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產業經濟新聞

2025/10/31
全台第三季房市 價穩量縮

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每坪成交均價年跌0.43%;桃園、台中銷售率都跌至歷史新低

全台房市呈現「價穩量縮」格局已一年。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房市呈現「價穩量縮」格局已一年。圖/本報資料照片


Q3國泰房地產指數


在央行第七波房市管制的緊箍咒下,第三季房市價量持續膠著。30日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每坪成交均價57.62萬元、年跌0.43%,回去年同期水準,七都中以高雄季漲3.96%較多;銷售率表現方面,桃園、台中都跌至歷史新低,成交量則續創近九年新低,全台已一年呈現「價穩量縮」格局。


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全台推案金額及銷售率都較第二季與去年同期小幅減少,成交量大幅減少,其中台北市因買方比價時間拉長、賣方讓利猶豫,銷售率更跌至近30年新低,桃園、台中銷售率更跌至歷史新低紀錄。國泰房地產指數分析,今年以來續受惠AI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支撐台灣出口動能,使總體經濟獲得一定支撐;但針對房市,央行繼續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不變,即便9月初行政院將新青安排除於銀行法72-2條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換屋族群售屋期限延長至18個月,然短期內房市交易仍持續呈現量縮局面。

進一步觀察各地區表現,相較於第二季,各地區成交價漲跌互見,高雄有較明顯漲幅,新竹則有較明顯跌幅;成交量新竹、台南有明顯增加,其餘地區均減少;相較去年同季,成交價維持穩定或上漲,成交量全面大幅減少。

從四季移動趨勢觀察,各地區成交價均突破2013到2015年的波段高點,近期漲勢趨緩,成交量普遍呈現下滑趨勢。

央行第三季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不變,不動產集中度管制規定依舊未放寬,銀行端對房貸業務仍顯謹慎,導致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房市交易持續降溫,成交量續創近九年新低。

綜合第三季房市,較第二季及去年同季皆為「價穩量縮」,房市表現偏弱。累計自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三季,已連續一年房市呈現「價穩量縮格局」,成交量持續走低,市場呈現個案表現,後續市場變化宜審慎觀察。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31000262-260210?chdtv



2025/10/31
聚焦TOD與永續韌性,臺日產官學專家共探都市再生新路徑

【地政系訊】

隨著全球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的趨勢,以及國內都市結構的老化挑戰,都市更新已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議題。由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共同主辦的「2025智慧都市再生系列論壇」,於2025年10月17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盛大舉行,上下午場次均吸引超過150位產官學研界人士參與,顯見各界對此議題的高度重視。

本論壇匯集臺日產、官、學界頂尖專家,從政策、實務與創新技術等多元視角,為臺灣未來的都市發展尋求前瞻性的創新解方。論壇並由華南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日健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元邑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天易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中華民國都市更新整合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暨其不動產研究中心、國土政策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協辦。


人老屋老雙重挑戰,都市再生刻不容緩

臺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然面臨「人老屋老」的雙重挑戰。全國有超過半數房屋屋齡逾30年,尤其臺北市老屋佔比更高達七成,許多建築耐震能力堪憂。中華民國都市計畫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屈恩璽理事長指出,都市更新的腳步遠遠追不上房屋老化的速度,加速推動都市再生已是極具急迫性的社會議題。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於演講中回顧臺灣都市更新的發展歷程,並強調在氣候變遷與社會轉型的挑戰下,未來的都市更新必須整合國土規劃、提升防災韌性,並導入ESG(環境、社會、治理)的永續發展思維。


雙北領航:AI賦能與TOD策略,打造智慧韌性城市

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是探討如何運用創新科技與策略,克服傳統都更的困境。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任秘書謝明同分享了「AI x ESG」雙軸轉型的都市再生策略。他說明臺北市如何導入數位科技與建築資訊模型(BIM),進行建築全生命週期的減碳管理,並結合AIoT智慧物聯網,邁向「淨零智慧城市」的目標。

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副處長李擇仁則聚焦於「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策略。他闡述新北市如何透過多元政策工具引導捷運場站周邊開發,整合社福設施、托老托幼與共享運具,目標是打造便捷、友善、永續的「15分鐘捷運生活圈」。


