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3/27
揪危樓…六都:強制鑑定很難

大地震過後被標註的紅、黃單建築會被列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地震過後被標註的紅、黃單建築會被列管。

除了大地震過後被標註的紅、黃單建築會被列管,隱性的危樓、爛尾樓成了居住安全不定時炸彈,六都均表示,如果非公安申報對象、屋主也不自主檢查,包含隱性的海砂屋、震損房屋及爛尾樓的安全都難掌握,也不易列管。


新北市工務局表示,新北市卅年以上老屋統計約七十八萬戶,除了震損的紅黃單建築外,並未列管危樓,但有補助屋主做耐震評估,截至去年底申請耐震初評補助共四○五○棟,其中R值(指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危險度總評估分數)大於四十五分者共二四八三棟,預估影響約二萬二千三百四十七戶。因建物結構安全鑑定補助仍尊重民眾意願,無法強制民眾辦理,因此無法確實掌握建物的耐震能力。


高雄市工務局表示,市府主要透過公安稽查、申報與耐震評估來認定危樓,針對建築結構安全、違章建築或耐震不足的建物開立紅、黃單,二○一六年高雄美濃地震後,全市紅黃單至今還列管十一件,將依法通知改善;市府對於爛尾樓通常協調建商、協助轉手或走司法程序處理,但解決速度較慢,許多案件仍懸而未決。


依據高雄空地空屋自治條例規定,工程中止、因故停工或無人使用之建築物,除應維護建築物結構安全及工地環境衛生外,不得阻礙騎樓地及人行道暢通,建築物外觀及完工後應拆除物品,並不得影響市容觀瞻,違者可罰一萬二千元至六萬元,並限期改善;仍未改善者,並得按次處罰。必要時,主管機關得命建築物起造人、承造人、管理人、使用人或所有權人美化建築物外觀或自行拆除。


桃園市府表示,目前列管危樓有海砂屋十一件與四○三地震紅、黃單五件,也有規範海砂屋的自治條例,要求海砂屋停用、拆除,但尚未列管蓋到一半就不蓋的「爛尾樓」。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桃園正推動防災型都更,已逐一盤點防災都更適用對象,必要時可擴大認定範圍。


台南市工務局表示,建築物需經過鑑定才能判定是否危樓,有些建物只是長期荒廢缺乏管理,若無立即性危險,也不能強制鑑定處理。


台南市工務局說,像中西區的來亞大樓是知名危樓,因缺乏管理,屋況不佳,曾出現磁磚剝落,被列為危樓,但因產權糾紛整合困難,拖延多年被視為市區之瘤,直到今年嘉義大埔地震後,外牆剝落砸中兩輛車,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之後鑑定報告指大樓氯離子超標、耐震能力不足,判定要拆除。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4424/8625826



2025/03/27
贈與免稅244萬「一堆人搞錯」!揭4大雷區:當心噴大錢
財產規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財產規劃示意圖。

每年贈與稅免稅額是244萬元,但要留意錯誤觀念,以免荷包大失血,包括適用對象是「贈與人」而非「受贈人」;同一年度贈與累計金額不超過244萬元;贈與免稅額不限定現金贈與;贈與不動產的價值以時價為準,並非以市價計算。

國稅局說明,贈與稅「每人」每年免稅額244萬元,是指「贈與人」而非「受贈人」,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4條第1項規定,除法定例外,若贈與人在一年內贈與的財產總額超過免稅額,應在該次贈與後30日內向國稅局申報,否則恐被開罰。

其次,贈與稅採用的是「曆年制」,從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計算週期,在這段期間內,不論贈與給多少人,合計累計贈與金額不超過244萬元,可免徵贈與稅。

再者,贈與免稅額並非限定只能用現金贈與,其實不動產也適用,不限定要一次全部贈與,可透過持分的方式,逐年贈與給小孩。還需留意,無論是贈與或繼承,都以贈與或繼承時的時價為準,並非以市價計算。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323000002-260410?chdtv



2025/03/27
申請適用租稅協定 五步驟

財政部。 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

台灣目前簽署生效的所得稅協定共35個,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企業若要向締約國申請適用租稅協定,應先向總機構登記所在地國稅局申請「居住者證明」,申請前,企業須注意五個關鍵步驟,以確保申請過程順利。

為確保跨國交易公平性,避免企業因跨境營運而遭受重複課稅,我國目前已與35個國家簽署並生效全面性所得稅協定,包含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英國、德國等。

