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5/12
陸敬民/台幣升值風暴來襲 6大園區房價撐得住嗎?

▲▼ 美元,美金,新台幣,台幣,匯市。(圖/資料照)

▲台幣兌美元匯率近年出現罕見的匯率波動,不僅衝擊出口產業,也讓房地產市場掀起多空爭論。(圖/ETtoday資料照)


台幣兌美元匯率從3月底33.27元急升至29.18元,隨後回穩至約30.30元,引發市場熱議。這波近年罕見的匯率波動,不僅衝擊出口產業,也讓房地產市場掀起多空爭論。究竟台幣升值對房市是利多還是虛驚一場?

影響房市的關鍵不在匯率本身,而是資金流向、市場心理與產業結構的交互作用。回顧1992年,台幣曾在《廣場協議》後,因美元貶值、外資湧入的背景下,升至25元兌1美元,房市因資金充沛而熱絡。

然而,隨後亞洲金融風暴與製造業外移,台幣長期貶至30元以上。如今雖有聲音喊出「台幣重回25元」,但從政策、資金面與全球經濟格局看,此情境可能性極低。

台幣升值有利有弊,利多方面,升值促使資金留在本地,帶動新台幣計價資產需求,不動產作為抗通膨工具可能受到高資產族群青睞。此外,進口建材成本因升值略降,建商壓力或許減輕。

▲▼  台積電           。(圖/記者張雅雲攝)

▲對首購族、自住族等主力買盤而言,匯率波動的影響遠不及總價、貸款政策與生活機能。(圖/記者張雅雲攝)


然而,這波升值源於壽險資金避險回補與美元弱勢,而非外資大舉進場,市場資金偏保守,台股近期下跌即反映此氛圍,加上建商採購合約多為長期,成本舒緩效果有時滯後,難以即刻反映在房價上。


對首購族、自住族等主力買盤而言,匯率波動的影響遠不及總價、貸款政策與生活機能,首購關注的仍是總價帶、信用管制政策與生活機能,而不是匯率強弱。就算升值帶來資產信心,也只會在中高總或高端產品中產生些微影響力,距離「全面帶動房價上揚」仍有一段距離。

而全台6大科技、園區聚落,如內湖、竹科、中科、嘉科、南科、楠梓,因產業支撐與高薪結構,較能承接升值效應,其中,竹北、台南善化與新市因成交熱絡,升值或加速工程師買盤進場;基期較低的嘉義嘉科也因建商積極布局,吸引資金緩步流入。

台幣升值非單純利多,而是資金環境與心理預期的綜合變因。在利率未升、政策穩定的當下,部分區域房價可望獲支撐,但要成為全台房價上漲的觸媒,仍言之過早。關鍵在於升值能否吸引長線資金投入實體資產。若僅為短期避險調整,房市最多「穩住」,難以「大漲」。


資料來源: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957704



2025/05/12
莊孟翰|央行政策不變 房市仍面臨三大嚴峻考驗

上年10月以來,央行強化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已逐漸顯現。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年10月以來,央行強化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已逐漸顯現。圖/本報資料照片


壹、央行理監事聯席會議的關鍵議題摘要(2025年3月20日)

壹、央行理監事聯席會議的關鍵議題摘要(2025年3月20日)

一、鑑於國內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居高,央行於上年8月請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並於9月19日第七度調整不動產貸款規範措施,成效漸顯。惟近期本行與金管會金檢發現,部分借款人與不動產業者透過申貸週轉金貸款規避本行信用管制規定,本行將持續與金管會合作加強金檢,督促金融機構遵循規定,俾強化相關政策成效。

二、因本年1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居高,且個人、不動產業及營建工程業週轉金貸款均大幅成長。經本行與金管會金檢發現,確有部分借款人與不動產業者透過申貸週轉金貸款規避本行信用管制規定之缺失情形,本行將持續與金管會合作加強金檢,督促金融機構落實遵循本行信用管制規定,俾強化相關政策成效,期透過加強貨幣信用之數量管制,降低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並引導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以及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