創新數據與日本經驗:從人流分析到公民合作

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蕭耕偉郎以東京「下北線路街」為例,分享如何運用人流大數據科學化評估都市再生計畫。他提出的「訪問頻次(SC)」與「平均停留時間(ST)」兩項指標,能有效衡量更新計畫對人流的吸引力與空間舒適度,為未來規劃提供客觀依據。

論壇亦邀請多位日本業界專家分享成功經驗。株式會社日建設計的執行董事木村由布子,以「公民合作都市更新—澀谷大改造」為題,深入解析這個「百年一度」的更新計畫。她強調,透過成立跨部門平臺,建立在地商家與居民的長期夥伴關係,並藉由工作坊將市民創意融入都市計畫,是澀谷成功蛻變的關鍵。

株式會社日本設計的副部長越川裕康,則以「虎之門周邊的TOD推動實踐」為題,分享東京如何藉由「虎之門之丘站」的新建工程翻轉區域樣貌。他介紹如何透過「站城一體」的開發模式,將車站、廣場、商業設施與綠色步道垂直整合,創造立體且對行人友善的都市核心,展現TOD驅動地區再生的強大引擎。


「專業推手」是成功關鍵,消弭不信任、加速整合

都市更新過程複雜,涉及多元利益關係人,常因資訊不對稱與不信任感而延宕。中華民國都市更新整合學會秘書長李姿齡指出,成功的都市更新計畫,亟需一個公正客觀的「專業推手」或「整合人」角色。此一中介者能協助地主與實施者消弭資訊落差、建立溝通管道與信任基礎,並提供專業評估方案,是加速計畫啟動與凝聚共識的核心動力。

論壇在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系主任白仁德主持的「未來城市的挑戰與前瞻」綜合座談中達到高峰,除了所有講者外,更邀請到基隆市政府秘書長方定安與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于俊明等貴賓,分別從地方治理與產業實務角度提供深刻洞見,共同為與會的百餘位產官學研代表及關心都市發展的民眾,帶來一場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知識饗宴。



資料來源:https://www.nccu.edu.tw/p/405-1000-20941,c87.php?Lang=zh-tw



2025/10/31
驚!新台五路500公尺逾40家上市櫃群聚

汐止新台五路科技生醫群聚,成台版NASDAQ。台灣生醫科技近年有多夯?遠雄U-TOWN廠辦副總熊大成表示「看新台五路就知道」。圖/業者提供

汐止新台五路科技生醫群聚,成台版NASDAQ。台灣生醫科技近年有多夯?遠雄U-TOWN廠辦副總熊大成表示「看新台五路就知道」。圖/業者提供


NASDAQ(那斯達克)是美國高科技產業與新藥生醫產業的指標看板,包括微軟、英特爾、戴爾、思科、臉書、應用材料等高科技大企業和新興的新藥生醫都在此掛牌。根據近期上市櫃登記地址統計發現,在汐止新台五路一段由全新旗艦總部「遠雄U-TOWN」與對面老牌的「遠東科技中心」匯聚的短短500公尺內,竟匯聚逾40家上市櫃企業,和7家來自歐美日的跨國企業總部群聚,同樣以高科技和新藥生醫為主,堪稱「台版NASDAQ」。地產業者表示,今年台灣生技和高科技產業有多夯,除了看2330如何在台南高雄點石成金外,汐止新台五路一段這500公尺全年交易量能衝多高,還有哪些指標大廠進駐,也是重要觀察指標。


盤點汐止、南港交界的新台五路一段口的「遠雄U-TOWN」4棟大樓,就有超過400家公司群聚,其中包含102 家電子科技業與79 家生技醫療業,更有23家知名上市櫃企業與14家興櫃公司,高科技業包括資訊軟體大廠「緯創」、MOSFET大廠「富鼎」、光電大廠「李洲」、二極體廠「強茂」等,以及日本「愛普生」、瑞士「艾波比」、美國電子材料廠「芯源系統」與「海盜船」、美國Garmin台灣公司等跨國企業,通包軟硬體國際產業鏈關鍵技術;新藥生醫有「東洋生醫」、以生物相似藥叩關美國FDA的「泰福」,基因檢測大廠「金萬林」、「泉創生醫」、「台灣醣聯」等選址於此設置總部,也有台大、榮總等醫療實驗室進駐,總計生技業者超過上百家,這也吸引物流業者投入逾10億元,在此設置醫藥冷鏈物流園區,「汐科生技醫療廊道」儼然成形。

