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10/16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

不選南港北士科,兩資訊科技公司購內湖億級商廠辦,台北科技業最愛,內湖商廠辦交易年增逾4成/近兩年1~8月內湖、南港億級商辦交易狀況(圖/台灣房屋提供)


輝達(NVIDIA))總部懸而未決,不過台灣分公司下月將搬到南港「潤泰玉成辦公大樓」,內湖和南港是目前科技產業主要集中的兩大區塊,根據最新實價登錄,內湖區「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7月交易3.6億元,每坪58萬元,共659.52坪;另外新成屋商廠辦「興富發T1」,6月則交易1.07億元,每坪57.1萬元, 共219.89坪,這兩筆交易分別由資訊、科技業者購入,顯示科技業持續看好內湖辦公室市場的發展潛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進一步統計,近兩年1~8月內湖及南港的億級商廠辦交易狀況,內湖2025年成交37筆,較2024年增加11筆;南港則自2024年的7筆減至4筆,交易量略顯降溫。其中2025年內湖最受矚目的為「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單案即貢獻16筆交易,成為推升成交量的主力。南港則以「利百代商業大樓」為代表,2025年成交2筆。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內湖商廠辦市場長期受惠於內湖科技園區的聚落效應,辦公需求穩定且延續性強,2025年前8月億級商廠辦平均單價66.6萬元,較2024年同期57.8萬元成長15.2%。由於內湖商廠辦市場因文德港墘段趨向飽和,新交易多半集中在舊宗段和五期,包括2025年剛完工的「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吸引傳產「水龍頭大王」的百達國際資產12.14億元買進,恆隆行也以超過十億資金買下包括頂樓多層空間。另外「V-PARK」也炙手可熱,統一超商豪砸43億元進駐。由於新供給可選擇樓層和空間多,較能吸引大公司布局規畫,因此交易的總金額都很亮眼。

反觀南港地區,雖然2025年商廠辦交易量略減,但是平均單價仍維持一定水準,2025年前8月平均單價69.7萬元,主要是「利百代商業大樓」與「南港軟體園區」的交易。張旭嵐分析,南港近年在大型建設與交通建設帶動下,包括南港車站三鐵共構、CITYLINK商場、南港LaLaport、潤泰玉成辦公大樓、遠雄南港園區等陸續落成,使南港逐漸從傳統工業地轉型為「東區門戶核心」,預期未來輝達等國際企業進駐後,將進一步推升區域能見度與商廠辦價值。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目前內湖與南港雖同為科技產業聚落,但市場屬性略有不同。內湖為「成熟型商廠辦市場」,以中小型企業與既有園區自用買盤為主,價格相對穩定;南港則屬於「新興型商廠辦市場」,受大企業總部與大型建設題材驅動,單價高、但交易件數相對少。未來隨著南港高端商廠辦供給逐步釋出,加上AI與半導體產業的帶動,預期未來南港辦公市場表現將逐步回穩。



資料來源:https://annewsmedia.com/2025/10/15/market-news/12421/



2025/10/16
市場冷到谷底?高資產族卻趁亂掃貨 專家揭他們盯上的產品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圖/資料照)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圖/資料照)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發布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總平均指數為98.28點,較上季下滑3.16點,創近四年新低,顯示投資人對市場態度轉趨保守。四大指標「總體經濟」、「辦公室」、「土地開發」與「店面」均下滑,其中以「店面」信心最低(80.14點),「辦公室」仍相對穩健(110.29點),整體呈現「偏向保守」格局。

旅館業雖不列入總指數計算,但本季信心指數為93.75點,同樣走跌。區域方面,北、中、南三大都會的土地開發信心皆下滑,北部雖仍居高(111.77點),但跌幅達7.35點;中部降至104.41點、南部則為107.35點。

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分析,信心下探有兩大主因:首先是央行9月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變,且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導致資金緊縮、土地價格鬆動;其次,美國新一輪關稅戰影響出口產業,部分廠商減產或放無薪假,進而拖累總體經濟信心。不過,辦公室與土地開發指數仍維持在樂觀水準,反映收益型不動產以投報率與土地稀有性為核心的長期支撐。

台灣CCIM投資師范之虹指出,第三季多起大型交易顯示科技業仍是市場主力,台達電以69.5億購泰豐輪胎觀音廠房、日月光斥資65億購入穩懋南科廠,群光電子則以10.6億買潤泰觀音廠房,展現AI與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擴產,雖然美中關稅升溫,但台灣作為全球AI產業供應鏈核心,整體影響有限。

