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產業經濟新聞

2025/09/09
淨零臺北 城市更美 9/11-9/13-2025亞太永續博覽

淨零臺北 城市更美 9/11-9/13「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 邀您一起挺永續拿好禮

為減緩及調適氣候變遷衝擊,臺北市長期致力永續發展,逐步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今(114)年9月11日(四)至9月13日(六)將於「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展出臺北市淨零4帖解方,用「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及「淨零新生活」,為城市退燒、強筋、健骨、養氣,逐步培養北市「永續好體魄」,現場還有闖關拿好禮及自備環保杯免費喝飲料活動,歡迎民眾前往台北世貿一館D區參觀,體驗臺北淨零新潮流。


環保局表示,臺北市因高度都市化、熱島效應及盆地地形等因素影響,年年刷新高溫紀錄,如果把臺北市擬人化,臺北已經發燒了!因此,用「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及「淨零新生活」,來為臺北退燒。為了改善城市熱環境,第一帖退燒藥,從水綠降溫、遮陰涼適、通風散熱3項策略著手改變,目標體感降溫2℃;第二帖藥,強化臺北的綠運輸筋絡,健全捷運路網;第三帖藥,強健臺北的骨骼,提高城市的韌性、更強的氣候調適能力;第四帖藥,養氣,全民同心、公私協力,市民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購,全面推廣低碳生活。邀請市民朋友一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至博覽會場,體驗綠色交通的便利,一同以行動支持永續發展,讓「低碳、減碳、零碳、零浪費」成為臺北的日常,為地球降溫,也讓生活品質真正升溫。


環保局補充說明,現場還有闖關拿好禮活動,參觀即可獲得涼適扇子,隨時幫自己降溫,完成指定任務還可獲得額外小禮物;另外只要自備環保杯,響應「讓自備成為你的標配」理念,即可免費享用飲料,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展區免費入場參觀,歡迎大家一起來挺永續拿好禮。

    相關圖片



資料來源:https://www.dep.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CB6D5C560DE4D2DD&sms=72544237BBE4C5F6&s=146F1A91659839AF



2025/09/09
啟動22縣市巡迴座談》 從基隆出發 賴承諾改善通勤問題

民進黨昨由兼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領軍,啟動全國22縣市巡迴座談,首站來到基隆七堵慶濟宮參拜並與地方黨公職閉門會議。(記者陳逸寬攝)

民進黨昨由兼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領軍,啟動全國22縣市巡迴座談,首站來到基隆七堵慶濟宮參拜並與地方黨公職閉門會議。(記者陳逸寬攝)


民進黨昨天由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啟動全國廿二縣市巡迴座談,首站來到基隆七堵慶濟宮參拜並與地方黨公職閉門會議。議員張之豪轉述,賴清德承諾將責成交通部門改善基隆通勤族客運班次問題,並關注基隆捷運進度,強調中央會在地方建設上全力協助。另張之豪建議賴清德到社宅「住一晚」,賴則說可作為參考,但也希望地方民代一同投入。

賴清德昨天上午赴慶濟宮進行參拜,並借廟方的會議室與基隆黨公職進行座談,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副秘書長何博文、立委王正旭、基隆市黨部主委林明智與多位議員進行閉門會議。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說「台灣頭在基隆,所以我們從基隆出發是個最好的契機,其實他(賴清德)是萬里人,兒時也很常來基隆,所以基隆是他成長的地方,從基隆出發是最好的。」

民進黨基隆市議員張之豪表示。「我們作為地方的民代,就是要扮演這個角色,希望能夠跟府跟院還有黨更連成一線。」

張之豪表示,基隆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台北通勤上班上課,每天通勤族面對的就是班次不足、司機員額不足等問題,「基隆通勤族的交通問題需要改善」,賴清德也承諾將責成交通部門路協助處理。另針對社宅他建議賴能到社宅「住一晚」,賴清德回應可作為參考,也希望地方民代一同投入,透過短影音等方式加強宣傳。張後續也向黨中央強調,總統才是最佳男主角,應親自下鄉與政策連結。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723176



2025/09/09
屋頂光電補助申辦 11縣市開跑

經部獎勵最高30萬 地方政府另有加碼

經濟部攜手地方政府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單案最高補助30萬元,已有11個縣市啟動申請作業。(資料照)

經濟部攜手地方政府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單案最高補助30萬元,已有11個縣市啟動申請作業。(資料照)


