨蛋國際中心」出現4700元租金單價,台北車站商圈的「皇翔台北廣場」也出現4200~4300元的交易紀錄。

以北市頂級商辦平均月租4,000元計算,單坪年租金為:

4,000 × 12 = 48,000元

若套用壽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租金投報率門檻 2.545% 回推商辦合理單價:

48,000 ÷ 0.02545 ≒ 1,886,793元/坪

房價應達每坪約189萬元,已逼近、甚至超越市中心住宅產品行情。

觀察蛋黃區住宅市場,不乏兼具租金現金流與區位稀有性的置產型產品。以南京松江商圈的「琢豐」為例,近一年平均成交單價168.61萬元,租金約3600元,投報率約2.562%;永康商圈的「PARK259」單價約165.8萬元,投報率為2.605%;位於忠孝復興商圈的「志榮BR4」則以平均單價183萬元、租金單價4500元,投報率達2.95%,不僅優於壽險法定門檻,亦顯示市心住宅產品具備相對高報酬與穩定收租優勢。

此外,民生社區的漢來酒店式公寓,租金落在每坪4000~4700元,對照周邊中古大樓行情約126~140萬元,投報率約3.8%;大直明水路段的「大直紅典飯店式公寓」租金介於5000~7900元,成交單價僅約109萬元,租金報酬率上看5.5%。

企業選址看重門牌地位,高端地段租金撐盤。 業者提供
企業選址看重門牌地位,高端地段租金撐盤。 業者提供

綜觀租賃市場,為何蛋黃區租金水準仍高?關鍵在於,大型企業與高階專業人士看重的已非單純空間機能,而是「門牌地位」所代表的品牌價值與核心優勢,尤其信義計劃區、忠孝復興、台北車站等地段更是身分門面的象徵。

然而,在政策壓抑下,住宅市場回歸自住長期置產主軸,市中心地段的高端住宅更因穩定租金表現與價值支撐,成為高資產族資金配置的新焦點,對比過往商辦價格普遍低於住宅約15~20%,但近年在租金強勢推升與壽險資金挹注下,價差逐步收斂,反讓住宅產品顯現相對價值。以忠孝復興、信義計劃區等A級地段為例,不僅擁有頂級客層租賃需求與供給稀缺優勢,若能成為企業菁英、跨國主管的長租房東,可鎖定穩定收益,循著景氣循環,亦能實現「收租+增值」雙軌穩健報酬!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8/9057318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