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9/24
天龍國房市三大價格指標 齊跌

北市地政局依據實登資訊統計,今年6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的三大指標,同步下跌至前波高點之前,其中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更是雙雙回落到近14個月最低點。圖/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地政局依據實登資訊統計,今年6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的三大指標,同步下跌至前波高點之前,其中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更是雙雙回落到近14個月最低點。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三大房價指標

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三大房價指標


金龍海嘯打房,把天龍國房價打回去年4月水準,陷入量縮價跌格局。北市地政局依據實登資訊統計,今年6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住宅單價的三大指標,同步下跌至前波高點之前,其中住宅價格指數、住宅總價更是雙雙回落到近14個月最低點。


市場專家認為,房市正處於「沒什麼人想賣、沒什麼人想買」階段,最大關鍵還是在於申請房貸面臨不確定性。


北市地政局22日公布6月「實價登錄價量動態」指出,6月住宅價格指數127.57、月跌0.38%,創下近14個月最低紀錄,回到去年4月水準,年跌幅約0.55%;標準住宅總價方面,平均每戶約2,021萬元、跌至近14個月最低量;至於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4.36萬元、跌至近12月新低,三大價格指標都同步衰退。


就產品類型方面,只有公寓硬挺,住宅價格指數112.41,月微增0.04%;電梯大樓、小宅的表現疲弱,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38.52、月跌0.43%,小宅月跌1.13%。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公寓月線微漲外,其餘皆下跌。


至於交易量方面,6月實價登錄件數共519件,月減13.36%、年減41.69%;交易總額163.37億元,月減3.88%、年減38.91%。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呈現買房意願正在打底、賣房意願深不見底的態勢,據國泰金公布2025年9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國人賣房意願持續下探,認為目前是賣房時機的比率較8月減少1.3個百分點。認為現在是買房時機的比率則反彈至19.3%,較8月增加1個百分點。這顯示,現在的房市處境十分尷尬,可謂「沒什麼人想賣、沒什麼人想買」。


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最大問題,還是在於房貸困境;無法順利獲得房貸的不確定性,讓「想買的買不了、想貸的貸不到、想賣的賣不掉」。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23000225-260210?chdtv





2025/09/24
房貸持續緊縮!申貸前三步驟+五實戰提醒

房產小學堂

好房網雜誌 2025 SEP.No.137

史上最強打房威力持續增加!最近新聞最常看見的消息,無非是許多購屋者因為申辦貸款卡關,有的要等上二、三個月,甚至有的銀行已暫停收件,讓不少人只好忍痛解約。政府的打炒房初衷,到底影響了哪些人?面對最強限貸令,該如何解套?


王小姐原本計畫今年夏天搬進預售新宅,卻沒想到交屋前夕卻面臨「貸不下來」的窘境。她在二○二二年買下一間兩房預售屋,當時市場熱絡,銷售人員掛保證說貸款八成不是問題。


如今兩年過去,卻意外面臨央行祭出溯及既往的限貸令,房貸利率也從當時的一.六%飆升至三%以上。由於名下已有一戶,銀行僅願意貸出總價三成,讓她瞬間多出百萬元資金缺口,眼看就要違約,王小姐懊悔當初太相信代銷說的話。


不只是王小姐,全台像她一樣面臨資金難題的購屋者愈來愈多。限貸令實施滿一週年,政策原意在打擊炒房與多屋族,但實際影響早已擴及換屋族、首購族甚至房市業者。究竟限貸令對哪些族群影響最深?面對高利率與低成數的雙重壓力,不同購屋人應該如何調整策略?


Q1.限貸令持續影響哪些人?市場現況又如何?