交通、高性價比更是企業選址考量主因,而「U-TOWN」擁商業機能、自成微型城市,並擁高速公路系統優勢,且透過台鐵汐科站,至南港僅需5分鐘、松山8分鐘,達北車也僅約15分鐘,吸引優質人才匯聚。

此外,「U-TOWN」規劃辦公與廠戶空間,從研發、策略營運與製造加工,垂直整合,室內均為超跨距規劃,符合生技業設點GMP標準,辦公樓盤單價又僅南港1/3、內科1/4,是讓企業設點轉向之關鍵。目前,電子電機、機械製造、資通訊、生技產業群聚效益明顯,遠雄廠辦副總熊大成指出,「群聚會吸引更多的群聚,強者越強,大者恆大的趨勢,在新台五路一段500公尺,持續發威。」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10923700279-431206



2025/10/28
公股銀看未來半年房市 估量縮價盤整格局

圖為台北市區房屋一景。 (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台北市區房屋一景。 (中央社檔案照片)


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逾1年,全台房市冷颼颼;展望明年上半年房市景氣,公股行庫預測,在政策與利率未明顯鬆動之前,將大致延續現行「量弱、價撐、區域分化」基調。

央行進行房貸政策管控以來,全台房市量縮,房價疲軟,儘管先前政策針對自住族群適度「打開水龍頭」,包括鬆綁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延長至18個月等,不過行庫主管觀察,目前市場不若以往熱絡,未出現明顯升溫,整體預售屋市場價穩量縮,中古屋市場價格則略有鬆動。

行庫主管說,由於不是每位購屋族都是首購,得考量貸款成數限制,加上若房價觸及「豪宅線」,將被認定為高價住宅,只能貸款總價的3至4成,對很多民眾來說壓力不小。

展望未來房市景氣,台銀表示,房市交易動能及信心仍持續受到政策調控影響,以自住與剛性需求為主要支撐,未來半年交易量較可能持續目前緊縮態勢。

台銀提醒,由於民眾對於房市偏向保守觀望,且對後續價格修正仍有預期,加上利率維持趨緊,對於先前漲幅過大區域,房價有較大跌價壓力。

土銀補充,央行雖維持現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但放寬換屋族換屋期限,對需求面將產生助益,不過交易量能能否在新青安排除於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外後產生反轉,尚須視央行是否對集中度管理政策有所放寬,須持續觀察。

土銀預測,未來在房市供給量高,但成交量疲弱下,對房市供需形成壓力,短期內房市仍將處於修正階段,預期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盤整格局;不過,若賣方讓利幅度加大、以量換價,則有望帶動短期回暖空間。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510260071.aspx



2025/10/28
從歐盟經驗看中小企業AI應用的成功關鍵

台灣要把握AI商機,不能自滿於擠身全球AI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協助國內企業善用AI。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要把握AI商機,不能自滿於擠身全球AI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協助國內企業善用AI。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AI浪潮持續延燒,各界關注的焦點也從原本多側重於上游的硬體製造與雲端運算,逐步擴展至中游的系統整合與解決方案業者,如今則進一步延伸至產業端的實際應用。


近年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急速升溫,從製造、金融、醫療、零售等許多產業皆可看見AI應用熱潮,資服業者與新創公司也積極投入,希望搶攻產業AI化的龐大商機。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上任以來持續催生台灣AI新十大建設,提升百工百業的競爭力,為台灣經濟奠基,強化國家的安全與韌性。然而,要讓AI成為台灣產業下一階段轉型升級的加速器,一大關鍵在於能否有效解決產業的實際需求,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轉型痛點。

近日歐盟發布「AI應用策略」計畫(Apply AI Strategy),針對當前歐盟中小企業導入AI時的挑戰提供許多極具價值的策略作法,值得重視。

歐盟計畫文件指出,歐洲目前實際導入AI應用的企業占比極低,其中具備AI導入經驗的中小企業占比更僅有12.6%,主因企業導入AI時常面臨三大瓶頸:導入成本過高、人才短缺與資料欠缺。