經濟部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每瓩補助三○○○元、單案最高三十萬元;經濟部能源署昨說明,全台二十一縣市已加入計畫,並核定近二年約十三億元經費,須向各地方政府申請,目前已有十一個縣市啟動申請作業,十個縣市則是進行地方程序,民眾可向各地窗口申辦與諮詢。

各地行政程序不同 可向窗口諮詢

該計畫獎勵對象為屋頂面積一○○○平方公尺(約三○二坪)以下的屋主或光電業者等,每瓩獎勵設置民眾三○○○元、每案最高三十萬元,由經濟部撥款,地方政府執行。

地方政府也有加碼獎勵,目前有十個縣市自行提撥補助方案,其中高雄市、台北市與彰化縣各提撥一千萬元設備加碼,中央及地方積極鼓勵家戶參與。

能源署表示,屋頂型光電補助受到民眾歡迎,不少人致電到能源署洽詢,不過實際是由地方政府執行;目前經濟部已核定並撥款十三億元經費,但各縣市行政程序不同,能源署特別彙整申辦與諮詢窗口名單,提供民眾參考。

能源署表示,全台二十一個縣市加入此計畫,截至九月一日,有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與台東縣等十一個縣市已正式啟動申請作業;基隆市、宜蘭縣、新北市等十縣市目前還在地方議會審議中,並陸續展開預算墊付作業。

經濟部表示,此次獎勵可追溯至今年一月一日後取得設備登記案件,有意參與的民眾可把握時機提出申請。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3148



2025/09/09
工廠遊引爆新藍海

「工廠遊」成暑期旅遊黑馬,食品、汽車、建材工廠轉型觀光,吸引大量遊客並帶動收入,但安全、體驗及營運挑戰仍存。

圖╱中新社

圖╱中新社

今年以來大陸工業企業獲利情況

今年以來大陸工業企業獲利情況


新聞提要■隨著戶外旅遊受極端天氣影響,愈來愈多消費者將目光轉向室內行程,意外帶動製造業結合文旅體驗的「工廠遊」迅速竄紅。這些工廠透過低價門票、科普性質以及高互動體驗,吸引不少民眾走進工廠「尋寶」,創造今夏文旅市場新藍海。


大陸社群媒體上近日掀起「工廠遊」的熱潮,各種旅遊攻略五花八門,不論是食品飲料、農產加工到汽車製造領域的車間工廠,都成為今夏暑期旅遊的黑馬。甚至如小米汽車等網紅工廠的參觀券更是一票難求,想要進場還得先拼手速。

與傳統印象工廠的「髒亂差」不同,隨著製造業向文旅轉型以創造商機,如今很多廠區已成酷炫的代名詞。食品加工是最早轉型觀光工廠的行業,早在2021年,飲料品牌元氣森林就在湖北咸寧打造觀光工廠,透過低價門票、贈品與現場新品體驗,讓消費者有吃有玩又有拿,提高品牌黏著度並刺激飲品銷量。

此外,廣西柳州的螺霸王螺螄粉工廠,門票僅人民幣(下同)36元,遊客不僅能實地體驗生產環節,還可享用螺螄粉自助餐,讓消費者直呼物超所值,快速成為當地的網紅景點。此外,北冰洋、新希望等食品、飲料工廠透過DIY活動、互動式操作,延伸消費場景。

工廠搖身變打卡聖地

工廠遊的風氣也吹到傳統製造業,汽車工廠紛紛變身熱門打卡地。2024年,蔚來的合肥工廠接待超13萬參觀民眾;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成新晉熱門景點。小米汽車工廠今年初首度開放參觀,報名網站開放首日,短短1小時就有2.7萬人湧入,換算下來拿到參觀券的機率僅0.08%,其火爆程度比春運搶票還要激烈。另,宇樹機器人春節開放500個參觀名額,1小時即售罄,足見市場之熱。

貴州的興達興建材公司更是直接將工廠改為遊樂園。砂石堆場變身為卡丁車賽道,水塘升級為生態垂釣,還設有高空彈跳、攀岩、迷宮、餐飲等設施。今年5月2日試運營以來,已吸引近10萬人次遊客。

工廠遊的興起,除了營造品牌影響力,亦希望創造更多業外收益。尤其近年大陸經濟增長乏力,大陸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率繼續下滑至-1.7%,企業不得不另覓商機活水。