A:限貸令滿週年!中央銀行自去年九月啟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俗稱「限貸令」)後,而今年六月的央行理監事會議上,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宣布沒有要放寬信用管制措施,市場觀望氣氛日益濃厚。

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與薪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均指出,這項政策對資金銜接緊繃的投資客與換屋族群造成最直接衝擊。而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與六都移轉數據,全台房市「量縮價下修」成為當前主要格局。

根據台北市地政局資料,今年六月份台北市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二○三七棟,年減二十二.二%,其中中正、松山與大同區跌幅介於三十九%至四十三%之間,蛋黃區信義、大安、中山也均下滑逾三○%。整體六都上半年移轉棟數合計約十萬棟,年減幅高達二十七%,今年移轉可能出現近七年來首度跌破三十萬棟。

隨著市場交易量的大幅度萎縮,目前市場現況從購屋族到產業鏈上下游,已全面受到衝擊。購屋族當中,鑒於政策初衷,便是要緊縮首購族以外的購屋資金,因此包含換屋族、多屋族都面臨貸款困難的挑戰,而隨著市場資金稀缺,首購族雖不在政策守備範圍,卻也面對利率一路攀升,以及貸款成數下修的困境。

與此同時,交易量持續下探,以成交才有收入的房屋仲介到新建案代銷公司,也迎來最嚴峻的生存危機,何世昌就曾表示,到今年底房仲店將收掉近二○○家,代銷公會理事長戴嘉聖也苦笑稱同業都選擇放大假去了。

也有建商業者也證實,建商同樣面臨資金壓力,土建融審核亦趨嚴格,中小型建商貸款瓶頸頻傳,傳出排隊撥款延宕的案例,使得部分建案延後公開銷售或交屋、甚至轉向商辦、長照、旅宿等穩定收益項目,以因應現金流壓力。

近期多家中小型開發商與營造廠傳出財務危機。例如花蓮有爛尾樓、桃園營造廠停工。最新消息指出,台中合總建設及全勝營造因政策影響經營,資金周轉困難,七月三十一日起所有建案全面停工,影響範圍包括台中沙鹿、龍井和雲林。

Q2.限貸令誰受影響最深?不同族群該如何因應?

A:投資客:衝擊最深,幾乎被鎖死 影響程度:★★★★★

1.第三戶及以上貸款成數僅三成,全面取消寬限期,資金成本攀升,實務上甚至有投資客表明第三戶以上根本貸不到款,只能全現金交屋。過往高槓桿操作已無法再進行,即便可貸款,房貸利率也攀升到三%以上,報酬被嚴重壓縮。

2.預售屋投資客面臨交屋申貸困難,短期內若籌不到貸款差額,無法成功轉約,只能選擇斷頭違約窘境。

3.市場交易明顯冷卻,短期轉售獲利模式崩潰。

因應建議▲

★暫停短期投資策略,汰弱留強,觀望市場恢復資金流動性。

★調整為低總價、長期收租型投資或小宅產品。

★若仍進場,應大幅提高自備款比例,短期內面臨交屋資金需求,可考慮尋求親友或是與開發商談彈性付款方式。

換屋族:政策誤殺高風險群 影響程度:★★★★☆

1.名下有房想要換屋的民眾,第二戶房貸面臨只能貸款三成風險,縱使簽署切結書,保證一年內出售第一屋換取較佳貸款條件,若因買氣受挫未完成,銀行將追回貸款差額並取消寬限期,造成財務雙重壓力。

2.二○二○年至二○二二年購買的預售屋現湧現交屋潮,早期簽約者可能「交屋變難貸」。有房市專家就直言,限貸令中的溯及既往策略傷及無辜,尤其預售屋的購屋民眾必須受第七波限貸的約束,貸款無門,大量交屋潮將面臨解約、斷頭、糾紛四起的困境。

因應建議▲

★優先選擇「先賣後買」以避免舊屋未售狀況。

★若採「先買後賣」方式,應預留足夠現金流與備用貸款來源款。

★簽署切結書前務必評估出售時程與資金狀況。

首購族:表面無懼,內裡壓力增 影響程度:★★★☆☆

1.名義上享有最高八成貸款與寬限期,但實務僅限「無房無貸」者。

2.銀行審核更為謹慎,實際貸款成數常落在七○%以下,月付負擔大增。

3.貸款撥款時間長、申請流程繁瑣,常影響交屋時程。專家指出:「儘管首購族表面受惠,但高利率與自備款壓力明顯升高。」

因應建議▲

★準備至少三成自備款,以應對銀行實際核貸成數。

★比較不同銀行與非銀行體系(如信用社、壽險)的利率與核貸速度。

★在低成交量市場中,重點議價屋況好且急售物件,爭取裝潢或價格讓利。

Q3.申貸前怎麼準備?有哪些實戰小提醒?

