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7/03
久坐傷害心血管,上班族要怎麼辦? < 4/4 >

防止腿部水腫、腰背痠痛 上班族都該學會辦公室椅子伸展操6招

肩頸與腰背放鬆
右手越過頭部輕壓左邊太陽穴附近,往右伸展脖子再換邊。
記者王思慧/攝影

肩頸與腰背放鬆 右手越過頭部輕壓左邊太陽穴附近,往右伸展脖子再換邊。 記者王思慧/攝影


久坐已成為多數上班族無可避免的日常,但長時間維持坐姿不動,不只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更會增加靜脈曲張、肩頸僵硬、腰背痠痛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職能治療師提醒,可從今天開始養成「每1小時就站起來」的好習慣,搭配簡單實用的辦公室伸展操,在久坐的工作中也能維持健康。

一小時站起來動一動,能預防身體老化。

門諾醫院職能治療師陳佩怡表示,久坐會使血液在下半身停滯,導致腿部水腫、靜脈壓力升高,進而引發靜脈曲張。同時,長期姿勢不良也會造成肩頸僵硬、腰背痠痛,嚴重者甚至可能誘發腰椎間盤突出或慢性疲勞綜合症;還有研究顯示,久坐也與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慢性病有顯著關聯。

陳佩怡指出,最有效的改善方式,就是每坐滿一小時,就站起來動一動,無論是去裝水、上洗手間、在座位旁原地踏步,或是做幾個簡單的伸展動作,這些小動作都能大幅促進血液循環、放鬆緊繃肌肉,預防身體提早老化。辦公室伸展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座位上就能完成,隨時隨地都能做。

搭捷運公車,也可利用簡單動作訓練核心。

陳佩怡說,除了在辦公室,通勤時間同樣是訓練好時機,搭乘捷運或公車時,可試著雙腳併攏、臀部夾緊、腹部收緊,雙手不扶手把以訓練核心與平衡感,前提是車況與安全許可,這種隱性鍛鍊法,對穩定核心肌群特別有效。

也可爬樓梯取代搭電梯,陳佩怡提醒,上樓時應避免膝蓋超過腳尖,保持膝蓋與腳尖在同一方向;下樓時建議膝蓋先不完全彎曲,腳尖先落地、全腳踩穩,膝蓋疼痛者可側身下樓以減少壓力,並善用扶手輔助。

下班後做核心訓練,也可超慢跑或快走。

陳佩怡建議下班後做核心訓練,例如「平板支撐(Plank)」,又稱棒式,維持伏地挺身的姿勢,手肘與手臂平放在地面,雙腳往後伸併攏,身體重量由前臂、手肘及腳趾支持,初學者可從30秒開始,逐步延長時間至1分鐘。也可選擇「超慢跑」或「快走」作為心肺運動,不僅容易執行,還能舒緩一整天累積的疲勞。

下班運動建議與晚餐間隔30分鐘至1小時,避免飯後立即運動,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減輕腸胃負擔也有助於控制體重。

陳佩怡說,現代人時間緊湊,但健康不該被犧牲,只要懂得善用零碎時間,並搭配正確姿勢與簡單伸展動作,每個人都能在辦公桌前守住自己的健康。

肩頸與腰背放鬆

肩頸與腰背放鬆
單手拉椅背左右旋轉身體,放鬆腰部與背部肌肉。
記者王思慧/攝影
肩頸與腰背放鬆 單手拉椅背左右旋轉身體,放鬆腰部與背部肌肉。 記者王思慧/攝影
肩頸與腰背放鬆
雙手十指交握高舉過頭,左右側拉,幫助伸展側腰與肩頸肌群,皆停10秒到15秒。
記者王思慧/攝影
肩頸與腰背放鬆 雙手十指交握高舉過頭,左右側拉,幫助伸展側腰與肩頸肌群,皆停10秒到15秒。 記者王思慧/攝影