熱門工廠遊的高流量,直接反映在業績上。例如青島啤酒博物館,春節期間接待4.63萬人次,實現近400萬元營收。柳州螺霸王產業園2024年單靠門票與現場銷售進帳2,000萬元,實現名利雙收。

商機上看人民幣千億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公布的「2023-2028年中國工業旅遊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大陸工業旅遊在旅遊總產值的占比僅不到5%,與全球平均超過10%的占比相比,還有極大增長空間。報告還指出,2025年,大陸工業旅遊市場規模將突破450億元,未來數年內,該市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8%~22%之間;預估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

不過,商機背後也隱藏著諸多挑戰。隨著遊客數量激增,部分工廠旅遊項目因安全設施不足、體驗流於表面、價格與價值失衡,導致遊客滿意度下降,甚至出現虛假宣傳等問題。對於企業來說,亟需建立嚴格的安全與遊客管理機制,確保生產與參觀活動互不干擾,並加強現場體驗的規劃和導覽專業度。此外,部分企業開發旅遊專案若盲目複製網紅模式,內容雷同,則遊客重遊率較低。

此外,工廠本身的生產流程、技術細節,一旦對外開放,需保護企業的機密資訊與生產線穩定性。如何在提升文旅營收的同時,維持品牌信譽、保障生產安全、加強人員培訓,將是業者持續布局工廠遊的關鍵課題。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08000409-260209?chdtv



2025/09/09
聖水洞 都市再生典範

首爾聖水洞原先為衰敗的傳統工業區,直到被年輕世代發掘,將閒置工業倉庫改造成為畫廊、咖啡館,漸漸重獲新生。

圖╱中新社

圖╱中新社


新聞提要■聖水洞,是首爾都市再生的代表性地標,也是IG熱門打卡景點,更是瞭解韓國MZ世代生活觀的最好方式。


精句選粹■The neighborhood wasn’t always this snazzy.

韓國首爾的聖水洞,可以說是集新潮、扎根傳統與文化的地方。在這裡會看到最有創意、最具潮流的時尚,也會看到相當古老的舊式修鞋店。

聖水洞也是到訪首爾旅行的必遊聖地之一,不只是對遊客、即使是對韓國人而言,聖水洞都充滿著驚喜!

聖水洞到處都是熱門打卡景點,走在聖水街區有如穿梭在IG的最新動態裡,每月都有約90家的快閃店、潮流時尚與美妝工作室,不時有名人出沒,因為這裡也是韓國最大的流行音樂經紀公司之一SM娛樂的所在地,還有韓國最貴的豪宅之一的Acro首爾森林。

然而,聖水洞並不是一直以來都是這麼的時尚、如此的充滿著驚喜。

被年輕世代發掘

1960年代,聖水洞就只是個逐漸衰敗的製鞋等工廠林立的傳統工業區,當整個工業區到處是閒置工業倉庫、工廠的1990年代,被年輕世代發掘,將工廠改造成為畫廊、咖啡館,漸漸的開始有藝術家們進駐到這個幾乎被閒置的舊工業區裡。

聖水洞出現改變的情形,開始引起區與市政府的注意,並在首爾市政策架構下,透過引導型都市更新,提供創業補助、空間媒合、公設改善與交通優化等誘因。更重要的是,聖水洞的都市更新,不訴諸全面拆除,而是在保留原有的紅磚歷史建築與工業景觀特色的基礎上,引入創意產業與設計品牌,實踐文化導向的再生模式。

就以「Onion 聖水」咖啡館為例,這間咖啡館是座落在1970年代的金屬工廠,咖啡館的特色是保留了風化紅磚、鏽蝕鋼板與原名招牌,呈現出歷史與工業風格的交融,不但成為IG打卡熱門景點,也成為都市再生的代表性地標。

事實上,在聖水洞處處可見保留工業建築風貌的餐飲、藝術表演中心與空間,藝術家們也開始進駐這裡,甚至具有創意的年輕企業家們也願意到這裡創業。當然,一些古老、有著扎根傳統的手工製鞋店等,至今仍有保留。