A:在限貸令持續嚴格執行、房市流動性偏差的現況下,建議民眾在購屋申貸前可以採取「三四五」策略,做好貸款準備,降低違約風險。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三四五意思是指三成自備款、四家銀行比貸、五個月交屋,這三個步驟是目前貸前最關鍵的黃金準備階段。(全文請見2025年9月號第137期《好房網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24000682-260311?chdtv



2025/09/23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關稅、降息與股市

台股有AI產業業績支撐,在關稅效應漸退及降息後,關鍵更在AI需求是否繼續攀高。(路透)

台股有AI產業業績支撐,在關稅效應漸退及降息後,關鍵更在AI需求是否繼續攀高。(路透)


每年的第四季,尤其是12月,台股漲多跌少,既是迎接新一年開始的期待,也為過去一年的營運成績算總帳,在年底更精確地修正原先研判的偏差。2024年底時,AI、台積電(2330)是股市話題的重心,2025年底的焦點改變不多;不同的是,去年美國總統川普的威力還未顯現,且當時對聯準會(Fed)的降息雖有預期,但沒有十足的保握。


川普在2025年4月初正式宣佈對進口商品增課對等關稅後,全球貿易陷入一片混亂,幾天後對超過10%稅率的暫緩命令,使提前拉貨潮進入高潮,意外地使美國前7個月的商品進口金額超過2兆美元,反較前一年同期成長約11%,貿易赤字也增高至8千餘億美元。


即將進入第四季,透過關稅作用的川普效應,對股市的衝擊雖較為淡化;不過,經濟的隱憂,仍然存在政治、地緣關係的不確定之中。台、美股市能夠不懼負面消息,頻創新高,多少是因降息及AI帶動的業績效應,被不少投資人認為是股市的漲升柴火。


有業績撐腰的AI相關廠商,確實漲得有理;然而政策利率的調降,更多資金雖可能流向股市,並因而推升出較高的股價,可是這種立即的作用,與中長期的趨勢有時並不一致。譬如本國貨幣升值,雖會降低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但因多數買賣契約有時間約束,不會立即反映,因此往往會因數量不減但幣值提高,而使出口總值先增加,然後再反映出口數量的下降而減少。


降息的效果也常如此,反映在股市短升長降、先漲後跌的例子,並不少見。美國股市2020年之前幾波較大幅度的修正,多發生在降息循環期間。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S&P 500股價指數曾漲到超過1,500點,2009年卻跌至700點以下;在這段時間,政策利率目標值已被聯準會調降至0至0.25%的最低區間。


更早一點,2000年5月16日聯準會將政策利率調高至6.50%的高點時,S&P 500指數維持在1,500點上下,而在2001年1月降息2碼前後,雖曾短暫激勵股市,但敗象已成,網路泡沫危機發生,2001年即使連續11次降息,共調降政策利率達4.75個百分點,可是經濟陷於衰退,股市也一路走低。


從過去經驗可以發現,因為經濟隱憂而降息,股市常有修正。第四季的美股中期的走勢,雖仍視經濟是否陷入困境而定,但有AI相關產業支撐的台股,在關稅效應漸遠後,除了看美股,關鍵更在AI需求是否繼續攀高。

美國聯準會2025年第四季一定會降息,但股市不一定能再創新高;即使再創新高,可能也將十分短暫。可以期待有一時的狂歡,但稍長一點的走勢,或許會出乎不少人之所料。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5175



2025/09/23
房市928檔 商辦推案逆勢衝 興富發集團最積極

北市商辦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北市商辦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今年928檔期住宅推案大減三成,但商辦案量卻逆勢衝出400億元規模、不僅追平去年同期,更較前年大增逾五成,成為營建市場另一個新亮點。


據悉,今年商辦推案以興富發(2542)集團最積極,在新莊副都心「國家壹號廣場」商辦案,總銷高達300億元、成為今年國內928檔期單一量體最大的新推案。


591新建案新聞課組長林哲緯觀察,這幾年房市多頭,建商口袋資金充沛,且國內半導體相關等科技產業欣欣向榮,讓不少外商、上下游相關廠商對辦公室置產需求不斷升高,讓對市場具高敏感度的建商陸續在全台各插旗商辦市場推案。



