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20
2025興建中雙北捷運進度更新!

明後年共有3條路線,進入完工/通車階段!

zoomable


 2025 雙北捷運進度更新興建篇來了,跟前幾年很常聽到哪些路線進度不太妙相比,今年我個人覺得算是還不錯的一年,主要是明後年總共有 3 條路線,都各自邁入完工或通車的重要階段,趕快來看看雙北正在興建中的各條路線,在今年有哪些好消息吧。


信義東延段+三鶯線

一開始先看進度最快,也就是明年正式通車的兩條捷運,不知道大家心裡有沒有浮現是什麼路線,分別是台北的信義東延段,以及新北的三鶯線。先看比較坎坷的信義東延段,路線主要從已經通車的象山站,再往東邊延伸,在廣慈博愛園區設站後,最終停在玉成公園。這條路線雖然只有短短的 1.4 公里、以及 1 座地下車站,但從 2016 年正式開工以來,直到今年底總算傳出,會在 2026 年第一季正式通車的消息,齁齁真的很不容易,短短 1.4 公里施工時間長達快十年,這已經是一條完整路線的施工時間了。

zoomable


但也可以理解啦,尤其北市府把這一段稱作是「捷運史上最難工程」,不只跟旁邊住宅距離太近,又遇到地下的淺層土壤太軟導致機具卡住,深層岩盤則是硬到讓潛盾機推進速度,比預期慢非常多,再加上中間疫情影響,都讓通車時間一直往後延,不知道有一段位置相近的環狀線東環段,甚至是未來再往中研院方向延伸,會不會也遇到類似的問題。


zoomable


說這條路線坎坷,其實也不單單只有這樣,尤其在車站部分,原本除了廣慈/奉天宮站以外,在信義路六段 26 巷到 76 巷之間,還有一座 R04 車站。但後來跟地主歷經多年協調,依然無法取得用地,最終車站只能取消。同時類似的問題,其實在出入口規劃上也有遇到,不過問題相對小,就是除了廣慈博愛園區裡面的出入口,在福德街另一邊原本也打算要設一個,這樣大家到地面後就不用過馬路,甚至也把土地使用分區,從住宅變成捷運開發區,希望能利用更新改建把出入口完成。但後來一樣沒有得到大部分地主同意,現在只能把連通道預留起來,保留未來有新出入口的機會,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啟用,並且今年 7 月也正式把捷開區調整回住宅區。

但無論如何,信義東延段終於準備迎來正式通車的日子,捷運局也公開了列車動態測試情況,整體進度則是來到 87.8% ,目前正在進行車站跟出入口裝修、土方回填跟玉成公園通風井結構施工,只能說在經過這麼多棘手的事件後,終於看見完工通車的這一天,不管是負責規劃還是施工的工程人員,真的都辛苦了。

zoomable


明年完工通車的除了信義東延段,再來就是新北三鶯線,路線從板南線頂埔站往西,穿過三峽連接到鶯歌,總長來到 14.29 公里,總共興建 12 座高架車站,採中運量系統。轉乘站分別是藍線頂埔站與台鐵鶯歌站,鳳鳴站則是跟鶯陶福德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轉乘不是太方便所以沒有納進來。

zoomable


而在這條路線通車後,對鶯歌跟三峽的對外運輸,可說是多了一個新選擇,尤其行政院也在 8 月底,正式核定三鶯線延伸桃園八德,雖然離通車還很遙遠,不過周遭區域未來往返桃園跟台北,肯定會比現在更方便。目前一樣是在進行各種測試,機廠跟車站則是在進行裝修、水電跟環控,全部 29 輛列車已經全部抵達台灣,就等最終測試沒問題後,就能公布試營運的日子了。

zoomable


萬大樹林線

看完即將通車的兩條路線,再來是接近完工的萬大樹林線,路線從中正紀念堂往土城方向延伸,再往北轉進入樹林後停在迴龍站,未來預計跟泰板輕軌與桃園棕線銜接。不過接近完工的路段,是第一期的中正紀念堂到金城機廠,興建9座地下車站,全長 9.5 公里,另一半進度比較慢的第二期,則是預計興建 2 座地下車站,以及 11 座高架車站,全長 13.3 公里。

zoomable


先來看快完工的第一期,主要得看一下土建工程的狀況,尤其光是這邊就分成長短不一共 7 個標案,像有的是一個區間的區段標,也有單獨把一個車站切出來的,每個進度都有點不太一樣。當中又以 CQ842 進度最快,也就是 LG02 站跟通往前後站的潛盾隧道,以實際進度超過 95% 位居第一,目前正在進行車站琺瑯板安裝、地磚跟花崗石鋪貼等等作業。

不過整體來說,因為距離完工沒隔多久,其他標案進度是沒有差到太多,大部分是在進行裝修、回填、道路復舊、出入口跟通風井結構施工等等,整體進度截止至 9 月底,是來到約 81.7% ,跟預定進度相符。機廠部分比較關注的是在測試上,包括 8 月啟動的號誌跟行控通訊測試,未來也會陸續擴大規模,同時年底還會有 6 輛列車運到台灣,而機廠上方的聯開案之前有做一部影片,有興趣可以去翻一下。

zoomable


最重要的時間預估,是預計在 2027 年底完工,不過從之前的時程來看,其實是有稍微延後一點,尤其在 2024 年有看到「 2027 年底完工通車」的消息,但後來通車兩個字就漸漸消失了,只剩下完工,也代表沒意外通車得等到 2028 年,總經費則是修正為 848.01 億元。