當企業從這些國家獲得股利、利息、權利金或營業利潤等所得時,可申請適用租稅協定,以獲得免稅或較低稅率優惠。

高雄國稅局表示,依「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規定,企業若要享受這些稅負減免,關鍵是取得「居住者證明」,證明該企業為我國稅務居民,申請時有五個步驟。

第一,申請書上須清楚填寫欲適用的租稅協定國家,例如中華民國與日本,或與新加坡、印尼的租稅協定。若企業獲得來自不同國家的所得,則需分別申請居住者證明,避免申請內容與實際交易不符。

第二,申請書需詳列所得取得年度、類別及金額,例如2024年佣金收入,金額為新台幣1,000萬元等,且資訊需與企業實際交易記錄一致,確保稅局審查時能夠順利對照,減少補件或被退件風險。

第三,居住者證明適用期間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且必須涵蓋所得年度。舉例來說,若企業要申請2024年所得減免,那麼居住者證明的期間應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另外要特別注意,國稅局無法預先核發未來年度居 住者證明,例如不會受理2026年申請,因此企業應按實際年度分年申請。

第四,企業需提供支付所得的對方公司名稱及地址,例如「日本某公司及其地址」,這些資訊有助國稅局確認企業交易對象,確保租稅協定適用條件符合規範,以免因資料缺漏影響申請進度。

第五,申請居住者證明時,企業須向正確的稽徵機關提出申請,即營利事業總機構登記所在地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如果企業向非管轄機關送件,可能會導致處理時間延誤,影響適用租稅協定的時效性。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863207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03/27
把握下半年主跌段 買房挑「三高二多」準沒錯

房市歷經2024年新青安甩尾行情,央行重拳打炒房及限貸令掐住資金,拖累購屋信心雪崩式下滑,2025年房市怎麼走?可以進場買房子嗎?《錢鏡你家》節目邀請到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直言7年多頭行情結束,2025年房市走入主跌段,呈現「量縮價小跌」局面,他判斷上半年價格認知仍陷入僵局,而下半年賣方信心動搖、價格鬆動,是民眾進場購屋的好時機。

「房仲業可說是『金龍海嘯』第一排,他們依賴『交易量』過活,如今買賣急凍,各店頭雪上加霜,都要去開UBER兼差了。」房市趨勢專家、房仲公會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秀出內政部公布的2024年買賣移轉棟數,全台灣交易量35萬525棟,創11年新高,但仔細觀察發現,交易增幅、買賣熱絡度,大多集中在上半年。

再以房市景氣循環來看,2024年上下半年市場氛圍落差大、交易緊縮程度嚴重,「第4季價止漲、量急凍,進入『反轉』,可見多頭結束,2025年房市進入主跌段。」李同榮說。

而考量到營建成本高漲、通膨疑慮不退、民眾保值心態等因素,「我估計這波跌勢較緩和,七都均價跌幅為10%,2025年上半年初跌段、下半年主跌段、2026上半年就進入末跌段,這波下跌週期約1.5年結束,因此民眾可把握下半年時機做購屋決策。」

而交易量要解凍回升,就必須降價才能逼量出來,但今年上半年房市在價格微跌、買方觀望的氛圍下,交易量難有起色,「賣方不認輸、買方還能忍,上半年是房市痛苦期;等到下半年賣方信心徹底擊潰、願意降價、買方進場信心大增,就是購屋好時機。」李同榮建議,民眾趁著上半年多看屋做功課,為下半年進場做準備。

市場指望預售市場帶領房市回溫,即將展開的329檔期可望回春,或指望520檔期房市能夠好轉,「我只能說難上加難,因為湧出大量交屋潮、提高供給,2025房市在預售量供給過剩的壓力之下,不利後市發展;只有賣方價格明顯鬆動,下半年交易量才會脫離谷底。」李同榮認為,全年的交易量將面臨30萬棟保衞戰,極可能創下近7年新低。

自住民眾把握進場時機,李同榮提出聰明購屋攻略,掌握三高二多的區域表現較抗跌,「三高包括高科技園區核心、高鐵軌道經濟發展、高成熟商圈發展重劃區,二多是指家戶數增加、人口數淨流入增加的區域。」他舉例,桃園、竹北、三峽、鶯歌、梧棲等,都是首選。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908512



2025/03/21
捷運汐東線動工 侯友宜:盼23年終成真

汐東線昨動工,未來將接軌基捷、民生線,新北市長侯友宜(右五)直說,汐止人夢想成真。記者游明煌/攝影

汐東線昨動工,未來將接軌基捷、民生線,新北市長侯友宜(右五)直說,汐止人夢想成真。

捷運汐東線昨動工,新北市長侯友宜主持開工典禮表示,汐止人夢想成真, 通車後市民從汐止到台北市內湖,尖峰通勤可省半小時,將整合介接基隆捷運與台北市民生線,壯大北北基捷運路網,機電系統一致可一車到底、9站6線轉乘。