腿部與臀部拉筋

腿部與臀部拉筋
單腿往前伸直,試著用手指觸碰腳尖,如果碰不到腳尖就輕握小腿,拉伸大腿後側與小腿肌肉。
記者王思慧/攝影
腿部與臀部拉筋 單腿往前伸直,試著用手指觸碰腳尖,如果碰不到腳尖就輕握小腿,拉伸大腿後側與小腿肌肉。 記者王思慧/攝影
腿部與臀部拉筋
翹起二郎腿,腳踝放在另一條大腿上,身體前傾,可拉伸臀部深層肌群,皆停留10秒到15秒。
記者王思慧/攝影
腿部與臀部拉筋 翹起二郎腿,腳踝放在另一條大腿上,身體前傾,可拉伸臀部深層肌群,皆停留10秒到15秒。 記者王思慧/攝影

核心與下肢肌力訓練

核心與下肢肌力訓練
只坐在椅子前半段,手扶桌子,雙腳懸空維持10秒,可訓練核心肌群與大腿肌力。
記者王思慧/攝影
核心與下肢肌力訓練 只坐在椅子前半段,手扶桌子,雙腳懸空維持10秒,可訓練核心肌群與大腿肌力。 記者王思慧/攝影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7/8789782?from=udn-search_ch1005




2025/07/03
衝上來的買氣能撐多久?專家曝「這一時間」才是真考驗

全年全台的買賣移轉棟數,估計將落在27~28萬棟之間,面臨近8年新低的27萬棟保衛戰。(圖/記者張瀞勻攝)

全年全台的買賣移轉棟數,估計將落在27~28萬棟之間,面臨近8年新低的27萬棟保衛戰。(圖/記者張瀞勻攝)


六都今年6月的買賣移轉棟數,分別為台北2037棟,月增17.6%,年減22.2%;新北4211棟,月減12.6%,年減21.6%;桃園3639棟,月增11.4%,年減21.6%;台中3122棟,月減7.9%,年減33.9%;台南2139棟,月增23.1%,年減10.8%;高雄2947棟,月增30.7%,年減27.2%。總計六都6月共18095棟,月增5.2%,年減24%。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6月都會區整體買賣移轉棟數較上月增加,主要是關稅戰宣布暫緩後股市回穩,出口貿易也因拉貨潮湧現開出紅盤,市場信心小幅反彈;但與去年同期的多頭熱絡相比,今年6月房市多空交雜,尤其銀行核貸仍嚴,購屋族心態仍保守,因此六都上半年累計量能約10萬棟,足足較去年同期少了約3.6萬棟,量縮逾四分之一,顯示房市的觀望氛圍依然相當濃厚。

張旭嵐指出,展望下半年,美國關稅戰的暫緩期即將屆滿,與美談判結果牽動國內經濟發展,美國的降息步調亦可能影響國內的利率走向,在多空拉扯下,房市仍不易走出量縮格局;加上現今已有部分供給量大的蛋白區,傳出建商開出區域低價、退還差額等讓利消息,預估將會助長民眾購屋「停看聽」的觀望氣氛,因此全年全台的買賣移轉棟數,估計將落在27~28萬棟之間,面臨近8年新低的27萬棟保衛戰。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對於有剛性需求的自住族群而言,第三季反而是一個值得把握的進場時機,第三季適逢民俗月和暑期出國旅遊潮,屬於房市的傳統淡季,市場氛圍較為保守,屋主在議價空間上也就會更有彈性,購屋民眾只要多看、多比較、大膽出價,相信都有機會以合理的價格購入心儀物件。

衝上來的買氣能撐多久?專家曝「這一時間」才是真考驗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4726





2025/07/02
何世昌:把現金準備好 第三季股市、房市將進入脆弱時刻!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房價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修正的機率,正在升高,第三季是房市脆弱時刻。圖/本報資料照片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房價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修正的機率,正在升高,第三季是房市脆弱時刻。圖/本報資料照片


「把現金準備好,第三季股房市將進入脆弱時刻!」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粉絲專頁中指出,房市正不斷被加壓,加上第三季美國關稅戰將答案揭曉,出口及經濟表現恐將進入疲態,房價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修正的機率,正在升高,第三季是房市脆弱時刻,若房價下跌,有意買房的人,建議先把現金準備好。


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在7月9日到期屆滿,美國總統川普說明,不會再延長,屆時各國關稅稅率可望正式揭曉,對於下半年出口及整體經濟成長率,包括台灣在內的不少國家,都正挫咧等!與總體經濟興衰榮枯一直有高度聯動的房市,恐將欲振乏力。