首先,AI導入涉及硬體、雲端運算與諮詢顧問等新增成本,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往往難以承擔。其次,多數中小企業缺乏AI工程師及能夠將技術應用於商業決策的跨領域人才,即使政府協助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若企業內部無法維運,AI所能發揮的效益也不易長久。第三,AI導入需建立在經過清理的高品質資料,而中小企業通常欠缺資料治理能力,導致模型無法訓練或效益無法有效彰顯。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歐盟擬在多個地區成立「歐洲數位創新中心」來服務中小企業,希望透過遍布各地的輔導資源,提供低成本試用、技術導入與教育訓練,讓中小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對AI導入的意願。

此外,歐盟規劃設立「隨需AI平台(AI-on-Demand Platform)」,整合開源模型、產業資料與實際應用案例,讓中小企業能迅速對接適宜的解決方案。同時,透過設計模組化課程,提升企業內部的AI素養,培養能轉譯業務語言與技術語言的人才。

回到國內,政府宣示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內容涵蓋智慧應用、關鍵技術與數位基磐三大面向,希望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從政策願景來看,這確實是台灣下階段產業發展的重要起手式,但若要真正使AI落地生根,政策必須從技術導向轉向應用與需求導向。

首先,AI建設不能只聚焦在晶片和演算法等領域,應強化「AI即服務」(AI as a Service)模式,建立中小企業可租用、可模組化的AI平台。如此一來,中小企業不必自建模型,即能按需求訂閱AI服務,如此才能降低企業導入AI門檻,同時也能累積跨產業的共用數據與經驗。

其次,台灣可考慮仿效歐盟設立區域型數位創新中心,由公私協力,結合學研與地方產業聚落,如中部地區的精密機械、南部地區的智慧製造等,讓創新中心成為AI普及與應用的關鍵節點,也成為企業共享經驗、進行模型驗證的平台。

算力即國力,AI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的競爭格局。台灣要把握AI商機,不能只自滿於擠身全球AI供應鏈,更重要的是能否協助國內企業善用AI,強化經營能力。惟有AI走出實驗室,讓相關產品與服務的價值不再僅止於軟硬體生產,而是真正成為工廠生產的效率工具、農作的幫手、醫院的助理、產品銷售的顧問時,政府的「AI產業化、產業AI化」,才算真正的成功。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27700051-439901



2025/10/28
收益型不動產仍「投報率為本」商辦土地開發信心指數續樂觀

2025年第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歷經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美國關稅等衝擊影響,信心指數持續下滑至四年以來的低點,投資人以保守謹慎的態度來面對後續市場發展。

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調查指標持續下探有2大主因,包括央行9月理監事會決議利率維持不變,且並未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連帶影響土地開發價格鬆動;其次,美國實施的關稅戰引發部分產業減產及無薪假增加,使得總體經濟信心指數下滑。

南京復興,商辦大樓。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房市震盪盤整階段,收益型不動產更凸顯「投報率為本」及都市土地稀有性的核心價值。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在土地開發指標的表現上,CCIM投資師暨范之虹都市計畫技師、耕基地政士事務所所長范之虹指出,科技產業用地最受青睞,尤其第三季有台達電69.5億元購買泰豐輪胎觀音3.4萬坪土地及建物,以布局氫能、儲能或資料中心等事業;日月光砸65億元買穩懋公司南科廠房來加速擴充AI先進封裝產能;群光電子10.6億元購買潤泰全球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建物。


由於科技製造業大舉回台投資,以因應美國市場需求,雖然美國對台施以較高關稅,但以輝達與台積電為領頭羊之AI產業裡,台灣為全球唯一AI產業生態系統(Eco System)供應鏈主體,相對影響有限。 


以CCIM市場分析經濟基礎分析理論(EBA)中經濟比重轉移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來觀察,AI產業生態系廠商對於北中南區工業地產的需求仍方興未艾,也是不動產業投資業者,應持續關注的標的。 


林左裕提到,辦公室及土地開發的信心指數仍在樂觀水準,呈現出收益型不動產以「投報率為本」及都市土地稀有性的核心價值。 


以往金融保險業購置不動產,傾向租金報酬率較高的倉儲物流或商用不動產,在金管會調整保險業不動產收益率計算標準下修至2.545%後,保險業評估購置收益型不動產將更為積極。 


不動產投資協會市場交流委員會主委暨CBRE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施甫學表示,台灣正發展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其中不動產資產活化、信託及投資經營管理,將是創造永續價值的關鍵。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19186475460.html