城市紳士化 租金速飆漲

只是當一個城市重新再生、出現生機後,就會出現紳士化(Gentrification)的現象,聖水洞也不例外。聖水洞主要商業街區的租金已翻了一倍。

儘管曾在2015年首次實施了紳士化預防措施,將部分街區指定為「可持續發展區」,並限制特許經營和集團品牌的經營,但租金仍然大幅上漲。

於是聖水洞區政府在2023年向國家層級倡議修法,並公開呼籲國會修訂《商業建築租賃保護法》、《區域商業區法》與《不動產交易申報法》,以防範過度商業化導致首爾都市再生的指標案蒙上了紳士化的陰影。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聖水洞已經從衰敗的工業區轉化為是充滿活力與創意的文化藝術中心,也是一個城市再生的故事。聖水洞更是最好、最快瞭解韓國MZ世代生活觀的地點。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908000407-260209?chdtv




2025/09/09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華生打造一條龍飲水循環

華生水資源董事長胡端圓堅守66年永續信念,自建回收體系、導入AI物流,實踐高達九成容器回收率,打造一條龍循環經濟。記者蔡宗儒/攝影

華生水資源董事長胡端圓堅守66年永續信念,自建回收體系、導入AI物流,實踐高達九成容器回收率,打造一條龍循環經濟。記者蔡宗儒/攝影


我們只賣水,不賣瓶子。」華生水資源董事長胡端圓語氣堅定,但是這一句簡單的話,背後卻是一條66年來始終如一的永續之路。

走過一甲子 推產業革新

華生成立於1959年,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包裝水公司之一,由胡端圓的父親一手打造。當年他從空軍退伍,看見了「水土不服」的市場缺口,讓華生切入專為外僑與美軍供應蒸餾水的生意。這一賣,就從玻璃蒸餾水一路走到數位物流和ESG時代,見證了台灣產業的變遷,也默默引領台灣飲用水市場的循環革新。

走過一甲子,華生的服務對象逐漸擴展到企業、機關與家庭用戶。如今,華生每年的活躍客戶約有4至5萬戶,累積超過數十萬名客戶,其中,企業用戶占比高達八成,包括台積電、文華東方與香格里拉等五星級飯店,都是老客人。

對胡端圓來說,永續並不是從ESG熱潮才開始的議題,而是公司經營最根本的信念。他重申:「我們從來不賣瓶子,只賣水。」這句話說得容易,但要實踐,卻需要獨立且完善的經營體系支持。

生產到回收 全都靠自己

華生自設工廠、生產線與配送系統,採取一條龍經營,從製水、送水到瓶桶回收與再製,全靠自家團隊完成。公司超過九成的容器回收率,早在「循環經濟」這個名詞流行之前,就已經是日常營運的標準。

傳統的飲料與市售瓶裝水,把水和瓶子一起賣,製造了大量一次性塑膠垃圾。而華生的做法,則是將瓶子回收清洗後重複使用十幾次到數十次,甚至破損後還會粉碎賣回原料供應商,實現原料回收再生,形成閉鎖式的循環經濟。

「你口渴的時候去便利商店買一瓶飲料,那是短期飲水,但是我們做的是長期飲水。」胡端圓以市場區隔說明商業策略,這樣的市場定位,不僅避開了價格敏感的短期瓶裝水競爭,也與永續價值形成了深度連結:長期訂水的用戶,更能支持回收機制的穩定運作。

這套模式與ESG緊密結合,尤其在「E」(環境)與「G」(治理)兩項表現突出。企業透過長期飲水服務,避免一次性瓶裝水的浪費;自產自運與高回收率,則大幅減少碳排放與垃圾量。此外,華生也導入ERP系統與AI物流管理,持續數位轉型,提高配送效率與資源利用。

2018年,文華東方酒店為落實永續政策,尋求玻璃瓶裝水供應商,但全台遍尋無果,最終找上了華生,不過,當時尚無該產品線的胡端圓,坦率地拒絕了。

但文華鍥而不捨,甚至提出:「不然你賣我簡單設備,我自己做。」不料,這個提議最終還是被胡端圓拒絕了。

「我是水公司,又不是機械廠,怎麼賣設備?」後來,他遇到適合的設備供應商,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砸下2,000萬元投資新設備,終於在2019年,推出符合高端飯店需求的玻璃瓶裝水。

