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22
以建築為本,啟動淨零轉型——淨零建築引領 ESG 治理新典範

為推動產業園區邁向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今(21)日舉辦「114 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聚焦建築能效、碳管理、ESG 治理與綠色金融。活動於農業部農田水利署高雄管理處舉行,吸引產官學研兩百餘位代表出席,現場凝聚政策與產業的高度共識。


114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於高雄舉行,吸引產官學研逾兩百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建築能效、碳管理、ESG治理與綠色金融策略

114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於高雄舉行,吸引產官學研逾兩百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建築能效、碳管理、ESG治理與綠色金融策略


政策導向:建築是推動國家淨零的關鍵引擎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在致詞時指出,「以建築為本,啟動淨零轉型,是城市治理的核心策略。建築部門不僅是能源消耗的重要來源,更是創能與減碳的最大潛能所在。當政府、產業與學界能共同打造一個具備數據治理、能源循環與碳權價值的建築環境,城市的永續韌性才能真正被激活。」

他強調,高雄作為全台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與港灣城市,正在積極導入綠建築、再生能源與節能改造政策,並與中央政策接軌,「以高雄為試點,建立可被複製的淨零城市模型,讓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並行,帶動在地企業轉型,讓高雄成為引領台灣淨零建築的示範基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也在分享時指出,建築部門是國家邁向 2050 淨零轉型的核心之一,未來將以「智慧 × 節能 × 創能 × 管理」為四大主軸,推進建築能效與再生能源整合。他強調:「建築的價值不僅止於空間使用,而是能源循環、碳權治理與數據管理的整合體系。」建研所將持續推動智慧化、節能化與低碳化,並以公部門帶頭示範,逐步建立從規劃設計、材料選用、施工監測到運轉維護的全生命週期碳管理制度。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左二)致詞時特別強調建築能效的重要性。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左二)致詞時特別強調建築能效的重要性。


主任秘書欒中丕說明,目前已透過建築能效標示制度與公有建築補助計畫,推動全國多起能效評定案,其中已有大量個案達到「近零碳建築(1+級)」水準;更有案場透過綠電購證成功晉升「淨零建築(0 級)」,展現我國在亞熱帶氣候區推動近零碳與淨零示範的實質成效。

專家觀點:從彩繪光電到立面牆發電,淨零建築的再定義
Join It Sustainable Tech. Co., Ltd. 創辦人薛煒立 以「淨零建築轉型帶來的循環經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淨零建築不是單一技術的勝利,而是一場跨領域治理的協奏。當每一度電、每一噸碳都有可稽核的 Impact,建築就能從成本中心變為收益引擎。」

在一起永續創辦人薛煒立於簡報中解析「節能 × 創能 × 儲能 × 智能」的四大策略,說明淨零建築如何透過AI能源管理與立面發電設計,實現「碳排與電費同步下降」的新永續模式。

在一起永續創辦人薛煒立於簡報中解析「節能 × 創能 × 儲能 × 智能」的四大策略,說明淨零建築如何透過AI能源管理與立面發電設計,實現「碳排與電費同步下降」的新永續模式。


薛煒立以「彩繪光電立面牆」技術為例,說明如何讓建築外殼兼具美學、隔熱與創能功能,形成可回收、無光害且具備碳權價值的新世代綠建築;當立面會發電、外殼能減碳,城市的每一面牆都能變成碳匯資產,把 CapEx 轉為可預期現金流與 IRR。

產業共識:從工業區出發,建構綠色示範鏈
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總會長許正雲指出,工業區是全台能源使用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最具轉型潛力的主力:「從工業區啟動淨零建築,能讓減碳不只是環保,更是競爭力。全球供應鏈要求碳足跡透明,若建築能自發自用綠電並取得碳權,台灣企業就能在國際市場走得更穩、更遠。」他並肯定建研所與產學界的協作機制,呼籲政府持續建立「建築 × 能源 × 金融」的政策橋樑,讓企業投資更具誘因,形塑示範園區群聚效應,使成效可量化、可驗證。

聯盟觀點:以產業協作打造國家淨零典範
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秘書長孟義超表示,聯盟長期推動跨域協作與示範建築落地,整合研發能量與政策資源,讓淨零建築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可行策略:「淨零建築的關鍵在於制度與驗證,而非口號與示範。唯有建立量化指標、導入 MRV 稽核體系,才能真正與國際碳市場接軌。」他強調,聯盟將持續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建築碳盤查標準化、材料循環再生、數位能源管理等工作,確保企業快速接軌國際投融資與碳權市場。