金融與保險業資金也積極布局收益型不動產,富邦人壽以28億買下「星聚點KTV」大樓並採售後回租經營,台產以20億購入承德路商辦,中信資產與高雄業者合資32.78億購雲林萬有紙廠舊廠區,主因在於金管會下修保險業收益率基準至2.545%,反促使業者尋求穩定租金報酬的物業標的。

在零售市場方面,CCIM投資師許源崇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台批發零售額達9.8兆元、年增5.6%,顯示大型零售與餐飲仍具成長力;但電商影響下,傳統街邊店持續萎縮,百貨業則轉向餐飲與體驗型消費。第四季零售市場可望受惠政府普發現金,短期買氣將小幅回升。

整體來看,2025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在高利率與關稅陰影下信心轉弱,但科技業投資與金融機構入市仍支撐部分需求。專家建議,投資人應聚焦收益穩定、結構安全與產業長期需求之資產,靜待政策與利率環境明朗後再布局。

市場冷到谷底?高資產族卻趁亂掃貨 專家揭他們盯上的產品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94



2025/10/16
打造步行城市 北市擬設遮蔭設施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北市提出降溫策略,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圖/都發局提供


極端天氣日益嚴重,常出現逼近攝氏40度高溫,本報日前報導探討「步行城市待改善」議題,引發討論。北市提出相關降溫策略,除借鏡國外設置行人遮陽設施,也將參照新加坡,優先在交通設施周邊建物設置連續遮簷,首處將在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連結民汐線捷運出入口。

本報陽光專題「步行城市待改善」日前探討城市遮蔭空間、騎樓紋理斷掉的困境等。北市府隨即具體回應,規畫要打造兼具城市美學的遮蔭設施,包括民眾停等紅燈時免受太陽曝曬,將先在信義區北市府往捷運市府站松高市府路口、松智松高路口,及台北101站街角的信義市府路口等處。

市議員洪婉臻說,道路上設置遮蔭設施層面很廣,涵蓋交通、建築面等,韓國當時在設置時列入「道路交通法」,台灣應比照,並請公園處做好相關綠蔭設施配套,確保降溫效益最大化,但部分商家、住宅可能會因遮蔭設施影響視線,市府應加強與民眾溝通,將配套做到位。

都發局為推動體感降溫計畫,已提出水綠降溫、遮蔭涼適及通風散熱三項手段。局長簡瑟芳表示,目前已找到規畫設計廠商,希望明年上半年完成,遮陽設施要兼具藝術性或結合智慧、燈桿等設施,最快下半年試辦。她說,配合極端天氣來臨,未來新建築物希望都能比照新加坡,做有遮簷的通道,會先在交通設施附近施作。

都發局補充,該案將於南側人行空間檢討設置連續遮簷設施,長度約60公尺,經申請單位允諾後續民汐線完工後,延伸至校園東側捷運出入口,達到遮蔭效果,今年4月已送都審核定。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072979



2025/10/14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房價有感下跌,現在該進場買房嗎?專家分析時機點與風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現在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這個問題在各大論壇上吵翻了天,每個人都想知道,此刻進場會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最近在各大購屋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現在的房子可以買嗎?」這個簡單問題背後,藏著無數首購族的焦慮與投資客的觀望。隨著房價來到歷史高點,利率結束連續凍漲,市場出現多空交雜的複雜訊號,讓許多潛在買家陷入該不該進場的掙扎。

 

從市場數據來看,當前房市正處於一個微妙的轉折點

全國房價平均來到歷史高點,雙北地區單價站穩四字頭,台中、高雄精華區也突破三字頭,讓許多受薪階級望之卻步。然而與此同時,市場交易量卻出現萎縮,顯示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出現差距,形成「量縮價穩」的特殊現象。這種僵局能維持多久,成為專家們爭論的焦點。

 

對於自住客而言,買房決策應該回歸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

如果你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足夠的自備款、明確的居住需求,而且計畫在同個區域定居五年以上,那麼任何時候都是考慮購屋的時機。關鍵在於不要試圖猜測市場最低點,而是評估自己的負擔能力與長期需求。畢竟自住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穩定的居住環境,而非短期投資報酬。

 

