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1/06
內科發展協會七大政策建言 共譜產官永續藍圖
清德總統積極回應並表達全力支持
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簡稱內科發展協會)理事長歐淑芳(大學光學科技董事長)於11月3日率領理監事與產業代表團赴總統府參訪,並獲賴清德總統親切接見。
此次參訪由國策顧問、台灣格力董事長廖全平與歐理事長共同率領,聚集多位產業菁英代表出席,展現工商界對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關注與團結力量。參訪主題以「產業創新、科技永續、人才培育與社會共榮」為核心,協會代表產業界提出七大政策建言,展現民間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積極角色與長遠願景。
歐淑芳理事長長年投入內湖科技園區的發展與經營,並深耕光學醫療與眼科產業,兼具科技專業與企業領導經驗。她指出,內湖科技園區成立23年來,已發展成為全台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聚落之一,進駐廠商超過6,500家,提供22萬個就業機會,年產值突破5.6兆元,堪稱首都產業命脈與國家經濟的重要引擎。
她表示,協會秉持「低碳、樂活、科技」的理念,長期推動永續與公益行動,包括連續五年舉辦公益路跑與千人捐血活動,並積極推動「內科綠運輸」與「藍色水路」等計畫,展現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面對AI與數位轉型的新時代,協會將籌設「科技政策研究委員會」,整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創新應用與政策合作,為台灣產業打造更友善且具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環境。
此次總統府參訪中,協會代表產業界提出以下七項政策建言:
一、展覽產業政策:建議政府加強國際展覽支援,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整合跨部會能量,讓展覽成為推動台灣經濟的關鍵引擎。
二、觀光產業政策:倡議整合觀光、交通與文化資源,推動「智庫+鐵道旅遊」雙軸策略,發展地方特色觀光,形塑永續旅遊新典範。
三、科技產業政策:整合AI、5G、綠電與智慧製造政策,強化產學研合作,建立創新園區群聚效應,讓台灣成為全球綠能與數位科技的核心。
四、人才培育政策:正視少子化與缺工挑戰,完善技職教育與企業內訓制度,建立跨國引才與留才機制,打造永續的人才循環鏈。
五、製造產業政策:推動產業綠電轉型,確保能源穩定與價格合理化,協助企業導入淨零技術,強化國際永續競爭力。
六、婚宴文創產業政策:鼓勵年輕族群結婚生育,推動「結婚生子雙軌優惠政策」,帶動婚宴、旅遊、花藝等文創產業發展,形塑幸福經濟新契機。
七、中小企業政策:建議設立轉型輔導基金,協助企業導入ESG管理制度與傳承機制,支持中小企業穩健經營、邁向永續未來。
歐理事長強調,協會將持續以「科技、健康、永續」為核心願景,連結企業能量與公共資源,共同推動創新產業政策與社會共榮發展,讓內湖科技園區成為台灣永續城市的最佳典範。
隨行參訪的台北市健寶國際同濟會,長期以推動「身心靈大健康」與「ESG永續教育」為宗旨,積極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健康促進、公益路跑、捐血活動與人才培訓計畫。該會秉持「健康是永續的基石」理念,協助企業導入健康職場與心理成長課程,促進員工福祉與社會正向循環。
創會長游彥成亦為內科協會理事成員之一,持續以行動串聯健康、教育與ESG領域,推動產業永續生態鏈的實質落實。
賴清德總統在接見時與代表團積極互動並表達全力支持,充分肯定產業界的遠見與貢獻。賴總統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多項具體政策,包括:全力支持全台舉辦各類國際展覽活動,促進產業鏈國際化;推動都市更新計畫,保障居住安全、提升市容環境;並透過勞動部及相關部會強化人才培育與產業補助方案,協助企業升級轉型。他強調,政府將與產業攜手合作,對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並將在永續的道路上穩健前行,共同開創台灣更加繁榮、幸福與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
在歐淑芳理事長的領導下,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凝聚園區龐大的工商能量與專業資源,展現跨產業整合與政策溝通的強大實力。協會以「務實創新、共創共享」為核心精神,持續推動科技、生醫、綠能與文創等領域的協作,成為政府與產業間最具信任與行動力的橋樑。
展望未來,協會將繼續發揮民間力量,與政府攜手推動永續發展,促進經濟繁榮與社會福祉共榮,讓「科技立國、健康永續、幸福台灣」成為國家邁向國際的光榮象徵。
出席本次總統府參訪活動單位如下(依筆劃排序):