綠色金融:ESG 與碳權制度形成新資本邏輯
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經理張朝智指出,隨著碳費上路與減量額度機制啟動,金融體系正以 ESG 績效 + 可驗證的減碳數據作為授信依據:「能提供碳盤查與能源稽核數據的企業,將以更低利率取得綠色融資。淨零建築是企業連結綠色資本市場的最佳入口。」

智慧整合:數位科技驅動建築能效革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 企業客戶服務處建築工程服務科蔡仲璜科長分享,AIoT + EMS 的導入,能即時追蹤建築耗能與碳排,透過數據決策讓節能成果可度量、可驗證、可交易:「智慧建築的價值不僅在科技,而在治理。唯有數據被市場信任,ESG 才能成為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前排右六)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代表、台智盟代表、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及產學界⋯等代表合影,共同宣示推動產業園區淨零建築轉型、落實ESG永續治理的決心。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前排右六)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代表、台智盟代表、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及產學界⋯等代表合影,共同宣示推動產業園區淨零建築轉型、落實ESG永續治理的決心。


以建築為起點,讓台灣成為亞洲淨零典範
此次座談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社團法人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執行,並獲農業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多家企業支持。會議最終凝聚共識:從建築出發、以政策引導、以金融撬動、以產業鏈落地,是台灣邁向 2050 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

薛煒立總結:「淨零是一種治理邏輯,更是一種國家策略。當台灣能以建築為起點,連結能源、金融、製造與數位的循環經濟鏈,就能創造屬於台灣的綠色影響力。」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6011



2025/10/21
皇昌營造砸逾9億購入北市安康路近1,500坪地

朝頂級商辦大樓規劃

皇昌營造董事長江程金。 聯合報系資料照

皇昌營造董事長江程金。 聯合報系資料照


皇昌(2543)營造20日公告以總價約達9.04億元取得兩筆土地,合計土地面積約1,482.75坪;皇昌表示,該地未來將參與公辦或自辦市地重劃開發,並朝興建辦公大樓方向規劃,目前將暫時做為預拌廠的停車場使用,後續推案時程則視未來重劃開發進度,再做規劃。

皇昌營造指出,該土地面積約1,482.75坪是由兩筆土地組成,位於台北市安康路106巷,亦在公司斜後方、預拌廠的對面;其中第一筆為台北市內湖區潭美段一小段516地號等15筆土地所組成,面積約1,379.69坪(約4,560.95平方公尺),每坪土地交易單價62萬元,交易金額約為8.55億元。

第二筆土地約103.06坪(約4,560.95平方公尺),每坪土地單價約47萬元,交易金額約4,843.82萬元;總計兩筆土地約1,482.75坪,位於台北市安康路106巷與安康路所圍成街廓。

皇昌表示,由於公辦或自辦市地重劃開發進度未定,因此目前先做為預拌廠的停車場使用,未來待重劃開發進度較明確時,推案時程將較為明確,目前公司傾向全案朝頂級商辦大樓做規劃。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930/9083066?from=edn_maintab_cate



2025/10/21
商業興觀點/加速打造國際新創聚落

在全球創新浪潮中,台灣正積極打造為國際新創進軍亞洲市場的前哨基地。透過「境內關外」政策,並結合保稅機制、快速設立制度、金融監理沙盒與創業加速器等多項措施,政府正積極建構出一套制度友善、資源完善且運作機制日益成熟的創業支持體系。

台灣具備合理營運成本、敏捷市場反應、完善的供應鏈,以及雙語友善的社會文化環境,對於新創在早期階段的產品測試與在地化發展極具吸引力。國發會與經濟部共同推動的「Startup Island Taiwan」,以「Bridging Taiwan to the World」為定位,積極串聯加速器與國際創業資源。

根據經濟部《114年度施政計畫》,「境內關外」政策旨在吸引國際高消費者與外資創業團隊來台,拓展內需市場並提升服務附加價值。政府整合保稅場域、預審落地制度與創業資源,協助外國新創降低進入門檻。

其中,金融監理沙盒提供 Fintech、AI等創新領域在可控風險下試驗制度創新的機會。像是2021年阿爾發投顧與永豐金合作 ETF理財服務,以及2025年「股票禮品卡」沙盒案,皆展現制度彈性與實務應用潛力。搭配沙崙智慧綠能城、亞灣新創園與南港生技中心等創新場域,臺灣已初步形成涵蓋測試、驗證、商業化的創新鏈條。