2025/10/28
Q4及明年房市…公股銀估量縮、價微幅修正

公股銀預估今年第四季及明年整體房市,仍將呈現「量縮、價微幅修正」走勢。圖/本報資料照片

公股銀預估今年第四季及明年整體房市,仍將呈現「量縮、價微幅修正」走勢。圖/本報資料照片


公股銀指出,觀察2025年1~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年減27.9%,加以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及近期國內房市仍缺乏利多因素刺激,使潛在購屋者採取觀望態度,致房市成交量回升有限,預估今年第四季及明年整體房市仍將呈現「量縮、價微幅修正」走勢。


整體預估,今年買賣移轉棟數約27萬棟左右,明年將持平或小增至28萬棟左右,都較2024年的35.05萬棟大幅下滑。

雖然買賣移轉棟數下滑,不過公股銀仍看好9月起,政策已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72-2條適用之外,或可稍減自住購屋民眾借不到房貸的壓力,且利率優於市面房貸利率,新青安房貸申請量有機會稍微逐步穩定上升。

第一銀行指出,將持續配合政策,優先承作「首購」及「自用」族群,以協助購屋自住客群,新青安將配合客戶預計撥款時程辦理。合庫銀行分析,預估第四季及明年房市買賣移轉棟數仍需視市場剛性購屋需求而定,房市預估仍將呈「量縮價跌」態勢。

華南銀行主管指出,政府打炒房政策已見初步成效,房市延續成交量低迷、房價向下修正格局。在銀行緊縮放款額度之下,交屋及推案面臨重大考驗,限貸令實施以來,全國預售屋解約量逐漸提升,加上關稅戰對經濟的衝擊陸續發酵,限縮民眾購屋能力,預期房市持續向下修正,延續衰退格局,預估2025年買賣移轉棟數約27萬棟左右,若央行維持不動產管控政策,2026年買賣移轉棟數應與2025年差異不大。

彰化銀行主管分析,第四季房市將呈量縮價緩跌的局面,預估今年房市交易量恐低於27萬戶,為2018年以來的新低。明年因央行有機會調整信用管制,交易量有機會回升至28萬戶左右。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28000191-260202?chdtv



2025/10/28
賣房慘賠先別哭!「虧損抵稅」3年內都可用上

賣房慘賠先別哭!「虧損抵稅」3年內都可用上

個人交易於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地,若有虧損,可自交易日以後3年內抵減房地交易所得。(資料照)


賣房虧損還要繳房地合一稅嗎?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後,個人交易於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地,不管是虧損或獲利,都必須在移轉登記日次日起30日內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房地交易若有虧損,其虧損可自交易日以後3年內抵減房地交易所得。

國稅局指出,依所得稅法第14條之4第1項規定,房地交易所得或損失之計算,是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成本或繼承、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而支付之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交易所得必須課徵房地合一稅;交易若經核定產生虧損,依前開法條第2項規定,得自交易日以後3年內之房屋、土地交易所得中減除。

舉例來說,甲君2019年10月15日以總價1,850萬元買入A房地,2021年1月20日以總價1,900萬元出售該房地並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支付取得、改良及移轉費用共150萬元,申報房地交易損失100萬元(出售總價1,900萬元-取得成本1,850萬元-取得、改良及移轉費用150萬元),經審核後如數核定交易損失。

甲君再於2023年12月3日出售於2022年買入的B房地,交易所得為300萬元,甲君申報房地交易所得稅時未減除出售A房地損失100萬元,經該局提醒,甲君補申報減除該筆房地交易損失100萬元,少繳房地合一稅45萬元。

國稅局呼籲,民眾出售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地應注意房地交易盈虧互抵相關法令規定,避免因不諳所得稅法規定,導致個人權益受損。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96



2025/10/28
房市量縮修正 大建商卻持續在蛋黃區高價獵地佈局

引領中長期房市發展

遠雄建設今年2月下旬以總價136億565萬元、每坪約222萬元,購入高市美術館園區馬卡綠園道、青海路口6128.67坪基地,創下南台灣史上最大土地成交案!

遠雄建設今年2月下旬以總價136億565萬元、每坪約222萬元,購入高市美術館園區馬卡綠園道、青海路口6128.67坪基地,創下南台灣史上最大土地成交案!