88號樂章會館、PwC資誠普華國際、一曜再生醫學科技、三軍總醫院、大學光學科技、大聯大控股、小原婚宴會館、方舟智慧、水星生醫、火星基地、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台北市健寶國際同濟會、台灣格力、台灣婚宴文創、台灣管線檢測、全球社會創新、有氧生活家、老虎牙子、利百佳生物科技、利百特國際、宏匯、宏碁智醫、典華幸福機構、青青國際餐飲、信維合署會計師事務所、思維連鎖睡眠醫學中心、研揚科技、香根園藝、展昭國際、格萊天漾大飯店、訊聯集團、國泰綜合醫院、崇越科技、眾合顧問服務、眾崴能源、博達汽車、富閣綠能顧問、晶宴會館、森崴能源、雄獅旅行社、新天地餐飲集團、楊茗國際、綠石環保資源、潮港城餐飲集團、臻愛實業、環球睿視、聯發國際餐飲事業、禮客集團、騰雲科技服務。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09410441204355&id=100064062337648&rdid=7Hg079vbHrJOemZk#




2025/11/06
內政部:驗屋市場自創超出法規檢驗項目 應回歸契約

針對媒體報導驗屋市場亂象頻傳,內政部說,驗屋市場自創超出建築法規對安全品質及管理維護的檢驗項目,應回歸買賣雙方契約約定;針對超出法定公共設施點交範圍的項目,建研所正在研究,待有研究成果再供民眾參考。

針對媒體報導「驗屋市場亂象頻傳,消保官籲內政部訂標準與定型契約」,內政部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建築法、建築技術規則及相關規定,已規範建築物的各項安全及品質要求;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也有規範建築物在公共設施點交時的規定項目及標準。

內政部說,但目前驗屋許多細節內容都不是建築法令規範項目,實質上多為業界為符合契約要求自行創設,屬於買賣雙方契約約定或行業慣例範疇。

內政部說明,依據現行建築法及其相關技術規則,建築物在取得使用執照前,都應按圖施工,並依建築物施工勘驗規定檢查,確認完工項目符合建築法規與設計圖說,以確保建築物在結構安全、消防設備及公共衛生等方面符合標準。

內政部指出,另針對公寓大廈公共設施的點交,訂有「公寓大廈共用部分與及附屬設施設備點交表」,供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據以檢視項目與內容,確保起造人(建商)完成移交責任。

內政部表示,已體認民眾對於新屋品質的要求與日俱增,對於不屬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的點交項目、也就是超出法定公共設施點交範圍的項目,正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進行研究,待相關檢驗方式及合格標準有研究成果時,再提供民眾參考。

內政部最後強調,關於部分驗屋品質需求,已逾越法令規定,屬私權契約範疇,仍需買賣雙方審慎評估,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9115087



2025/11/06
內政部推虛坪改革、鎖定電梯與車道兩大修法重點 明年可望上路

內政部力拚「虛坪改革」修法明年上路,內政部長劉世芳昨(4)日表示,目前溝通重點主要有兩項,一是針對增列電梯為免計容積項目、二是沒買車位不用負擔車道面積。

有關虛坪改革,內政部規劃修法,預計最快明年1月上路。改革重點包含將一般電梯納入免計容積空間、限制管委會使用空間,以及沒買車位的人將不用再負擔車道面積。專家評估,改革之後公設比可下降5個百分點。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率行政院相關部會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立委關注居住正義。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表示,內政部正在討論虛坪改革,買房子的錢,買到的空間約30%、40%是公設,都用總價一坪多少錢來計算,公設沒有打折。以台北市來說,購買30坪的房子之中可能10%至12%是虛坪,並且一坪也是上百萬元。她認為,有些公設只是灌水,提高房子總價。

劉世芳答詢時表示,目前修法進度,內政部已跟很多團體、相關民代溝通,原來所提供的改革方向包括電梯、車道,但有部分聲音認為計算價格時,這些不應列入虛坪改革方向。

內政部希望地政單位能再思考一下,如果站在消費者立場可以保證實坪實售,內政部也會再跟相關單位包括民代來溝通。

黃珊珊強調,虛坪改革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事情。卓榮泰表示,內政部正在努力當中。黃珊珊表達,希望年底前可以提供虛坪改革的初步回應;卓榮泰則承諾,會向立委報告構想以及當前進度。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117835?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1/06
買屋送裝潢,出事責任誰來扛?代銷薦證灰色地帶待釐清