我自己依稀記得,好像是 2016 還 2017 年,那時候要去學校都是騎機車走羅斯福路,在等紅燈的時候,就會看到從林森南路地下道上來的車子,會因為南海路施工封車道、導致車流卡住一段時間,除非有交警指揮,不然好幾次就算我們綠燈,那坨車還是卡在那,結果今年端午去南門市場買粽子,欸突然發現,原來那邊的施工圍欄還沒完全撤走,驚覺原來萬大樹林線已經施工這麼久,然後又想到欸時間怎麼過的這麼快、突然覺得自己很老。

zoomable


再來就是萬大樹林線的第二期,這段的土建就沒有分這麼多段,只有從地下轉高架的 CQ880A 、土城到樹林的 CQ880B ,跟最後到迴龍的 CQ890 共三個。不過因為第二期比較晚開工,像接著一期的是在 2024 年 3 月啟動,接迴龍那段則是 2022 年,兩段進度至今沒有超過 10% ,目前是在進行人行道縮減、中央分隔島拆除、管線遷移、連續壁等等工程。

zoomable


而中間的 CQ880B 又更慘喔,還在招標階段,尤其在經過先前多次流標後,台北市政府在 2025 年 4 月,把土建工程全部移轉回新北市政府,代表新北打算自己蓋自己的捷運。不過就算移轉,招標過程也不是很順利,目前是在 10 月 1 日再度開標,似乎有兩家業者投標,預計會在 11 月初完成評選。但還有個小插曲是,當天新北有發出聲明,表示 2024 年 11 月送到行政院的修正計畫,至今沒有核定,因為修正計畫牽涉經費更動,是從 2018 年的 555.3 億,增加到 770.47 億,而在還沒正式核定前只能先保留決標,沒辦法正式開工,導致可能影響完工通車時間,目前是沒有看到中央的說法,而以之前的時間來看,萬大樹林線第二期是暫定要在 2031 年完工。

zoomable


環狀線南北環段

再來是對雙北最重要的環狀線,先來看北環段跟南環段。北環段是從新北產業園區開始往北,在五權路轉往東邊,穿過二重疏洪道後接上徐匯中學,再來跨越淡水河與基隆河進入士林,最後在故宮附近設站接上劍南路站,全長 14.93 公里,共 12 座地下車站,未來可能會跟五泰輕軌、社子士林北投輕軌銜接。而南環段就比較短一點,主要從大坪林繼續往東,經過政治大學後,最終停在動物園接上東環段,全長 5.73 公里, 6 座地下車站,未來可能跟深坑輕軌銜接。

zoomable


南北環在這段時間的最大重點,就是究竟能不能順利決標的問題,那還好是 CF690B , Y27 以後到劍南路站,很順利的在今年 4 月正式舉行開工典禮,等於南北環全線的土建工程,都已經全部招標完成,正式邁入施工階段,畢竟只要沒辦法順利決標開工,所有規劃都只存在於紙上,所以今年對南北環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

zoomable


那如果要看的更仔細一點,南北環的土建總共有 8 個,分別是 6 個北環跟 2 個南環,施工廠商以大陸工程 4 個最多,其餘是皇昌營造與工信工程。而這 8 個裡面,大概可以用開工時間分成 3 大類,第一個是以北機廠為主的 CF680C ,是在 2022 年 3 月開工,目前進度超過三分之一,正在進行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也是進度最快的項目。

再來是在 2023 到 2024 年動工的 4 個,其中以 Y20 到 Y23 的 CF680B ,在 2023 年 3 月開工最早,現在正在進行連續壁、地盤改良跟中間樁施作,不過進度不到 10% ,只有穿過淡水河與基隆河的 CF690C ,相對快一點,進度來到 12% 左右,目前正在進行連續壁、逃生豎井,潛盾隧道應該還沒正式開始。

最後就是 2025 年動工的3項,進度就不用多提,因為也才剛開始沒多久,不是在進行人行道縮減、架圍籬、試挖,就是在補充地質調查等等的前期作業,如果有經過或住在附近的大家,應該會注意到這段時間道路動線的大幅調整。

zoomable


另外除了土建工程,其他還有包括用地取得,其中以站體跟出入口比較重要,再來是隧道穿越的補償費發放,目前雙北都還在努力中。整體進度是 30.49% ,預計 2031 年 6 月底實質完工,總經費來到 1798.98 億元。這邊就能大概知道就算進到最後的施工階段,要考慮跟進行的步驟與項目,只會比之前多又複雜。


環狀線東環段

環狀線最後一哩路—東環段,路線從劍南路站一路往東南延伸,依序穿過內湖科技園區、國 1 、基隆河後,接上松山、永春與象山站,最終停在動物園站,全長 13.25 公里,興建 10 座地下車站,未來預計跟民生汐止線、深坑輕軌銜接。

zoomable


這條東環段跟前面的南北環有個共通點,就是最重要的依然是土建工程招標進度,從目前狀況來看,東環段總共分成 6 個區段,其中以 Y39 以南到動物園的 CF763 最快,主要是整條路線不包含站體興建, Y39 由前面區段標負責,動物園站則是交給南環段,截止至 9 月底進度是 0.29% ,現在正在進行崙頭斷層補充地質鑽探、路樹移除等等前期作業。另外就是在今年 8 月正式決標,從 Y37 以後到 Y39 的 CF760 ,並且預計在 10 月 20 號正式開工,欸對就是下禮拜一,成為東環段第二個開工的區段標,而且跟 CF763 一樣,是由日商華大林組與互助營造承攬。

zoomable


不過東環段除了上面兩個好消息之外,其他都還在招標階段載浮載沉。包括今年已經招標多次的 CF710 ,同樣沒辦法順利決標,而在 10 月初是有看到再次張貼的招標公告。另外 CF720 也是流標多次,目前似乎是在檢討招標文件跟預算,還不知道公告招標的確切日期。而其他的 CF740 跟 CF750 ,則是沒有看到任何一次招標,不知道是不是跟預算不足有關,而且這邊工程也滿複雜的。

