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20
企業掀換殼潮 商辦租金王大洗牌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各商圈商辦租金王

台北市各商圈商辦租金王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台北市有五個行政區,商辦大樓每坪月租金最高成交紀錄站上3,000元大關,最高為信義區「台北南山廣場」43樓的5,253元,為全台最貴的商辦租金王。


其次為大同區「皇翔台北廣場」頂樓戶4,261元,是台北市第二個站上4字頭的區域,一舉超車中山、大安、士林等行政區。

第三高為「國泰松江商業大樓」七樓戶每坪月租3,884元,為中山區最貴辦公樓;大安區「寶紘敦南商業大樓」7樓每坪月租3,676元,排第四;士林商辦「CAAM承德168」最高租金行情3,322元,在租戶Google大手筆承租下,成為商辦市場大黑馬,緊追在後。

除商辦租金王前五強,過去排名末段班的冷門地段南港,近年也大舉超前,贏過內湖,8月「潤泰南港玉成廣場」19樓創下每坪月租2,783元的紀錄,為南港最高商辦王。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分析,近幾年全球ESG趨勢抬頭、企業辦公室升級汰舊換新的升級需求殷切,部分新完工大樓成交的租金行情屢創區域新高。由於新完工建築成本較高,預期今年辦公租金維持去年水準或緩漲。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18000200-260202?chdtv



2025/10/20
外國人宜居城市調查:北市居首 交通就業成關鍵

台灣觀光創新協會今天公布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台北市以96%榮登外籍人士最適合居住城市,交通便利、就業機會成選擇主要考量,其次分別為桃園及新北。

為了瞭解外籍人士對於台灣各縣市的看法及評價,台灣觀光創新協會參考趨勢民調,執行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調查對象為長期住台外籍人士及短期來台觀光外籍旅客。

調查顯示,外籍人士來台3大主因,工作占42.0%最多,其他還有觀光35.8%與留學16.4%,而超過6成6受訪者停留時間達1年以上,顯示台灣正從短期旅遊地轉型為長期定居首選。

調查指出,受訪外籍人士在選擇居住縣市時最重視的因素依序為就業機會59.5%、交通便利54.9%,教育資源41.0%,環境景色37.0%、觀光與文化資源32.9%。

調查顯示,外籍人士重視「生活便利性」與「發展潛力」的程度遠高於觀光休閒娛樂項目,凸顯台灣城市生活的實用與效率特質。

根據調查,台北市以96%成為外籍人士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其次為桃園市65.3%與新北市63.6%。

台北市成首選的主因,包括交通便利(81.4%)、就業機會(67.4%)、文化多樣性、(45.3%)、教育資源(26.2%)與語言服務(22.1%)。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公布113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與113年台灣旅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無論國際旅客或國內旅遊市場,台北市皆以優勢穩居六都之首。

台灣觀光創新協會理事長李奇嶽指出,根據外國來台人次統計顯示,台北市不僅是外籍旅客來台的首選,更是最常停留的城市,台北市在交通、住宿、語言及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成熟發展,成為外籍旅客來台最具吸引力與停留時間最長的城市,也反映台北在國際觀光的高度競爭力。

由於外籍人士普遍對交通、公共設施、醫療、教育與社會氛圍給予高度肯定,「滿意」與「非常滿意」比例超過9成。李奇嶽表示,台灣已成亞洲重要的國際交流據點,未來若能進一步強化語言服務、推動跨文化交流、擴充國際教育資源,有助於台北市穩固「亞洲最宜居城市」地位。

李奇嶽提到,台北市是外籍人士來台觀光與生活的首選,台北市要更努力地打造便利、多元、友善的生活環境,不斷提升外籍人士在台北的生活滿意度,也能強化台北在全球城市競爭中的影響力。

這次問卷調查期間在114年9月16日至10月2日期間進行,共回收519份來自中國大陸、日本、越南、印尼、泰國、香港及韓國外籍人士的有效問卷。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9079925?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2025/10/20
2025興建中雙北捷運進度更新!

明後年共有3條路線,進入完工/通車階段!

zoomable


 2025 雙北捷運進度更新興建篇來了,跟前幾年很常聽到哪些路線進度不太妙相比,今年我個人覺得算是還不錯的一年,主要是明後年總共有 3 條路線,都各自邁入完工或通車的重要階段,趕快來看看雙北正在興建中的各條路線,在今年有哪些好消息吧。


信義東延段+三鶯線

一開始先看進度最快,也就是明年正式通車的兩條捷運,不知道大家心裡有沒有浮現是什麼路線,分別是台北的信義東延段,以及新北的三鶯線。先看比較坎坷的信義東延段,路線主要從已經通車的象山站,再往東邊延伸,在廣慈博愛園區設站後,最終停在玉成公園。這條路線雖然只有短短的 1.4 公里、以及 1 座地下車站,但從 2016 年正式開工以來,直到今年底總算傳出,會在 2026 年第一季正式通車的消息,齁齁真的很不容易,短短 1.4 公里施工時間長達快十年,這已經是一條完整路線的施工時間了。

zoomable


但也可以理解啦,尤其北市府把這一段稱作是「捷運史上最難工程」,不只跟旁邊住宅距離太近,又遇到地下的淺層土壤太軟導致機具卡住,深層岩盤則是硬到讓潛盾機推進速度,比預期慢非常多,再加上中間疫情影響,都讓通車時間一直往後延,不知道有一段位置相近的環狀線東環段,甚至是未來再往中研院方向延伸,會不會也遇到類似的問題。