近來不少建案訴求「買屋送裝潢」,然而潛藏風險恐遇裝修糾紛或蟑螂,一旦出事,責任該由誰來負?若代銷、房仲甚至網紅介入推薦,究竟是否須負連帶賠償?專家指出,這正是目前消費糾紛最模糊的地帶。


民眾購屋、業者送裝潢,專家建議善用「住宅履約保證」制度來保障自身權益。圖/pexels


法律灰色地帶:代銷薦證責任待釐清

這類事件若涉及廣告宣傳或代言,連帶責任的認定也相當關鍵。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則提醒,「網紅若替廠商誇大代言,屬於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5項所稱的『廣告薦證者』,廣告不實造成消費者損失時,必須與廠商共同負起民事連帶賠償責任。」

《住展》長期觀察下,近年因《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現階段多數建案若找購屋民眾拍片薦證,分享該建案的周邊環境、未來建設等令他入手購屋原因,多半業者會備註「已購客」,主要擔心被誤解為炒作嫌疑及廣告不實之慮。

而在裝修蟑螂事件上,房地產代銷是否也屬於薦證者?吳翃毅表示,仍須視證據而定。「若是代銷收了設計師的錢才幫忙說好話,那性質與代言相似;但若僅是單純介紹,法律上就較難認定連帶責任。」尤其預售屋常以樣品屋推薦設計師,若屋主與設計師後續自行接洽,建商與代銷就難被歸責。

周延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暨主持律師周念暉也指出,若代銷確實有「介紹」行為,仍須負起一定的法律注意義務。「因為雙方存在受委託的關係,若代銷在介紹設計師時毫無查證或確認,就有可能須負連帶責任;若情節涉及消保法,責任會更為嚴重。」換言之,只要代銷介入消費決策過程,就不應以「只是介紹」為由卸責。

自保之道:查證、履約、金流不馬虎

吳翃毅進一步補充,代銷在房地產交易中往往扮演行銷、銷售到交屋的一條龍角色,卻存在許多法律灰色地帶。「代銷確實收了設計師提供的前金或後謝,若屋主能舉證,仍有機會透過提告主張求償。」但整體而言,法律界線模糊,最終仍須依證據與事實判斷。

他建議,面對這類裝修方案,除了依靠業者自律,消費者也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簽約時應要求履約保證,並善用「住宅履約保證」制度來保障自身權益。「唯有屋主對裝修承攬有一定認識,懂得用住保履約來保障自己,才有辦法避開有心人的操作,避免掉入裝修陷阱。」


資料來源:https://www.myhousing.com.tw/p/p07/218173/



2025/11/06
驗屋沒個準 變成雞蛋裡挑骨頭

業者良莠不齊 專業堪慮 甚至聘工讀生代驗 釀屋主及建商對立 消保官籲制定準則

業者指出驗屋業剛興起,素質不一,有些驗屋公司為了招攬屋主,甚至刻意渲染。(好日子科技驗屋公司提供/賴佑維桃園傳真)

業者指出驗屋業剛興起,素質不一,有些驗屋公司為了招攬屋主,甚至刻意渲染。(好日子科技驗屋公司提供/賴佑維桃園傳真)


隨著房市發燒,近年驗屋公司如雨後春筍出現,卻屢見業者「雞蛋裡挑骨頭」,一驗缺失破千項,造成消費者、建商對立,甚至還有找來工讀生代驗,毫無專業可言。消保官建議,內政部應制定驗屋標準或定型化契約,對建商、消費者都有保障。


近3年來驗屋糾紛逐增,據統計,桃園市2023年29件、去年33件,今年到9月已有25件;另新竹市50件、新竹縣30件、苗栗28件,其中以「漏水」最常見;新北市51件中,有49件是拿驗屋公司的結果請求建商修復瑕疵的消費糾紛。

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顧問吳翃毅說,全台原本僅20多家驗屋公司,去年暴增100多家,品質參差不齊。例如有業者發現地板空洞,只貼1張貼紙,未採取檢測空洞範圍且以數張貼紙示意的正規做法,讓建商誤認僅貼紙處有空洞只修補該處。另有業者被委託人發現在小雞上工App找工讀生幫忙後,辯稱只是打雜;更有業者聘工讀生看照片就完成驗屋報告,卻在「複製、貼上」時搞錯主臥、次臥。