觀察利率走勢可以發現,央行結束連續凍漲周期,開始進入溫和升息階段,這將直接影響房貸負擔。以貸款一千萬元、三十年本息攤還計算,利率從1.5%升至2%,每月還款金額將增加約三千元。雖然幅度不大,但對家庭預算仍會造成壓力。購屋者應該以利率3%的標準來壓力測試自己的還款能力,避免未來利率持續上升時陷入財務困境。

 

從供給面來看,全台餘屋量仍然可觀,加上持續增加的新建案供給,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意味著購屋者有更多的議價空間與選擇機會,可以耐心尋找符合需求的物件,不必急於出手。特別是預售案場開始出現各種優惠方案,從家電禮券到管理費減免,都是過去多頭市場少見的讓利現象。

 

區域差異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

雙北地區因土地稀缺、需求穩定,房價支撐性較強;而部分重劃區供給量大的區域,則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修正壓力。購屋者應該仔細研究目標區域的供需狀況、空屋率與公共建設進度,避免買在供過於求的區域。

 

M觀點:與其猜測市場高低點,不如專注於自身財務健康度

買房決策應該建立在穩固的財務基礎上,而非對市場的投機預測。記住,沒有不能買的房子,只有不能買的價格,重點是找到符合你預算與需求的物件。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耐心議價、仔細比較、量力而為才是明智之道。與其追逐短期價差,不如著眼長期居住價值,這才是購屋自住的真諦。



資料來源:https://94m.com.tw/articles/5a881d



2025/10/14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 全台廣設轉運中心憂成「蚊子中心」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大減近四成,前景堪憂,衝擊各地轉運中心營運,連帶興建中的轉運中心,也引發淪為蚊子館隱憂。圖為台北轉運站。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道客運運量衰退,運輸班次、乘客人數雙雙下滑,但各地仍廣設轉運中心。客運業去年起為節省成本,紛紛退出台北轉運站二樓的黃金月台,往租金較便宜的四樓擠;台中市規畫四大轉運中心,已啟用的豐原轉運中心陷招商不順困境,明年陸續完工大台中、水湳轉運中心,議員質疑恐淪為「蚊子」中心,呼籲市府及早因應。


受疫情、運輸習慣改變與駕駛人力荒衝擊,國道客運運量大幅縮減,以疫情前二○一九年為例,全國國道客運班次共四四九點三萬班次、客運人數八一三八點四萬人次,去年已縮減為二七七點七萬班次、五四七五點九萬人次,整體班次較疫情前縮減百分之卅八點二、客運人次減少百分之卅二點八。


台中市早在前市長胡志強任內規畫豐原、台中、水湳、烏日等四大轉運中心,目前豐原中心三年前已落成,水湳中心明年上半年竣工,大台中中心明年底完工,烏日中心仍規畫中

。

台中市議員吳佩芸質疑,國道客運運量縮減三至四成,這些早期規畫的轉運中心已不符趨勢,當初沒人預料到疫情造成的運量雪崩,若運量持續縮減,轉運中心落成後,花大錢蓋好的硬體空間,卻沒有足夠班次、乘客,恐淪為「蚊子」中心。


中市:可做區域運輸樞紐


中市府表示,台中國道客運的運量仍可支撐,短期內不擔心成為蚊子館,轉運中心也可串聯鐵路、捷運與市區公車,擔任區域運輸樞紐。


台北轉運站是西部中長程國道運輸重要樞紐,過去兵家必爭的二樓黃金月台,月租金破卅萬元,去年起業者陸續退租,爭相搬到租金僅十萬至十五萬元的四樓月台。業者說,過去二樓月台要抽籤,抽到像是中頭獎,現在幾乎淪為空城,乘客只下車不上車,業者都改租三、四樓。

北市:運輸需求依然存在


台北市公運處表示,台北轉運站主要往返中南部路線,市府轉運站、南港轉運站多短途通勤旅客,運輸需求依然存在,但疫情造成運量流失,目前台北、市府兩個轉運站運量只恢復疫情前六成、八成。客運業者說,即使春節、連假高峰,也只恢復七成。


新北市板橋轉運站二○二一年啟用後,有十四條國道客運,運量為五十八點七萬人次,去年下滑到十一條,今年又增加至十二條,目前運量已成長到一二一點八萬人次。


新北:可搭商場BOT案


新北市正規畫機捷A7站溪北轉運站,交通局簡任技正吳政諺指出,預計收納卅七條國道路線,共十七個月台,雖然運量減少,但仍有搭乘需求,現行規畫方向為「寧願多,不要到時候不夠」,萬一路線真的減少,溪北轉運站搭配飯店、商場等BOT案,也可收納市區公車路線。