zoomable


說這條路線坎坷,其實也不單單只有這樣,尤其在車站部分,原本除了廣慈/奉天宮站以外,在信義路六段 26 巷到 76 巷之間,還有一座 R04 車站。但後來跟地主歷經多年協調,依然無法取得用地,最終車站只能取消。同時類似的問題,其實在出入口規劃上也有遇到,不過問題相對小,就是除了廣慈博愛園區裡面的出入口,在福德街另一邊原本也打算要設一個,這樣大家到地面後就不用過馬路,甚至也把土地使用分區,從住宅變成捷運開發區,希望能利用更新改建把出入口完成。但後來一樣沒有得到大部分地主同意,現在只能把連通道預留起來,保留未來有新出入口的機會,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啟用,並且今年 7 月也正式把捷開區調整回住宅區。

但無論如何,信義東延段終於準備迎來正式通車的日子,捷運局也公開了列車動態測試情況,整體進度則是來到 87.8% ,目前正在進行車站跟出入口裝修、土方回填跟玉成公園通風井結構施工,只能說在經過這麼多棘手的事件後,終於看見完工通車的這一天,不管是負責規劃還是施工的工程人員,真的都辛苦了。

zoomable


明年完工通車的除了信義東延段,再來就是新北三鶯線,路線從板南線頂埔站往西,穿過三峽連接到鶯歌,總長來到 14.29 公里,總共興建 12 座高架車站,採中運量系統。轉乘站分別是藍線頂埔站與台鐵鶯歌站,鳳鳴站則是跟鶯陶福德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轉乘不是太方便所以沒有納進來。

zoomable


而在這條路線通車後,對鶯歌跟三峽的對外運輸,可說是多了一個新選擇,尤其行政院也在 8 月底,正式核定三鶯線延伸桃園八德,雖然離通車還很遙遠,不過周遭區域未來往返桃園跟台北,肯定會比現在更方便。目前一樣是在進行各種測試,機廠跟車站則是在進行裝修、水電跟環控,全部 29 輛列車已經全部抵達台灣,就等最終測試沒問題後,就能公布試營運的日子了。

zoomable


萬大樹林線

看完即將通車的兩條路線,再來是接近完工的萬大樹林線,路線從中正紀念堂往土城方向延伸,再往北轉進入樹林後停在迴龍站,未來預計跟泰板輕軌與桃園棕線銜接。不過接近完工的路段,是第一期的中正紀念堂到金城機廠,興建9座地下車站,全長 9.5 公里,另一半進度比較慢的第二期,則是預計興建 2 座地下車站,以及 11 座高架車站,全長 13.3 公里。

zoomable


先來看快完工的第一期,主要得看一下土建工程的狀況,尤其光是這邊就分成長短不一共 7 個標案,像有的是一個區間的區段標,也有單獨把一個車站切出來的,每個進度都有點不太一樣。當中又以 CQ842 進度最快,也就是 LG02 站跟通往前後站的潛盾隧道,以實際進度超過 95% 位居第一,目前正在進行車站琺瑯板安裝、地磚跟花崗石鋪貼等等作業。

不過整體來說,因為距離完工沒隔多久,其他標案進度是沒有差到太多,大部分是在進行裝修、回填、道路復舊、出入口跟通風井結構施工等等,整體進度截止至 9 月底,是來到約 81.7% ,跟預定進度相符。機廠部分比較關注的是在測試上,包括 8 月啟動的號誌跟行控通訊測試,未來也會陸續擴大規模,同時年底還會有 6 輛列車運到台灣,而機廠上方的聯開案之前有做一部影片,有興趣可以去翻一下。

zoomable


最重要的時間預估,是預計在 2027 年底完工,不過從之前的時程來看,其實是有稍微延後一點,尤其在 2024 年有看到「 2027 年底完工通車」的消息,但後來通車兩個字就漸漸消失了,只剩下完工,也代表沒意外通車得等到 2028 年,總經費則是修正為 848.01 億元。

我自己依稀記得,好像是 2016 還 2017 年,那時候要去學校都是騎機車走羅斯福路,在等紅燈的時候,就會看到從林森南路地下道上來的車子,會因為南海路施工封車道、導致車流卡住一段時間,除非有交警指揮,不然好幾次就算我們綠燈,那坨車還是卡在那,結果今年端午去南門市場買粽子,欸突然發現,原來那邊的施工圍欄還沒完全撤走,驚覺原來萬大樹林線已經施工這麼久,然後又想到欸時間怎麼過的這麼快、突然覺得自己很老。

zoomable


再來就是萬大樹林線的第二期,這段的土建就沒有分這麼多段,只有從地下轉高架的 CQ880A 、土城到樹林的 CQ880B ,跟最後到迴龍的 CQ890 共三個。不過因為第二期比較晚開工,像接著一期的是在 2024 年 3 月啟動,接迴龍那段則是 2022 年,兩段進度至今沒有超過 10% ,目前是在進行人行道縮減、中央分隔島拆除、管線遷移、連續壁等等工程。

zoomable


而中間的 CQ880B 又更慘喔,還在招標階段,尤其在經過先前多次流標後,台北市政府在 2025 年 4 月,把土建工程全部移轉回新北市政府,代表新北打算自己蓋自己的捷運。不過就算移轉,招標過程也不是很順利,目前是在 10 月 1 日再度開標,似乎有兩家業者投標,預計會在 11 月初完成評選。但還有個小插曲是,當天新北有發出聲明,表示 2024 年 11 月送到行政院的修正計畫,至今沒有核定,因為修正計畫牽涉經費更動,是從 2018 年的 555.3 億,增加到 770.47 億,而在還沒正式核定前只能先保留決標,沒辦法正式開工,導致可能影響完工通車時間,目前是沒有看到中央的說法,而以之前的時間來看,萬大樹林線第二期是暫定要在 2031 年完工。