好日子科技驗屋營運長周昱存指出,目前全台約有300多家驗屋公司,驗屋產業剛興起,的確良莠不齊,有些業者為招攬生意,刻意渲染、誇大,卻不見得真能解決問題。有些為老師傅、水電行兼職,連儀器都沒有,只憑目視檢查,容易引發後續糾紛。

新北市消保官主任王治宇說,新北某建案就曾因驗屋鬧糾紛,業者以紫外線照看牆壁油漆有無均勻,造成建商不悅;還有建商聲稱磁磚5個貼點內有3個貼點空心才算瑕疵,但消費者認為5點都貼好才符合標準,因驗屋沒有國家標準,雙方難有共識。

新竹縣消保官陳雅芳認為,驗屋人員證照制度及業者規範、驗屋標準及項目都付之闕如,亟需內政部訂定相關準則或定型化契約,讓消費者、驗屋業者及建商有所依循。

內政部回應,建物取得使用執照前即經相關技師及建築師依專業監造完工;公設點交訂有「公寓大廈共用部分與及附屬設施設備點交表」,供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據以檢視項目與內容;非屬條例規定點交項目,內政部可協助就檢驗項目、方式及合格標準等研究後,另提供民眾參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103000426-260114?chdtv




2025/11/04
賣房虧損…竟可抵房地合一稅之交易所得 原要繳百餘萬大砍45萬


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後,個人交易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不管是虧損或獲利,都必須在移轉登記日次日起30日內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而房地交易若有虧損,其虧損得從交易日以後3年內抵減房地交易所得。


臺北國稅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14條之4第1項規定,房地交易所得或損失的計算,是以交易時的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成本或繼承、受贈時的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價值,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而支付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所得額,交易所得必須課徵房地合一稅;交易若經核定產生虧損,依前述法條第2項規定,得從交易日以後3年內的房屋、土地交易所得中減除。

林口的新北AI+智慧園區將促進低碳產業進駐,就業大爆發,房市也將受惠。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民眾房地交易損失100萬,之後交易買賣獲利,本來房地合一稅要繳100多萬元,但因能抵減,最後少繳房地合一稅45萬元。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臺北國稅局舉例,甲君108年10月15日以總價1,850萬元買入A房地,110年1月20日以總價1,900萬元出售該房地並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支付取得、改良及移轉費用共150萬元,申報房地交易損失100萬元(出售總價1,900萬元-取得成本1,850萬元-取得、改良及移轉費用150萬元),經審核後如數核定交易損失。 


甲君再於112年12月3日出售於111年買入的B房地,交易所得為300萬元,不過甲君申報房地交易所得稅時未減除出售A房地的損失100萬元,經國稅局提醒後,甲君補申報減除該筆房地交易損失100萬元,本來房地合一稅要繳135萬元,因能抵減100萬的交易所得,所以最後可以以200萬計算,繳交45%房地合一稅,最後只要繳90萬元房地合一稅,少繳了45萬元。 


臺北國稅局呼籲,民眾出售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產,應注意房地交易盈虧互抵相關法令規定,避免因不熟悉所得稅法規定,導致個人權益受損。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14495476071.html#news-article




2025/11/04
坡平車位權狀若低於8坪,恐有被「灌虛坪」之嫌

坡平車位權狀若低於8坪,恐有被「灌虛坪」之嫌

車位比車貴?10年來全台車位均價暴漲5成,部分車位面積有出現低於8坪的現象,此舉隱含將車位面積灌入公設面積中,提高房價總金額(圖/好時價)


根據國發會最新公布的經濟景氣對策信號,2025年9月轉為橘黃燈,綜合分數達35分,顯示國內景氣逐步回溫,景氣循環正邁向回復階段。其中,領先指標在連續6個月下滑後首度出現反轉跡象,同時指標則持續上升,但漲勢趨緩,整體呈現高檔盤整態勢。不過,房市自2024年底出現反轉訊號後,整體市場氛圍轉趨保守,全台房價指數亦出現下滑。根據最新發布的2025年9月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顯示,全國房價指數為208.41,年變動率下跌1.42%,為近5年新低。全台各縣市房價指數走勢趨緩,然而車位價卻悄悄屢創新高,不少地區車位價比車貴!