央行進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已滿一年,造成市場投資買盤退散且影響買氣觀望,短期雖受政策與高利環境影響,建商在非核心區多採保守策略,都會蛋黃區核心地段反而因稀有性凸顯,仍吸引多家大型建商進場高價獵地卡位。展望年底至2026年,業界預期土地市場仍將延續「大者恆大」格局,擁有財務實力的建商與企業將趁勢調整土地庫存,為下一波市場回溫提前佈局。

  今年房市交易大幅量縮 土地市場佈局攸關中長期發展

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第三季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5.2萬棟,年減幅度也達3成,在政策引導下今年房市相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度降溫。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今年前三季住宅類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7969.4億元,年減3860.8億元,減幅32.6%,與去年前三季就已破兆元的順風順水情勢大相逕庭。 房市受打炒房政策影響,土地市場明顯降溫,但今年以來,仍有多家大建商持續進場購地,包括遠雄建設大手筆以總價136億元買下高雄美術館園區6129坪土地、每坪成交價約222萬元,愛山林與宏匯集團攜手投資171億元取得南港台電CR-1都更案等。

熟稔全台房市與土地市場的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分析表示,台北因開發成熟,大筆土地釋出已稀有,土地整合平均需達10年,加上建照取得、興建開發與銷售,往往一個中大型建案即須耗時約15~17年,因此建商取得台北精華區土地,目前主要朝向危老、都更,或運用聯盟、合建等方式開發。但隨著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發展高科技產業,除了中科二期台積電擴廠與南部大南方新矽谷計劃,南科去年營業額已突破2.2兆元,今年可望再創新高紀錄,房地產市場也跟隨政府重大建設、產業發展與人口遷移加速發展,也持續吸引大建商朝向中南部蛋黃區大筆精華地購地開發。

  土地市場交易滑落 大建商卻持續獵地布局精華區

備受矚目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因重大建設題材不斷,土地交易不減。(圖:業者提供)備受矚目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因重大建設題材不斷,土地交易不減。(圖:業者提供)

根據統計,2025年前七月台中三大屯區土地交易量明顯縮水,北屯區僅13筆,較去年同期的84筆暴跌84.5%;南屯區雖以34筆居冠,但也從去年的102筆下滑66%;西屯區則從31筆降至17筆,減幅逾45%。不僅買賣冷清,台中市府舉辦的重劃區抵費地標售也接連失利,然而,在整體土地交易趨緩之際,仍有大型建商與企業選擇「危機入市」,逆勢布局精華區土地,鎖定長期發展潛力。 備受矚目的水湳經貿園區因重大建設題材不斷,土地交易不減。其中,今年6月逢大段22地號由台中在地建商「惠宇建設」得標,以38.61億元購入,面積3,818坪,換算每坪單價達101.11萬元震驚業界。

今年9月,興富發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博元建設豪擲40億元,買下中悅機構總裁李兩平持有的台中惠國段116、117及118地號三筆土地,面積達1,050.22坪,每坪成交價高達380.8萬元,創下近年中台灣土地市場罕見的大手筆紀錄。此次買下的土地座落於市政北七路、近惠中路口,屬於七期核心精華地段,原本雙方計畫合作推案,最終博元改為買斷方式,預計將朝輕豪宅產品方向設計。

同樣動作頻頻的上市建商櫻花建設,今年10月再以6.42億元取得南屯單元三永新段11地號土地,總面積約1,071坪,每坪約60萬元。該筆土地位於五權西路二段、鄰近益豐路雙幹道,距離國道1號與台74線出入口皆近,區位條件成熟。 此外,坤悅開發看好北屯區四期重劃區北平路商圈的開發潛力,去年8月以總價10.98億元、取得北屯區東峰段10戶透天社區與便利商店、合計561.14坪土地後,今年3月再度加碼6.9億元,分二次拿下東峰段約370坪土地。坤悅近年來總計砸逾17.8億元、整合土地面積達931.67坪。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指出,雖然整體土地交易量大幅滑落,但從成交單價與買方結構觀察,市場呈現「價穩量縮」格局。近期出手的多為資金雄厚、推案經驗豐富的建商或企業,著眼於中長期土地價值與區域供給稀缺性,例如水湳經貿園區、單元重劃區等地段,均屬中台灣具備高發展潛力的指標重劃區。