三、上年10月以來,央行強化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已逐漸顯現。

1.房市交易降溫,房價漲勢減緩,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下降。

2.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及建築貸款餘額成長均減緩,且銀行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者。

3.本行不動產貸款規範實施迄今,相關受限貸款之成數下降,利率上升(詳請參閱表一)。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四、賡續依場外監控結果派員辦理檢查

2020年12月本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來,為瞭解金融機構遵循情形,每月均請其申報各項不動產抵押貸款之統計報表,進行場外監控,若發現金融機構承作受限貸款統計資料有異常變化或欠合理,即派員辦理專案金檢。

2021年起,本行加強辦理有關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專案金檢:

1.專案金檢次數:2021年至本年2月底止,專案金檢次數共計達170次。

2.專案檢查對象: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壽險公司、中華郵政公司壽險處及票券公司。

3.專案金檢重點:包括:

受檢機構辦理購置住宅、購地、餘屋及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等各項貸款之核貸條件(如貸款成數、寬限期等),有無違反「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及其問與答等情形。

4.此外,亦針對不動產相關之特定議題進行專案查核,例如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動產貸款利率訂價情形、購地貸款久未動工情形與其成因等,以利本行滾動檢討與調整。

5.鑑於銀行週轉金貸款加速成長,近期本行加強檢查金融機構有無以週轉金貸款規避本行不動產貸款規範情形,並積極查核相關貸款之資金用途與流向,發現金融機構之主要缺失樣態如表二。

由以上所彙整之資訊顯示,在當前整體房市逐漸進入交屋高峰期情況下,央行雖認為預期上漲心理已減緩,惟對於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以及銀行周轉金貸款仍加速成長這兩件事極為關注,因此,現階段雖然房價已出現下跌趨勢,惟央行仍將密切監視信用資源是否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以及不動產貸款流向等問題,因此,短期內應該不會輕易鬆綁「限貸令」管制!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貳、當前整體房市仍面臨極為嚴峻之三大考驗

貳、當前整體房市仍面臨極為嚴峻之三大考驗

一、內憂+外患重創經濟

─超額供給+關稅+匯率→重創房股兩市

股市震盪對房市之嚴重影響為何,不言可喻,尤其從房股兩市相互拉抬到相互拉扯過程,每一個人的財富幾乎都是嚴重縮水!

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全面重挫,台股則是一開盤就跌停,加權指數終場大跌2065.87點,創史上最大跌點與跌幅,跌幅達9.7%,收在19232.35五點;其次,如就最近這一波2月21日之高點23,730.25點重挫至4月9日17,391.76點之最低點加以對照,前後差距高達6,338.49點,如再加上房市趨跌之預期心理,任誰都不敢輕忽最近這一次「內憂+外患+匯率」對整體經濟與個人財富之嚴重衝擊!

而這也正是現階段房市降價壓力逐漸浮上檯面,愛山林建設率先喊出的「房價打七折」行銷策略備受關注之主要緣由!

尤其此際正值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嚴格限縮房貸,再加上川普關稅風暴對整體經濟之嚴重衝擊,愛山林建設繼「濱河帝景」打7折讓利第一槍之後,擬再就中和「左岸明珠」建案也以市價6到7折銷售,其間所顯示的問題不僅震驚業界,各相關主管機關也都密切關注,以期確實掌握房市景氣動向!

現階段台幣儼然成為全亞洲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而最令國人擔心的莫過於日本當年《廣場協議》導致經濟失落30年的慘痛教訓!

二、預期下跌心理─房價打折傳達警訊

─2019~2024年全國總銷高達11.49兆元之後遺症逐漸顯現

依內政部公布數據,2017-2024年建造執照數量高達1,176,323棟、使用執照851,560棟,兩者差距高達324,763棟,由此一數據所衍生的超額供給問題必然會在各地建案陸續完工之後嚴重衝擊市場景氣,其最直接影響為交屋高峰期必然會逐漸呈現量縮價跌情況,其中尤以價格超漲與超量推案地區影響最大!