何世昌最新發文指出,據國發會統計的領先指標,2025年5月已跌破100以下;倘若以往的規律不變,領先指標持續低於100 以下,接下來一至三個月股市變盤機率極高,時間恰好會落在今年第三季。

何世昌指出,誠如他先前不斷強調的一件事,「股房市大多跟著經濟連動」,當經濟面疲弱時,有極大的機率促使股房市連袂下修。而今年第三季,很可能就會出現「脆弱時刻」。

何世昌分析,由於美國廠商因應關稅提早拉貨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出口遠優於預期,但卻使得第三季展望趨向於保守悲觀。根據央行預測,「今年經濟成長呈前高後低」,各季年成長率(yoy)大致逐步走緩;另外,經季調後,季增折成年率之經濟成長率(saar),第一季成長7.25%係全年最高,而第三 季為-12.04% 為最低點,第 四季會回升至5.42%。

無獨有偶的,國泰金與台大產學團隊亦預估,下半年關稅稅率陸續底定後,對出口、投資與消費的負面影響可能逐步顯現,景氣面臨放緩風險,評估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將徘徊在「陰」「雨」之間。

何世昌表示,截至目前觀察,第三季台灣總體經濟可能是一顆急墜的大曲球,必須密切觀 7 月出口數據是否真的停滯或下滑,假如成真,那麼 8、9 月恐怕會更難受。受此衝擊之下,股市與房市的修正壓力加劇,變盤的風險會大幅升高,投資人務必謹慎留意。

何世昌表示,按趨勢推測,第三季經濟情勢急速下墜,第四季開始回升, 2026 年經濟展望優於今年。那麼,今年下半年或許逢低布局的好時機,準備好你的現金,慎選標的與進場時機即將來到。

他分析,以房市為例,去年9月央行打房之後,市場搖旗吶喊房市將全面反轉,但這件事仍舊未發生。並不是空頭不會到,而是房價修正時間往後推遲了;隨著房市調控時間拉長且不斷加壓,房價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修正的機率正在升高,尤其第三季在經濟走弱的背景下,購屋族應該更有機會撿大便宜,但也要小心無薪假人數會快速上升。

何世昌認為,台灣房市修正時間短、修正次數少,房價有跌的話要好好把握。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01700791-430601



2025/07/02
台達電69.5億買泰豐觀音廠 布局氫能等新事業

台達電1日公告,斥資新台幣69.5億元,取得泰豐觀音廠的土地及廠房,擬用於氫能、儲能或資料中心等新事業布局。


根據台達電公告,此次取得土地廠房位在桃園市觀音區,土地面積約3.4萬坪,建物面積約2.5萬坪,總交易金額69.5億元,交易相對人為泰豐輪胎,取得用途為因應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所需。


據了解,台達電此次取得新土地廠房,擬用於氫能、儲能或資料中心等新事業布局。


台達電近年積極發展氫能技術,2024年初宣布與英國氫能公司Ceres合作,雙方簽訂氫能源電池堆技術移轉及授權合約,將氫能技術從歐洲技轉到台灣。去年底,台達電宣布在台南2廠打造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建置全台首座MW等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號召中鋼、台電、中油等台廠加入,組建氫能國家隊,目標2026年底在台灣量產電池堆與系統設備。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表示,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降低碳排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及政策推動方向,氫能在這個趨勢中更被公認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鄭平說,氫能源低碳排放的特性,非常適合應用在交通、工業製造、長期儲能、低碳燃料及分散式電網等多種場景及應用。對於解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氫能提供關鍵減碳路徑。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02700532-430502



2025/07/02
科學園區設立 別忽略傳產業

下世代AI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台灣半導體產業投資和設廠需求持續擴大。圖/AI生成

下世代AI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台灣半導體產業投資和設廠需求持續擴大。圖/AI生成

國科會將於台南市歸仁區的台糖沙崙農場一帶設立「生態科學園區」,也就是南科四期,面積廣達500公頃,鄰近高鐵車站和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目前正進行可行性評估,希望在7月底前報行政院核定,並在2027年下半取得開發許可。由於交通便捷加上面積廣闊,引發業界矚目。