zoomable


怎麼說呢?首先 CF740 ,範圍主要從 Y35 到 Y36 之前,這段跟前面的 CF720 ,有遇到現有汙水管的分支與主幹管,跟月台層、過軌段和潛盾隧道相互衝突的問題,也就是從示意圖來看,目前汙水管會卡在東環段的月台隧道等等地方,所以需要把這些管線遷走。遷移的方法包括水平移動、或是垂直抬高降低管線高度,甚至是放棄舊有位置,在附近找新路線讓管線走。

zoomable


另一段 CF750 的問題又更棘手,施工範圍主要是從 Y36 到 Y37 結束,等於要興建兩座車站,而 Y36 是位在松山路下方的地下四層島式月台車站,深度將近快要 35 公尺,同時還得跟捷運與台鐵松山站銜接,代表要在既有結構下面施作,而且不能中斷路線營運,所以要怎麼挖、從哪裡挖、每個項目的時間銜接都是重要問題,光看剖面圖就感覺超級複雜。 Y37 則是要在狹窄的松山路 342 巷,挖一條跟永春站連通的地下連通道,然後同樣也會遇到汙水管遷移問題,嗯...要在發展密集的都市裡蓋東西,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

zoomable


從整體進度來看,東環段百分比是 8.34 ,跟預定進度一樣,完工年份則是維持 2032 年 9 月完成,不過可能要關注一下還沒順利決標的標案,畢竟東環段土地取得還挺順利,只是這幾年有太多公共工程,導致有能力蓋捷運的廠商,不一定能把全部工程都吃下來。


汐東線

最後一條正在興建中的是汐東線,路線從汐止區公所西側開始,接上台鐵汐科站後,往北轉進福德三路,最終銜接東湖站,全長 5.56 公里,設置 6 座高架車站,未來會跟基隆捷運與民汐線銜接。

zoomable


汐東線在這段時間的最大變化,就是很明顯的在福德三路這邊,已經有部分路段圍上施工圍籬,是正在進行的道路拓寬工程,也就是在考量捷運的墩柱位置後,要把道路寬度從 6 ~ 8 公尺,增加到 16 公尺,進度已經接近 6 成。不過最主要的時間點是在今年 3 月,也就是正式開工的汐東線統包工程,在同興路靠近新社后橋這一段,已經開始施工,應該是在做基樁工程,另外細部設計也在進行中,施工單位是馬來西亞商金務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對這間公司比較陌生一點,其實它是馬來西亞蠻知名的營造商,之前有承攬過高雄橘線的工程,而現在正在施工的黃線,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zoomable


從時間來看,汐東線預計是在 2032 年完工,而跟它息息相關的民汐線跟基隆捷運,一個是正在等待綜合規劃通過中央核定,同時都市計畫跟基本設計有同步進行。另一個則是正在基本設計,要核定後才能開始招標,細部設計則是 SB16 ~ SB22 先開始,都市計畫變更也還在進行,希望能在 2033 年完工。




路線統整

最後照慣例一樣做個簡單統整,首先進度最快的,是即將在明年通車的信義東延段跟三鶯線。再來萬大樹林線分成兩階段,比較早開始的第一期,是預計 2027 年底完工,第二期則是維持 2031 年完成。最重要的環狀線總共有三條,其中南北環希望能在 2031 年中完工,東環段預計隔年的 2032 年,但東環段還有區段標還沒標出去,南北環則是終於順利的在今年全數決標。最後就是汐東線,尤其統包工程在今年正式啟動,預計能在 2032 年完工。所以大概能知道,未來雙北捷運主要的完工通車年份,是落在 2026 到 2028 ,再來就要等到 2031 到 2033 年了。

當然這些時間都是預估啦,一定會跟著進度再做調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先前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正式通過,所以原本中央補助的工程經費,在數字上會有相當大幅度的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地方政府拿到的錢變多,所以中央希望地方要負擔更多費用,連帶讓地方政府表示,有可能因此導致捷運建設進度延後。但目前是沒有看到實際的影響評估啦,例如說哪條路線可能延後幾個月到幾年才會完成,而且中央地方不同政黨也在為此吵架當中,老樣子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工程難題交給施工單位解決,政治問題當然就是政治人物得負起責任,可能要一段時間,才會更清楚各路線的進度,究竟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8f1e89ffd89780001d47ace




2025/10/20
輝達效應太驚人!這區房價近二年狂飆 25%

這區房價近二年狂飆 25% 大贏內湖、復興北路

Q3住宅成交均價達每坪104.6萬元,上漲25%,居次為內湖潭美商圈、復興北路商圈

圖/美聯社


台北市指標新商辦周邊房市平均行情

台北市指標新商辦周邊房市平均行情


指標大廠進駐新商辦、帶動房價效應強,目前輝達進駐北士科爭議未歇,但輝達台灣分公司即將搬入「潤泰玉成廣場」,周邊近二年住宅房價已應聲大漲25%,成為近年新商辦題材中房價漲勢最驚人的區域,居次為內湖潭美商圈漲幅14.5%、復興北路商圈漲幅9.8%。


近日市場傳出,大同新任董事長張榮華正聯繫經濟部,再次爭取輝達總部進駐其位於台北市精華區中山北路土地。過去由於大同經營權之爭,大同經營階層與擁有大同大學主導權的前董事長林郭文艷,對於共同開發大同總部土地及校地未能取得共識;如今隨張榮華入主大同,希望將此案納入備案選項,市場關注。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近二年台北市指標新商辦興建或完工,形成新興辦公商圈、或提升原本傳統辦公商圈的商業氣息,帶動住宅房價,其中有「潤泰南港玉成廣場」、「華固中央置地」等新商辦、預售商辦題材的昆陽站商圈,今年第三季住宅成交均價達每坪104.6萬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上漲25%。

擁有「興富發T1」、「長虹雲端科技大樓」的內湖潭美,與昆陽站商圈僅一橋之隔,周邊住宅價格逼近9字頭,二年漲幅逾1成;「國家企業廣場」所在的復興北路周邊住宅價格近每坪110萬元,二年漲幅近1成。此外,多件新商辦興建中的大直,住宅房價每坪85.4萬元,漲幅近5%。