然而,新創團隊在台落地仍面臨挑戰,包括公司設立程序繁瑣、法人認證不便及外籍專業人才簽證申請仍待精簡。此外,對於醫療科技、金融科技與AI等前瞻產業,仍需持續檢視法規、強化營運彈性,才能創造更具競爭力的創新環境。

除了制度支持,深化與在地企業與創投的合作也至關重要。透過共創機制、技術場域共享與市場對接,有助於新創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化。

為進一步提升政策效益,建議推動「新創沙盒整合機制」,整合Startup Island Taiwan、監理沙盒、國發基金與創業加速器,在北中南打造快速設立、試營運、測試到落地的一站式創新聚落,並設立國際新創單一服務窗口(Single-entry Desk)以簡化行政流程。

同時應擴大「創業共同創作推動計畫(CSE)」,鼓勵企業提供場域、通路與資源,形成跨國共創夥伴關係。搭配 Demo Day、媒合會等活動,促進成果曝光與資金鏈結,協助新創實現市場落地。

「境內關外」不只是政策,更是創新加速器。臺灣若持續強化制度整合與資源鏈結,不僅能吸引國際創新力量,也能為本土產業注入成長動能,真正落實成為亞洲創新價值的試驗場與孵化器。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9083252



2025/10/20
買預售屋真的安全嗎?履保3陷阱一不小心血本無歸

中部知名建商傳資金斷鏈,工地全面停擺。

中部知名建商傳資金斷鏈,工地全面停擺。


近來多起建商倒閉與爛尾樓風暴接連爆發,讓不少民眾開始擔憂:買了預售屋,萬一建商出事怎麼辦?即使政府早已推行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但不同類型保障強度差異甚大,若不了解其中眉角,恐怕難以真正防堵風險。

今年以來,隨著房市買氣下滑與資金壓力升溫,陸續傳出多起建商或營造廠資金調度困難、工程停擺甚至倒閉的狀況,台中一間海線知名建商與合作營造廠,便因政策影響與工程款延遲兌現,於七月底宣布全面停工,引起市場震撼。桃園的高田營造也公告,自六月初起陸續停工,受影響建案多達十處。

預售屋履保制度五種形式保障力道不同。

預售屋履保制度五種形式保障力道不同。


在東部地區,花蓮「太極建設」的「綠野仙蹤」預售案爆出無法順利過戶、負責人失聯,引發多起買家集體求償,嘉義「鉅泓建設」推出的「臻品舞」則更為戲劇性,工程中途停擺,公司聯絡方式全數失效。有買家頭期款已付出數百萬元,卻眼見工地荒廢、權益無處主張。

房市專家何世昌表示,實務上每年建商實際倒閉比例不到0.1%,爛尾樓發生率也不高,但一旦發生,受害者往往血本無歸,衝擊極大臻品舞他指出,建商倒閉多非銷售不佳,而是財務體質不良或業外投資失利導致資金調度出問題,「即便建案熱銷,也不能保證能夠如期交屋」。

制度設立初衷良善 但保障力道不一

為防止類似情況釀成大規模災難,內政部自2011年起推動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建商在銷售預售屋時,必須採行指定的履保方式,以提升交易安全與交屋保障,然而,這套機制雖名為「履保」,保障力道卻存在巨大差異。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真正對買方最具保障的,是所謂「價金返還保證」模式,即一旦建商無法履約,由擔保的金融機構如數返還已繳價金,對購屋者而言幾乎無風險。但此類履保條件對建商成本較高,在業界採行比例反而偏低。

履約保證機制中,目前最常見的為「價金信託」與「不動產開發信託」,兩者雖可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但一旦建商無法完工,仍需視帳上是否有剩餘資金才能進行退費,保障程度有限。陳傑鳴說,也有建案採用「同業連帶擔保」方式,但實務上擔保者與被擔保者是屬同關係企業或集團,彼此間關聯性相當高,如果建案發生問題,擔保者的保證能力也是備受質疑的,擔保效果可能不佳。一旦原建商出問題,其擔保單位能否真正接手完工,仍存不小變數,若同樣陷入財務困境,所謂的擔保也可能淪為紙上談兵。

履保機制之外 消費者該怎麼自保?