昨開工典禮在汐止綜合體育場舉行,立委廖先翔、黃國昌及多名市議員都到場,地方以辦喜事迎接。


黃國昌說,汐東線動工,對每個汐止人,不分黨派、顏色都是大事,黃也稱讚侯友宜勇於任事,整個汐東線由新北市政府承擔大部分責任。廖先翔說,汐東線動工是汐止人期待20多年的夢,能串連大台北捷運路網,是汐止發展一大利多。


侯友宜表示,汐東捷運在地人盼望23年,總算全面動工,預計2032年完工通車,汐東捷運未來有3處聯開案及1座機廠,可望帶進500多億投資。汐東捷運、基隆捷運及台北民生線會整合介接,未來汐止人聯外通勤更便捷。


侯指出,新北市府已將基隆捷運基本設計工程經費報中央核定,盼中央能支持,盡速通過讓工程順利發包;北市民生線綜合規畫報告也提送中央審議中。


基隆捷運由新北市府主責,近期因總經費、分段招標及在基隆八堵設變電廠引發爭議,造成基隆地方反彈。侯友宜昨強調,常與基隆市長謝國樑電話溝通,大家同心齊力,希望基隆捷運也能在今年核定、今年開工,拚2032年完工。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62190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25/03/21
啞巴兒子全在這!雙北「這7區」租金漲勢破1成

近期受打房衝擊而房市急凍,但生活機能便利的雙北市,租賃市場仍相當蓬勃,觀察實價登錄,包含內湖、南港、板橋以及中和等雙北行政區,平均租賃行情年漲幅達1成以上。

內湖因有內科帶來龐大就業人口,租屋市場暢旺。(資料照)內湖因有內科帶來龐大就業人口,租屋市場暢旺。(資料照)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租賃市場仰賴區域產業與就學人口,因此雙北生活或交通機能便捷區域,或本身具有產業群聚效應的行政區,由於穩定租賃需求加持,加上近年來政府針對包租代管提供稅務優惠,致使租金行情較具漲勢。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新北市主要各行政區2024年平均租賃行情,台北市以內湖、南港以及信義區名列租賃行情漲幅的前3名,漲勢皆突破1成。


賴志昶分析,內湖、南港兩處由於科技產業園區加持,為在地提供穩定的產業人口,讓當地租賃市場相當蓬勃,區域租金漲勢亦日益明顯;至於信義區本身為北市甚至全台房價數一數二高的區域,地區商業機能成熟,加上房價易漲難跌,在房市熱度明顯之下,沒有讓房東有租金降價空間。


新北市租金漲勢最明顯區域,則以板橋、中和以及三重名列前3名。賴志昶補充,新北市漲勢金漲勢較明顯區域,皆位屬新北第一環行政區,其中板橋本身即是坐穩新北市房價的頂標,近年來區域價位漲勢明顯,因此租金行情較有增值空間。


至於雙和地區與三重商業機能卓越,加上租金價位相比僅一橋之隔的北市親民,生活便捷加持之下,因此成為北市上班族、通勤族最佳租屋地點,讓區域租金漲勢較為明顯。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國內近期打房氛圍濃厚,整體房價未來較少看漲空間,但相對而言,雙北各主要行政區,由於蛋黃區的優勢仍在,加上市場居住需求仍有待滿足,讓區域租賃行情較具抗跌性。


近年來不管是央行信用管制或政府打房,皆劍指多屋者,讓該族群持屋、購屋成本增加,加上通膨等因素,租金投報率亦逐漸壓縮,徐佳馨建議,欲成為「包租公」、「包租婆」的置產族群,需慎選購屋地段,否則未來如遇房市翻轉,恐怕買不到以房養老的「啞巴兒子」,反而成為資產一大負擔。

啞巴兒子全在這!雙北「這7區」租金漲勢破1成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3630


2025/03/21
打房連環拳 天龍國房價鬆動了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近半年後,天龍國房價終於鬆動。台北市政府地政局17日公布統計,去年12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標準住宅總價、標準住宅單價等三大指標,首度出現全面下跌的紀錄,其中電梯大樓首見下跌、公寓已連三月下跌。市場預期,央行打房政策效果已顯著,預料本周理監事會議暫時不致再出重手。