豈料這個計畫剛成形就遇上新冠疫情,飯店用量大減,新產線一度幾近停擺,「我們那時候真的差點收掉。」胡端圓苦中帶笑地說。

難題全克服 技術更成熟

其實,這項新計畫初期產品問題重重,還包括瓶蓋鋁片容易割手、瓶身設計不夠穩固等,都需一一克服。胡端圓說:「光是為了解決鋁蓋割手的問題,我們改了好多次。最終研發出現今的瓶蓋設計:沒有安全扣環、改套收縮膜,搭配瓶身回收再利用,每年可供應近百萬瓶。」

然而,即便技術成熟,這條產線至今尚未回本。胡端圓無奈地表示。雖然已有文華東方、香格里拉等五星級飯店支持,但有更多飯店仍因成本或習慣選擇一次性寶特瓶。

「做ESG,真的要看老闆有沒有決心。」胡端圓語重心長地說。

挺循環經濟 少用寶特瓶

他強調,華生的生產模式本身就是落實歐盟循環經濟六大環境目標之一。公司自動化程度高,導入ERP與AI物流系統;在能源面方面,也已裝設太陽能板與節能設備;即使碳足跡還無法做到全面淨零,但至少,華生每天都在做「真正能少用一個寶特瓶」的事。

這樣的理念,也延伸到企業社會責任(S)面向。除了定期捐款支持基金會,華生最大的社會貢獻,是讓數萬家企業與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塑。「今天很多企業去淨灘;我們是每天回收自己的產品,天天減塑。」胡端圓說。

儘管玻璃瓶裝水產線尚未損益兩平,華生仍持續推動產品創新。例如自行開發一台「占兩個停車位大小」的瓶裝水製造設備,瞄準海外市場與飯店內製水點。

推廣新應用 須政策配套

胡端圓甚至構思接洽便利商店,想推行玻璃瓶裝水的循環使用機制,「像循環杯一樣,喝完拿去便利商店退瓶。」不過,胡端圓也清楚,若沒有政策配套與大眾意識轉變,這條路不會輕鬆,「我們做的事,曲高和寡,但期待有人能看見」。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76/8988436



2025/09/09
和椿科技董事長、副董事長:解缺工 AI+機器人膺重任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右)、副董事長張以昇(左)暢談機器人的整合應用與前景。圖/王德為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右)、副董事長張以昇(左)暢談機器人的整合應用與前景。圖/王德為


根據內政部7月統計,台灣距離超高齡社會僅一步之遙,和椿(6215)董事長程天縱表示,和椿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台灣高齡少子化及缺工的問題,因此,全力發展第二曲線業務,以「AI+機器人」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為定位。


和椿科技成立於1980年,以代理自動化、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等精密零組件起家,副董事長張以昇表示,公司的英文名字為「Aurotek」,就是自動化「Automation」加上機器人「Robotics」。

結合智能與動能 打造成長第二曲線

2023年程天縱接任董事長後,思考該如何讓這家40多年的老企業再創新局,他決定以機器人業務為成長第二曲線。他認為,台灣社會已邁入高齡、少子化,勢必遇到缺工的問題,提供自動化、機器人等服務,可以為產業解決問題。張以昇觀察,國外所謂的3K(骯髒、吃力、有風險)、4D(骯髒、困難辛苦、危險、疾病預防)等領域,均很難招募到員工。

程天縱認為「智能與動能的結合,才是未來產業的剛需」,如複合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自駕車等,原本預期2030年~2040年才會成熟,如今拜AI發展快速,在算力、算法、大型模型及數據均具備的情況下,機器人的「大腦」已真正爆發。然而機器人的發展還要看「小腦」,即模擬數據、訓練及感知規畫執行,並結合自然語言及視覺辨識。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 小檔案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 小檔案

程天縱表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的元年」,處於誕生期,初期良率低、生產成本高。而專用型機器人(如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正處於成長期。

解決客戶痛點 拿最好東西放進拼圖

機器人最基礎的功能,可解決人力缺乏問題,中期來說,可提供流程優化,改變企業工作方法,最終效益則是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

過去和椿代理各種品牌的精密零組件,好比賣各式各樣的饅頭,讓客戶自己挑選,但「其實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愛吃」。然而,進入到機器人時代,和椿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程天縱打個比方,「我們現在改賣蛋糕了」,蛋糕要視場景而定,有生日蛋糕、結婚蛋糕,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不同的設計。

和椿針對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提供解決方案,有點像是「拼圖」,根據客戶的需求,拿出最好的東西放在拼圖裡。如果最後仍有「拼圖的空白」,和椿會投入研發資源,以補足代理產品的不足。