台南市目前有國道客運停靠的轉運站,包括新營、麻豆、永康、台南等處,市府表示,將透過多元方式提升坪效,例如台南轉運站串聯周邊文創園區,新營轉運站正規畫變更都市計畫,以開放更多元業種進駐等。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4629/9064326




2025/10/14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市景氣轉冷,連帶網路討論聲量也降低。(記者朱語蕎攝)


房地產歷經多年多頭後,去年第四季開始反轉,在網路聲量上又產生什麼變化?根據「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8%,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


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指出,央行限貸令、新青安補貼刪減與多項打炒房政策,讓民眾購屋信心趨於保守,房市進入「觀望期」。彥星•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董事長劉安立則表示,雖然輿情聲量跟市場買賣數據同步有下降的走勢,但下降幅度相對溫和,顯示大多買方因銀行貸款成數受限而採取觀望的心態,進入冷靜期但未見熄火。


根據意藍資訊表示2025年上半年房市聲量的波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1至2月間台積電南北設廠選址帶動熱度,尤其高雄與台中周邊地區也成為討論房產相關話題的熱議地區。


接下來是是3至4月間隨著新青安預算刪減、銀行縮減房貸成數、提高利率,購屋族群壓力增加,引發大量討論。最後則是5至6月間受限貸令衝擊,市場傳出部分區域中小型建商面臨資金鏈緊繃甚至倒閉,成為輿論焦點。


從各平台聲量變化觀察,社群網站仍是主要討論來源,但整體聲量較前期下降 9.9%。其中,Facebook聲量下降5.9%,YouTube下降1.8%,而新興平台 Threads則逆勢成長9.5%,首次超越Instagram,成為房市討論的重要陣地。劉安立認為,從數據可見,雖然房市整體熱度趨緩,但討論結構出現明顯轉變——傳統媒體與論壇流量下降,新興社群平台的輿論力量正在崛起。


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社群聲量呈現「政策壓抑、區域分化」的態勢。劉安立認為,雖然政府持續以限貸與抑制炒作為主軸,但科技產業選址、南移效應與地方建設仍是支撐市場討論的重要力量。


展望下半年,若利率環境趨穩、剛性需求回溫,房市討論熱度有機會回升。不過,楊立偉提醒,房價高漲與青年購屋壓力仍是長期結構問題,如何在政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半年房市輿情變化的關鍵。


房市網路聲量急凍!半年討論量暴跌1成 「Threads」成網友新戰場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71



2025/10/14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你我好行

為因應捷運東環段施工期間對瑞光路交通所帶來的挑戰,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攜手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啟動「內科通勤轉型推廣計畫」,透過企業、政府與協會三方合作,推動 彈性上下班、遠距辦公、停車管理、大眾運輸誘因與接駁服務 等多元方案,並於 9 月 23 日率先舉辦「內科綠運輸通勤日」模擬測試,參與員工逾 2.2 萬人。


測試成果顯示,瑞光路尖峰時段車流量 成功減少 10%–19%,成效顯著,顯示企業推動的交通轉型措施具備可行性,並為全臺企業提供重要示範。


為凝聚共識、擴大成果分享,本會訂於 10 月 17 日(星期五)下午 14:30整 舉辦「2025 因應東環段施工 內科通勤轉型推廣宣示記者會」,誠摯邀請您蒞臨,共同見證這場城市交通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2025/10/13
房地產轉進市心「新戰線」 這產品成世代資產定錨點

近年房市政策「打住不打商」的態勢明顯,住宅市場受限貸管制措施影響,價格受到壓抑,甚至出現價值被低估的現象;相對之下,商用不動產則在自由市場下逆勢走強。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頂級A辦租金行情屢創新高,單坪5000元的紀錄頻繁出現,市場天花板持續被推高,若以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最低租金投報率門檻2.545%回推資產價格,商辦行情每坪逼近190萬元。

A辦租金飆破5千元,資產合理價值直逼住宅高點。 業者提供
A辦租金飆破5千元,資產合理價值直逼住宅高點。 業者提供

根據市調單位觀察,今年以來頂辦市場出現一波高價租賃潮,包括「南山廣場」租金單價屢破5000元、「A25富邦人壽」預租價格亦站穩4200元,甚至有跨國企業以長年租約包下8層樓、估計總租金高達42.5億元;信義計劃區外圍的「巨蛋國際中心」出現4700元租金單價,台北車站商圈的「皇翔台北廣場」也出現4200~4300元的交易紀錄。