即便購屋時搭配履保機制,也不代表風險全然解除,消費者仍應積極主動把關,從源頭審慎選擇建案。何世昌提醒,購屋者應查詢建商是否有法院訴訟紀錄、是否跳票過,這些紀錄往往透露潛在財務風險,另外也建議定期造訪工地,觀察是否如期動工,切勿在工地停擺情況下依約繳交工程款,他更直言:「別傻傻繳工程款,現場卻連地下室都還沒挖。」

另一項重要觀念,是不要迷信大品牌建商,反而應重視代銷公司的風險把關能力,何世昌指出,前二十大型代銷公司過去20年所經手的建案,極少發生建商倒閉事件,原因在於這些代銷有完整的建商審核機制,對合作對象的資金與體質控管較嚴格。他建議,若是小型建商加上不知名代銷,購屋者就更要自己做好功課。

不僅預售市場需要履保保障,中古屋買賣同樣存在不少糾紛風險。若買賣雙方在簽約時搭配履約保證產品,整個交易金流將會由履保專戶監管,點交前不撥款,確保房屋交付無誤。若交屋時發現漏水、壁癌等瑕疵,買方可依《民法》第354條主張瑕疵擔保,透過履保專戶機制協調減價、要求修繕或保留修繕款,讓交易更具保障。這樣的履保制度雖非強制,但對於不熟悉交易流程的一般民眾,無疑多了一道安全鎖。

中古屋若搭配履保,可有效主張瑕疵擔保。

中古屋若搭配履保,可有效主張瑕疵擔保。


專家:履保不是萬靈丹,關鍵仍在風險控管

陳傑鳴表示,近年營建成本大增,對建商本就是壓力,加上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台房市買氣低迷不振,讓建商壓力更是大。如果狀況遲遲無法改善,未來建商資金週轉不靈,出現倒閉或跑路的狀況恐越來越多,因此,民眾此時買預售屋,履保的重要性就會顯現。不過,不是有履保就是安全,怎麼挑選還是有訣竅!

建議民眾購買預售屋時,若想避開爛尾樓,增添保障,第一,要多打聽建商口碑及財力狀況。可以從開發商過去實績、是否為一案建商、或過去是否曾有重大糾紛等去打聽建商的過去評價,做為參考依據。第二、房市買氣差,如果是上市櫃建商,可利用公開資訊,避開負債比過高(如:負債比大於80%)的建商,來降低風險。第三、注意建案是否曾是爛尾樓。某些爛尾樓其他建商承接完工,因為中間閒置許久,難免興建品質可能有所疑慮。只要能注意這些,就可以避免買到爛尾樓的風險。

買預售屋真的安全嗎?履保3陷阱一不小心血本無歸

專家提醒,查建商體質、巡工地,風險才可控。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693





2025/10/20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 可看飛機起降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台北市內湖污水處理廠上方的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因設施老舊,市府斥資八七〇〇萬元進行翻新優化及周邊改造,昨日舉辦重新啟用典禮,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讓各年齡層都能享受優質設施;衛工處補充,在此處遊玩,還可瞭望台北一〇一、松山機場看飛機起降,為開放式公園,是中秋賞月新選擇。

也可瞭望台北101 賞月新選擇

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昨舉辦啟用典禮,副市長李四川致詞有感而發表示,二〇〇四年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當時他是台北市衛工處長,就是他在這裡舉辦開幕,當時做極限運動場,還被許多家長以危險為由投訴,不過這幾年風氣已經轉變,還有很多極限運動的國手在這邊訓練。

設極限運動場、共融遊具等

衛工處介紹,原先運動公園設施功能較為單一,市府自去年十二月起動工改造,今年八月完工,優化工程包含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不論親子、家庭、青少年乃至銀髮族都適合來休憩。

此外,將拆除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基礎,將老舊RCP管創意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提供長輩、孩童、身障族共融環境。

衛工處說,園區不僅提供多元運動與遊憩設施,更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726700



2025/10/20
內湖休閒公園翻新 增極限運動場

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 憶20年前建攀岩場被抗議 如今大人小孩一起開心玩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已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新園區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等設施,民眾還可以躺著看飛機起降。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時,也分享2004年運動場開幕時他擔任北市衛工處長,沒想到20年後他又回來。當初建攀岩場時接到許多家長抗議,但20年過去,家長看到他都是笑的,因為極限運動已變成國際競賽,運動場也成為許多選手的練習場地。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位在內湖汙水處理廠上方,占地3.8公頃,於1998年動土、2004年完工啟用。2024年規畫環境改造計畫,總工程經費約8700萬元,將原本功能單一的設施,改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工程於2025年8月底完成。