林哲緯舉例,以今年928檔期來說,單一量體最大的商辦個案,由興富發集團在新北市新莊副都心重劃區的「國家壹號廣場」領跑,該案總銷金額高達300億元,有別於住宅案的低迷買氣,該商辦案成為不動產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據591新建案資料顯示,今年928檔期國內住宅推案數約312個,較去年同期減少22.2%,合計推案總銷金額約7,106.5億元、年減27.3%,顯見在國內外政經震盪,加上政府調控住宅市場,建商住宅推案轉趨保守許多;反觀商辦推案,今年928檔期推案金額達400億元、追平去年同期表現,更較2023年的264億元大增逾51%,看得出建商分散風險、推案上採住宅、商辦並進策略。


以今年928檔期商辦新推案來說,以興富發集團在新莊副都心重劃區的「國家壹號廣場」案量最大;由於該案總銷高達300億元、戶數高達476戶,是今年928檔期住宅、商辦新推案中,最大單一量體的新案。

其次為中麓建設在桃園、總銷約75億元「水汴頭段案」,總戶數約210戶;而冠德建設在新北市中和也有總銷25億元、總戶數約達225戶的「秀朗橋站案」,合計三大商辦新案總戶數達911戶。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分析,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市場呈現「工業強」、「辦公穩」格局,主因AI科技發展帶動產業升級,企業資產配置策略上、朝向「小換大」、「舊換新」布局。


林三智強調,在自用的企業買盤撐盤下,今年截至9月10日止,上市櫃法人辦公市場已成交的44件辦公室交易中,屋齡五年內的交易案就有24件,顯見企業對新辦公室的需求旺盛,包括中悅、遠雄、國揚、華固建設等開發商,近年都有全新或預售辦公產品釋出市場,讓建商除了住宅外,也多了商辦市場耕耘,不僅有利開發商在經營上分散風險,營運上也更加穩健。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019992



2025/09/23
上市櫃建商尬場 商辦占逾3成

上市櫃建商第四季蓄勢待發,在政策高度管制住宅、相對友善商用不動產之際,商辦案總銷比重拉高到34%、總銷850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市櫃建商第四季蓄勢待發,在政策高度管制住宅、相對友善商用不動產之際,商辦案總銷比重拉高到34%、總銷850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市櫃建商第四季籌備推出的新案

上市櫃建商第四季籌備推出的新案


年度重頭戲928檔至雙十黃金檔將至,至少16家上市櫃建商,手中有逾2,500億元新案籌備登場,其中華固將推出四筆、總銷達615億元新案,興富發準備推出三筆、共488億元新案,兩強就包辦逾1,000億元,第四季蓄勢待發。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政策高度管制住宅、相對友善商用不動產之際,商辦案總銷比重拉高到34%、總銷850億元。


遠雄也籌備在全台推出四筆新案、達247億元;亞昕有兩筆、達185億元;新潤有一筆約135億元,冠德有四筆、共126.5億元;愛山林自建案一筆約120億元;建築業龍頭老大哥國建,推案重點為高雄和台南兩案、總銷共89億元。


國泰建設資深副總經理林清樑表示,近年政策影響房市主要在信心面,實際上市場仍有一定需求,如7月剛推出的新莊「國泰曦.」兩個月已售6、7成,雖然總體氛圍不大好、但房市已進入個案表現,因此第四季國泰建設仍依既定步調推出南台灣兩筆新案。


綜觀16家上市櫃建商,年底前準備推出總銷100億元以上大案就達八筆,其中商辦產品比重明顯拉高,囊括三筆,分別是華固總銷360億元北投「華固創匯園區」、興富發新莊總銷300億元「國家壹號廣場」、國揚汐止120億元「國揚前瞻科技大樓」。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表示,全球AI大崛起,帶動電子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未來兩、三年都蠻看好,很多企業在全台都有廠房、辦公據點擴充的需求,商辦是華固未來推案重點之一。


比較特別的是,冠德建設也加碼推出商辦,且坪數朝小型、微型辦公室靠攏,最近籌備推出兩筆捷運聯開辦公案,包括中和秀朗橋總銷24億元、台中G5辦公案15.5億元。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922700087-439901



2025/09/22
房市管控不鬆綁 央行總裁楊金龍:合理決定

中央銀行昨舉行第三季理監事會,決議維持房市管制措施,總裁楊金龍表示,房地產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還沒解除,不鬆綁是「合理的決定」。記者蘇健忠/攝影