下世代AI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台灣半導體產業投資和設廠需求持續擴大,例如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公開宣示,要在台灣增蓋11個生產線。國科會估計在2050年前,仍需開發2,000公頃的科學園區方足使用,顯見南科四期只是下一波園區開發的第一個階段。台糖擁有雲嘉南屏等多處土地,將會是政府滿足園區需求的最佳對象。

資通訊產業是台灣的出口主力,半導體業更是出口的重中之重;為創造亮麗出口和經濟績效,政府對台積電等明星業者的設廠需求自然是「有求必應」,各地方政府更是大力爭取、全力配合。所以,新開發的產業園區,無不以半導體為主的高科技業者需求為主,這也是自然合理的現象。然而,政府積極回應高科技業者的土地需求,並不表示產業界的土地需求全都能獲得滿足。因為,除了半導體、AI人工智慧和生技等高新產業之外,台灣還有廣大的傳統產業,包括食品、橡塑膠、化學、紡織、石化、非金屬礦物、鋼鐵、機械、汽機車等,雖然在偏高的勞工和土地成本下競爭力急遽下降,但就業人數遠超過資通訊等高新產業,若新設的園區都給了高新產業,對這些傳產不僅不公平,更將加速傳產外移和倒閉的速度,對台灣產業結構造成巨大的風險。

尤有甚者,傳產快速消失的結果,將嚴重衝擊國家的「經濟安全」。日前,衛福部查核我國的「醫療韌性」,發現我國「血袋」完全仰賴進口,因我國不生產醫療級的PVC材料;這應是塑膠業大量外移之下,衝擊國家經濟安全的最新案例。事實上,就算政府政策性地要求塑膠業者生產本國血袋,若無化學材料業者生產醫療級PVC,問題還是存在。但醫療級PVC的本國市場太小、成本太高,若無政策性補貼可能難以存續;而降低其成本的有效方式,可以是提供地租低廉的「傳產國安產業園區」-涉及國家安全的傳統產業園區。

其實,除血袋之外,口罩和防毒面具也都是韌性醫療所需,口罩生產在新冠疫情嚴重時在台灣「起死回生」,但防毒面具在台灣基本上也仰賴進口,除數量有限的軍用所需之外,幾乎無本地廠商生產,一旦戰爭貿易斷絕將陷入險境。以此類推,應可發現許多和國家安全、經濟韌性有關的傳統產業需要政府政策性的關照,降低其生產成本才有可能在台灣存活、生產。政府在規劃新產業園區時,似乎完全無視於這種狀況,一股腦兒提供給高新產業之需,有必要思考改變。

台灣工業區過去主要由經濟部或縣市政府開發提供業者使用,但因都會發展,這些工業區地價已十分高昂,傳統產業難以承受。近年來由國科會開發的科學園區,基本上是台糖取得國有土地,價格遠低於傳產工業園區;但都提供給高科技業者,傳產業者難以進入使用。台灣一般製造業者投資新廠的土地成本經常占總投資一半以上,為全球最高昂者之一。但如同上述,部分傳產企業在韌性經濟或國安考量下,有必要提供廉價土地(租金)來降低其生產成本,讓它們有機會在台灣存活,提供民眾安全保障。

因此,建議新開發的科學園區,能保留部分幅員給安全考量下盤點出來、必須存在的傳統企業,政策性地創造其生存條件,才是國安風險竄升下合宜的產業園區政策。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8844320




2025/07/01
汐科站增設出口時程跳票 拚明年10月完工

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走道窄,尖峰時段月台人多亂象(圖),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走道窄,尖峰時段月台人多亂象(圖),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鐵汐科站乘客數去年擠進全國第14,簡易站躍升為大站,諸多設計卻欠佳,還潛藏危險。台鐵規畫增設中站出口、加寬南站人行道工程一波三折,2023年開工後因包商質疑設計有疏失,難按圖施工,以解約收場。鐵道局重招標,今年3月再度開工,原本5月完工時程確定跳票。

台鐵20多年前推動「捷運化」工程,在主要車站間增設簡易通勤站,包括基隆市三坑站、百福站,和新北汐止汐科站等,方便上班族就近搭車。汐科站近5年日平均上下車數,分別為1萬7609人、1萬5101人、1萬7630人、2萬1327人、2萬3478人。

