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16
財經青紅燈》綠建築成標準配備

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去年台灣候選綠建築證書及綠建築標章核發件共1186件、創下歷年新高,且自2021年起,已連續4年單一年度超過1千件;去年全台22個縣市綠建築標章核發,除金門縣、連江縣外,其它全數都有銅級以上的綠建築認證。

22縣市中又以台北市綠建築認證最多,有259件,其中有14件是最高等級的鑽石級認證、第2高等級的黃金級有50件,但等級認證中最多的還是銀級,有156件。去年鑽石級認證全台有46件,近1/3集中在台北市,其它5都中、除桃園市以外,全數都有鑽石級認證綠建築,4都合計24件,超過8成鑽石級認證集中在6都。

根據仲量聯行報告,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且北市A級辦公大樓中已有65%的樓地板面積都有綠色認證,顯示綠建築已非噱頭、而是企業租賃辦公室的必備條件。

台灣設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很多企業早將淨零碳排納入公司治理項目,且近幾年除追求綠建築外,也進一步擴展到「綠裝修」。仲量聯行表示,即便初期綠裝修較一般裝修費用高出10%至15%,一旦裝修完成且啟用,預估3至5年省下的辦公室營運成本就可抵銷綠裝修高出的費用。

且非新建大樓才能追求綠建築,北市高達5成辦公大樓屋齡為20年起跳,老舊辦公大樓可透過更新維修管理機制達到節能與減碳的效益。根據內政部統計,2015至2024年的10年間,全台累積有278件舊建築透過改善方式取得綠建築標章。

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徐義平)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8242



2025/10/16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不選南港北士科,兩資訊科技公司購內湖億級商廠辦,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近兩年1~8月內湖、南港億級商辦交易狀況(圖/台灣房屋提供)


輝達(NVIDIA))總部懸而未決,不過台灣分公司下月將搬到南港「潤泰玉成辦公大樓」,內湖和南港是目前科技產業主要集中的兩大區塊,根據最新實價登錄,內湖區「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7月交易3.6億元,每坪58萬元,共659.52坪;另外新成屋商廠辦「興富發T1」,6月則交易1.07億元,每坪57.1萬元, 共219.89坪,這兩筆交易分別由資訊、科技業者購入,顯示科技業持續看好內湖辦公室市場的發展潛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進一步統計,近兩年1~8月內湖及南港的億級商廠辦交易狀況,內湖2025年成交37筆,較2024年增加11筆;南港則自2024年的7筆減至4筆,交易量略顯降溫。其中2025年內湖最受矚目的為「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單案即貢獻16筆交易,成為推升成交量的主力。南港則以「利百代商業大樓」為代表,2025年成交2筆。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內湖商廠辦市場長期受惠於內湖科技園區的聚落效應,辦公需求穩定且延續性強,2025年前8月億級商廠辦平均單價66.6萬元,較2024年同期57.8萬元成長15.2%。由於內湖商廠辦市場因文德港墘段趨向飽和,新交易多半集中在舊宗段和五期,包括2025年剛完工的「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吸引傳產「水龍頭大王」的百達國際資產12.14億元買進,恆隆行也以超過十億資金買下包括頂樓多層空間。另外「V-PARK」也炙手可熱,統一超商豪砸43億元進駐。由於新供給可選擇樓層和空間多,較能吸引大公司布局規畫,因此交易的總金額都很亮眼。

反觀南港地區,雖然2025年商廠辦交易量略減,但是平均單價仍維持一定水準,2025年前8月平均單價69.7萬元,主要是「利百代商業大樓」與「南港軟體園區」的交易。張旭嵐分析,南港近年在大型建設與交通建設帶動下,包括南港車站三鐵共構、CITYLINK商場、南港LaLaport、潤泰玉成辦公大樓、遠雄南港園區等陸續落成,使南港逐漸從傳統工業地轉型為「東區門戶核心」,預期未來輝達等國際企業進駐後,將進一步推升區域能見度與商廠辦價值。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目前內湖與南港雖同為科技產業聚落,但市場屬性略有不同。內湖為「成熟型商廠辦市場」,以中小型企業與既有園區自用買盤為主,價格相對穩定;南港則屬於「新興型商廠辦市場」,受大企業總部與大型建設題材驅動,單價高、但交易件數相對少。未來隨著南港高端商廠辦供給逐步釋出,加上AI與半導體產業的帶動,預期未來南港辦公市場表現將逐步回穩。