住商不動產南港園區加盟店店東吳紀楠分析,昆陽站周邊房市具捷運與商圈機能,適逢南港調車場周邊都更案推升市場熱度,加上有品牌企業進駐,商辦題材帶動人流,催化住宅漲勢。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表示,內湖潭美位處內湖、南港交界,過去屬內科發展邊陲地區、有嫌惡設施等抗性,房價相對低檔,近期隨著知名廠商進駐開發新商辦,與內科、南軟等科學園區聯結快速,港湖地區快速發展,周邊房市漸有起色。

大廠進駐題材區域雖能為房價帶來支撐,但住宅市場受政策與限貸買氣疲弱,部分區域中古價格盤整,有意跟隨科技題材者應拉長觀察期,並設立停損點,否則待大廠進駐議題消退,房價支撐力道恐鬆動。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18700099-439901




2025/10/20
逾320個建案同步開跑 年底房市優惠戰開打 

興富發「悅讀耶魯」開出真降價第一槍,價格回到2022年震撼市場。

興富發「悅讀耶魯」開出真降價第一槍,價格回到2022年震撼市場。


自去年央行第七波管制後,房市買氣明顯降溫,各地建商為了衝高成交量,紛紛祭出各式促銷方案搶客,包括贈送家電、精裝修、超低自備與貸款補貼等優惠齊發,戰況最激烈的當屬桃園與台中地區。


根據市調單位最新統計,六都暨新竹縣中,共有328個新案祭出送家電、家具,甚至送裝潢等優惠方案,其中多數集中於外圍蛋白區;以中南部來說,超過150個新建案推出各式促銷活動,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市場來客轉淡,案場無不卯足全力吸引買方注意,近期市場上的促銷方案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從資金面下手的貸款與低首付優惠,透過降低買方的購屋門檻來刺激成交;其次,是以裝潢、家電等形式進行的「隱性讓利」,讓消費者感受到額外附加價值;最後,則是真正回調價格的「實質降價」,也就是直接把單價壓回前幾年的水準,這類降價通常最能有效帶動市場買氣。

降價促銷最有感 貸款補貼吸引首購族

在貸款方案方面,海霸王集團位於桃園觀音草漯重劃區的指標案「帝王德莊」,推出「貸就補」購屋專案,主打「海霸王挺你」,針對名下無房無貸、具有新青安資格的首購族,如果透過專案銀行貸款成數不到八成,建商會直接補足貸款成數至8成,並提供長達7年的清償期限,同時搭配多種實品屋產品供消費者選擇,鎖定首購族為主力客群。


負責銷售「帝王德莊」的美學生活置業行銷服務部副理林柏宗指出,「貸就補」的推出,是海霸王集團眼見房貸排撥時間拉長、青年購屋壓力大、資金調度不易的情況下,主動推出的配套措施,讓年輕買方能夠更順利完成購屋流程。該專案在10月4日正式公開後,立刻引起不少買方青睞,也成為近期市場話題焦點之一。


除了貸款優惠之外,各地建商也祭出各式各樣的加碼優惠來吸引消費者,高雄地區尤為明顯,當地建案「和紘大景旭」推出下訂即享全室冷氣,讓買方能立即享受完善居住機能;「京城天湖」則主打設計師級精裝,標榜「買房直接住到位」,免去裝修等待時間;鳳山案「愛上鈺璽」更打出「房子你住、利息我付」的限時優惠,強調購屋初期的資金壓力由建商協助分擔,吸引自住族關注,但消費者仍需要注意活動時間及名額,詳情以現場為主。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直接從房貸源頭斬斷買氣。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直接從房貸源頭斬斷買氣。


台中地區的促銷力道同樣不小,「鑫鈺知境」主打1~2房全室精裝產品,直接省去裝修費用,詳情及截止時間需洽現場;位於龍井「新光田特區」的「櫻花向上之櫻」,近期來客量連續超過10組,中秋連假期間每天約有5組預約,主打單層四併、26~44坪產品,總價958萬元起,再搭配限量櫻花家居贈品活動,反應相當熱絡。


此外,位於台中捷運綠線市政府站附近的「達麗拾穗」則祭出訂簽8%起、限量工程期零付款方案,吸引許多自住與換屋族趁連假進場了解產品與付款條件,顯示市場對於具長期發展潛力的核心地段仍有一定信心。


位於土城國中旁的新案「松陽馥麗」,則以訂簽48萬起,再送全室名家裝潢,加上首批簽約贈送電視、冰箱、洗衣機三機家電的限量活動,開案逆勢掀起風潮。桃園大有特區新案「安曼莊園」則打出「新潤超青安3.0」口號,訂簽28萬起、含開工款合計8%起,主打「超輕總價、超輕自備、超輕付款」三合一策略,案量達135億元,成為市場矚目焦點,新聯陽實業董事長特助洪承表示,全案工期約5年,總案量達135億元,目前已開放預約,市場反應相當熱烈,顯示即便在市場降溫的情況下,只要產品條件夠好,仍有不錯的買方支撐力。


除了促銷與貸款補貼外,市場也開始出現真正的價格鬆動,最受矚目的案例來自上市建商興富發(2542)集團,位於台南九份子重劃區的指標建案「悅讀耶魯」率先開出讓利第一槍,推出限量40戶、每坪31.9~35萬元震撼價,較周邊行情讓利約兩成,價格直接回到2022年水準,在中南部市場投下震撼彈。


「悅讀耶魯」專案經理吳將廷表示,九份子重劃區區內平均價格落在4字頭,這次以最低31.9萬起的價格釋出40戶也吸引大批首購族群關注。


專家:真降價最有效 貸款仍是市場關鍵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促銷手法雖然百百種,但真正能刺激買氣的仍是價格,「價格真的有降,就可以刺激買氣,真降價客戶就會買單。」相對來說,裝潢、家電等隱藏式降價效果並不顯著。