乘客數成長,簡易設計車站規模難以負荷。汐科站設計獨特,站體全長約600公尺,從南北出入口進站,通過閘門口後,要先走數百公尺、至少3到5分鐘才能抵達月台候車。

不只被說是最適合練腿力車站,也被形容為「最恐怖車站」,火車一進站,眾多通勤族宛如緩步出站,月台空間狹窄,生怕被冒失鬼推落鐵軌。火車出站時,許多人還在月台上,近距離與快速列車交會。

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走道窄(圖),尖峰時段月台人多亂象,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走道窄(圖),尖峰時段月台人多亂象,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

蕭姓通勤族認為,應拓展月台空間。南站沒電梯,不利身障人士進出,且進站後連通道陡峭曲折,輪椅或視障者有滑行或跌落風險。

前立委賴品妤任內力促中央改善汐科站設施,工程2023年12月開工,原定今年5月完工,包商質疑設計有疏失難按圖施工,去年9月解約收場。

鐵道局表示,接續工程今年1月決標,3月7日開工,拚明年10月完工。將增設中站出口分流旅客,縮短出站時間,南站人行道也會加寬,也會完備指標系統,建置轉乘資訊。

立委廖先翔說,改善工程解約凸顯設計及審查有疏失。立委黃國昌說,增設中站出口工程本來今年5月該完工,目前進度不到2%,原廠商說沒能力施工,何以能得標?應追究疏失責任。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841770



2025/07/01
汐科站困境 專家:車站建設應採生活導向

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通道窄、尖峰時段人多亂象及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鐵汐科站全長600公尺,階梯多、通道窄、尖峰時段人多亂象及險象環生。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鐵汐科站進出不便且安全有隱憂,鐵道局斥資7千萬改善。學者表示,這是典型工程導向建站的後遺症,亡羊補牢之計應趕快完成,更重要是放眼未來軌道建設,車站應採生活導向思維開發,雖然過程花的時間較長,但會更安全、更人本,也放大軌道經濟效益。

台經院前瞻運輸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顧問、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學孔說,20年前推動都會區台鐵捷運化,增設許多簡易站,定位為通勤站,理當以生活導向來設計,讓車站成為生活中心,當年為趕快完工,採行工程導向,衍生汐科站今日困境。

張學孔曾參與台鐵簡易站設計審議作業,他說,車站以生活為導向,以乘客為優先,建議多花時間與地方政府和周邊土地使用者溝通,擴大站體和服務範圍,鐵路改建工程局(鐵道局前身)和台鐵認為,若透過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完善車站功能,會超出工期未採納。

張表示,以工程為導向興建的車站難發揮軌道經濟功能,汐科站是典型例子。車站設計若不以乘客為導向,不以生活區為導向,沒結合地方開發,結果就是變成不安全、功能不完善的車站,完全不及格。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表示,開發車站時若施工方(鐵道局)和營運方(台鐵)聯繫不夠密切,設計和使用會出現落差。汐科站月台現況已難拓寬改善,增設中出口改善完成前,可透過廣播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有助防範意外。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841773



2025/07/01
AI替代人力 從客服到設備巡檢都包辦

國營事業面對數位轉型浪潮,從行政客服到設備巡檢都不放過。(中央社資料照)

國營事業面對數位轉型浪潮,從行政客服到設備巡檢都不放過。(中央社資料照)

〈財經週報-國營事業缺工〉AI替代人力 從客服到設備巡檢都包辦

中油成立「5G AIoT推動專案辦公室」,從製程、設備故障預知、智慧工安、環境保護及營運管理等領域導入AI技術。


面對數位轉型浪潮,經濟部旗下的台糖、台電、台水與中油四家國營事業近年面對大退休潮之後,招收不少年輕新血,但也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提升營運效率、服務品質,四公司主要聚焦內部效率提升、智慧化運營與人才培養,台糖、台電偏重行政與客服領域,台水、中油則應用在基礎設施、設備巡檢等面向。

〈財經週報-國營事業缺工〉AI替代人力 從客服到設備巡檢都包辦台企銀導入AI異常交易偵測系統,能即時攔截可疑帳戶異動,有效降低詐騙損失。
(記者靳昌玲攝)