北市地政局依據實價登錄資訊,公布去年12月相關統計,單月交易量428件,月減13.36%、年減50.41%,交易總額119.04億元,月減17.34%、年減45.02%。

就各行政區表現來觀察,12月交易件數有1區增加、1區持平、10區減少,增加者為士林區(月增2.94%),減幅最大的是大同區,月減51.35%。去年12月各行政區交易總額,前三名依序是信義區17.12億元、內湖區16.05億元、中山區14.29億元,交易總額增幅最大為南港區、月增21.96%,減幅最大的是大同區、月減71.65%。

至於房價表現,包括住宅價格指數、標準住宅總價、標準住宅單價三大指標,首度出現全面下跌的紀錄。

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去年12月降至130.65,較史上最高峰的11月130.75,下跌0.08%;標準住宅總價2,070萬元,也比最高峰的2,071萬元,呈小跌趨勢;每坪標準住宅單價史上最高峰也是落在去年10、11月,每坪約65.95萬元,12月微降至65.92萬元。

在各住宅產品類型方面,身價最高的電梯大樓也首現下跌,住宅價格指數140.28,月跌0.03%;每坪單價從最高峰的11月82.15萬元,下修至12月的82.12萬元。

公寓產品則連三月下跌,每坪降至50.89萬元;平均住宅價格指數117.95,月跌0.14%。

另外小宅產品,單價最高峰則是去年9月的每坪80.56萬元,歷經連續兩個月下修後,12月止跌回升,重返80萬元大關;住宅價格指數為130.35,月漲0.75%。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318000136-260202?chdtv



2025/03/21
恆隆行掃樓砸10.57億買內湖商辦
商辦市場再傳捷報!精品家電代理商大咖恆隆行砸10.57億元「掃」走「國揚洲際企業總部」頂樓。圖/業者提供

商辦市場再傳捷報!精品家電代理商大咖恆隆行砸10.57億元「掃」走「國揚洲際企業總部」頂樓

商辦市場再傳捷報,又見大咖進場「掃」樓。精品家電代理商恆隆行14日豪砸10.57億元,大手筆收購台北市內湖舊宗段新地標大樓「國揚洲際企業總部」頂樓,交易坪數達1,201坪及停車位60個,每坪成交均價達76萬元;全案總銷達76億元,累計全棟大樓在短短五個月,已被買走近半棟,震撼市場。

超營實業董事長楊仁鈞表示,「國揚洲際企業總部」為內湖科技園區最新指標商辦大樓,位於內湖舊宗段基地使用分區最稀缺的「科工D」地塊,可同時做辦公、商業、倉儲、零售、餐飲等用途,占地面積2,127坪,只蓋800多坪,打造地上八樓、地下四層的旗艦企業總部,全棟共1萬1,000多坪,最近已成為不少大咖指名進駐的地標,迄今距離完銷已進入倒數階段。

「國揚洲際企業總部」最近才即將要完工交屋,完工之前已有不少大咖級企業卡位,包括「水龍頭大王」吳攀材旗下的百達國際資產已砸下12.14億元買進,及美諾企業以7.01億元購置;再加上恆隆行以10.57億元收購頂樓,累計至少已成交近30億元,接近半棟。

「國揚洲際企業總部」為國揚最新商辦力作,去年11月中旬取得使照,預計今年第一季完工,總銷金額達75億~76億元,國揚依合作開發比例5成,若全棟完銷,預計可望分回約上看38億元,將是挹注全營收及獲利的關鍵大案。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截至去年全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約1,600億元,年增8%,為近十年來第二大量,市場動能強勁,尤其需求最旺為廠房,全年度成交金額達709億元,占整體交易比重達46%,也遠超越前一波中美貿易時期台廠大舉回來的購廠金額。

第二大類熱門產品為廠辦,全年交易金額369億元,占比約24%,總成交金額與2023年相當,主要源自科技業自用辦公空間需求。

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分析,目前廠辦市場仍以都會區為主,台北市以內湖科技園區最早、腹地也最大,南港則以軟體工業園區最為精華並逐步擴大,新北市以中和、新店、汐止最多樓地板,近年土城、三重、新莊也逐步加入市場,新增數十棟廠辦大樓。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315000257-260202?chdtv



2025/03/21
智慧城市展明登場 將辦千場媒合會

2025智慧城市展將於18日登場,國內外廠商共逾2,000個攤位規模,聚焦AI應用、虛擬電廠及智慧城市的創新應用/解決方案。主辦單位台北市電腦公會將於20日舉辦1,000場次媒合會,台廠與來自海外的城市首長、電信商、SI業者將展開合作交流,爭取採購商機及輸出國際。