以北市頂級商辦平均月租4,000元計算,單坪年租金為:

4,000 × 12 = 48,000元

若套用壽險業不動產投資最低租金投報率門檻 2.545% 回推商辦合理單價:

48,000 ÷ 0.02545 ≒ 1,886,793元/坪

房價應達每坪約189萬元,已逼近、甚至超越市中心住宅產品行情。

觀察蛋黃區住宅市場,不乏兼具租金現金流與區位稀有性的置產型產品。以南京松江商圈的「琢豐」為例,近一年平均成交單價168.61萬元,租金約3600元,投報率約2.562%;永康商圈的「PARK259」單價約165.8萬元,投報率為2.605%;位於忠孝復興商圈的「志榮BR4」則以平均單價183萬元、租金單價4500元,投報率達2.95%,不僅優於壽險法定門檻,亦顯示市心住宅產品具備相對高報酬與穩定收租優勢。

此外,民生社區的漢來酒店式公寓,租金落在每坪4000~4700元,對照周邊中古大樓行情約126~140萬元,投報率約3.8%;大直明水路段的「大直紅典飯店式公寓」租金介於5000~7900元,成交單價僅約109萬元,租金報酬率上看5.5%。

企業選址看重門牌地位,高端地段租金撐盤。 業者提供
企業選址看重門牌地位,高端地段租金撐盤。 業者提供

綜觀租賃市場,為何蛋黃區租金水準仍高?關鍵在於,大型企業與高階專業人士看重的已非單純空間機能,而是「門牌地位」所代表的品牌價值與核心優勢,尤其信義計劃區、忠孝復興、台北車站等地段更是身分門面的象徵。

然而,在政策壓抑下,住宅市場回歸自住長期置產主軸,市中心地段的高端住宅更因穩定租金表現與價值支撐,成為高資產族資金配置的新焦點,對比過往商辦價格普遍低於住宅約15~20%,但近年在租金強勢推升與壽險資金挹注下,價差逐步收斂,反讓住宅產品顯現相對價值。以忠孝復興、信義計劃區等A級地段為例,不僅擁有頂級客層租賃需求與供給稀缺優勢,若能成為企業菁英、跨國主管的長租房東,可鎖定穩定收益,循著景氣循環,亦能實現「收租+增值」雙軌穩健報酬!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8/9057318



2025/10/13
不想煩租客也能收租?現成房東崛起

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圖/台灣房屋提供)

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圖/台灣房屋提供)


包租代管業蓬勃發展觀察內政部不動產平台資料,近三年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家數變化,今年Q2為止,全國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1947家,跟三年前同期相較,增加了803家,增幅達70%,而六都加新竹縣市中,以新北市數量增加161家最多,但總數量仍以台北市最多,今年Q2已有380家住宅服務業者登記營業。

2018年租賃專法上路,租屋市場越來越被重視,包括推動租賃人員證照,推出住宅租賃契約範本,包租代管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租賃補貼以及公益出租人提高免稅額,更加使房東這個職業透明化且制度化,也把租賃住宅服務業的餅持續做大,促進產業規模成長。

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北台灣三都加起來就有947家,等於占了全國家數的半數,北北桃三都工作機會充沛,外地求職的人口眾多,因此仍是租賃需求的發展熱區。在政策的宣導和租賃補助的核對下,房東們逐漸有繳稅的觀念,此外,許多接手家產的二代無暇管理房產,也需要包租代管業的服務協助,因此讓業者有更多發展空間。

進一步觀察,住宅服務業成長幅度最快的是高雄市,三年增加114家,增幅達131%。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租賃服務業可在房東與房客兩方的媒合、保障上有所幫助,不過對房客而言可能有額外費用,或是租金稍高,而租賃在台北市或北台灣者的資產實力相較高,就會是這類業種的主力地帶。

而之於房東則有兩層面,一方面對於租客要求較高、房產價值較高的房東來說,這類業者可篩選租客條件,或是處理相關事宜,持有方可省下麻煩,遂成趨勢。另一方面反之為租件稍有問題,提供公益出租、社宅還有節稅的可能,媒合的群群同樣能讓房東較為放心。

不過租屋市場還是不算透明,陳炳辰分析,對於政策與補貼都會大打折扣,且稅制上也不公平,仍有賴政府勾稽相關數據,也能與民間單位合作,在租金的掌握、調控與顧及弱勢上得以有施力點來施策。