不少產業將掀巨變 產值想像空間無限大

程天縱說,系統整合商的規格由客戶來定,而解決方案供應商則以「顧問」的身分告訴客戶「我為什麼要提供這個方案」。

機器人初期應用情境會先在結構化環境中,例如工廠等,未來會走進家庭。這種改變,會推動許多產業出現大變革及骨牌效應。最先影響的是家電業,試想,機器人普及後,幾乎所有的家電都需要重新設計,朝向模組化、堆疊來進行。接下來,營造產業也要因應改變,甚至於廣告商,未來廣告投放對象未必是人類,可能是AI機器人,整個產業的變化,想像空間無限大。

和椿科技副董事長張以昇 小檔案
和椿科技副董事長張以昇 小檔案
和椿機器人事業版圖布局
和椿機器人事業版圖布局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908700071-439901



2025/09/02
六都前八月房市交易近八年最冷

北市8月移轉量僅1,704棟寫同期低點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據六都地政局最新公布資料,六都8月買賣移轉棟數約達1.67萬棟,呈現年月雙減,月減11.6%、年減32.1%;累計今年前八月約13.57萬棟、年減27.8%,則是近八年來同期最冷買氣。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8月買賣移轉棟數是反映7月至8月初的市況,因適逢暑假出遊旺季,房市交易相對清淡,加上這段期間颱風、豪大雨干擾,影響民眾看屋、購屋時程。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台北市8月移轉量僅1,704棟,寫下2003年有紀錄以來的同期新低,主因區域市場多屬高總價產品,在當前限貸令難解,讓國際局勢有高敏感度的高資產族群不僅出手謹慎,且又遇貸款難貸,以致北市買氣相對疲弱。

資料顯示,今年8月六都移轉量達1.67萬棟,為月減11.6%、年減32.1%;其中台北市8月交易量僅1,704棟,為月減17.8%、年減33.4%,寫下統計以來新低量;新北市達3,777棟,呈月減15.2%、年減34.3%;桃園市為3,292棟,月減20.6%、年減30.4%;台南市單月交易量為1,572棟,月減7.6%、年減37.4%。高雄市則達2,576棟,月減8.7%、年減35.4%。

8月台中市為唯一交易量較7月增加城市,單月買賣移轉棟數3,742棟,月增2.3%、年減25.1%;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台中市因海線城鎮的交屋潮撐盤,尤其梧棲區8月移轉量達350棟,寫下統計以來的單月第三大量,沙鹿區量能也貢獻不少;加上市區也有指標案陸續交屋,讓台中表現一枝獨秀。

累計今年前八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僅13.57萬棟、寫八年來最冷。其中,台北市、台南市各約1.55萬棟、1.31萬棟,均年減26%、32.3%同寫八年最低。新北市、高雄市分別是3.12萬棟、2.11萬棟,也出現年減30.3%、34.5%均是近九年新低紀錄。

信義房屋(9940)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第3季政府管控房貸後,民眾看待房市趨於保守,再加上貸款問題,讓買氣進入冷靜期;雖然近期有房貸政策討論的聲音出現,9月又有央行理監事會議,惟認為央行對當前房貸政策調整幅度有限;不過年底銀行的自主管理實施滿一年,屆時是否有調整空間,將會是另一個資金面的觀察指標。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認為,即使後續管制政策有所鬆綁,僅會針對自住購屋族適度放寬,今年房市量縮趨勢難扭轉。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26/8977334



2025/08/28
AI驅動創新應用 打造未來科技城市

2025智慧城市新經濟力論壇》AI驅動創新應用 打造未來科技城市

《財訊》雙週刊舉辦智慧城市新經濟力論壇,各界互相交流成功經驗。

▲《財訊》雙週刊舉辦智慧城市新經濟力論壇,各界互相交流成功經驗。(圖/陳俊松攝)


AI趨勢當道,台灣各縣市政府也努力藉此強化城市治理並創造商機;不僅城市交通、醫療、安全監控等效率獲得大幅提升,甚至成為產業外交利器。


百工百業都在談AI,各縣市政府也正積極利用AI來打造智慧城市;但企業如何幫政府完成這項任務?目前成績如何?國外又是怎麼做的?《財訊》8月144日特別舉辦了智慧城市新經濟力論壇,邀請相關政府和企業人士分享經驗。