中油推250件專案 預期帶來數10億效益

中油2021年成立「5G AIoT推動專案辦公室」,推廣AI技術至製程改善、設備故障預知、智慧工安、環境保護及營運管理等領域;截至今年4月,已推動逾250件專案,預期全數完成後將可帶來數10億元效益,包含增加收益與降低成本。台水聚焦基礎設施智慧化,透過聲學AI漏水偵測、智慧加藥系統與抽水機監控技術,提升水資源運用效率,人才與工具導入已培訓100人以上,使用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

人力最貴的時代,台電推24小時AI客服,提供電費、停復電等即時服務,已累計超過10萬人次使用;更推出台電版ChatGPT「ChatTPC」AI工具,協助文書處理與程式開發,透過智慧用電APP,協助民眾掌握家電耗能情形,提升節電效率。台糖則把AI應用於文書稽核、公文校正與資料分析,優化行政流程,培育員工掌握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與AIGC,未來也計劃拓展應用至智慧養豬與土地巡查領域,持續推動企業數位升級。

此外,公股銀行也加快腳步導入AI,從風險控管、詐騙防制、授信效率、內部管理到業務推廣,展開全面數位轉型。第一銀行總經理周朝崇直言,「AI就是花錢的戰爭」,一銀今年規劃投入超過3,000萬元,用於AI相關軟硬體建置、服務與教育訓練等項目,展現提升競爭力的決心。

一銀今年2月率先推出公股首座「數據分析雲端平台」;並結合微軟Azure OpenAI大語言模型,開發出內部智能詢答系統;建置MLOps平台,初期應用重點放在內部流程再造、文件判讀、資料分析等,兼顧安全性與效率。同時也全面採用Microsoft 365與AI助理Copilot,提升日常行政自動化水準。

除技術建置外,一銀也強化內部AI人才培育,持續開辦AI賦能課程、實戰演練與內部黑客松競賽,鼓勵行員熟悉並善用各式AI工具,力推全員「AI Ready」,期待從內部文化出發,加速數位轉型落地。

從客服到風控 公股銀行加速數位轉型

另,台企銀與一銀皆導入AI異常交易偵測系統,能即時攔截可疑帳戶異動、通知行員與客戶,有效降低詐騙損失。兆豐銀行與合作金庫則推出智能客服機器人「客服小咩」與「阿寶機器人」,提供24小時線上服務,涵蓋帳務查詢、服務導引與基本金融諮詢,顯著減輕人工客服負擔。

華南銀行則導入語音辨識技術(ASR),優化客服語音查詢與轉接效率,並建置中小企業AI授信系統,整合財務報表、產業數據與徵信資料,提升核貸流程的準確度與風險辨識能力。土地銀行方面,運用AI分群技術進行精準行銷,並透過AI預警模型監控房市變化,建構貸後預警機制,有效掌握授信集中度與地區性風險。

從前端客服到後端風控,公股銀行正以AI技術重塑金融服務樣貌。未來,AI不只是數位轉型工具,更將成為公股行庫競爭力的關鍵戰場。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13975



2025/06/30
Q2商用不動產市場 成交307億

在科技大廠撐盤下,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成交307億元,前二大交易案被遠見科技、禾碩聯合科技二大科技大廠,分別以62.44億元、56.38億元,掃進桃園楊梅、桃園市的2筆倉儲、廠房,包辦百億元成交量、達118.8億元。


超營實業董事長楊仁鈞表示,儘管今年經濟前景能見度低,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祭出,讓不少產業資本支出暫時按下暫停鍵,但有自用需求的企業買盤,該買的、還是會出手搶樓。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丁玟甄表示,第二季最大手筆成交案為遠見科技砸62.44億元,買下英屬開曼群島商威獅倉儲位於桃園楊梅的1.95萬建坪現代化物流倉儲,創下科技業罕見的投資收益性不動產案例。

第二大交易案為禾碩電腦以56.38億元,收購宏達電桃園龜山3.06萬建坪的廠房,是禾碩聯合近年第二度在龜山購置工業區內工業不動產,擴大布局桃園。

相較於第一季前兩大商用不動產成交案合計約73.5億元,包括統一超以43億元買下內湖「V-Park」C棟、台灣美光記憶體以30.5億元買下友達中科廠房,大咖活躍程度第二季遠優於第一季。