交通部統計小客車自用的登記數量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台共有約714萬輛自用小客車,相較於10年前成長15%,意味購買車位已成為買房之標準配備,市場有一定的剛性需求,再加上疫情後全台各地房價明顯上漲,使得車位價格近年來明顯攀升。好時價分析實價登錄坡道平面車位的交易資料,發現近10年全台各地車位價格全面上揚,自2015年至2025年,平均漲幅超過5成,以北部與南部主要都會區漲勢最為明顯。整體車位價格前5名依序為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

以台北市為例,10年間車位均價由240萬元上升至300萬元,增幅約25%,雖然漲幅相對其他縣市溫和,但價格領先群雄,凸顯首都核心區車位價與高房價的連動關係。新北市與高雄市分別以220萬元與210萬元位居第二、三名,10年漲幅達38%與75%,高雄漲勢尤為驚人,與其房價急速成長的現象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台南市車位價格10年間由90萬元倍增至159萬元,漲幅達77%;雲林縣從50萬元躍升至130萬元,成長近2倍,成為本次車位價格漲幅王。值得注意的是,非六大都會區縣市的車位價格不容小覷,尤其在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等外圍城市,車位價格均突破百萬元門檻。在生活圈擴張與房市高漲的影響下,車位已成為住宅附屬配備。

此外,平面車位面積的計算,除了車位本身所屬面積外,還包含車道等範圍,因此通常坡道平面的車位面積在購買時,通常在10坪左右,然觀察部分車位面積有出現低於8坪的現象,此舉隱含將車位面積灌入公設面積中,提高房價總金額,好時價提醒消費者須留意自身權益!


資料來源:https://annewsmedia.com/2025/11/03/market-news/12962/



2025/11/04
創新論壇11月26日登場/AI 驅動 智慧應用新革命


全球企業加速邁向數位轉型,並透過擁抱AI工具提升營運韌性,AI工具已從輔助、協作,朝AI代理(AI Agent)邁進,不僅驅動新一波AI革命,更為產業帶來新契機。

值全球企業從「嘗試AI」邁向「全面導入AI」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經濟日報將於11月26日舉辦2025創新論壇,以「AI×智慧應用新革命」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AI與智慧應用結合帶來的新趨勢與商機。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4904)主辦,長榮集團、元大投信、凱基金控、中保科技集團協辦。

論壇將邀請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侯宜秀等政府官員、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鴻海科技集團輪值執行長楊秋瑾、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等意見領袖,針對產業鏈、機器人及AI賦能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

下午場高峰對談邀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數聯資安總經理李明憲、全家便利商店副營運長簡維國、中信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暢談AI時代下「數位韌性 從風險到守護」。

根據研調機構IDC預測,2028年全球AI基礎建設、資訊科技、商業服務及應用支出將成長一倍,來到6,320億美元;2030年AI將對全球經濟貢獻近20兆美元,占全球GDP約3.5%,而商業相關的AI解決方案或是服務,每新增1美元支出,將間接或誘發為全球經濟帶來4.6美元的效益。

為搶AI商機,不僅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展開投資AI的軍備競賽,企業也將AI視為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利的轉型關鍵,更積極透過AI強化韌性、降低成本、創造新價值,真正掌握全球競爭的主動權。

AI快速演進,企業已經陸續將AI工具以輔助、協作角色,落實應用在企業營運,對內提升營運效率,對外提升客戶的整體服務體驗。以客服應用為例,研調機構顧能預估,2025年有八成客服以AI輔助執行或進行協作。

隨著技術快速發展,AI代理也快速發展,可自主理解需求、規劃任務,並跨平台整合執行,成為企業日常營運的智慧夥伴,未來更可望落地在製造、醫療、零售、金融等產業領域。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911534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1/04
房市農曆年前有望迎小陽春