李四川分享,當年完工啟用時他剛好是衛工處長,由於公園內規畫有攀岩場地與U形坡,他1天接了10幾通家長抗議電話和信件,要他「不要害死孩子」。但是現在極限運動是國際比賽,以前家長看到他是帶著懷疑的,現在看到他是笑的,可見這20年改變的相當多,還看到家長陪著小孩子在玩極限運動。

李四川表示,在汙水處理廠上方興建休閒公園,除了擴大原有的極限運動場外,也要符合特色,園內也有許多3D互動及汙水處理教育內容,讓大人與小孩都能有好的體驗。

衛工處說明,園區翻新後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沙坑區、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家庭、青少年或銀髮族群皆適用,其中極限運動場在規模和多樣性上是全國最完善的。此外園區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汙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補充,公園翻新工程在設計階段廣納居民及專業團體建議,使園區更貼近地方需求。施工過程展現循環經濟精神,如將拆除的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並將老舊RCP管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同時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並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讓休憩體驗更安全便利。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04000453-260107?chdtv



2025/10/20
AI夯 北市新型商辦需求激增

財經熱門

財經熱門


AI產業擴張帶動,台北市商辦市場需求持續升溫。台北市都發局統計,2025年前7月全市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樓地板面積約14.6萬坪,較去年同期成長9.3%。其中北投區辦公服務類建照樓地板面積年增169.3%最驚人,居全市之冠。最新實價登錄揭露也顯示,北士科商辦案「遠雄商舟」6月一口氣交易2戶,單價78萬元,較去年成長2成。


此外,華固日前公告北士科商辦大案開紅盤,「華固創滙園區」出售房屋16戶,合計2388.28坪,車位40個,總金額17.73億元,買方為叡揚資訊。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遠雄商舟」去年預售交易單價落在每坪65至69萬元,但今年的交易紛紛站上7字頭,4月以前單價每坪73至75萬元,短期內漲幅近2成,6月該案最新交易單價攀高至78萬元。目前北士科商辦單價最高的是位在文承路的「士科之芯」超過86萬元。

戴德梁行發布2025年第3季商用不動產市場統計,當季交易金額達345億元,前3季累計近1110億元,顯示市場在不確定環境下仍維持一定動能。業者直言,隨著企業選址更重視綠建築與節能條件,新式廠辦、辦公需求增加,多數於千禧年間開發的舊建築,因設備老舊及缺乏認證,吸引力逐漸下降。

商仲業者推估,依照近2年建照核發狀況,今年台北市商辦新增供給約5.7萬坪,明年更將倍增至14.4萬坪。受惠於企業總部汰舊換新與快速擴張,商辦大樓投資熱度明顯升高。

住宅市場受限貸令壓抑,反之商辦市場受惠於企業需求成長,投資熱度持續升高,鄉林位於北士科周邊的「鄉林士林官邸」A、B、C三棟商辦全數滿租,年租金收入突破億元,顯示產業聚落效應對租戶與投資人皆具吸引力。

市場人士指出,高科技企業對辦公空間的需求,集中於高規格機電設備、彈性空間規劃與永續綠建築。隨著台商資金回流,商辦與廠辦需求強勁,開發商跨足商辦已成趨勢。在AI產業需求、建商轉型與壽險資金3大動能驅動下,台灣商辦市場正進入全新重塑階段。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04000435-260110?chdtv



2025/10/20
企業掀換殼潮 商辦租金王大洗牌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各商圈商辦租金王

台北市各商圈商辦租金王


企業界掀起辦公室升級、換殼潮,帶動台北市各行政區商辦租金王大洗牌。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台北市有五個行政區,商辦大樓每坪月租金最高成交紀錄站上3,000元大關,最高為信義區「台北南山廣場」43樓的5,253元,為全台最貴的商辦租金王。


其次為大同區「皇翔台北廣場」頂樓戶4,261元,是台北市第二個站上4字頭的區域,一舉超車中山、大安、士林等行政區。

第三高為「國泰松江商業大樓」七樓戶每坪月租3,884元,為中山區最貴辦公樓;大安區「寶紘敦南商業大樓」7樓每坪月租3,676元,排第四;士林商辦「CAAM承德168」最高租金行情3,322元,在租戶Google大手筆承租下,成為商辦市場大黑馬,緊追在後。

除商辦租金王前五強,過去排名末段班的冷門地段南港,近年也大舉超前,贏過內湖,8月「潤泰南港玉成廣場」19樓創下每坪月租2,783元的紀錄,為南港最高商辦王。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分析,近幾年全球ESG趨勢抬頭、企業辦公室升級汰舊換新的升級需求殷切,部分新完工大樓成交的租金行情屢創區域新高。由於新完工建築成本較高,預期今年辦公租金維持去年水準或緩漲。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18700102-439901