中央銀行昨舉行第三季理監事會,決議維持房市管制措施,總裁楊金龍表示,房地產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還沒解除,不鬆綁是「合理的決定」。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要銀行對房市資金水龍頭「開大一點」,但中央銀行在昨天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議,房市管控措施維持不變。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行政院長雖要求金融業加大資金供給,但同時提醒必須加上「安全濾網」,做好風險控管,因此不鬆綁是「合理的決定」。

央行去年九月要求銀行自主管理未來一年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實施至今銀行貸款成數下降,購屋族看漲心理逐步降溫,房市交易量縮,房價漲勢趨緩,央行表示,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占比都持續增加,符合政策目標,因此會持續滾動檢討,適時調整相關措施。


楊金龍指出,雖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自去年六月的高點百分之卅七點六,回落至今年八月底的百分之卅六點七,但下滑速度不夠快,「房地產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還沒解除」。全台雖有卅一家銀行集中度下降,但整體水位偏高。

他說,房價本身不是央行的直接觀察指標,重點在於金融資源配置與風險控管。

楊金龍說,央行會引導資金支持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的用途,如果因此集中度比銀行自行上報的數據略高也沒關係。此外,六月開始央行就給予銀行集中度的彈性調整空間。

對於行政院推動新青安政策是否影響央行管控成效,楊金龍回應,公股行庫確實因新青安貸款承作量大,導致排擠效應;但民營銀行不動產集中度普遍偏低,則應共同承擔貸放責任。

至於自主管理制度是否延續,楊金龍說,最早規畫為期兩年,擔心過於僵硬才調整為一年,但會在今年底屆滿後進行總檢討。楊金龍表示,第四季會對明年政策方向作出交代。

楊金龍並罕見針對預售屋貸款爭議說明,央行規範僅適用於成屋抵押貸款,預售契約屬建商與買方的民事約定,若貸款成數不足,依內政部定型化契約規範,可依「不可歸責於雙方」條款改為分期付款或解約。

針對央行未鬆綁管制措施,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央行應有兩大考量,一是政策多次打炒房後,買氣跌入谷底,但價格尚未明顯修正,貿然鬆綁恐再助長投機;二是全球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過早調整反會削弱央行因應黑天鵝的籌碼。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表示,央行暫不鬆綁,也意味整體市場「lesson」不夠深刻,應還有修正空間所致,但日後仍可能在非理監事會期間針對特定族群,視情況再進一步放寬。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將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仍有難度,但首購族仍有政策支持,自用當道的格局不變。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9014855



2025/09/22
地震頻仍引起消費者更關心結構耐震

規劃與施工成選購鋼骨耐震宅重點

鋼骨耐震結構仍以超高層豪宅大樓為主流,在營造成本持續飆漲的情況下,鋼骨建築也成為稀有產品。

鋼骨耐震結構仍以超高層豪宅大樓為主流,在營造成本持續飆漲的情況下,鋼骨建築也成為稀有產品。


住宅結構向來是富豪選屋時的首重考量,加上台灣地震頻繁,具抗震結構的「鋼骨建築」就成為市場話題,而在台灣目前常見的建築結構中,SRC、SS堪稱是最安全、耐震,因此不少豪宅建案都以此為結構,造價成本更比一般RC結構每坪多出至少5萬元!在營造成本持續飆漲的情況下,鋼骨建築也成為稀有產品。從強化結構耐震設計與引進耐震工法、建材,強調優質營建品質與提高建築耐震性能,讓消費者能選購耐震好宅,建築耐震安全成為規劃加強重點。

  台灣地震頻仍 提高建築耐震安全成趨勢

由於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經常發生大、小地震,每年發生地震次數頻率相對較高,屬發生有感地震頻繁地區,老舊房屋普遍存在抗災、抗震能力不足,更缺乏消防安全設施,且高齡化社會來臨,萬一地震來襲引發火災,生命財產將面臨相當大的威脅。因此政府在921震災後,大幅修訂營建法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高層建築的耐震設計,或是採建築採鋼骨韌性結構,強柱弱樑的建築設計模式與降低結構承載壓力,包括通樑、雙跨或採用輕隔間、中空樓板等,都有利降低建築倒塌機會。