房仲業者指出,股市轉佳、資金寬鬆趨勢不變下,預期農曆年前有望出現小陽春。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綜觀目前市況,預售市場率先讓利;至於成屋市場,中古屋市場雖有表現,但在貸款排隊、利率攀高等壓力,對買氣是一大硬傷,不過隨著股市轉佳,資金寬鬆趨勢不變,若無重大衝擊應能讓買氣回穩,但想要回到過往榮光,恐怕並非一時半刻。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近期帶看量的確明顯增加,市場氛圍也有所回溫,預期在農曆年前,房市有機會出現一波小陽春,而明年房市走向的關鍵仍在於信用管制政策,若政策能適度鬆綁,預期將為市場注入活水,並帶動房市交易量成長;即便現行政策維持不變,在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加上市場價格已有修正,交易量仍可能較今年有所回升。另,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後續對各產業的影響亦值得持續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輝達在台設立總部,將成為未來區域房市發展的動力之一。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國際科技巨頭輝達在台設立總部,將催動台灣未來的產業升級,尤其北中南各地的科技產業聚落,包括竹科、中科與南科,在AI相關產業鏈興起下,吸納海內外高知識創研人才,並帶動就業員工所得,成為堅強的剛需支撐力道,房市的「科技宅」概念將逐漸深化。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110168?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1/04
商用不動產崛起 Q4有望創高

輝達進駐北士科 刺激買氣 舊廠辦需新門面 剛性需求

Aedas凱達環球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全球設計董事溫子先表示,每個國際級CBD都有一座定錨地標。(王莫昀攝)

Aedas凱達環球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全球設計董事溫子先表示,每個國際級CBD都有一座定錨地標。(王莫昀攝)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2025年第3季全台商用不動產市場成交總額共計新台幣384億元,較前季增長77%,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分析,繼10月陽明海運以112.2億元大手筆買下「華固中央置地」,輝達海外總部確定進駐北士科T17、T18,可望進一步刺激周邊商辦買氣,第4季成交量有機會創下近10年歷史次高紀錄。


成交量有機會創近10年次高

隨著AI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加上辦公舊換新風潮方興未艾,辦公剛性需求升溫,興富發建設業務部副總經理陳秋偉舉例指出,如輝達等海內外科技大廠在台投資布局,其供應鏈也會跟著遷徙,加上舊廠辦需要新門面,在在提升商辦剛性需求。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2025年第3季全台商用不動產市場成交總額共計新台幣384億元,較前季增長77%,主要可歸功於辦公室及廠房交易熱絡。受惠於AI浪潮與新興科技產品需求強勁,半導體及電子產業對於自用不動產的需求維持高檔,尤其全台廠房買賣金額已連續6季突破百億元水準,對整體商用不動產市場形成穩定支撐。今年第3季前兩大商用不動產交易均為高科技製造業者購置產業園區內廠房,包括台達電以新台幣69.5億元購置位於桃園科技工業園區之泰豐輪胎觀音廠,及日月光半導體以新台幣65億元購入穩懋南科路竹廠。

展望未來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世邦魏理仕總經理林敬超表示,自用型買方購買金額將持續貢獻整體交易量達7成以上。

GDP上修、Fed降息 雙重利多

受惠主計處上修今年預測經濟成長、Fed再度降息等效應,仲量聯行預期,雙重利多將進一步提振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樂觀預期第4季成交量可望衝高。

商辦王興富發看好商辦市場,目前全台手握近800億元案量,預計年底前還將推出年度壓軸案、總銷300億元「國家壹號廣場」,累積線上銷案量將破千億。陳秋偉表示,受政策影響,現在住宅只有兩種產品可以賣,一種是位在台北、台中、高雄純市中心、一種是單價30至40億的純首購,反觀商辦市場,受惠企業辦公室升級剛性需求,興富發自去年1月迄今,累計成交簽約高達400億元,看好商辦市場,集團擴大布局,預期一些原本計畫為住宅的產品,將改為辦公或微型辦公。

國家壹號廣場 躍升區域地標

商辦市場潛力十足,陳秋偉表示,以內湖總銷近74億元的「興富發T1」來說,9組客戶就買掉33億元,還有1組有機會在11月簽約,近150億元的「國家企業廣場」7組客戶就成交52億元,其中「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公處」就以6.6億元買下3個樓層。

興富發總裁鄭欽天商辦推案哲學,是要塑造成區域地標,為此新莊副都心12月將登場的300億大案「國家壹號廣場」,由國際地標推手Aedas操刀外觀,部分公共空間由五星級飯店御用設計團隊-英國G.A Design打造,營造由日商台灣大林組Obayashi負責。

Aedas凱達環球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全球設計董事溫子先表示,每個國際級CBD都有一座定錨地標,例如101之於信義計畫區、ifc之於汝矣島商業區,「國家壹號廣場」也將肩負起帶領新莊副都心起飛,晉身國際級CBD的使命。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101000411-260110?chdt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