zoomable


環狀線南北環段

再來是對雙北最重要的環狀線,先來看北環段跟南環段。北環段是從新北產業園區開始往北,在五權路轉往東邊,穿過二重疏洪道後接上徐匯中學,再來跨越淡水河與基隆河進入士林,最後在故宮附近設站接上劍南路站,全長 14.93 公里,共 12 座地下車站,未來可能會跟五泰輕軌、社子士林北投輕軌銜接。而南環段就比較短一點,主要從大坪林繼續往東,經過政治大學後,最終停在動物園接上東環段,全長 5.73 公里, 6 座地下車站,未來可能跟深坑輕軌銜接。

zoomable


南北環在這段時間的最大重點,就是究竟能不能順利決標的問題,那還好是 CF690B , Y27 以後到劍南路站,很順利的在今年 4 月正式舉行開工典禮,等於南北環全線的土建工程,都已經全部招標完成,正式邁入施工階段,畢竟只要沒辦法順利決標開工,所有規劃都只存在於紙上,所以今年對南北環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

zoomable


那如果要看的更仔細一點,南北環的土建總共有 8 個,分別是 6 個北環跟 2 個南環,施工廠商以大陸工程 4 個最多,其餘是皇昌營造與工信工程。而這 8 個裡面,大概可以用開工時間分成 3 大類,第一個是以北機廠為主的 CF680C ,是在 2022 年 3 月開工,目前進度超過三分之一,正在進行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也是進度最快的項目。

再來是在 2023 到 2024 年動工的 4 個,其中以 Y20 到 Y23 的 CF680B ,在 2023 年 3 月開工最早,現在正在進行連續壁、地盤改良跟中間樁施作,不過進度不到 10% ,只有穿過淡水河與基隆河的 CF690C ,相對快一點,進度來到 12% 左右,目前正在進行連續壁、逃生豎井,潛盾隧道應該還沒正式開始。

最後就是 2025 年動工的3項,進度就不用多提,因為也才剛開始沒多久,不是在進行人行道縮減、架圍籬、試挖,就是在補充地質調查等等的前期作業,如果有經過或住在附近的大家,應該會注意到這段時間道路動線的大幅調整。

zoomable


另外除了土建工程,其他還有包括用地取得,其中以站體跟出入口比較重要,再來是隧道穿越的補償費發放,目前雙北都還在努力中。整體進度是 30.49% ,預計 2031 年 6 月底實質完工,總經費來到 1798.98 億元。這邊就能大概知道就算進到最後的施工階段,要考慮跟進行的步驟與項目,只會比之前多又複雜。


環狀線東環段

環狀線最後一哩路—東環段,路線從劍南路站一路往東南延伸,依序穿過內湖科技園區、國 1 、基隆河後,接上松山、永春與象山站,最終停在動物園站,全長 13.25 公里,興建 10 座地下車站,未來預計跟民生汐止線、深坑輕軌銜接。

zoomable


這條東環段跟前面的南北環有個共通點,就是最重要的依然是土建工程招標進度,從目前狀況來看,東環段總共分成 6 個區段,其中以 Y39 以南到動物園的 CF763 最快,主要是整條路線不包含站體興建, Y39 由前面區段標負責,動物園站則是交給南環段,截止至 9 月底進度是 0.29% ,現在正在進行崙頭斷層補充地質鑽探、路樹移除等等前期作業。另外就是在今年 8 月正式決標,從 Y37 以後到 Y39 的 CF760 ,並且預計在 10 月 20 號正式開工,欸對就是下禮拜一,成為東環段第二個開工的區段標,而且跟 CF763 一樣,是由日商華大林組與互助營造承攬。

zoomable


不過東環段除了上面兩個好消息之外,其他都還在招標階段載浮載沉。包括今年已經招標多次的 CF710 ,同樣沒辦法順利決標,而在 10 月初是有看到再次張貼的招標公告。另外 CF720 也是流標多次,目前似乎是在檢討招標文件跟預算,還不知道公告招標的確切日期。而其他的 CF740 跟 CF750 ,則是沒有看到任何一次招標,不知道是不是跟預算不足有關,而且這邊工程也滿複雜的。

zoomable


怎麼說呢?首先 CF740 ,範圍主要從 Y35 到 Y36 之前,這段跟前面的 CF720 ,有遇到現有汙水管的分支與主幹管,跟月台層、過軌段和潛盾隧道相互衝突的問題,也就是從示意圖來看,目前汙水管會卡在東環段的月台隧道等等地方,所以需要把這些管線遷走。遷移的方法包括水平移動、或是垂直抬高降低管線高度,甚至是放棄舊有位置,在附近找新路線讓管線走。

zoomable


另一段 CF750 的問題又更棘手,施工範圍主要是從 Y36 到 Y37 結束,等於要興建兩座車站,而 Y36 是位在松山路下方的地下四層島式月台車站,深度將近快要 35 公尺,同時還得跟捷運與台鐵松山站銜接,代表要在既有結構下面施作,而且不能中斷路線營運,所以要怎麼挖、從哪裡挖、每個項目的時間銜接都是重要問題,光看剖面圖就感覺超級複雜。 Y37 則是要在狹窄的松山路 342 巷,挖一條跟永春站連通的地下連通道,然後同樣也會遇到汙水管遷移問題,嗯...要在發展密集的都市裡蓋東西,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

zoomable


從整體進度來看,東環段百分比是 8.34 ,跟預定進度一樣,完工年份則是維持 2032 年 9 月完成,不過可能要關注一下還沒順利決標的標案,畢竟東環段土地取得還挺順利,只是這幾年有太多公共工程,導致有能力蓋捷運的廠商,不一定能把全部工程都吃下來。