至於低首付與優惠付款方案,何世昌也提醒買方必須理性看待。「不是低價就好,還得要看建案條件,像是地段、產品、品牌,千萬別一窩蜂搶進。」


他進一步分析,這一波房市修正與過去不同,央行從資金面斬斷,讓消費者即便購買預售屋,最終仍會面臨貸款問題,雖然近期業者在貸款方面推陳出新,但市場上資金其實並不短缺,問題在於買方信心不足,房貸面仍是市場最大的變數,何世昌強調,目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除非價格真的打到八、九折,否則買方仍會保持猶豫態度。

建商促銷戰開打,從貸款補貼、送裝潢家電到實質降價,各類優惠齊發搶買氣。建商促銷戰開打,從貸款補貼、送裝潢家電到實質降價,各類優惠齊發搶買氣。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房市冷而讓建商促銷手法五花八門,包括低首付、附裝潢、客製化付款,以及近期更有先入住再付款的購屋方式,另在抽黃金、汽機車等方式也是炒熱市場的常見狀況,其中在付款上較有彈性,或是購屋享有裝潢等實質效益當然還是最受關注,不過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提供的裝潢是否在選材、品項上有其CP值,若都相對廉價恐怕居住品質仍打折扣。


另一方面當然是付款的彈性化不代表價格的弱化,陳炳辰認為,要是為建商公司貸款的變相方式,也得注意利率的拆算,且還可能被銀行認定入收支比,影響後續與銀行的貸款,又在優惠付款期後,有無能力負擔暴增的房貸,或是能符合期望找到買方,都有未來風險,一切均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該還的錢一毛都不會少,若以高槓桿的賭注方式購屋自然相當危險,近一年的房市風暴導致已有解約、斷頭的窘境就為最好的例子,不乏過去也都有各類彈性付款的行銷手法,切勿高估自身累積資產的能力,也勿低估市場反轉的力道。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29



2025/10/20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捷運西湖站周邊相當熱鬧,商家林立。

捷運西湖站周邊相當熱鬧,商家林立。


內湖區因文湖線及內湖科技園區帶動,持續吸引人口移居,其中,西湖麗山生活圈,緊鄰內科園區,擁捷運西湖、港墘站以及麗山學區,生活機能便利,成為許多自住客首選,中古屋房價甚至不輸一旁的大直地區。

生活圈以捷運西湖及港墘站為中心,北至環山路一~二段,南側到瑞光路,東邊自文湖街開始,往西到港墘路左右,此區幾乎涵蓋內湖科技園區,就業人口多,加上發展早,可說是內湖線沿線購屋熱區,房價也是內湖線最高。

擁雙捷運站 麗山明星學區

內湖區以往被認為是台北市蛋白區,隨著文湖線開通,內湖科技園區崛起,逐漸受到購屋者青睞,加上部分房價仍相對市中心便宜,吸引不少年輕家庭目光,區內房價也穩定成長。
此區生活機能便利,採買有西湖市場、737商圈,距離美麗華商圈也不遠,內湖路沿線商家林立,內科園區則有各家銀行分行,整體機能相當優越;此外,區內有知名的碧湖公園,以及大港墘、仙樹和西湖公園,或到迎風河濱公園,提供居民綠地及休憩空間。
交通部分,有西湖及港墘捷運站,鄰近的劍南路站,是未來北環段的交會站,通車後,從士林站到劍南路站車程預估可縮短至8分鐘,更方便進入內科、信義計劃區等地。另外學區則是知名的麗山及西湖學區,獲不少家長指名希望小孩就讀。

區內有西湖市場可採買,與捷運站共購。

區內有西湖市場可採買,與捷運站共購


麗山學區為區內知名學校,指名度高。

麗山學區為區內知名學校,指名度高。


新建案站穩百萬元 海砂屋改建案身價高

在學區、捷運以及科學園區加持下,此區房市能見度高,房價也穩定成長,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專案經理曾宇謙表示,此區房價保值性高,遇到大環境波動也易漲難跌,自住性買盤穩定,不少外來客也指名購買。
由於開發較早,周邊新建案不多,但多已站穩百萬行情。指標案有力麒建設推出的「力麒·寰山」,位於環山路二段,規劃27~40坪,成交均價落在112.4萬元;環山路二段還有「日麗」,可售為24坪、39坪,每坪成交均價在124萬。
另外在港墘捷運站旁、內湖路一段的「碧湖雲景」,前身是「明園大廈」海砂屋,都更後身價翻倍,產品規劃16~37坪,每坪成交均價來到133萬,其中29樓戶在今年4月更以6100萬元成交,拆算單價為149萬元,創下內湖區史上預售最高價。
內湖路一段巷內還有預售案「金爵騎仕」,主力13~16.57坪小宅產品,距離西湖捷運站稍遠,每坪成交仍在百萬內。
曾宇謙表示,西湖生活圈住宅產品選擇相當多元,主要以公寓居多,有麗山學區的公寓每坪在75~80萬,一般30年華廈每坪在85~90萬不等,區內也有豪宅型產品,像是「遠雄上林苑」,是區內難得的大基地、大坪數產品,社區管理良好,每戶總價破億元,同樣是上市建商推出的「長虹PARK公園館」,也是大基地開發,且規劃2~3房產品,稀缺性高,總價在3500~4000萬。除了捷運站周邊,曾宇謙也推薦文湖街附近的華廈,像是「德明翠庭」,3~4房為主,每坪在87~90萬,周邊環境佳。