輸出國際!解方助攻外交

外交部長林佳龍致詞時指出,外交和智慧城市的關係其實很密切,因為台灣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應用實力堅強,而且已經輸出國外。外交部推動「總合外交」,其中的「榮邦計畫」內含8大旗艦計畫,包括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可信賴網路與數位治理、主權AI等,希望智慧轉型、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一次到位。

林佳龍說:「以前台灣派農耕隊或技術團隊去建立外交關係,現在輸出的是智慧解決方案,協助他們彎道超車。」台灣不只技術到位,更重要的是值得信賴。總統賴清德上任以後推5大信賴產業,最近又提出千億元預算的AI 10大建設,預料台灣自己科技蓬勃發展之際,同時也為外交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論壇上,遠道而來的JR東日本行銷總部城市開發部經理出川智之,分享了公司發展智慧城市的緣起和過程。該公司位於山手線高輪Gateway站旁的Takanawa Gateway City,今年3月27日開始營運,是日本最大開發案。這座智慧城市透過城市營運系統,蒐集、儲存和連結來自城市內外的各種數據,分析整合後提供服務,例如依當天天氣、交通壅塞狀況提供居民或乘客路線建議。

這裡還重視永續,建築物內設有沼氣設施,以及日本最大的蓄熱層,打造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是零的生態友善城市。由於興建的概念是「豐富百年後生活的試驗場」,這裡還有一個商業創建設施,以環境、流動性和醫療保健為主題,集合日本國內外產學界和百餘家新創公司,思考新的解決方案,共同創作和實驗。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則指出,高雄算力、應用力、人才力和整合力四力齊發,引領台灣城市AI生態系。例如,2024年高雄市辦了157場次演唱會,帶來171萬人次;儘管有一天多組開唱,駁二、國家體育館和高雄巨蛋共20萬人,但AI預測和動態號誌調控得當,市府智慧儀表板上看得一清二楚,1小時內就疏運完畢。由於有些人甚至遠從新加坡等地到高雄追星,去年演唱會觀光產值達57億元,成功帶動了演唱會經濟。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說明智慧高雄燈塔計畫,目標是成為智慧城市示範基地。(圖/彭世杰攝)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說明智慧高雄燈塔計畫,目標是成為智慧城市示範基地。(圖/彭世杰攝)

協助記錄!減省醫師時間

此外,高雄市去年12月還啟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聯手輝達、中華電信等公司,支援高階算力和模型軟體技術,同時也結合府局處、中鋼、台電、港務公司等國公民營企業參與。這個計畫將覆蓋大高雄地區各類影像攝影機串流,偵測涵蓋水利、交通、工務、場館、運輸領域等治理情境。高雄市還啟用全台首座GB200算力中心,未來希望成為全球智慧製造和智慧城市示範基地。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總經理張本元指出,傳統AI以鑑別式AI為主,也就是辨識語音、影像等,現在進化到生成式AI;調查結果顯示,在AI 2.0時代,全球城市AI應用首重政府管理與營運,公部門如果使用AI 1年可節省490億美元;其次是安全、防護與韌性,使用AI工具可以節省公務員19.8%的時間。中華電信透過網路、資安、雲端等數位韌性、數位轉型和AI技術,從交通、健康和治理,協助政府實現智慧城市。

以醫療為例,醫療AI助理透過LLM(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協助醫護記錄病例資訊,醫師可以用更多時間和病患互動;由於看護可能是外籍人士,AI也能把醫師診斷和醫囑轉成文字並且翻譯成外語。治理方面,AI也能提供智慧巡檢服務,包括電塔、橋梁、風機、災害、軌道、汙染,都能請AI代勞。例如空中偵測到落水人員,可以自動引導無人機到落水處,自動投放救生衣,未來還會攜手政府和產業共同打造永續智慧城市。

建築業碳排占全球37%,各國政府都重視打造低碳建築這項議題,而擁有20年以上軟硬體系統整合經驗的樺康智雲公司,致力於智慧建築,同時不斷應用最新技術,客戶包括金融業、科技業、醫院、學校和多個縣市政府。總經理林建全透露,智慧建築的下一步就是要做AI,AI和數位雙生技術深度整合,以預測能耗、優化系統與節能。另外結合AI和數據分析,可依使用者需求提供個人化服務,並搭配直覺式介面,輕鬆控制照明等系統。