汐東線

最後一條正在興建中的是汐東線,路線從汐止區公所西側開始,接上台鐵汐科站後,往北轉進福德三路,最終銜接東湖站,全長 5.56 公里,設置 6 座高架車站,未來會跟基隆捷運與民汐線銜接。

zoomable


汐東線在這段時間的最大變化,就是很明顯的在福德三路這邊,已經有部分路段圍上施工圍籬,是正在進行的道路拓寬工程,也就是在考量捷運的墩柱位置後,要把道路寬度從 6 ~ 8 公尺,增加到 16 公尺,進度已經接近 6 成。不過最主要的時間點是在今年 3 月,也就是正式開工的汐東線統包工程,在同興路靠近新社后橋這一段,已經開始施工,應該是在做基樁工程,另外細部設計也在進行中,施工單位是馬來西亞商金務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對這間公司比較陌生一點,其實它是馬來西亞蠻知名的營造商,之前有承攬過高雄橘線的工程,而現在正在施工的黃線,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zoomable


從時間來看,汐東線預計是在 2032 年完工,而跟它息息相關的民汐線跟基隆捷運,一個是正在等待綜合規劃通過中央核定,同時都市計畫跟基本設計有同步進行。另一個則是正在基本設計,要核定後才能開始招標,細部設計則是 SB16 ~ SB22 先開始,都市計畫變更也還在進行,希望能在 2033 年完工。




路線統整

最後照慣例一樣做個簡單統整,首先進度最快的,是即將在明年通車的信義東延段跟三鶯線。再來萬大樹林線分成兩階段,比較早開始的第一期,是預計 2027 年底完工,第二期則是維持 2031 年完成。最重要的環狀線總共有三條,其中南北環希望能在 2031 年中完工,東環段預計隔年的 2032 年,但東環段還有區段標還沒標出去,南北環則是終於順利的在今年全數決標。最後就是汐東線,尤其統包工程在今年正式啟動,預計能在 2032 年完工。所以大概能知道,未來雙北捷運主要的完工通車年份,是落在 2026 到 2028 ,再來就要等到 2031 到 2033 年了。

當然這些時間都是預估啦,一定會跟著進度再做調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先前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正式通過,所以原本中央補助的工程經費,在數字上會有相當大幅度的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地方政府拿到的錢變多,所以中央希望地方要負擔更多費用,連帶讓地方政府表示,有可能因此導致捷運建設進度延後。但目前是沒有看到實際的影響評估啦,例如說哪條路線可能延後幾個月到幾年才會完成,而且中央地方不同政黨也在為此吵架當中,老樣子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工程難題交給施工單位解決,政治問題當然就是政治人物得負起責任,可能要一段時間,才會更清楚各路線的進度,究竟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8f1e89ffd89780001d47ace




2025/10/20
輝達效應太驚人!這區房價近二年狂飆 25%

這區房價近二年狂飆 25% 大贏內湖、復興北路

Q3住宅成交均價達每坪104.6萬元,上漲25%,居次為內湖潭美商圈、復興北路商圈

圖/美聯社


台北市指標新商辦周邊房市平均行情

台北市指標新商辦周邊房市平均行情


指標大廠進駐新商辦、帶動房價效應強,目前輝達進駐北士科爭議未歇,但輝達台灣分公司即將搬入「潤泰玉成廣場」,周邊近二年住宅房價已應聲大漲25%,成為近年新商辦題材中房價漲勢最驚人的區域,居次為內湖潭美商圈漲幅14.5%、復興北路商圈漲幅9.8%。


近日市場傳出,大同新任董事長張榮華正聯繫經濟部,再次爭取輝達總部進駐其位於台北市精華區中山北路土地。過去由於大同經營權之爭,大同經營階層與擁有大同大學主導權的前董事長林郭文艷,對於共同開發大同總部土地及校地未能取得共識;如今隨張榮華入主大同,希望將此案納入備案選項,市場關注。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近二年台北市指標新商辦興建或完工,形成新興辦公商圈、或提升原本傳統辦公商圈的商業氣息,帶動住宅房價,其中有「潤泰南港玉成廣場」、「華固中央置地」等新商辦、預售商辦題材的昆陽站商圈,今年第三季住宅成交均價達每坪104.6萬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上漲25%。

擁有「興富發T1」、「長虹雲端科技大樓」的內湖潭美,與昆陽站商圈僅一橋之隔,周邊住宅價格逼近9字頭,二年漲幅逾1成;「國家企業廣場」所在的復興北路周邊住宅價格近每坪110萬元,二年漲幅近1成。此外,多件新商辦興建中的大直,住宅房價每坪85.4萬元,漲幅近5%。