其次,如再由2019~2024年全國總銷金額高達11.49兆,總推案數量高達127,431戶加以檢視,在歷年銷售率都不超過60%情況下,未來建案餘屋賣壓必然愈來愈大,而這也正是當前預期心理愈來愈濃厚之主要緣由!

三、交屋高峰期+貸款限縮後遺症逐漸顯現

─逾放、爛尾樓、法拍屋接踵而至

由於去年以來整體房市已進入交屋高峰期,房價也已逐漸出現回歸底價,而開價不再加價5~10%的創新高價,甚至也有不少建案以贈送裝潢、家具和家電的變相降價方式促銷;倘若經濟情勢改變,房貸持續緊縮,預期未來三年不排除房價還會有下跌超過10%的可能,並且還會衍生逾放比攀升,甚至出現爛尾樓、法拍屋增加等情事!

其次,根據歷年推案金額統計,自2019年至2024年全台推案量累計高達11.49兆元,如依平均銷售率五到六成推估,這波連續六年的推案潮,保守估計應該還有3~4兆元餘屋待售,其對每況愈下的市場景氣以及房價下跌壓力,更是不容小覷!

因此,建議主管機關在密切監視信用資源是否過度集中,以及嚴審放款條件前提下,能夠適時先從提高貸款額度一成開始,逐漸解除愈綁愈緊的枷鎖,尤其值此「超額供給+關稅+匯率」重創房股兩市之際,更應以逐步引導整體房市逐漸朝軟著陸方向發展為上策!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圖/理財周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510700013-430603



2025/05/12
房產詐騙TOP 10公布!第一名恐怖手法「國人1個月被騙40

房產詐騙案層出不窮,不管是假遺囑、假買家騙訂、假投資設定抵押權等,一不注意就落入陷阱中,該如何破解地政類的詐騙手法呢?嘉市地政處引用內政部警政署防詐宣導、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時事網路大數據分析,整理了地政類詐騙案件常見的十大手法:

今年928檔期台中有約1,500億的預售逾宅推案量,將是史上最多,北屯區以房市題材豐沛的14期重劃區一枝獨秀。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房地產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第①名
  假投資真詐財詐騙:以「養、套、殺」手法逐步騙取資金,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光2025年4月,假投資真詐騙受理案件就高達2,689件,財損金額破40億元,成為詐騙手法第一名。

第②名 

  假房貸詐騙:「低利房貸」、「信用不好也能貸」這類話術詐騙!假借幫忙之名,騙你簽空白授權書、交出權狀,再串聯其他詐騙,用合法外包流程把房子過戶,若文件細節若沒寫清楚,可能會背負無上限的債。 

第③名 

  地政士、代書詐騙:利用民眾對專業人士的信任,冒充地政士或代書,與不法房仲合作,進行過戶或申請貸款等詐騙,一不小心,畢生積蓄和房產全被捲走。 

第④名 

  契約詐騙:契約詐騙手法多樣,利用買方擬定的合約,在付款條件或交屋細節動手腳,像是隱瞞實際付款時程、設下不合理的分期方式,讓賣方無法如期收款,權益受損。 

第⑤名 

  斡旋金、訂金詐騙:無論是租屋還是買房都可能遇到。常冒充仲介,以「保留房源」、「促成交易」催你匯款,一旦得手就消失,房子沒拿到,錢也追不回來。  第⑥名

 假裝潢詐騙:常見套路,就是營造「缺工搶手」、「限時優惠」的緊迫感,逼你趕快簽約。開工後又用「材料漲價」、「人力成本提高」為由,不斷追加工程款。 第⑦名

  假檢警詐騙:假冒檢察官或警察,他們用一套話術營造緊張氣氛,讓人一時驚慌失措,不敢多問、不敢求證,就這樣一步步走進陷阱,把一輩子的積蓄、甚至房子拱手送出。 

第⑧名 

  偽造代筆遺囑:專門鎖定無人繼承、或家屬久未處理遺產的詐騙手法。過程中還會找里長、律師、公務員擔任同夥人,利用職務掩護詐術,讓整份文件看起來滴水不漏。 

第⑨名 

  假屋主、房東詐騙:詐騙者常假冒屋主、房東,上傳美照、標榜租金便宜,吸引租屋族私訊,用話術騙說人在國外、不方便看房,要求先匯訂金或保證金「保留房源」,一收錢立刻人間蒸發。  