不少學者專家提醒,國內營建相關法規已嚴格要求建築耐震性能提高,但要真正落實營建品質,最重要的一環在於第一線的現場施工嚴格品管,包括建商、營建團隊、工地主任、監工與現場施作人員,除了平常加強在職訓練要求,現場更須確保按圖施工與徹底清潔,都能避免建築耐震設計強度因疏忽而降低,運用新工法與新材料,減少人工施作的疏失。


SRC結合了RC與SS的優點,一方面具剛性搖晃程度小,另一方面結構具韌性也不容易被破壞。(圖:業者提供)

SRC結合了RC與SS的優點,一方面具剛性搖晃程度小,另一方面結構具韌性也不容易被破壞。(圖:業者提供)


大地震過後民眾往往會開始重新檢視自家住宅是否「夠耐震」,而若是目前想買房子的民眾,也會更注意建案的建築結構,目前台灣的建築結構大致可分為三種:RC(鋼筋混凝土)、SS(鋼骨)及SRC(鋼骨鋼筋混凝土)。

任陞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蔡惠任分析,RC是國內最常見的建築結構,以混凝土及鋼筋為主要建材,混凝土佔的比例大,結構較為剛硬,優點在於剛性強,是「硬碰硬」與地震對抗,因此感受到的搖晃較不明顯,但遇到強震也較容易被破壞;SS結構則因為韌性強,「以柔克剛」隨著地震搖晃,讓建物結構維持完整,國內有不少商辦都是採用此結構。

SRC則是先用鋼組成梁柱內部的構架,並將鋼筋立於鋼骨外,再以混凝土包覆,並結合了RC與SS的優點,一方面具剛性搖晃程度小,另一方面結構具韌性也不容易被破壞。

  中部頂級豪宅大樓 紛採鋼骨耐震規劃

目前營建成本高漲,南部採鋼骨耐震規劃的大樓,單坪營造成本至少達22萬元以上。

目前營建成本高漲,南部採鋼骨耐震規劃的大樓,單坪營造成本至少達22萬元以上。


以中部地區來說,造價最高的SS鋼構建築,僅有少數住宅採用,如被視為台中當代美學建築先驅的由鉅建設所推出的「由鉅大恆」、「由鉅惟上」,以及北部建商富邦建設與大陸建設分別推出的「富邦天空樹」、「大陸豐蒔」。

其中,位於七期新市政中心的「由鉅惟上」不僅為市場上少見的SS純鋼構建築,更擁1500坪廣闊面積,為綠十字園道中最完整、面綠園道寬度最大的基地。同樣為SS結構的「富邦天空樹」,基地坐落於西區,為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在全球的第一棟高層建築,採雙制震消能系統,使用高強度鋼材及高強度混凝土並以CFT柱內灌漿工法興建,耐震係數高達0.408G,可抗七級震度。

不過相較於少數採用 SC/SS 的豪宅建案,兼具安全與居住舒適度的 SRC,則成為豪宅市場更具代表性的結構設計。台中豪宅建商雙橡園開發就以打造SRC建築聞名,不僅在結構工程遠超越區域規劃,在選地策略及產品設定上也格外嚴謹,以「自居者的角度」專注尋找最適居的土地,並且針對不同基地條件反覆雕琢,高達80%建築基地比鄰公園綠地及名校學區,堅持將零店面、2000坪以上的私有大花園、大車道單進單出及獨立服務動線等重要的建築規劃納入雙橡園作品的標配。

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店經理黃盟翔指出,鋼骨相對一般RC建築每坪營造成本至少高出5-7萬元左右,尤其富豪置產時,已漸漸不再像以往只看地段,建商的規劃細節也成為選屋重要考量,對於住宅安全性更為慎重,甚至有不少客戶優先指定鋼骨造的建案,畢竟結構安全未來即使再有錢都無法變更,自然成為考驗住宅價值不可或缺的一環。