住商不動產南港園區加盟店店東吳紀楠分析,昆陽站周邊房市具捷運與商圈機能,適逢南港調車場周邊都更案推升市場熱度,加上有品牌企業進駐,商辦題材帶動人流,催化住宅漲勢。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內湖潭美位處內湖、南港交界,過去屬內科發展邊陲地區、有嫌惡設施等抗性,房價相對低檔,近期隨著知名廠商進駐開發新商辦,與內科、南軟等科學園區聯結快速,港湖地區快速發展,周邊房市漸有起色。

大廠進駐題材區域雖能為房價帶來支撐,但住宅市場受政策與限貸買氣疲弱,部分區域中古價格盤整,有意跟隨科技題材者應拉長觀察期,並設立停損點,否則待大廠進駐議題消退,房價支撐力道恐鬆動。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18700099-439901




2025/10/20
逾320個建案同步開跑 年底房市優惠戰開打 

興富發「悅讀耶魯」開出真降價第一槍,價格回到2022年震撼市場。

興富發「悅讀耶魯」開出真降價第一槍,價格回到2022年震撼市場。


自去年央行第七波管制後,房市買氣明顯降溫,各地建商為了衝高成交量,紛紛祭出各式促銷方案搶客,包括贈送家電、精裝修、超低自備與貸款補貼等優惠齊發,戰況最激烈的當屬桃園與台中地區。


根據市調單位最新統計,六都暨新竹縣中,共有328個新案祭出送家電、家具,甚至送裝潢等優惠方案,其中多數集中於外圍蛋白區;以中南部來說,超過150個新建案推出各式促銷活動,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市場來客轉淡,案場無不卯足全力吸引買方注意,近期市場上的促銷方案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從資金面下手的貸款與低首付優惠,透過降低買方的購屋門檻來刺激成交;其次,是以裝潢、家電等形式進行的「隱性讓利」,讓消費者感受到額外附加價值;最後,則是真正回調價格的「實質降價」,也就是直接把單價壓回前幾年的水準,這類降價通常最能有效帶動市場買氣。

降價促銷最有感 貸款補貼吸引首購族

在貸款方案方面,海霸王集團位於桃園觀音草漯重劃區的指標案「帝王德莊」,推出「貸就補」購屋專案,主打「海霸王挺你」,針對名下無房無貸、具有新青安資格的首購族,如果透過專案銀行貸款成數不到八成,建商會直接補足貸款成數至8成,並提供長達7年的清償期限,同時搭配多種實品屋產品供消費者選擇,鎖定首購族為主力客群。


負責銷售「帝王德莊」的美學生活置業行銷服務部副理林柏宗指出,「貸就補」的推出,是海霸王集團眼見房貸排撥時間拉長、青年購屋壓力大、資金調度不易的情況下,主動推出的配套措施,讓年輕買方能夠更順利完成購屋流程。該專案在10月4日正式公開後,立刻引起不少買方青睞,也成為近期市場話題焦點之一。


除了貸款優惠之外,各地建商也祭出各式各樣的加碼優惠來吸引消費者,高雄地區尤為明顯,當地建案「和紘大景旭」推出下訂即享全室冷氣,讓買方能立即享受完善居住機能;「京城天湖」則主打設計師級精裝,標榜「買房直接住到位」,免去裝修等待時間;鳳山案「愛上鈺璽」更打出「房子你住、利息我付」的限時優惠,強調購屋初期的資金壓力由建商協助分擔,吸引自住族關注,但消費者仍需要注意活動時間及名額,詳情以現場為主。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直接從房貸源頭斬斷買氣。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直接從房貸源頭斬斷買氣。


台中地區的促銷力道同樣不小,「鑫鈺知境」主打1~2房全室精裝產品,直接省去裝修費用,詳情及截止時間需洽現場;位於龍井「新光田特區」的「櫻花向上之櫻」,近期來客量連續超過10組,中秋連假期間每天約有5組預約,主打單層四併、26~44坪產品,總價958萬元起,再搭配限量櫻花家居贈品活動,反應相當熱絡。


此外,位於台中捷運綠線市政府站附近的「達麗拾穗」則祭出訂簽8%起、限量工程期零付款方案,吸引許多自住與換屋族趁連假進場了解產品與付款條件,顯示市場對於具長期發展潛力的核心地段仍有一定信心。


位於土城國中旁的新案「松陽馥麗」,則以訂簽48萬起,再送全室名家裝潢,加上首批簽約贈送電視、冰箱、洗衣機三機家電的限量活動,開案逆勢掀起風潮。桃園大有特區新案「安曼莊園」則打出「新潤超青安3.0」口號,訂簽28萬起、含開工款合計8%起,主打「超輕總價、超輕自備、超輕付款」三合一策略,案量達135億元,成為市場矚目焦點,新聯陽實業董事長特助洪承表示,全案工期約5年,總案量達135億元,目前已開放預約,市場反應相當熱烈,顯示即便在市場降溫的情況下,只要產品條件夠好,仍有不錯的買方支撐力。


除了促銷與貸款補貼外,市場也開始出現真正的價格鬆動,最受矚目的案例來自上市建商興富發(2542)集團,位於台南九份子重劃區的指標建案「悅讀耶魯」率先開出讓利第一槍,推出限量40戶、每坪31.9~35萬元震撼價,較周邊行情讓利約兩成,價格直接回到2022年水準,在中南部市場投下震撼彈。


「悅讀耶魯」專案經理吳將廷表示,九份子重劃區區內平均價格落在4字頭,這次以最低31.9萬起的價格釋出40戶也吸引大批首購族群關注。


專家:真降價最有效 貸款仍是市場關鍵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促銷手法雖然百百種,但真正能刺激買氣的仍是價格,「價格真的有降,就可以刺激買氣,真降價客戶就會買單。」相對來說,裝潢、家電等隱藏式降價效果並不顯著。