第⑩名 

  假買方詐騙:詐騙者常裝得誠意十足,先爽快付頭期款博取屋主信任,讓屋主交出權狀正本、印鑑證明、身分證影本和印鑑章交給他人代辦,詐騙者趁機辦理過戶,甚至把房子拿去抵押借貸,銀行撥款後直接落跑。 


嘉市地政處表示,想預防地政類詐騙手法,請記住防詐3要領:1.冷靜、2.查證、3.報警,多多利用與關注「165打詐儀錶板」,不僅能掌握最新詐騙手法,還能提升防詐免疫力!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20026462515.html




2025/05/09
關稅戰缺資金 專家:想賣房要注意「時間差」

房市示意圖。圖/信義房屋提供

房市示意圖。圖/信義房屋提供


信義房屋(9940)旗下信義代書指出,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市場氛圍轉趨謹慎,部分民眾因資金需求,考慮出售手上資產尋求資金調度,在急售情境下,需格外留意變現時間差以及房地合一稅規定。

信義代書葉惠玲表示,現階段房市交易仍處觀望期,目前成交量反映的多為3月至4月初的狀況,市場尚未完全反映關稅政策的連鎖效應。


她表示有變現打算的民眾應先掌握出售所需時間,一般情況下,若買方無貸款,交易流程約可在一個月內完成;若涉及貸款,則常需拉長至1.5至2個月,「不是想賣就能立刻變現」,賣方須評估資金時程與房產處分節奏。

另外,正值報稅季,售屋族常將房地合一稅與五月綜所稅混為一談。實際上自然人在完成房屋交易後30日內須主動申報房地合一稅,與5月報稅並無直接關聯。

有固定營業場所之法人若於此時出售資產所得,需於每年法定申報期間(通常為次年5月)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採取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合併報繳處理。

葉惠玲指出,自然人售屋若欲適用自用住宅的節稅優惠,須符合實際居住、未出租營業及六年內未曾適用優惠等條件,方可享有400萬元免稅額與10%稅率。

她提醒,部分民眾過去誤用他人戶籍試圖規避稅負,卻因缺乏居住事實遭國稅局查核補稅與處罰。尤其在查稅技術日益精進下,除水電紀錄外,還可能查詢其他資訊等交叉比對,不要心存僥倖。

葉惠玲表示,無論市場如何波動,財務安排宜預留時間與空間,房產交易金額高、法規複雜,建議在進行資產處分前,及早諮詢專業代書或稅務顧問,才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726392



2025/05/09
名家論壇》徐佳馨/台幣猛升成房市救世主?
▲近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升值,幅度之大著實罕見,隨即引發各界對資本市場與出口競爭力的擔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近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升值,幅度之大著實罕見,隨即引發各界對資本市場與出口競爭力的擔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升值,幅度之大著實罕見,隨即引發各界對資本市場與出口競爭力的擔憂,更有甚者,認為當前情勢如同一九八五年美國對日本主導的「廣場協議」,大筆熱錢可能帶來資金氾濫、房價暴漲,有些同業先進腦子轉得很快,立馬把廣告詞變成「熱錢搶進,快買不動產抗通膨」。

熱錢會轉進資產,房價會暴漲?事實真是如此嗎?

持這個論述者,多數是用「廣場協議」的發展作為立論基礎。當初日本政府為了抵銷匯率變動所帶來的衝擊,採取貨幣寬鬆策略,導致資金氾濫、房地產與股市泡沫化,終至泡沫破滅,可是如果以台灣目前的現狀,因熱錢流入轉入資產,釀成資產膨脹,進而出現泡沫化疑慮,恐怕並非如此。原因有三:

其一,是央行早在去年九月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時,就已經對不動產的放款採取極端保守的態度,縱使當初本意並非如此,卻與一九八七當時的台灣中央銀行與行政部門採取未大幅調降利率、限制房地產貸款用途、加強信貸管理以及引資至海外等措施頗有相似之處,當時的確緩解國內資金壓力與投機性資產膨脹,讓台灣成功避免禿鷹襲擊。時至今日,相信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時不大可能遇見現在的危機,卻因為去槓桿意外避免日後熱錢所帶來的風險。

其二,預售屋受平均地權條例限制無法移轉。將預售屋視為房地產中的期貨,在過去預售屋的超高槓桿、快速流動的特性足以讓熱錢先賺一波,平均地權條例限制下,購買預售屋等於資金套上三五年,不符合效益,無疑降低投機者意願,也等於擋下暴漲的可能。

其三,是市場價格已到高點,降價已成全民共識,只是時間早晚,加上未來兩到三年間將有大量預售交屋、寬限期到期的案件釋出,在預期心理下,投機者寧可到其他周轉性好的金融商品轉轉,房地產就沒有那麼香了。

不正常的政策卻意外成為防火牆,想來也是當初主政者沒想到的結果,可是福是禍,未來也沒人說得準。

升值究竟是不是房產救世主,在想像熱錢流進房產,帶來一波大行情之前,先想想當美國大哥準備回流製造業,台幣升值問題絕非一朝一夕的短期話題,更是對台灣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長期挑戰。在這勢頭之下,產業順利提升、轉型當然能另起台灣一波新行情,房產自然能被帶動,要是轉得不好,那麼不要說房產,其他產業也無一倖免,經濟大蕭條,人民開始過苦日子,那就不是三年五載可以回得來的。

這段時間以來,有不少輿論都以2021年台幣兌美元27元的時空背景做比對,卻忘記了在那時有著全球印鈔、AI剛剛興起所帶來的科技榮景,放在房地產市場上,中南部房價初升段、銀行相對寬鬆的資金與超低利環境,都與現在大不相同。與其去想著在現在這時間點「危機入市」,或許更該思考的是如何明哲保身,留下更多資本去面對接下來可能遇到的驚嚇。

當許多人言之鑿鑿說著日本當年在廣場協議後所造成的「失落三十年」,卻忽略了當時同為苦主的西德,在同時面對歐盟統一市場等政經挑戰下,最終由大政府負責調控經濟與外貿,並嚴控投機炒房,讓熱錢無縫可鑽,最終成功走出一條生路。

以古鑑今,有為者亦若是,台灣加油。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90%8D%E5%AE%B6%E8%AB%96%E5%A3%87-%E5%BE%90%E4%BD%B3%E9%A6%A8-%E5%8F%B0%E5%B9%A3%E7%8C%9B%E5%8D%87%E6%88%90%E6%88%BF%E5%B8%82%E6%95%91%E4%B8%96%E4%B8%BB-003927351.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wc2UuaXMv&guce_referrer_sig=AQAAABNlNFFk35IXZrrUFON6Xh_TLaw06pPkmdIr-3Mo9m_s-G_kQQrTljsNcPl0lQsAosS6ncGiCdu0LomBAaRD53QN-6p3iW3eO3OfXv-EPBu69pZTqWKPiCK6cV_XlHujj9yowh9MgcW_6jEH-vsxsY-kRslFLW-O7seiNo9UDV4w




2025/05/09
總量管制誤傷換屋族?楊金龍:6月將檢討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國銀自主總量管理為期一年,對於房市管制措施,央行會隨時進行滾動式檢討。(記者叢昌瑾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國銀自主總量管理為期一年,對於房市管制措施,央行會隨時進行滾動式檢討。(記者叢昌瑾攝)

立委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下滑 換屋族房貸卻遭拒引民怨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中央銀行去年祭出史上最強打炒房措施,並要求國銀進行為期一年的自主總量管理。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昨質疑,近期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下滑,卻傳出有換屋族房貸遭拒情況,引發民怨,呼籲央行重新檢討房市管制措施,重點應放在打擊投機客、法人,不該傷及無辜、波及自然人;央行總裁楊金龍回應,將會進行檢討。

楊金龍昨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郭國文質詢表示,自去年央行啟動總量管制措施以來,三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滑至三十六.八九%,相較去年三十七.一%的偏高水位已有改善,甚至接近首次實施房市管制前的三十六.六四%,若按照如此陡降趨勢,今年六月理監事會議上是否該重新檢討房市管制措施?