生活圈公園綠地多,提供充裕休閒空間。

生活圈公園綠地多,提供充裕休閒空間。


專家意見

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專案經理  曾宇謙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西湖生活圈涵蓋內湖科技園區,加上有兩個捷運站以及麗山學區,吸引許多自住客目光,在地客也多就近換屋,房價相對穩定且保值性高,由於就業人口多,區內租賃市場也相當暢旺,3房含車位月租金在4萬至4萬5,一般套房在1萬5左右,全套房的社區如「力麒麗麒」,月租金約3萬,港墘站共構宅「文心移動光城」月租金要4萬5,行情不低。

 

小提醒

此區鄰近內湖科學園區,上下班時間交通壅塞問題嚴重,需待未來北環段及東環段通車,才渴望紓解;區內老舊公寓多,購屋前要留意屋況問題,尤其內湖有不少海砂屋,要多方了解實際情況。

【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台北】西湖生活圈  學區X捷運X科技園區 新案創內湖新高價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826



2025/10/20
16類房屋 排除囤房稅計算

財政部昨(16)日公告,新增兩類型房屋不計入囤房稅囤房戶數計算,包含身障福利機構等社福機構、傳教人員宿舍等,也就是這些房屋可適用單一稅率課徵房屋稅,並回溯至2024年7月1日生效。

財部先前已明文規定11類房屋免計入囤房戶數,後來又核定機關團體無償供災民居住房屋、符條件的產業園區住宅出租、法人委託包租代管等三類,昨日又核定新增兩類房屋,總共已有16類房屋排除在囤房戶數計算。

財政部昨新增兩類房屋不計入囤房戶數計算,回溯至2024年7月1日生效。第一類是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相關法律許可設置的社福機構,提供服務對象住宿房屋。包含依身障者權益保障法許可設立的身障福利機構、依護理人員法許可設置的一般護理之家或精神護理之家、依精神衛生法許可設立的精神復健機構、依兒少法許可設立的安置及教養機構。

第二類是財團法人或寺廟登記的宗教團體所有,未與傳教佈道的教堂及寺廟相連或在同一範圍內,專供傳教人員住宿的房屋。

這兩類房屋性質、住宿對象及使用目的,都不算是囤房性質,因此財政部核定予以排除。

財部表示,先前已於囤房稅2.0子法中明定11類房屋不計入囤房戶數,包含公有房屋、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勞工宿舍及餐廳、公同共有房屋、長照機構、文史、促參附屬設施住宅或宿舍等。

另,各地方政府轄內未來新增其他具特殊性質,非屬多屋未作有效使用,只要經財部核定者,也都可納入。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907527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10/20
房地產是不是火車頭不重要!房市更重要的是這問題

房地產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房地產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掀論「誰是火車頭產業」只是在合理化打房政策的缺失,高科技製造業是出口貿易的領頭羊,而房地產卻更是內需產業的發展引擎。


央行9月18日理監事會後特以專欄探討「房地產產業是否為驅動經濟成長之主力」,以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也低的兩大因素為由,給予否定看法。央行認為科技製造業產值對GDP貢獻遠高於房地產業,若國家要永續成長,應更注重實體投資、提高附加價值,而不只是追求不動產的金融價值。

筆者認為,「房地產是否為台灣火車頭產業」此一議題,應該從產業鏈上中下游帶動的關連性、對台灣GDP增長的貢獻度、長遠產業發展趨勢遠景、民生政策角度……等面向予以研究探討。

認清火車頭產業定義 科技、房產對出口與內需各有貢獻

首先,我們應先認清火車頭產業的定義,「火車頭產業」意指能夠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促進國內需求,並對GDP成長、就業市場有顯著推動效果的關鍵產業。

早在1970-1980年代,台灣以重工業、出口製造業領軍創造MIT經濟奇蹟,也帶動房市、股市蓬勃發展,此年代房地產帶動的上游產業包括土地開發、金融放款、建材(水泥、鋼鐵、木材、玻璃)、建築設計……等,其次帶動的中下游產業包括建設公司、仲介業、裝修業、廣告行銷、家具、家電、室內設計、物業管理、租賃市場、生活服務……等,產值之可觀幾乎涵蓋台灣絕大部分的內需市場,此階段稱房地產為火車頭產業毫無爭議。

1990-2000年,因房地產在前三循環景氣表現過熱,房市盤整休耕幾乎十年,最後還因亞太金融風暴影響,掀起一陣建商例閉風潮。所幸這十年間,台灣資訊代工業崛起,漸而促進台灣IT產業蓬勃發展,演變至今AI與半導體產業鏈帶動台灣出口的增長,並對台灣GDP產生極大的貢獻,等於成為台灣出口貿易的火車頭。

因此,筆者認為,到目前為止,房產業所帶動的上中下游內需產業鏈,無論是產值、對內需經濟的貢獻、就業投入,都堪稱為台灣內需產業的火車頭,而AI半導體科技業所帶動的上中下游產業聚落,無論是產值、對GDP的貢獻,與高科技人才培養,都堪稱為台灣出口貿易的火車頭。因此,沒有所謂誰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火車頭之爭議,央行專欄評論房地產貢獻小,非火車頭產業,只是在合理化其對打房政策所產生的不良後遺症,並掩飾其政策上的缺失。




該檢討的是 打房政策如同「失速列車的火車頭」

房地產是台灣「內需型火車頭」,能快速帶動相關產業與就業,對GDP與財政收入貢獻顯著。但房產業若缺乏創新與生產力提升,對國家競爭力貢獻就有限。因為缺乏創新動能,資源就可能錯置,過多資金流向炒房,排擠新創、研發、製造業投資,高房價壓縮消費,造成世代剝奪與貧富差距,增加很多社會成本。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爭議房地產是否為火車頭實在沒有必要,目前房市問題真正要檢討的是:誰才是房產政策的主管機關?是央行嗎?為什麼央行錯把後衛當前鋒?為什麼從2020年底至今房產政策窮到只剩下打房?誰才是房市打房失速列車的火車頭?