至於低首付與優惠付款方案,何世昌也提醒買方必須理性看待。「不是低價就好,還得要看建案條件,像是地段、產品、品牌,千萬別一窩蜂搶進。」


他進一步分析,這一波房市修正與過去不同,央行從資金面斬斷,讓消費者即便購買預售屋,最終仍會面臨貸款問題,雖然近期業者在貸款方面推陳出新,但市場上資金其實並不短缺,問題在於買方信心不足,房貸面仍是市場最大的變數,何世昌強調,目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除非價格真的打到八、九折,否則買方仍會保持猶豫態度。

建商促銷戰開打,從貸款補貼、送裝潢家電到實質降價,各類優惠齊發搶買氣。建商促銷戰開打,從貸款補貼、送裝潢家電到實質降價,各類優惠齊發搶買氣。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房市冷而讓建商促銷手法五花八門,包括低首付、附裝潢、客製化付款,以及近期更有先入住再付款的購屋方式,另在抽黃金、汽機車等方式也是炒熱市場的常見狀況,其中在付款上較有彈性,或是購屋享有裝潢等實質效益當然還是最受關注,不過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提供的裝潢是否在選材、品項上有其CP值,若都相對廉價恐怕居住品質仍打折扣。


另一方面當然是付款的彈性化不代表價格的弱化,陳炳辰認為,要是為建商公司貸款的變相方式,也得注意利率的拆算,且還可能被銀行認定入收支比,影響後續與銀行的貸款,又在優惠付款期後,有無能力負擔暴增的房貸,或是能符合期望找到買方,都有未來風險,一切均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該還的錢一毛都不會少,若以高槓桿的賭注方式購屋自然相當危險,近一年的房市風暴導致已有解約、斷頭的窘境就為最好的例子,不乏過去也都有各類彈性付款的行銷手法,切勿高估自身累積資產的能力,也勿低估市場反轉的力道。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29



2025/10/20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捷運西湖站周邊相當熱鬧,商家林立。

捷運西湖站周邊相當熱鬧,商家林立。


內湖區因文湖線及內湖科技園區帶動,持續吸引人口移居,其中,西湖麗山生活圈,緊鄰內科園區,擁捷運西湖、港墘站以及麗山學區,生活機能便利,成為許多自住客首選,中古屋房價甚至不輸一旁的大直地區。

生活圈以捷運西湖及港墘站為中心,北至環山路一~二段,南側到瑞光路,東邊自文湖街開始,往西到港墘路左右,此區幾乎涵蓋內湖科技園區,就業人口多,加上發展早,可說是內湖線沿線購屋熱區,房價也是內湖線最高。

擁雙捷運站 麗山明星學區

內湖區以往被認為是台北市蛋白區,隨著文湖線開通,內湖科技園區崛起,逐漸受到購屋者青睞,加上部分房價仍相對市中心便宜,吸引不少年輕家庭目光,區內房價也穩定成長。
此區生活機能便利,採買有西湖市場、737商圈,距離美麗華商圈也不遠,內湖路沿線商家林立,內科園區則有各家銀行分行,整體機能相當優越;此外,區內有知名的碧湖公園,以及大港墘、仙樹和西湖公園,或到迎風河濱公園,提供居民綠地及休憩空間。
交通部分,有西湖及港墘捷運站,鄰近的劍南路站,是未來北環段的交會站,通車後,從士林站到劍南路站車程預估可縮短至8分鐘,更方便進入內科、信義計劃區等地。另外學區則是知名的麗山及西湖學區,獲不少家長指名希望小孩就讀。

區內有西湖市場可採買,與捷運站共購。

區內有西湖市場可採買,與捷運站共購


麗山學區為區內知名學校,指名度高。

麗山學區為區內知名學校,指名度高。


新建案站穩百萬元 海砂屋改建案身價高

在學區、捷運以及科學園區加持下,此區房市能見度高,房價也穩定成長,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專案經理曾宇謙表示,此區房價保值性高,遇到大環境波動也易漲難跌,自住性買盤穩定,不少外來客也指名購買。
由於開發較早,周邊新建案不多,但多已站穩百萬行情。指標案有力麒建設推出的「力麒·寰山」,位於環山路二段,規劃27~40坪,成交均價落在112.4萬元;環山路二段還有「日麗」,可售為24坪、39坪,每坪成交均價在124萬。
另外在港墘捷運站旁、內湖路一段的「碧湖雲景」,前身是「明園大廈」海砂屋,都更後身價翻倍,產品規劃16~37坪,每坪成交均價來到133萬,其中29樓戶在今年4月更以6100萬元成交,拆算單價為149萬元,創下內湖區史上預售最高價。
內湖路一段巷內還有預售案「金爵騎仕」,主力13~16.57坪小宅產品,距離西湖捷運站稍遠,每坪成交仍在百萬內。
曾宇謙表示,西湖生活圈住宅產品選擇相當多元,主要以公寓居多,有麗山學區的公寓每坪在75~80萬,一般30年華廈每坪在85~90萬不等,區內也有豪宅型產品,像是「遠雄上林苑」,是區內難得的大基地、大坪數產品,社區管理良好,每戶總價破億元,同樣是上市建商推出的「長虹PARK公園館」,也是大基地開發,且規劃2~3房產品,稀缺性高,總價在3500~4000萬。除了捷運站周邊,曾宇謙也推薦文湖街附近的華廈,像是「德明翠庭」,3~4房為主,每坪在87~90萬,周邊環境佳。