不想煩租客也能收租?現成房東崛起


資料來源: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25742



2025/10/13
淨零建築進園區! 產官學齊聚內湖 推動2050永續願景

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建築能效與產業園區轉型已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課題。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社團法人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 執行的「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3日在內湖科技園區盛大展開,吸引上百位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參與。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期望與產業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轉型路徑,讓台灣能在全球智慧建築與智慧科技發展上扮演領航角色。

這場論壇由社團法人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中華民國保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冷凍空調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協會、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台灣未來願景數位永續聯盟、台灣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GDDA全球數位產業聯盟協進會等近20個專業團體共同協辦,吸引上百位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及政府官員齊聚,共同探討建築與園區在淨零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機會。

王榮進在致詞中則強調,政府已將「建築減碳」視為推動淨零政策的先行戰場,未來將以2030年:公有建築率先達成淨零示範,並逐步建立能效檢核制度;2040年:擴及民間大型建築與產業園區,全面提升既有建物能效標示,與國際規範接軌;2050年:全國建築體系實現淨零碳排為三階段目標。他更強調「政府將持續投入資源,尤其針對公有建築物加速汰換與改造,並建立透明的能效檢查制度,這不僅是政策推動,更是全民永續生活的基礎。」

王榮進進一步指出,為加強實踐 2050 淨零排放願景,內政部推動「近零碳建築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由公部門示範帶動民間投入,以「擴大建築能效改善」、「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低碳淨零」與「近零碳建築綠領人才培育」三大主軸為核心,持續推動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取得建築能效標示,並與環境部、教育部及勞動部等單位跨部會合作,推動綠領人才培育。另透過綠色金融結合,協助產業在轉型過程兼顧專業技術與穩定就業,推動淨零科技落地,打造具韌性的永續建築環境。

在專題分享環節,多家領導企業分享最新的智慧淨零解決方案。首先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羅時麒組長說明我國淨零建築政策與能效評估制度,指出現行制度正逐步朝向國際標準調整,未來將透過碳足跡盤查與能效標章,為建築產業建立量化指標。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總監林美真提出「低碳化+智慧化」雙軸轉型模式,結合 AI 與能源管理平台,達成 ESG、碳中和及永續管理目標,並展示「一站式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實際應用案例。

倍力資訊 ESG 轉型事業群部長廖雅玲分享「淨零之旅從碳管家啟程」的實務經驗,利用數據盤查系統快速生成多版本報告,協助企業在應對國內外ESG規範時更有效率。聯億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惠民 聚焦 AI 與 IoT 的結合,展示「懂電的 AI 智慧插座」及電力資訊節點的應用。該系統可即時分析、智慧判斷與主動反應,不僅能降低用電浪費,更能結合聲音偵測與生理數據分析,延伸至居家安全與健康關懷領域。

論壇現場並設有技術展示區,呈現包括智慧感測器、AI 驅動能源平台、低碳冷媒空調管理系統等最新成果,吸引與會者熱烈交流。在綜合座談環節由王榮進所長親自主持,他指出台灣若要在國際競爭中維持優勢,必須在「建築減碳」上搶先布局。園區建築具有集中效應與示範效應,能成為政策與產業的先導場域。王所長也提到除了政策與技術外,更需要跨領域協作。例如,金融監理機關(金管會)已要求企業揭露永續報告書,而建築能效標章將與 ESG 報告書內容銜接;環境部與國發會則規劃能源減碳辦公室,作為跨部會協調平台,避免資源分散。

 

台智盟已在北、中、南舉辦多場產業交流座談,並與地方業界討論政策落地方案。此次論壇移師台北內湖科學園區,進一步聚焦於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建築能效議題,孟義超秘書長強調這場論壇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一個「產業鏈對話平台」。透過匯聚建築師、技師、公協會、產業及政府代表,建立從政策、標準、技術到落地應用的完整鏈結,才能讓「淨零」不只是口號,而是實際發生在園區與建築現場的日常。台智盟未來亦將持續推動園區與建築的智慧化、低碳化與永續化,並與各界攜手加速技術落地,讓台灣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

照片

圖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執行的「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主、協辦單位代表進行合照。

照片

圖說:「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的所有與會貴賓大合照。

照片

圖說:「產業園區淨零建築智慧創新技術應用論壇」北部場3日下午於內湖科技園區舉辦,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親自到場致詞。



資料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823085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