AI技術飛快發展,中華電、台灣大、遠傳、廣達、鴻海、華碩雲端、神通、宏碁智通等超過16家業者將展出最新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新能源等AI解決方案,預期成為展場矚目焦點。

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今年採購團主要來自泰、越等東南亞國家、日本及東歐,包括電信商、系統整合商、解決方案商,及智慧城市相關公協會、城市首長共計59個國家地區、138個城市及2,806位海外訪客參與,較去年成長28%,創歷史新高。

台灣規劃2025底之前關閉所有核電機組,具體落實非核家園政策目標,現階段推動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成當務之急。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去年底成立虛擬電廠工作小組(VPP SIG),已集結台達電、大同智能等十家成員,將於今年首次籌設「虛擬電廠主題館」,展現台灣在虛擬電廠的軟硬體實力。

遠傳、台達、鴻海、華碩、大同、東元、神通、新光保全、信星、天能、安瑟樂威、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飛立威、及磐儀科技等廠商亦將展示各種節能解決方案。

20日接棒登場的高雄智慧城市展,特別成立新創主題區 ,預期將成為全球創新產業焦點。今年共招募十家國內外頂尖新創加速器攜手115家新創團隊,展現台灣新創發展的能量。

參與加速器廠商包括Qualcomm、中華電信、聯合創新、新北青年局、Startup Terrace,以及來自美國、印度等各國知名創投機構如Ljublijana University Incubator、IFlowDEV、Czech Invest、The Circle FC、Las Rozas Innova及Silicon Catalyst等,不僅是全球創新交流盛會,也會為綠色科技產業開啟更多跨國合作機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317000188-260202?chdtv



2025/03/21
善用綠色金融 催動中小企減碳

環境部近期公布第三波強制碳盤查名單,隨著法規趨嚴且範疇愈來愈大,企業淨零減碳已成為一門必修課。我國企業家數超過169萬家,其中受國內法之合規壓力須逐步進行碳盤查愈來愈多。

包括環境部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1條規範具有公告排放源之事業者,每年應於規定期限前完成前一年度全廠(場)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及查驗作業;另一是金管會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年報揭露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之規範,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確信。

另167.4萬家(占所有企業的98.88%)中小企業,除已上市櫃或自願減量外,大部分不受上述來自國內法規強制碳盤查要求,主要是面對來自出口市場在歐盟地區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來自供應鏈客戶要求。

前者對輸入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予以徵收環保關稅,後者是品牌商除從自身減少碳排外,亦要求產業供應鏈提供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作為其範疇三碳排管理,實現其淨零目標,作為供應鏈一環的中小企業為爭取訂單,亦有排放量盤查需求。

惟根據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24年對產業供應鏈碳盤查調查,目前對電子業供應鏈廠商較有約束力,大廠上游中小型供應商因無法規壓力,淨零政策向下滲透率,仍有不少隱憂。

中小企業約八成屬服務業,製造業只占約二成,而服務業碳排僅占全國約9.5%,即使製造業碳排占比高,面對一波波減碳法規推進,對整體中小型供應商而言,即使有碳焦慮,但面對更大的訂單不穩定、美中貿易戰後「脫中」趨勢,讓他們必須走出海外布局,或是人才難招攬等問題,眼前迫切問題是成本提高與管理難度提升壓力,也因此常是賺錢擺第一、減碳排後,減碳很難成為首要痛點。

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以金融機構借款為主 ,對金融機構資金仰賴更高。金融機構在永續發展扮演最重要角色是透過金融產品或服務,以及投資、融資活動,推動借款企業、被投資公司、金融消費者與相關客戶,加大ESG執行範圍與深度。因此可從綠色金融著手,鼓勵民營銀行將綠色議題納入投融資決策。

對金融業來說,範疇三碳排放涵蓋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所產生的碳排放,如授信或投資企業之排放。因此,中小企業若要成為銀行投融資標的,有具體客觀的碳排放數據為基礎甚為重要。

目前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務輔導,已建立中小企業ESG評量體系,提供中小企業綠色ESG自評報告。惟金融機構對ESG相關議題與低碳轉型輔導協助,僅為其一部分工作項目,並非核心目標,受惠企業有限。未來宜鼓勵中小企業提供更客觀透明的減碳數據佐證,以利金融機構可先計算其投融資、承銷與資本市場相關活動;另一方面,如何有效衡量和減少排放,對實現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目標也是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8611987?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