生活圈公園綠地多,提供充裕休閒空間。

生活圈公園綠地多,提供充裕休閒空間。


專家意見

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專案經理  曾宇謙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西湖生活圈涵蓋內湖科技園區,加上有兩個捷運站以及麗山學區,吸引許多自住客目光,在地客也多就近換屋,房價相對穩定且保值性高,由於就業人口多,區內租賃市場也相當暢旺,3房含車位月租金在4萬至4萬5,一般套房在1萬5左右,全套房的社區如「力麒麗麒」,月租金約3萬,港墘站共構宅「文心移動光城」月租金要4萬5,行情不低。

 

小提醒

此區鄰近內湖科學園區,上下班時間交通壅塞問題嚴重,需待未來北環段及東環段通車,才渴望紓解;區內老舊公寓多,購屋前要留意屋況問題,尤其內湖有不少海砂屋,要多方了解實際情況。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26



2025/10/20
16類房屋 排除囤房稅計算

財政部昨(16)日公告,新增兩類型房屋不計入囤房稅囤房戶數計算,包含身障福利機構等社福機構、傳教人員宿舍等,也就是這些房屋可適用單一稅率課徵房屋稅,並回溯至2024年7月1日生效。

財部先前已明文規定11類房屋免計入囤房戶數,後來又核定機關團體無償供災民居住房屋、符條件的產業園區住宅出租、法人委託包租代管等三類,昨日又核定新增兩類房屋,總共已有16類房屋排除在囤房戶數計算。

財政部昨新增兩類房屋不計入囤房戶數計算,回溯至2024年7月1日生效。第一類是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相關法律許可設置的社福機構,提供服務對象住宿房屋。包含依身障者權益保障法許可設立的身障福利機構、依護理人員法許可設置的一般護理之家或精神護理之家、依精神衛生法許可設立的精神復健機構、依兒少法許可設立的安置及教養機構。

第二類是財團法人或寺廟登記的宗教團體所有,未與傳教佈道的教堂及寺廟相連或在同一範圍內,專供傳教人員住宿的房屋。

這兩類房屋性質、住宿對象及使用目的,都不算是囤房性質,因此財政部核定予以排除。

財部表示,先前已於囤房稅2.0子法中明定11類房屋不計入囤房戶數,包含公有房屋、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勞工宿舍及餐廳、公同共有房屋、長照機構、文史、促參附屬設施住宅或宿舍等。

另,各地方政府轄內未來新增其他具特殊性質,非屬多屋未作有效使用,只要經財部核定者,也都可納入。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907527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0/20
房地產是不是火車頭不重要!房市更重要的是這問題

房地產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房地產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掀論「誰是火車頭產業」只是在合理化打房政策的缺失,高科技製造業是出口貿易的領頭羊,而房地產卻更是內需產業的發展引擎。


央行9月18日理監事會後特以專欄探討「房地產產業是否為驅動經濟成長之主力」,以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也低的兩大因素為由,給予否定看法。央行認為科技製造業產值對GDP貢獻遠高於房地產業,若國家要永續成長,應更注重實體投資、提高附加價值,而不只是追求不動產的金融價值。

筆者認為,「房地產是否為台灣火車頭產業」此一議題,應該從產業鏈上中下游帶動的關連性、對台灣GDP增長的貢獻度、長遠產業發展趨勢遠景、民生政策角度……等面向予以研究探討。

認清火車頭產業定義 科技、房產對出口與內需各有貢獻

首先,我們應先認清火車頭產業的定義,「火車頭產業」意指能夠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促進國內需求,並對GDP成長、就業市場有顯著推動效果的關鍵產業。

早在1970-1980年代,台灣以重工業、出口製造業領軍創造MIT經濟奇蹟,也帶動房市、股市蓬勃發展,此年代房地產帶動的上游產業包括土地開發、金融放款、建材(水泥、鋼鐵、木材、玻璃)、建築設計……等,其次帶動的中下游產業包括建設公司、仲介業、裝修業、廣告行銷、家具、家電、室內設計、物業管理、租賃市場、生活服務……等,產值之可觀幾乎涵蓋台灣絕大部分的內需市場,此階段稱房地產為火車頭產業毫無爭議。

1990-2000年,因房地產在前三循環景氣表現過熱,房市盤整休耕幾乎十年,最後還因亞太金融風暴影響,掀起一陣建商例閉風潮。所幸這十年間,台灣資訊代工業崛起,漸而促進台灣IT產業蓬勃發展,演變至今AI與半導體產業鏈帶動台灣出口的增長,並對台灣GDP產生極大的貢獻,等於成為台灣出口貿易的火車頭。

因此,筆者認為,到目前為止,房產業所帶動的上中下游內需產業鏈,無論是產值、對內需經濟的貢獻、就業投入,都堪稱為台灣內需產業的火車頭,而AI半導體科技業所帶動的上中下游產業聚落,無論是產值、對GDP的貢獻,與高科技人才培養,都堪稱為台灣出口貿易的火車頭。因此,沒有所謂誰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火車頭之爭議,央行專欄評論房地產貢獻小,非火車頭產業,只是在合理化其對打房政策所產生的不良後遺症,並掩飾其政策上的缺失。




該檢討的是 打房政策如同「失速列車的火車頭」

房地產是台灣「內需型火車頭」,能快速帶動相關產業與就業,對GDP與財政收入貢獻顯著。但房產業若缺乏創新與生產力提升,對國家競爭力貢獻就有限。因為缺乏創新動能,資源就可能錯置,過多資金流向炒房,排擠新創、研發、製造業投資,高房價壓縮消費,造成世代剝奪與貧富差距,增加很多社會成本。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爭議房地產是否為火車頭實在沒有必要,目前房市問題真正要檢討的是:誰才是房產政策的主管機關?是央行嗎?為什麼央行錯把後衛當前鋒?為什麼從2020年底至今房產政策窮到只剩下打房?誰才是房市打房失速列車的火車頭?