丁玟甄分析,美國關稅戰以來,工業地產市場仍活躍,成交量集中在廠房、廠辦市場,單季成交金額分別為174億元與106億元,合計成交280億元,貢獻單季總交易金額比重超過91%,買氣超越去年同期,顯示面臨美國關稅戰威脅,科技業持續透過國際分散布局與深化台灣製造的多元策略,降低風險,然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以及土地價格已位於高點的影響,買方的追價力道放緩。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2025上半年全台主要工業區土地價格平均年增率2.7%,成長幅度為近10年最低水準。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628000215-260202?chdtv



2025/06/30
葉沛堯/下半年房市代表字「轉」 房仲往3面向進化

▲▼看房,買房,房產,購屋,房仲,租屋。(圖/CFP)

▲下半年房市關鍵字是「轉」,轉變這不是一種選項,而是生存法則。(示意圖/CFP)


去年919央行第七波管制上路後,房市交易量急墜,下半年房市關鍵字是「轉」,轉變這不是一種選項,而是生存法則。仲介加盟業者在這波浪潮中被迫進化,正在向「數位導客+社群經營+會員經濟」邁進,若想持續吸引客戶關注,除了仲介基本功,還需要持續精進「短影音能力」、「分眾導流工具」、「區域影響力」等能力。


中央銀行於6月19日理監事會後再度釋出強烈訊號:維持利率不變、持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基調明確,顯示官方對抑制高房價、控管信貸風險的立場絲毫未鬆動。這不是單純的景氣波動,而是一次結構轉大人的關鍵轉捩點。

從數據觀察,市場降溫已全面展開。根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買賣移轉棟數為5萬4307棟,年減幅達21.5%,創近3年同期新低;若Q2跌勢持續,全年移轉棟數恐落在28萬棟以內,較2022年高峰(約33萬棟)衰退超過20%。

六都前5月累計交易量亦僅約8萬2107棟,年減27.1%,創下近8年最低紀錄。成交冷卻、觀望轉濃,反映市場從熱轉冷的變局已相當明顯。而房價漲勢也同步放緩。根據央行簡報資料與市場指標分析,國泰房價指數Q1年增率僅5.8%,信義為2.5%,政大永慶更降至1.0%。

這場變局將是一場全面性的轉型洗牌。成交主力正從投資買盤轉向自住買盤與首購族等剛需族群;產品需求明顯轉向中小坪數、總價熱區介於800~1500萬元區間,並強調交通便利性與生活機能完整度。

與其說房市冷卻,不如說是「熱點重組、戰場重整」,地區特性趨勢也日益明顯。因AI產業聚落與基礎建設支撐的特定區域,價格很明顯具競爭力;其他較沒有特殊話題或建設議題的區域則逐步回歸基本面,建案推案需精準控制量能與銷售節奏,否則容易陷入去化壓力,房價雖未全面反轉,但轉變調整已不容忽視。


▲▼房仲,帶看,示意圖,中古屋,房仲帶看,             。(圖/記者陳筱惠攝)

▲房仲加盟業者也在這波浪潮中被迫進化。(示意圖/記者陳筱惠攝)


房仲加盟業者也在這波浪潮中被迫進化,傳統以交易量為核心的業務架構,正在向「數位導客+社群經營+會員經濟」邁進。房仲品牌若想持續吸引客戶關注,除了仲介基本功之外,還需要持續精進「短影音能力」、「分眾導流工具」、「區域影響力」等能力。

政策面上,央行仍持續落實第二戶限貸、無寬限期等規定。儘管針對自用換屋族設有協處條款,但受限門檻與審核標準,多數換屋族仍選擇觀望。與此同時,政府持續擴大社會住宅政策,未來將有百萬戶租補與包租代管進入市場,也有機會進一步改寫居住生態與租售平衡。

2025年下半年,房市關鍵字正是:「轉」。「轉」不是選項,是生存法則。

轉產品結構、轉交易模式、轉思維框架。從打炒房政策到利率高原、從投資轉剛需、從熱點轉均衡,這場轉型戰不等人。「轉」不是等待轉機,而是主動轉變以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業者若能掌握此轉型節奏,才有機會在下一輪景氣反彈週期中,站穩先行者位置。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986177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