  高雄轉型高科技業 建設成果吸引大建商紛紛高價購地

郡都集團今年8月以總價30億8754萬元、每坪約298萬元,取得農16特區明誠三路旁的1036坪商四土地。郡都集團今年8月以總價30億8754萬元、每坪約298萬元,取得農16特區明誠三路旁的1036坪商四土地。

高雄美術館園區馬卡綠園道旁,今年2月下旬出現南台灣史上最大土地成交案!遠雄建設公告,以總價136億565萬元、每坪約222萬元,向林商號合板公司,購入高市美術館園區6128.67坪基地,該基地位於馬卡道路、青海路、龍水二路角地緊鄰青海公園的特定住五土地。遠雄建設近年來持續深耕南部高質感住宅市場,去年即向中石化以總價28.46億元,購入楠梓壘球場3795.81坪住三土地,每坪得標價約達75萬元。 遠雄房地產行銷協理楊士瑩則說,美術館園區馬卡綠園道的優質綠意環境,已出現景觀豪宅單坪8字頭實登價,馬卡綠園道與青海路口的基地,預計分2期開發,將以高品質輕豪宅為主,推案時程仍須1、2年。

城揚建設集團以總價約23.8億元,購入美術館園區美術南三路1120坪大筆精華地。城揚建設集團以總價約23.8億元,購入美術館園區美術南三路1120坪大筆精華地。

最新實價揭露,郡都集團繼明誠三路、南屏路口興建企業總部大樓,持續洽談一年後,8月終於以總價30億8754萬元、每坪約298萬元,取得明誠三路旁面對明華國中的1036坪商四土地,目前基地上的建物租給全聯與旺來興賣場。 郡都集團董事長唐承表示,明誠路段大面積精華地釋出已逐漸稀缺,當前房市低谷期,何時反彈回溫必須等待時機,因此續當房東將基地出租給商場,日後規劃推案也將秉持一貫高質感方向與嚴謹工法,以優質建質建築作品呈現,以2~3房為主力。

土地市場最新傳出,城揚建設集團下半年大舉獵地已40多億元,今年7月中旬開始,包括25期逾800坪的住宅區大基地,以總價逾14億元成交,8月份又在美術南三路旁,城揚以總價約23.8億元,購入1120坪大筆精華地,七賢一路也以總價約6.4億元買下約400坪商業區精華地。

城揚建設集團董事長楊振宗指出,高雄近幾年來在市府團隊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北高雄在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廠區開發、南高雄亞灣區2.0計畫推動,多家國際大廠也在高雄設點,高雄房市中長期仍將受惠建設成果,雖然房市景氣波動難免,房市低谷期反而讓土地較容易洽談更佳條件,因此持續看好高雄房市,近期購地已逾40億元,集團庫存精華地逾5萬坪,推案仍按正常腳步,維持高品質與強化規劃內容,以硬實力展現,才利於迎接房市回溫契機。

房市量縮修正 大建商卻持續在蛋黃區高價獵地佈局  引領中長期房市發展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89



2025/10/28
致伸科技董事長 潘永中 衝多感技術融合 做客戶AI賦能夥伴

致伸科技董事長潘永中接受專訪,暢談營運目標與業務規劃。圖/顏謙隆

致伸科技董事長潘永中接受專訪,暢談營運目標與業務規劃。圖/顏謙隆


潘永中 小檔案
潘永中 小檔案

致伸科技 小檔案
致伸科技 小檔案
致伸近五年營運概況
致伸近五年營運概況
致伸近五年營運概況
致伸近五年營運概況

「我們沒有做機器人、電動車,但是我們讓它們更聰明!」致伸科技董事長潘永中信心滿滿地指出,致伸是少數可以做到視覺、聽覺、觸覺兼具三感合一技術的公司。透過多感技術融合,致伸要以「多元感測技術融合平台」,成為客戶的「AI賦能夥伴」,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致伸主力產品涵蓋滑鼠、鍵盤等許多電腦周邊產品,如何看待今、明年PC/NB產業展望?