文/李同榮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18700013-430601



2025/10/16
財經青紅燈》綠建築成標準配備

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去年台灣候選綠建築證書及綠建築標章核發件共1186件、創下歷年新高,且自2021年起,已連續4年單一年度超過1千件;去年全台22個縣市綠建築標章核發,除金門縣、連江縣外,其它全數都有銅級以上的綠建築認證。

22縣市中又以台北市綠建築認證最多,有259件,其中有14件是最高等級的鑽石級認證、第2高等級的黃金級有50件,但等級認證中最多的還是銀級,有156件。去年鑽石級認證全台有46件,近1/3集中在台北市,其它5都中、除桃園市以外,全數都有鑽石級認證綠建築,4都合計24件,超過8成鑽石級認證集中在6都。

根據仲量聯行報告,綠色辦公室租金較一般辦公室租金,溢價幅度可達10%至15%,且北市A級辦公大樓中已有65%的樓地板面積都有綠色認證,顯示綠建築已非噱頭、而是企業租賃辦公室的必備條件。

台灣設定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很多企業早將淨零碳排納入公司治理項目,且近幾年除追求綠建築外,也進一步擴展到「綠裝修」。仲量聯行表示,即便初期綠裝修較一般裝修費用高出10%至15%,一旦裝修完成且啟用,預估3至5年省下的辦公室營運成本就可抵銷綠裝修高出的費用。

且非新建大樓才能追求綠建築,北市高達5成辦公大樓屋齡為20年起跳,老舊辦公大樓可透過更新維修管理機制達到節能與減碳的效益。根據內政部統計,2015至2024年的10年間,全台累積有278件舊建築透過改善方式取得綠建築標章。

近期引發熱議的輝達台灣總部,輝達堅持自己蓋,主因除採用低密度開發,且需要龐大穩定的電力系統,對綠建築也有一定要求,才堅持不願假手他人。(徐義平)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8242



2025/10/16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不選南港北士科,兩資訊科技公司購內湖億級商廠辦,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近兩年1~8月內湖、南港億級商辦交易狀況(圖/台灣房屋提供)


輝達(NVIDIA))總部懸而未決,不過台灣分公司下月將搬到南港「潤泰玉成辦公大樓」,內湖和南港是目前科技產業主要集中的兩大區塊,根據最新實價登錄,內湖區「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7月交易3.6億元,每坪58萬元,共659.52坪;另外新成屋商廠辦「興富發T1」,6月則交易1.07億元,每坪57.1萬元, 共219.89坪,這兩筆交易分別由資訊、科技業者購入,顯示科技業持續看好內湖辦公室市場的發展潛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進一步統計,近兩年1~8月內湖及南港的億級商廠辦交易狀況,內湖2025年成交37筆,較2024年增加11筆;南港則自2024年的7筆減至4筆,交易量略顯降溫。其中2025年內湖最受矚目的為「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單案即貢獻16筆交易,成為推升成交量的主力。南港則以「利百代商業大樓」為代表,2025年成交2筆。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內湖商廠辦市場長期受惠於內湖科技園區的聚落效應,辦公需求穩定且延續性強,2025年前8月億級商廠辦平均單價66.6萬元,較2024年同期57.8萬元成長15.2%。由於內湖商廠辦市場因文德港墘段趨向飽和,新交易多半集中在舊宗段和五期,包括2025年剛完工的「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吸引傳產「水龍頭大王」的百達國際資產12.14億元買進,恆隆行也以超過十億資金買下包括頂樓多層空間。另外「V-PARK」也炙手可熱,統一超商豪砸43億元進駐。由於新供給可選擇樓層和空間多,較能吸引大公司布局規畫,因此交易的總金額都很亮眼。

反觀南港地區,雖然2025年商廠辦交易量略減,但是平均單價仍維持一定水準,2025年前8月平均單價69.7萬元,主要是「利百代商業大樓」與「南港軟體園區」的交易。張旭嵐分析,南港近年在大型建設與交通建設帶動下,包括南港車站三鐵共構、CITYLINK商場、南港LaLaport、潤泰玉成辦公大樓、遠雄南港園區等陸續落成,使南港逐漸從傳統工業地轉型為「東區門戶核心」,預期未來輝達等國際企業進駐後,將進一步推升區域能見度與商廠辦價值。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目前內湖與南港雖同為科技產業聚落,但市場屬性略有不同。內湖為「成熟型商廠辦市場」,以中小型企業與既有園區自用買盤為主,價格相對穩定;南港則屬於「新興型商廠辦市場」,受大企業總部與大型建設題材驅動,單價高、但交易件數相對少。未來隨著南港高端商廠辦供給逐步釋出,加上AI與半導體產業的帶動,預期未來南港辦公市場表現將逐步回穩。



資料來源:https://annewsmedia.com/2025/10/15/market-news/12421/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