文/李同榮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18700013-430601



2025/10/20
買預售屋真的安全嗎?履保3陷阱一不小心血本無歸

中部知名建商傳資金斷鏈,工地全面停擺。

中部知名建商傳資金斷鏈,工地全面停擺。


近來多起建商倒閉與爛尾樓風暴接連爆發,讓不少民眾開始擔憂:買了預售屋,萬一建商出事怎麼辦?即使政府早已推行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但不同類型保障強度差異甚大,若不了解其中眉角,恐怕難以真正防堵風險。

今年以來,隨著房市買氣下滑與資金壓力升溫,陸續傳出多起建商或營造廠資金調度困難、工程停擺甚至倒閉的狀況,台中一間海線知名建商與合作營造廠,便因政策影響與工程款延遲兌現,於七月底宣布全面停工,引起市場震撼。桃園的高田營造也公告,自六月初起陸續停工,受影響建案多達十處。

預售屋履保制度五種形式保障力道不同。

預售屋履保制度五種形式保障力道不同。


在東部地區,花蓮「太極建設」的「綠野仙蹤」預售案爆出無法順利過戶、負責人失聯,引發多起買家集體求償,嘉義「鉅泓建設」推出的「臻品舞」則更為戲劇性,工程中途停擺,公司聯絡方式全數失效。有買家頭期款已付出數百萬元,卻眼見工地荒廢、權益無處主張。

房市專家何世昌表示,實務上每年建商實際倒閉比例不到0.1%,爛尾樓發生率也不高,但一旦發生,受害者往往血本無歸,衝擊極大臻品舞他指出,建商倒閉多非銷售不佳,而是財務體質不良或業外投資失利導致資金調度出問題,「即便建案熱銷,也不能保證能夠如期交屋」。

制度設立初衷良善 但保障力道不一

為防止類似情況釀成大規模災難,內政部自2011年起推動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建商在銷售預售屋時,必須採行指定的履保方式,以提升交易安全與交屋保障,然而,這套機制雖名為「履保」,保障力道卻存在巨大差異。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真正對買方最具保障的,是所謂「價金返還保證」模式,即一旦建商無法履約,由擔保的金融機構如數返還已繳價金,對購屋者而言幾乎無風險。但此類履保條件對建商成本較高,在業界採行比例反而偏低。

履約保證機制中,目前最常見的為「價金信託」與「不動產開發信託」,兩者雖可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但一旦建商無法完工,仍需視帳上是否有剩餘資金才能進行退費,保障程度有限。陳傑鳴說,也有建案採用「同業連帶擔保」方式,但實務上擔保者與被擔保者是屬同關係企業或集團,彼此間關聯性相當高,如果建案發生問題,擔保者的保證能力也是備受質疑的,擔保效果可能不佳。一旦原建商出問題,其擔保單位能否真正接手完工,仍存不小變數,若同樣陷入財務困境,所謂的擔保也可能淪為紙上談兵。

履保機制之外 消費者該怎麼自保?

即便購屋時搭配履保機制,也不代表風險全然解除,消費者仍應積極主動把關,從源頭審慎選擇建案。何世昌提醒,購屋者應查詢建商是否有法院訴訟紀錄、是否跳票過,這些紀錄往往透露潛在財務風險,另外也建議定期造訪工地,觀察是否如期動工,切勿在工地停擺情況下依約繳交工程款,他更直言:「別傻傻繳工程款,現場卻連地下室都還沒挖。」

另一項重要觀念,是不要迷信大品牌建商,反而應重視代銷公司的風險把關能力,何世昌指出,前二十大型代銷公司過去20年所經手的建案,極少發生建商倒閉事件,原因在於這些代銷有完整的建商審核機制,對合作對象的資金與體質控管較嚴格。他建議,若是小型建商加上不知名代銷,購屋者就更要自己做好功課。

不僅預售市場需要履保保障,中古屋買賣同樣存在不少糾紛風險。若買賣雙方在簽約時搭配履約保證產品,整個交易金流將會由履保專戶監管,點交前不撥款,確保房屋交付無誤。若交屋時發現漏水、壁癌等瑕疵,買方可依《民法》第354條主張瑕疵擔保,透過履保專戶機制協調減價、要求修繕或保留修繕款,讓交易更具保障。這樣的履保制度雖非強制,但對於不熟悉交易流程的一般民眾,無疑多了一道安全鎖。

中古屋若搭配履保,可有效主張瑕疵擔保。

中古屋若搭配履保,可有效主張瑕疵擔保。


專家:履保不是萬靈丹,關鍵仍在風險控管

陳傑鳴表示,近年營建成本大增,對建商本就是壓力,加上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台房市買氣低迷不振,讓建商壓力更是大。如果狀況遲遲無法改善,未來建商資金週轉不靈,出現倒閉或跑路的狀況恐越來越多,因此,民眾此時買預售屋,履保的重要性就會顯現。不過,不是有履保就是安全,怎麼挑選還是有訣竅!

建議民眾購買預售屋時,若想避開爛尾樓,增添保障,第一,要多打聽建商口碑及財力狀況。可以從開發商過去實績、是否為一案建商、或過去是否曾有重大糾紛等去打聽建商的過去評價,做為參考依據。第二、房市買氣差,如果是上市櫃建商,可利用公開資訊,避開負債比過高(如:負債比大於80%)的建商,來降低風險。第三、注意建案是否曾是爛尾樓。某些爛尾樓其他建商承接完工,因為中間閒置許久,難免興建品質可能有所疑慮。只要能注意這些,就可以避免買到爛尾樓的風險。

買預售屋真的安全嗎?履保3陷阱一不小心血本無歸

專家提醒,查建商體質、巡工地,風險才可控。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693





2025/10/20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 可看飛機起降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重新啟用,可躺著看松山機場飛機起降。 (記者甘孟霖攝)