  建築耐震法規要求提高 南部更重視現場工程監督

高雄豪宅規劃從強化結構耐震設計與引進耐震工法、建材,強調優質營建品質與提高建築耐震性能。

高雄豪宅規劃從強化結構耐震設計與引進耐震工法、建材,強調優質營建品質與提高建築耐震性能。


目前高雄鋼骨耐震結構仍以超高層豪宅大樓為主流,包括創下高雄房價單坪約85萬元的皇苑建設馬卡綠園道旁「御皇苑」景觀豪宅大樓結構體案,即採SRC鋼骨鋼筋混凝土耐震結構;南高雄亞灣區豪宅地標的國城「定潮」、台南中西區上曜集團「The King」豪宅大樓也都採鋼骨耐震結構。

專業建築師出身的歐美建設機構董事長卓永富表示,要提高建築耐震性能,施工必須按圖施工,養護動作也必須確實且徹底清潔,養護層厚度與時程足夠,檢測動作包括氯離子檢測、混凝土強度與坍度試驗、鋼筋抗拉試驗等,同時要求基礎施工與地質鑽探,水電管路的設計施工確實,這些都是攸關建築耐震與居住安全的選擇重點。

皇苑建設董事長郭敏能也認為,超高層豪宅大樓的基樁與連續壁施工相當重要,包括連續壁厚度、深度與鋼筋用量,都要達到最高標準,柱筋錯層續接與箍筋順向四層搭接,同時混凝土強度達到5000psi,超高層大樓基礎甚至8000 psi以上,有利提高建築耐震性能。同時現場施工把關的工作必須嚴格落實,若能採第三方進行施工檢測動作,應更利於提高施工品質。

一些品牌建商推案委由專業建築師群督導監造,讓建築施工品質提高已是基本功,確保混凝土強度與鋼筋綁紮品質,同時利用筏式基礎、連續壁與基樁、厚度超過50公分的剪力牆等,有利達到強化耐震性能的目的。 也有豪宅業者不惜花費鉅資採用進口制震壁或油壓阻尼器,要求達到耐震設計高標準,大樓因裝設制震壁與油壓阻尼器,安穩通過強震考驗,後續也運用制震壁與油壓阻尼器在附近興建住宅大樓個案,讓住戶更安心。

上曜集團董事長張祐銘也說,目前營建成本高漲,南部採鋼骨耐震規劃的大樓,單坪營造成本至少達22萬元以上,且缺工壓力仍高,鋼骨結構要求施工嚴謹,也會拉長施工期。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556



2025/09/19
集中度沒達標 房貸管制不鬆綁

央行認房市管制需持續 楊金龍稱是「合理的決定」 會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

央行第7波房市管制未見鬆動,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是個「合理」的決定。(鄧博仁攝)

央行第7波房市管制未見鬆動,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是個「合理」的決定。(鄧博仁攝)


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

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


中央銀行18日召開理監事會,備受各界關注的房市管制並未鬆綁,央行總裁楊金龍點出關鍵在於各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僅從去年高點37.61%降至今年8月的36.71%,下降速度緩慢,公股行庫更是不降反升,其他31家銀行則是降幅不足,只能持續觀察。


中央銀行去年9月理監事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其中名下有屋者申請房貸無寬限期,被視為史上最嚴格限貸條件,掀起房產業者口中的「金龍海嘯」,銀行則考量房價處於歷史高檔,緊縮放款成數,不少民眾買了房卻貸不到款,排隊等撥貸更層出不窮。

楊金龍表示,央行在意的是房貸集中度過高恐引發金融風險,太高也會造成資源排擠,更可能推升房價,帶來斷崖式風險,公股行庫因承做大量新青安,集中度不降反升,不過政府協助首購、無自用住宅者屬於善意,央行會在這方面給予彈性,也會盡速協助撥貸。

楊金龍表示,公股行庫因政策任務,承作首購、新青安,集中度降幅有限,民營銀行做比較多的產業貸款,兩者放款對象不同,未來會考慮給予公民營銀行不同的彈性標準,如果超出額度是因為放款給首購或自住,央行會視情況給予監理寬容,但仍須持續監控。

至於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喊話「打開水龍頭」,楊金龍認為「水龍頭也需要濾網」,新青安是政府照顧首購族的政策,若首購族貸款也被限制,反而會對購屋者造成不利,新聞每天在報、民眾也有怨言,排除後空出額度,能讓民眾貸得到款,這是種政策分工。