資料來源:https://annewsmedia.com/2025/10/15/market-news/12421/



2025/10/16
市場冷到谷底?高資產族卻趁亂掃貨 專家揭他們盯上的產品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圖/資料照)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圖/資料照)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顯示投資人對市場態度轉趨保守。四大指標「總體經濟」、「辦公室」、「土地開發」與「店面」均下滑,其中以「店面」信心最低(80.14點),「辦公室」仍相對穩健(110.29點),整體呈現「偏向保守」格局。

旅館業雖不列入總指數計算,但本季信心指數為93.75點,同樣走跌。區域方面,北、中、南三大都會的土地開發信心皆下滑,北部雖仍居高(111.77點),但跌幅達7.35點;中部降至104.41點、南部則為107.35點。

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分析,信心下探有兩大主因:首先是央行9月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變,且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導致資金緊縮、土地價格鬆動;其次,美國新一輪關稅戰影響出口產業,部分廠商減產或放無薪假,進而拖累總體經濟信心。不過,辦公室與土地開發指數仍維持在樂觀水準,反映收益型不動產以投報率與土地稀有性為核心的長期支撐。

台灣CCIM投資師范之虹指出,第三季多起大型交易顯示科技業仍是市場主力,台達電以69.5億購泰豐輪胎觀音廠房、日月光斥資65億購入穩懋南科廠,群光電子則以10.6億買潤泰觀音廠房,展現AI與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擴產,雖然美中關稅升溫,但台灣作為全球AI產業供應鏈核心,整體影響有限。

金融與保險業資金也積極布局收益型不動產,富邦人壽以28億買下「星聚點KTV」大樓並採售後回租經營,台產以20億購入承德路商辦,中信資產與高雄業者合資32.78億購雲林萬有紙廠舊廠區,主因在於金管會下修保險業收益率基準至2.545%,反促使業者尋求穩定租金報酬的物業標的。

在零售市場方面,CCIM投資師許源崇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台批發零售額達9.8兆元、年增5.6%,顯示大型零售與餐飲仍具成長力;但電商影響下,傳統街邊店持續萎縮,百貨業則轉向餐飲與體驗型消費。第四季零售市場可望受惠政府普發現金,短期買氣將小幅回升。

整體來看,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在高利率與關稅陰影下信心轉弱,但科技業投資與金融機構入市仍支撐部分需求。專家建議,投資人應聚焦收益穩定、結構安全與產業長期需求之資產,靜待政策與利率環境明朗後再布局。

市場冷到谷底?高資產族卻趁亂掃貨 專家揭他們盯上的產品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94



2025/10/16
打造步行城市 北市擬設遮蔭設施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極端天氣日益嚴重,常出現逼近攝氏40度高溫,本報日前報導探討「步行城市待改善」議題,引發討論。北市提出相關降溫策略,除借鏡國外設置行人遮陽設施,也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

本報陽光專題「步行城市待改善」日前探討城市遮蔭空間、騎樓紋理斷掉的困境等。北市府隨即具體回應,規畫要打造兼具城市美學的遮蔭設施,包括民眾停等紅燈時免受太陽曝曬,將先在信義區北市府往捷運市府站松高市府路口、松智松高路口,及台北101站街角的信義市府路口等處。

市議員洪婉臻說,道路上設置遮蔭設施層面很廣,涵蓋交通、建築面等,韓國當時在設置時列入「道路交通法」,台灣應比照,並請公園處做好相關綠蔭設施配套,確保降溫效益最大化,但部分商家、住宅可能會因遮蔭設施影響視線,市府應加強與民眾溝通,將配套做到位。

都發局為推動體感降溫計畫,已提出水綠降溫、遮蔭涼適及通風散熱三項手段。局長簡瑟芳表示,目前已找到規畫設計廠商,希望明年上半年完成,遮陽設施要兼具藝術性或結合智慧、燈桿等設施,最快下半年試辦。她說,配合極端天氣來臨,未來新建築物希望都能比照新加坡,做有遮簷的通道,會先在交通設施附近施作。