答:電腦市場具備成熟的技術和應用,整個市場不會大幅成長,但每一年仍有5%~10%穩定成長。觀察今年PC周邊也是同樣成長,有一個原因可能是AI PC,電腦換新、周邊也換新,帶動整體換機潮,雖然不如AI伺服器瘋狂成長,但還是維持穩定成長的狀態。

對致伸來說,公司在周邊技術突破,因此還是有一些特別的成長機會。舉例來說,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滑鼠滾輪技術,是全球頂尖,在這個沒有成長的市場裡面,我們帶入新產品,所以市占擴大。致伸在全球滑鼠的市占率大、其他在鍵盤,軌跡板也還有努力提升的空間。

此外,致伸去年成功打進通路品牌,全線打入他們的電腦周邊產品供應鏈,包括滑鼠、鍵盤、甚至耳機都開始出貨,明年更逐步放量,因此電腦周邊產品業績有合理的成長。

然而價格競爭仍在,特別是紅色供應鏈的競爭,如何守住毛利率是致伸持續努力的地方,設法把高毛利的出貨量放大,維持毛利率表現。

問:進入AI時代,致伸特別成立了AI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如何看待AI時代台灣電子業的機會和挑戰?

答:大家要變成AI使用者,一直丟資料給AI,其實這個過程幫助AI更多。我們回過頭思考是要作為資訊輸入者,還是要變成AI賦能的公司。長遠來看,邊緣(Edge)的感知能力與演算軟體才是關鍵,重要的是賦能給AI。致伸想要做一個賦能者,最近公司就有一個slogan(標語):「我們沒有做電動車,但是我們的技術讓它們更聰明」。

AI就是一個大腦,沒有眼睛、耳朵,就像大腦沒有資料也就沒用,或是資訊不正確,判斷也會發生錯誤。致伸集團這一年來做了很多跨技術平台合作,致伸是影像擷取,集團內的迪芬尼是聲音輸出與聲音擷取,我們前幾個月也投資了一家做指向型麥克風的加拿大公司,強化我們在麥克風零件技術的實力。

集團核心在眼(camera)、耳(麥克風)、嘴(喇叭),在AI浪潮之中找到了角色,是業界當中極少數一個同時具備三感合一的技術和零件製造工藝的集團。

致伸集團研判機會在邊緣AI,雲端AI愈流行,對邊緣AI需求就愈多。就像大腦需要兩個眼睛、兩個耳朵、一張嘴,但估市場需求會有1~2年的時間差。現在三感合一產品現在大多是視訊會議系統,至於監控產品方面,致伸解決方案除了影像還加上聲音,預期等到2026、2027年開花結果。同時感測技術在機器人的應用也會愈來愈多。

問:致伸是知名美系電動車廠供應商,今年車市逆風,對電動車趨勢及產業競爭的看法?

答:汽車產業只能看長、不能看短。短期來看,的確受到全球車市低潮影響,不過致伸做的是喇叭、麥克風、camera,這是車子裡必備的,長期來看還是穩健成長。迪芬尼專攻傳統車廠,致伸專攻電動車,現在集團整合,提供三感合一total solution。不過做車廠生意要熬得夠久,現在拿到案子,最快要等到2027、2028年才會出貨。

我們今年拿到一家美國電動車的案子,一輛車中所有camera、麥克風和speaker總計25個零件都是由給致伸供貨。透過這個案子可以證明致伸三感合一解決方案的價值是符合市場趨勢。

問:致伸今年持續擴大泰國布局。請談談地緣政治、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之下,全球供應鏈海外布局的變化?致伸未來在生產基地策略性規劃?

答:致伸在台灣、大陸、泰國都有生產基地,迪芬尼在捷克有據點,不過全球在地化生產的趨勢之下,今年擴大了自動化生產投資,就是為了未來走出亞洲,到歐洲、美國製造做準備,特別瞄準車用市場。

汽車供應鏈的生產一定要走自動化,mobility(移動性)才會強,自動化是重要核心製造技術,買一套標準化的設備,放在不同地點生產都一樣,而且設備投資價格差異不大,可以在大陸生產,就能在台灣、泰國、捷克、美國生產,解決了美國人力成本高昂的問題。

大家都在講美國製造,致伸的態度是不會逃避。我們已在尋找、研究美國製造的地點,將會以汽車城為出發點,最快可能會落在2027年。

問:致伸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

答:中長期來看,今、明年有兩個很大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過去這一年大環境每天都在變,短期為了應付外部改變付出了更多成本,客戶預測的不確定性變高了。第二個挑戰是投資,即使外在環境是不穩定的,我們仍須進行必要的投資。致伸目標是每一年都比去年好,設法做到每一年都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27700074-43050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