楊金龍表示,央行還是認為房市管制需要持續,也會密切注意新青安排除銀行法第72之2後,是否導致房市往上,至於銀行去年底提報的自主管理改善方案1年期滿,今年底也會進行總檢討,深思熟慮後,再去討論明年怎麼做,或許下次理監事會再跟大家報告。

由於外界多預期此次會放寬房市管制,央行卻爆冷不動,媒體問楊金龍這是否為「勇敢的決定」,楊金龍笑說,不敢說是「勇敢的決定」,但絕對是「合理的決定」,央行除了注意排撥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房貸集中度問題有沒有改善,也會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19000487-260110?chdtv




2025/09/19
超級央行周全解析》房產業回應 房價難脫修正 準備長期抗戰

房價未確立反轉,慢則恐明年才見鬆綁

房地產業者看央行不動產信用管制下房市走勢

房地產業者看央行不動產信用管制下房市走勢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維持房市管制措施不變,房地產業者指出,符合房產業界預期,也因此房價尚未確立反轉格局,央行給房市的Lesson也還沒下課,最快年底才有鬆綁空間、慢則要明年第一季,預期房市難脫價量修正格局,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呼籲央行,要苦民所苦,針對不合理處進行滾動式鬆綁,具體的建議是,對去年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前已簽約的預售屋,應不溯及既往,並全面放寬換屋族的限貸令。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說,第二季預售屋和中古屋房價都出現下跌訊號,預期第三季下跌的機率頗高,若連續兩季下跌,房價會確立反轉格局;在尚未確立反轉前,他預期第七波管制不會鬆綁,最快時間要等到第四季,最慢是明年第一季。

楊玉全則表示,現在房市的最大問題,在於許多預售屋承購戶在去年9月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前購買預售屋時,並無房貸契約存在、也無信用管制,如今房屋興建完成要交屋,竟得面臨重大貸款條件改變,造成資金突然出現嚴重缺口,產生很大交易糾紛與民怨。

楊玉全說,今年取得使用執照的戶數估計將達15萬戶,是歷年來最大的交屋量,主要都是配合政府都更危老政策而來。但是不少民眾貸款極度困難,甚至得被迫走入地下錢莊,希望央行還是要能體諒民眾疾苦,適度鬆綁。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19000187-260210?chdtv




2025/09/19
超級央行周全解析》央行利率連六凍 房市管制不鬆綁

央行採取「合理的決定」。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採取「合理的決定」。圖/本報資料照片


主要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率、CPI預測值

主要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率、CPI預測值


全球超級央行周的焦點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符合預期降息1碼,我央行18日召開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定政策利率「連六凍」,重貼現率繼續停在2%,備受關注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也未鬆綁。


央行決議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為2%、2.375%及4.25%,並公布最新預測,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為4.55%、明年成長率2.68%;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下修為1.75%,明年估1.66%;核心CPI年增估1.67%,明年估1.64%。

央行總裁楊金龍預測國內通膨壓力續降至2%以下,今年經濟成長率出現「surprise」,後續考量全球景氣前景仍具不確定性,此時維持利率政策不變。

對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同樣按兵不動未鬆綁。

行政院長卓榮泰稍早指示金融業水龍頭開大,針對央行未採鬆綁動作是否為「勇敢的決定」?楊金龍說:「是合理的決定。」

楊金龍強調,卓院長要銀行打開水龍頭也說要有「過濾網」,即做好風險控管,央行在意的是金融穩定,據觀察房地產對金融穩定的風險尚未解除,也要考量資源配置問題,如要因應排撥問題,央行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處理,比調降存款準備率效果更好。

美國重啟降息後,台灣否跟進?楊金龍曾說CPI年增率降至1.5%以下是關鍵。對此,楊金龍強調時空背景已不同,金融市場市場瞬息萬變,未來對於利率展望仍是看數據說話(data dependent),按國內外情勢,先前提的「CPI至1.5%以下才有降息空間」太過僵硬。

他強調,台灣要面臨半導體232條款等挑戰,如結果不利電子及資通訊等業者,這些強項產業將受衝擊;傳產業者則受關稅不確定性及大陸的競爭,若兩大支柱都受影響,貨幣政策必須做出因應提供充沛資金環境。當前M型的產業環境,對貨幣政策確實是挑戰,各國都面臨同樣情況。(相關新聞見A4)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19000149-260210?chdtv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