都發局補充,該案將於南側人行空間檢討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長度約60公尺,經申請單位允諾後續民汐線完工後,延伸至校園東側捷運出入口,達到遮蔭效果,今年4月已送都審核定。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072979



2025/10/14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現在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這個問題在各大論壇上吵翻了天,每個人都想知道,此刻進場會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最近在各大購屋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現在的房子可以買嗎?」這個簡單問題背後,藏著無數首購族的焦慮與投資客的觀望。隨著房價來到歷史高點,利率結束連續凍漲,市場出現多空交雜的複雜訊號,讓許多潛在買家陷入該不該進場的掙扎。

 

從市場數據來看,當前房市正處於一個微妙的轉折點

全國房價平均來到歷史高點,雙北地區單價站穩四字頭,台中、高雄精華區也突破三字頭,讓許多受薪階級望之卻步。然而與此同時,市場交易量卻出現萎縮,顯示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出現差距,形成「量縮價穩」的特殊現象。這種僵局能維持多久,成為專家們爭論的焦點。

 

對於自住客而言,買房決策應該回歸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

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足夠的自備款、明確的居住需求,而且計畫在同個區域定居五年以上,那麼任何時候都是考慮購屋的時機。關鍵在於不要試圖猜測市場最低點,而是評估自己的負擔能力與長期需求。畢竟自住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而非短期投資報酬。

 

觀察利率走勢可以發現,央行結束連續凍漲周期,開始進入溫和升息階段,這將直接影響房貸負擔。以貸款一千萬元、三十年本息攤還計算,利率從1.5%升至2%,每月還款金額將增加約三千元。雖然幅度不大,但對家庭預算仍會造成壓力。購屋者應該以利率3%的標準來壓力測試自己的還款能力,避免未來利率持續上升時陷入財務困境。

 

從供給面來看,全台餘屋量仍然可觀,加上持續增加的新建案供給,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意味著購屋者有更多的議價空間與選擇機會,可以耐心尋找符合需求的物件,不必急於出手。特別是預售案場開始出現各種優惠方案,從家電禮券到管理費減免,都是過去多頭市場少見的讓利現象。

 

區域差異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

雙北地區因土地稀缺、需求穩定,房價支撐性較強;而部分重劃區供給量大的區域,則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修正壓力。購屋者應該仔細研究目標區域的供需狀況、空屋率與公共建設進度,避免買在供過於求的區域。

 

M觀點:與其猜測市場高低點,不如專注於自身財務健康度

買房決策應該建立在穩固的財務基礎上,而非對市場的投機預測。記住,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有不能買的價格,重點是找到符合你預算與需求的物件。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耐心議價、仔細比較、量力而為才是明智之道。與其追逐短期價差,不如著眼長期居住價值,這才是購屋自住的真諦。



資料來源:https://94m.com.tw/articles/5a881d



2025/10/14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 全台廣設轉運中心憂成「蚊子中心」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衰退,運輸班次、乘客人數雙雙下滑,但各地仍廣設轉運中心。客運業去年起為節省成本,紛紛退出台北轉運站二樓的黃金月台,往租金較便宜的四樓擠;台中市規畫四大轉運中心,已啟用的豐原轉運中心陷招商不順困境,明年陸續完工大台中、水湳轉運中心,議員質疑恐淪為「蚊子」中心,呼籲市府及早因應。


受疫情、運輸習慣改變與駕駛人力荒衝擊,國道客運運量大幅縮減,以疫情前二○一九年為例,全國國道客運班次共四四九點三萬班次、客運人數八一三八點四萬人次,去年已縮減為二七七點七萬班次、五四七五點九萬人次,整體班次較疫情前縮減百分之卅八點二、客運人次減少百分之卅二點八。


台中市早在前市長胡志強任內規畫豐原、台中、水湳、烏日等四大轉運中心,目前豐原中心三年前已落成,水湳中心明年上半年竣工,大台中中心明年底完工,烏日中心仍規畫中

。

台中市議員吳佩芸質疑,國道客運運量縮減三至四成,這些早期規畫的轉運中心已不符趨勢,當初沒人預料到疫情造成的運量雪崩,若運量持續縮減,轉運中心落成後,花大錢蓋好的硬體空間,卻沒有足夠班次、乘客,恐淪為「蚊子」中心。