2025/10/20
台北房市 四鐵共構 南港站前商圈崛起

整合台鐵、高鐵、捷運與長途客運,通勤及跨區移動族群可快速串聯北台灣

南港車站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整,食衣住行育樂全部一次到位。圖/永慶房屋南港站前直營店提供

南港車站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完整,食衣住行育樂全部一次到位。圖/永慶房屋南港站前直營店提供


南港站前商圈房價行情

南港站前商圈房價行情


台北市東區門戶南港持續進化,近年隨著四鐵共構車站、展覽經貿園區、生技與AI產業陸續進駐,加上大型商場與娛樂設施到位,站前生活圈成為台北未來具發展潛力的明星區域。


永慶房屋南港站前直營店店長陳冠甫指出,南港站前生活圈範圍大致以忠孝東路以北、向陽路以東、重陽路以南、經貿二路以西,「南港四鐵車站」結合台鐵、高鐵、捷運板南線與中長程客運,通勤族與跨區移動族群能快速聯結北台灣各地。

除了便捷的交通,站前生活機能也完整,食衣住行育樂一次到位。陳冠甫表示,站區與周邊擁有CITYLINK、LALAPORT等大型商場與百貨餐飲、商辦B1美食街,展覽期間更湧入大量攤位與客流,外食族選擇豐富。

全聯旗艦店、家樂福、大型連鎖餐廳、數十間超商,加上興中、興華與南港路的在地小吃,是市中心少見國際展會與庶民美食並存的生活圈。

站前產品類型相當多元,從公寓、電梯大樓、豪宅、辦公室皆有供給,近年新建案大量釋出,中高價位產品供應豐富,首購與換屋族都找得到適合標的,但依地段與視野,總價落差大,區內同時還有多件都更案進行中,供給未來會更加集中且高端化。

陳冠甫表示,從買方結構來看,「在地換屋與自住族」,多為南港、內湖、汐止、信義、松山上班的白領族群,因為通勤便利與接近工作地點而選擇購屋;「科技與企業移入的外派主管」,隨著輝達等大型研發中心進駐,區內陸續出現尋找高品質住宅或短期租屋的外商白領;「投資置產族」,看好展覽、商辦與都更題材,更鎖定短租或長線資產增值機會;還有「外縣市通勤族」,利用台鐵與高鐵通勤至台北者,也把南港視為交通型置產據點。

目前公寓產品單價約落在每坪65萬至80萬元,分布在興中、興華路、南港路、東明街一帶。電梯大樓依屋齡不同,預售屋約落在每坪140萬~180萬,屋齡20年電梯樓普遍超過每坪百萬元。

南港站前也成為豪宅聚落,「世界明珠」目前是南港最高總價與單價的代表,未來還有「南港之心」、台電都更案、僑泰興麵粉廠開發等百億級建設陸續推出,高端資產族群逐漸向東移入,南港站前正朝「超越信義計畫區」邁進。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18000322-260204?chdtv



2025/10/20
北市今日17時起淡水河、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

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持續降雨,北市今(20)日17時起執行淡水河、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管制;21時拖吊


北市水利處表示,因風神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仍帶給北臺灣持續性降雨,降雨量加劇將致河川水位快速上漲,可能漫淹至高灘地,因此本市將於10月20日17時執行淡水河(新3-2號華翠至淡6號敦煌)、基隆河沿線疏散門及越堤坡道「只出不進」管制。請在河濱公園活動人員、車輛儘早遠離河川區域,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並於管制執行4小時後(10月20日21時)開始拖離堤外停車場滯留車輛,後續將視水情狀況另行公告疏散門關閉時機。另因內1號、2號及基11號疏散門外無堤外停車場,故往返內湖汐止之堤外便道仍維持通行。

        

配合本市政策疏散門「只出不進」管制後4小時,開始拖吊堤外滯留車輛,針對未移置車輛將依車型大小處1,800至4,800元罰鍰,經拖吊之車輛另需繳納移置費及保管費,請停放車輛於河濱公園的駕駛人要多加注意。另外,水利處提醒停放於河川區內車輛的車主,可至臺北市停車工程管理處網站,登錄車輛資訊,就可收到堤外停車場防汛的簡訊通知(https://parkingfee.pma.gov.taipei/Notice)。



資料來源:https://he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1FE45A3FEA3D194E&sms=72544237BBE4C5F6&s=CB8468D61E553ADC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