楊金龍表示,國銀自主總量管理為期一年,對於房市管制措施,央行會隨時進行滾動式檢討。

但郭國文說,再繼續滾動檢討,「照這個趨勢就要滾下去了」。他提醒央行,最近剛發生史上最大交屋潮,單季破三萬一千戶,然而因為央行要求銀行總量管制,「你的命令就像聖旨」,銀行每個月新承作房貸額度不超過還款,結果傷到換屋族,現在銀行都不想借、不然就是要求簽切結書,民間已經出現很多怨言。

郭國文強調,他支持央行打投資客、法人,尤其是法人取得資金、槓桿操作可能性大,且還款能力很強,要更嚴格都沒問題,但是不要打到自然人、換屋族。楊金龍再次說,「我們會來檢討」。

央行去年要求國銀從第四季起提出為期一年的自主不動產總量管理,當時已強調不應該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等相關用途,以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資金。

換屋族部分則給予緩衝期,與銀行切結一年內換屋,可享房貸寬限、也不受第二屋房貸成數只有五成的限制。


資料來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05720



2025/05/08
租屋族減稅有感 五類有殼族也能申報租金扣除額

報稅季將至,今年租屋族可望享有更大的減稅紅利。財政部新增「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規定,適用對象凡納稅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在國內租屋自住、且未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者,每戶每年最高可列報18萬元支出,藉此減輕租屋家庭的稅負壓力。

不過,過去有「自有住宅者」原本不得申報該扣除額,為因應實務情況,財政部去(2024)年底發布解釋令,針對持有房屋的納稅人或家屬,符合特殊情形者,得視為「非自有房屋」,仍可適用本項租金支出扣除。

五種情形視為「非自有房屋」 有殼族也適用

北區國稅局說明,五種特殊情形包含自有房屋經鑑定為危樓、房屋遭受災害損毀無法居住、繼承取得共有房屋難以實際使用、因就業、就學、就醫等因素需在外地租屋、法院裁定分居或因家庭暴力須另覓住所,其房屋可認定為「非自有房屋」。

其中需特別留意「就業、就學、就醫」的適用條件。國稅局指出,若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受扶養親屬因上述因素異地租屋,必須符合家庭僅有一處自住房屋(含共有房屋)之限制,且不得為營業或職業使用,方可適用特別扣除額。

在新法規通過前,租屋族很有可能因為「戶籍不在租屋地」而無法向國稅局報稅。但新法通過後,即使「不在戶籍地」,只要準備好自住切結書、租賃契約及租金支付證明,就能向國稅局提出租金報稅,享有減稅優惠。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3992/8661636?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05/07
從新中和社大起跑,智慧用電成為生活新日常

一場社區講座,點燃全民節能行動

綠電轉念、智慧開關!

2025年5月1日晚間,新中和社區大學教室內燈光柔和,人聲鼎沸。這並非一場科技展,而是一場觸及每個人家庭、荷包與未來的【淨零講座】——《綠建築智慧用電:打造聰明又節能的未來生活》。

主講人是來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楊謙柔教授,他擁有經濟部淨零碳規劃與AI應用雙認證背景,並長年輔導全國建案申請智慧綠建築標章。這晚,他以一句話開場:「最好的能源,就是不用的能源;最聰明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

這不只是理念,而是一場實踐運動的起點。

照片

楊謙柔博士輔導許多知名建築物取得智慧綠建築標章認證(照片由新中和社大提供)

智慧用電,真的跟我有關嗎?