林建全強調,很多資通訊的人提到數位雙生,只注重視覺化效果而已。一般AI技術是Learning by Reading,需要至少1年的時間累積資料,一家工廠1年要花200萬元布建感測器等;但數位雙生是Learning by Doing,建模只要1到3個月,利用大量建築運轉推演數據,在設計的階段評估能耗和減碳效益、分析營運成本、10年以上的未來風險控管等。台灣要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數位雙生勢必有更多發揮空間。

串聯影像!打造智慧防護網

聰泰科技總經理林宏沛介紹自己是非常專注影像的公司,產品應用也很廣泛。關於智慧城市,它的難處在於並非單一場景,而是多線作戰,可以分成機場、港口、交通、文化與公共、偏鄉與山區、災難與應變共6個類別。

事實上,許多地方已經布滿鏡頭,包括類比攝影機、網路攝影機、監控錄影機等,但影像分散而且缺乏即時AI判斷能力,而邊緣運算即是解方。因為這些影像全部傳回到伺服器的成本太高,如果使用邊緣計算,讓AI即時在前端就處理,重要資訊再傳往後面的中控系統,而串聯其間的動作,就是聰泰的強項。

林宏沛提出4大邊緣AI平台結合3套軟體,適用無人機巡檢等場景。聰泰很巧妙地結合電機、資工和數學這3個領域的專家,一起優化平台,使得每個影像都能看清楚,而且立刻有所行動。聰泰結合輝達AI技術,將使邊緣運算的成績更亮眼,對智慧城市的發展也更有貢獻。



資料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80bcd10b-1109-4a12-ba8f-024a2856bcbc



2025/08/28
關稅與匯率夾擊 經部多管齊下支持出口供應鏈

經濟部啟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受影響產業減緩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資料照)經濟部啟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受影響產業減緩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資料照)經濟部協助中小企業應對美國關稅變局

為減緩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經濟部啟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受影響產業調整體質,本月7日全面受理,4項協助措施包括「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及「爭取海外訂單」;另為避免匯率侵蝕企業營運獲利,也與銀行合作推出「遠期外匯避險優惠方案」。

經濟部表示,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和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措施,申請資格上凡是今年一定期間的營收相較去年同期、去年下半年月平均,或今年1至2月平均衰退達10%,皆可申請。

研發轉型補助 中小企業每家最高500萬

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部分,中小微企業保證額度每家6,000萬元、保證成數9.5成,並加碼減免保證手續費最長2年;非中小微企業保證額度每家1億元、保證成數8至9成。

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部分,針對員工3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利率最高2.22%、貸款額度最高3,500萬元。貸款250萬元內提供每家業者1.5%的利率減碼,為期6個月,且提供最低9成的信用保證,貸款100萬元內保證成數一律10成。另,員工超過30人且營收下滑超過15%者,則可申請「振興專案貸款」,提供同等貸款額度與優惠條件,協助企業維持營運彈性。

研發轉型補助部分,針對製造業提供研發創新及設備汰舊換新補助,個案補助(限中小企業)每家最高500萬元,產業聯盟最高4000萬元,補助範疇包含雙軸轉型、技術加值、跨域整合及行銷協助等。另加碼全新設備購置費編列上限40%,用於購置研發、檢測及生產相關全新設備,透過技術升級來維繫產業競爭力,經濟部研擬將設備補助上限提高至50%。

協助企業全球布局 單一企業最高補助500萬

爭取海外訂單部分,單一企業補助每家最高500萬元,2家以上聯合申請補助最高2,000萬元,補助標的包括在海外新設展示中心、服務(維修)中心及發貨倉庫等實體據點,或新增代理商、經銷商等契約,協助企業布局全球,爭取訂單。

另,針對匯率風險,經濟部結合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公民營銀行,推出「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避險額度信用保證措施」,針對申辦外銷貸款且有預售遠期外匯避險需求的中小企業,額外提供最高6000萬元避險交易保證額度,保證成數一律10成,並全面免收保證手續費。

經濟部補充,合作銀行不加收手續費及保證金,並提供優惠匯率,以低門檻、低成本、低風險方式協助中小企業進行匯率避險,減輕財務負擔,並避免外銷利潤遭匯率波動侵蝕,目前已有第一銀、台企銀及玉山銀參與,後續將有更多銀行加入。經濟部也提供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280-280」, 並設網頁專區(https://assist.nat.gov.tw/),供業者查詢最新訊息。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147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