中市:可做區域運輸樞紐


中市府表示,台中國道客運的運量仍可支撐,短期內不擔心成為蚊子館,轉運中心也可串聯鐵路、捷運與市區公車,擔任區域運輸樞紐。


台北轉運站是西部中長程國道運輸重要樞紐,過去兵家必爭的二樓黃金月台,月租金破卅萬元,去年起業者陸續退租,爭相搬到租金僅十萬至十五萬元的四樓月台。業者說,過去二樓月台要抽籤,抽到像是中頭獎,現在幾乎淪為空城,乘客只下車不上車,業者都改租三、四樓。

北市:運輸需求依然存在


台北市公運處表示,台北轉運站主要往返中南部路線,市府轉運站、南港轉運站多短途通勤旅客,運輸需求依然存在,但疫情造成運量流失,目前台北、市府兩個轉運站運量只恢復疫情前六成、八成。客運業者說,即使春節、連假高峰,也只恢復七成。


新北市板橋轉運站二○二一年啟用後,有十四條國道客運,運量為五十八點七萬人次,去年下滑到十一條,今年又增加至十二條,目前運量已成長到一二一點八萬人次。


新北:可搭商場BOT案


新北市正規畫機捷A7站溪北轉運站,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指出,預計收納卅七條國道路線,共十七個月台,雖然運量減少,但仍有搭乘需求,現行規畫方向為「寧願多,不要到時候不夠」,萬一路線真的減少,溪北轉運站搭配飯店、商場等BOT案,也可收納市區公車路線。


台南市目前有國道客運停靠的轉運站,包括新營、麻豆、永康、台南等處,市府表示,將透過多元方式提升坪效,例如台南轉運站串聯周邊文創園區,新營轉運站正規畫變更都市計畫,以開放更多元業種進駐等。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4629/9064326




2025/10/14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地產歷經多年多頭後,去年第四季開始反轉,在網路聲量上又產生什麼變化?根據「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8%,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


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指出,央行限貸令、新青安補貼刪減與多項打炒房政策,讓民眾購屋信心趨於保守,房市進入「觀望期」。彥星•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董事長劉安立則表示,雖然輿情聲量跟市場買賣數據同步有下降的走勢,但下降幅度相對溫和,顯示大多買方因銀行貸款成數受限而採取觀望的心態,進入冷靜期但未見熄火。


根據意藍資訊表示2025年上半年房市聲量的波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1至2月間台積電南北設廠選址帶動熱度,尤其高雄與台中周邊地區也成為討論房產相關話題的熱議地區。


接下來是是3至4月間隨著新青安預算刪減、銀行縮減房貸成數、提高利率,購屋族群壓力增加,引發大量討論。最後則是5至6月間受限貸令衝擊,市場傳出部分區域中小型建商面臨資金鏈緊繃甚至倒閉,成為輿論焦點。


從各平台聲量變化觀察,社群網站仍是主要討論來源,但整體聲量較前期下降 9.9%。其中,Facebook聲量下降5.9%,YouTube下降1.8%,而新興平台 Threads則逆勢成長9.5%,首次超越Instagram,成為房市討論的重要陣地。劉安立認為,從數據可見,雖然房市整體熱度趨緩,但討論結構出現明顯轉變——傳統媒體與論壇流量下降,新興社群平台的輿論力量正在崛起。


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社群聲量呈現「政策壓抑、區域分化」的態勢。劉安立認為,雖然政府持續以限貸與抑制炒作為主軸,但科技產業選址、南移效應與地方建設仍是支撐市場討論的重要力量。


展望下半年,若利率環境趨穩、剛性需求回溫,房市討論熱度有機會回升。不過,楊立偉提醒,房價高漲與青年購屋壓力仍是長期結構問題,如何在政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半年房市輿情變化的關鍵。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 「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71