台北市內湖污水處理廠上方的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因設施老舊,市府斥資八七〇〇萬元進行翻新優化及周邊改造,昨日舉辦重新啟用典禮,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讓各年齡層都能享受優質設施;衛工處補充,在此處遊玩,還可瞭望台北一〇一、松山機場看飛機起降,為開放式公園,是中秋賞月新選擇。

也可瞭望台北101 賞月新選擇

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昨舉辦啟用典禮,副市長李四川致詞有感而發表示,二〇〇四年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當時他是台北市衛工處長,就是他在這裡舉辦開幕,當時做極限運動場,還被許多家長以危險為由投訴,不過這幾年風氣已經轉變,還有很多極限運動的國手在這邊訓練。

設極限運動場、共融遊具等

衛工處介紹,原先運動公園設施功能較為單一,市府自去年十二月起動工改造,今年八月完工,優化工程包含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不論親子、家庭、青少年乃至銀髮族都適合來休憩。

此外,將拆除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基礎,將老舊RCP管創意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提供長輩、孩童、身障族共融環境。

衛工處說,園區不僅提供多元運動與遊憩設施,更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翻新優化,昨日重新啟用。(記者甘孟霖攝)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726700



2025/10/20
內湖休閒公園翻新 增極限運動場

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 憶20年前建攀岩場被抗議 如今大人小孩一起開心玩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重新啟用,全新園區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等設施。(張珈瑄攝)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啟用至今已超過20年,2024年啟動翻新工程後,3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新園區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等設施,民眾還可以躺著看飛機起降。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出席啟用典禮時,也分享2004年運動場開幕時他擔任北市衛工處長,沒想到20年後他又回來。當初建攀岩場時接到許多家長抗議,但20年過去,家長看到他都是笑的,因為極限運動已變成國際競賽,運動場也成為許多選手的練習場地。


內湖休閒運動公園位在內湖汙水處理廠上方,占地3.8公頃,於1998年動土、2004年完工啟用。2024年規畫環境改造計畫,總工程經費約8700萬元,將原本功能單一的設施,改成為兼具運動、休閒、教育與生態的全齡共融空間,工程於2025年8月底完成。

李四川分享,當年完工啟用時他剛好是衛工處長,由於公園內規畫有攀岩場地與U形坡,他1天接了10幾通家長抗議電話和信件,要他「不要害死孩子」。但是現在極限運動是國際比賽,以前家長看到他是帶著懷疑的,現在看到他是笑的,可見這20年改變的相當多,還看到家長陪著小孩子在玩極限運動。

李四川表示,在汙水處理廠上方興建休閒公園,除了擴大原有的極限運動場外,也要符合特色,園內也有許多3D互動及汙水處理教育內容,讓大人與小孩都能有好的體驗。

衛工處說明,園區翻新後設有極限運動場、抱石場、戲水池、沙坑區、共融式遊具及體健設施,家庭、青少年或銀髮族群皆適用,其中極限運動場在規模和多樣性上是全國最完善的。此外園區強調綠能與減碳理念,導入太陽能板、小型風力及水力發電設備,並運用汙水處理廠再生水打造示範生態池,讓再生能源與環境教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補充,公園翻新工程在設計階段廣納居民及專業團體建議,使園區更貼近地方需求。施工過程展現循環經濟精神,如將拆除的舊鋪面磚再利用於石籠座椅,並將老舊RCP管改造成孩童遊戲設施,同時更新環境教育中心、優化廁所環境,並改善周邊舊宗路與河濱天橋人行道鋪面,讓休憩體驗更安全便利。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04000453-260107?chdtv



2025/10/20
AI夯 北市新型商辦需求激增

財經熱門

財經熱門


AI產業擴張帶動,台北市商辦市場需求持續升溫。台北市都發局統計,2025年前7月全市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樓地板面積約14.6萬坪,較去年同期成長9.3%。其中北投區辦公服務類建照樓地板面積年增169.3%最驚人,居全市之冠。最新實價登錄揭露也顯示,北士科商辦案「遠雄商舟」6月一口氣交易2戶,單價78萬元,較去年成長2成。


此外,華固日前公告北士科商辦大案開紅盤,「華固創滙園區」出售房屋16戶,合計2388.28坪,車位40個,總金額17.73億元,買方為叡揚資訊。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遠雄商舟」去年預售交易單價落在每坪65至69萬元,但今年的交易紛紛站上7字頭,4月以前單價每坪73至75萬元,短期內漲幅近2成,6月該案最新交易單價攀高至78萬元。目前北士科商辦單價最高的是位在文承路的「士科之芯」超過86萬元。

戴德梁行發布2025年第3季商用不動產市場統計,當季交易金額達345億元,前3季累計近1110億元,顯示市場在不確定環境下仍維持一定動能。業者直言,隨著企業選址更重視綠建築與節能條件,新式廠辦、辦公需求增加,多數於千禧年間開發的舊建築,因設備老舊及缺乏認證,吸引力逐漸下降。

商仲業者推估,依照近2年建照核發狀況,今年台北市商辦新增供給約5.7萬坪,明年更將倍增至14.4萬坪。受惠於企業總部汰舊換新與快速擴張,商辦大樓投資熱度明顯升高。

住宅市場受限貸令壓抑,反之商辦市場受惠於企業需求成長,投資熱度持續升高,鄉林位於北士科周邊的「鄉林士林官邸」A、B、C三棟商辦全數滿租,年租金收入突破億元,顯示產業聚落效應對租戶與投資人皆具吸引力。

市場人士指出,高科技企業對辦公空間的需求,集中於高規格機電設備、彈性空間規劃與永續綠建築。隨著台商資金回流,商辦與廠辦需求強勁,開發商跨足商辦已成趨勢。在AI產業需求、建商轉型與壽險資金3大動能驅動下,台灣商辦市場正進入全新重塑階段。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1004000435-260110?chdt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