2025/10/14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你我好行

為因應捷運東環段施工期間對瑞光路交通所帶來的挑戰,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攜手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啟動「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透過企業、政府與協會三方合作,推動 彈性上下班、遠距辦公、停車管理、大眾運輸誘因與接駁服務 等多元方案,並於 9 月 23 日率先舉辦「內科綠運輸通勤日」模擬測試,參與員工逾 2.2 萬人。


測試成果顯示,瑞光路尖峰時段車流量 成功減少 10%–19%,成效顯著,顯示企業推動的交通轉型措施具備可行性,並為全臺企業提供重要示範。


為凝聚共識、擴大成果分享,本會訂於 10 月 17 日(星期五)下午 14:30整 舉辦「2025 因應東環段施工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宣示記者會」,誠摯邀請您蒞臨,共同見證這場城市交通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2025/10/13
擺脫重工業 高雄發展大轉型!台北房東「憂1件事」提早尋租客

臺北市商辦市場預計在2026~2028年面臨新增供給潮來臨,尤其2026年將一口氣釋出近10萬坪的空間,可能壓縮到租金上漲動能,對空置率形成更大壓力。仲量聯行觀察,因應未來三年台北市A辦的大量新供給,過去預租期多在取得使用執照前一年啟動,但已有房東提前於「使照取得前2~3年」就啟動預租,大面積商辦房東在預租階段更加積極主動,希望更為縮減去化時間。此外,高雄近年都更案、捷運聯開案爆發,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說,高雄已逐步擺脫過去重工業為主的產業型態,在高科技業挹注之下,城市發展邁向很大的轉型。

臺北市商辦市場將迎來龐大供給潮,去化表現受到關注。仲量聯行商業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表示,為了因應未來幾年逐步攀升的北市商辦供給量體,我們發現確實不少房東已提早布局「積極尋找租客」,並會想出一些行銷手法,來吸引租戶的青睞。

仲量聯行指出,第三季台北市A辦平均租金突破3,000元大關來到3,052元/坪/月;觀察台北A辦空置率與新供給趨勢,因有近3萬坪空間釋出使整體空置率上升。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因應未來幾年逐步攀升的北市商辦供給量體,不少房東已提早布局「積極尋找租客」,並會想出一些行銷手法,來吸引租戶的青睞。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仲量聯行統計近三年來,臺北市已落成並取得使用執照的17棟A級辦公大樓,總樓地板面積達18萬坪,其中 41%的棟數(大約7棟)中,出租率已超過六成,也有出租率達七、八成的商辦大樓。游淑芬說,這些出租率超過六成的A辦大樓,主要租客又以科技業、金融業、生技醫療為主,其中有不少是外商企業。 


游淑芬指出,在不動產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下,很多外商企業的租客希望商辦大樓都可符合國際標準、包括取得LEED綠建築認證以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國際綠色認證,以提升辦公室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台灣A級辦公大樓密度最高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約三分之二 的A級辦公大樓的樓地板面積擁有綠建築認證,這類型的商辦也更可提升出租率。 


不僅北市商辦熱潮有看頭,國內的科技業串聯AI也將是重要趨勢。觀察2024年至2025年第三季期間,已公告最優申請人的公辦都更與捷運聯開案件投資總金額達4,068億元,2025 年初至第三季全台投資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成功吸引民間預估總投資額從 2024 年的863 億元躍升至 3,205 億元,成長幅度高達 271%,其中高雄市投資金額1,107 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僅自於新北市,展現穩健成長動能。


侯文信表示,高雄市2024年穩居投資龍頭地位,投資金額達399億元占全台 47%,開發面積 1.8 萬坪更占全台54%,投資表現亮眼。高雄投資熱潮主要受惠於台積電效應,吸引大量半導體供應鏈廠商進駐,也讓高雄由過去主要偏向重工業發展,逐步轉向科技業來轉型,城市發展可說大躍進,加上捷運建設、都更能量都持續推進,預期會比台南更快發展起來,加上高鐵南延確定採「高雄方案」進入高雄車站,進一步強化高雄南台灣交通門戶地位,高雄的商辦、廠辦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29088474865.html#news-article




2025/10/13
AI應用是國力 加把勁推動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路透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路透


英國獨立媒體Tortoise Media第七年發布全球AI國力排名,這份報告廣為各國政府和經濟論壇引用。2025年美國、中國大陸、新加坡,各以100、54、32積分,分居一、二、三;印度排名第十,日本在印度後一名,台灣第21名,得分16。

全民應用AI能力,就是AI國力;任何先進科技的發明,都要應用落地,才能產生價值。各國發展AI都有長遠戰略思考,各企業對AI大投資,認為商機無限;AI會翻轉時代,從國防航太,到產業生產,以至民眾生活,將產生重大變化。當年網路雖泡沫,但無計其數的網路應用應運而生;現在AI火紅,可以確信AI的應用會一直發展。應用愈早,大眾愈早便利。

新加坡AI國力排名第三。政府在AI投資17億美元,應用執行很徹底;新加坡70%公司用AI,75%人民用AI。全國總動員,鋪天蓋地,要藉AI提高生產力。政府推動人才培訓,完訓的學員已逾3萬人,超過九成成為企業AI工程師;政府協助企業完成超過300件的AI專案。公共交通已自動駕駛;樟宜機場不排長龍可自動通關;超市用AI智慧推車;民眾用AI偵測詐欺;利用AI方便醫療。養護中心除了AI語音電話,還結合健康照護、社群,和遊戲化的App;機器人送餐、送藥;辨識長者情緒的AI系統,因通報敏捷,救回生命無數。獨角獸公司運用AI協助管理、業務,生產力增長數倍;印證諾貝爾獎得主辛頓的話「AI會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改變生產力,和工業革命相媲美」。

新加坡已定位為東南亞的AI中心,聯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組織算力聯盟。

印度AI國力排名第十。但實際的AI應用早已展開,是OpenAI全球第二大市場。上班族92%使用AI做工作利器,超過美國的64%。AI支付系統,一天處理7億筆交易;AI處理詐騙事件;AI也協助緩解印度長期缺少的老師和醫生。

印度有20%的人沒有讀寫能力,所以AI語音功能是政府的重點;政府將服務、教育、經濟商業訊息提供給民眾,讓文盲也能透過AI語音學習。它的生物辨識和支付平台,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創新,是其他貧窮國家學習的對象。印度政府投資AI共13億美元。

全世界九成先進GPU、八成AI伺服器、關鍵的封裝與載板,都由台灣生產,台灣是AI浪潮的隱形推手;但全球AI國力,台灣排名21,落在美中星韓印日之後。台灣有全球最強的晶片,AI國力卻落後?主因是大多數民眾對AI沒有迫切需求,目前AI應用僅在讓生活有趣、玩遊戲,而沒有用AI讓工作競爭力提升。

政府共投入63億美元發展AI,聚焦在基礎設施、主權AI,以帶動AI在產業裡的實作;但從政策定位、產業普及,到就業與技能,台灣遠遠落後新加坡。

攸關民眾生活部分,AI已應用在台北市、新北市、屏東縣強化環境監測,以提升交通效率與安全;也有部分企業,導入AI提升營運績效,但這些做法對民眾、企業都顯局部而空泛。台灣要發展AI,必須先從政府的觀念開始調整。

輝達投資OpenAI 1,000億美元建數據中心,用電規模是830萬戶家庭;台灣正常用電已亮黃燈,而我們還在非核家園打轉;AI耗電大,用電要從未來考慮現今的布建,川普在今年5月簽署命令,大幅提升美國核電,政府結合民間,要擴建核電是現在發電量四倍,供AI所需。

台灣每一支付系統都有App,使用不便,可將所有支付系統整合成大平台。再如健保快易通擴大平台效能,從掛號、就診、開藥、付款,AI平台完全搞定。台灣的網路詐騙,每天報案有500件以上,被騙金額超過2.5億台幣,民眾生活膽戰心驚,政府可應用AI做一反制詐騙軟體,教民眾使用。這些都是政府可以規劃,讓民眾共同參與學習使用,才會有AI國力。

此外,傳產關廠日多,無薪假人數也在增加,政府可組織AI顧問團設計整體架構,進到公協會宣講,協助企業改善工作流程、提升生產力、開拓新市場;進而到公司第一線,實地教導AI應用。讓AI真正落實到提升企業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90612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