根據台電數據,冷氣耗電佔家庭用電30%以上,而待機電力如電視與微波爐,則在無形中年耗數百元電費。

講座現場透過暖身互動問答,讓民眾驚覺生活中許多看不見的耗能黑洞。
而楊教授馬上端出實用解方:

  • 智慧插座:遠端關閉家電,一鍵切斷待機耗電
  • 智慧冷氣:學習氣候與使用習慣,自動調節溫度
  • 用電監控App:即時數據,精準掌握家庭能源分布

「從一顆插座開始,每個家都能成為小型智慧節能屋。」楊教授說。


從家到城市,綠建築正在改寫房地產價值

講座中不只談生活應用,也帶觀眾走進全球綠建築熱潮。

根據《今週刊》與PwC報導,符合ESG評級的建築平均租金溢價高達10%。Apple、Google等國際企業爭租綠大樓,更帶動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金湧入。台灣央行與金管會更聯手出招,推出利率減免與綠色融資政策。

實例來了!楊教授分享朋友購買中古屋,找銀行申請貸款經驗,原利率2.55%,透過銀級綠建築標章證書的加持,核貸利率竟降至2.15%,而且還貸到八成以及2年的寬限期,綠建築智慧用電不僅節能,還真能省下許多錢。

照片

從家到城市,綠建築正在改寫房地產價值(照片由新中和社大提供)


邁向2050淨零,關鍵是每個人的家

根據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以及全世界建築碳排占比高達38%而知,推動「近零碳建築」成為減碳關鍵之一。

這一目標,已從企業與政策擴散至每位市民。

「你不必等政府,也不需巨資打造新屋,只要一個智慧插座、一個App,就能開始節能生活。」楊教授強調。


智慧家庭 × 個人能源管理的未來藍圖

這場講座不只是說教,還讓現場學員參與「小設計師互動」:如果你設計一棟建築,最想加入什麼智慧設備?
選項包括:

  • 冷氣自動溫控系統
  • 太陽能+儲能整合方案
  • 感應式智慧照明
  • 即時用電監控App

這些答案,其實都不是未來科技,而是現今台灣市場已可取得的生活產品。


改變從小開始:從插座到智慧社區

講座尾聲,楊教授送上「三階段實踐路徑」:

  1. 入門級:智慧插座
  2. 進階級:用電監控App
  3. 專業級:整合式全屋智慧系統

這不只是科技升級,而是舒適、永續、節能的新生活方式。

照片

「改變,就從今晚回家關掉待機電源開始。」一位參與學員笑著說。(照片由新中和社大提供)

一場講座,一場生活革命的起點

「改變,就從今晚回家關掉待機電源開始。」一位參與學員笑著說。

從新北中和的一場社大講座出發,「智慧用電」這四個字,正逐漸走進台灣千家萬戶,也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2050的碳排挑戰時,不再只是觀望者,而是實踐者。

照片

綠建築就是具有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特性的好宅(照片由新中和社大提供)

 

※本講座由新中和社區大學主辦,新北市環保局淨零推廣中心計畫補助淨零課程。

【講者介紹】

楊謙柔老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產學創新學院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擅長將專業知識轉化為一般民眾也能輕鬆理解的內容。多年來輔導許多知名建築物、建案取得智慧綠建築標章認證,致力於推廣簡單、可行的智慧生活理念,演講風格生動有趣,深受企業與社區邀請。這次特別以「綠建築智慧用電」為主題,結合最新國際趨勢與生活應用,帶領大家一起用最聰明的方法,愛護地球、享受更好的生活!



資料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806501




2025/05/06
台幣匯率波動震撼房市?專家學者看法分歧

近期台灣房市在央行打炒房政策與川普關稅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出現明顯觀望氣氛。其中,台幣匯率的波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台幣匯率波動是最近民眾關注的財經焦點之一,許多人好奇台幣升值對房市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此,多位專家指出,匯率變動對房市可能產生影響,但看法分歧,有些人認為其效果有限,有些人則認為關鍵時刻會有放大作用。

儘管房市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進入冷靜期,不過億元以上交易仍吸引高資產族群關注。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房市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政大財管系教授陳明吉從貨幣供給角度指出,台灣房價與資金供應有高度關聯。若台幣貶值導致資金外流或央行壓縮貨幣供給,可能會使房市資金面轉緊,間接壓抑房價。反之,若台幣升值吸引資金流入,或央行擴張貨幣供給,可能使房市資金面寬鬆,間接推升房價。 


 星展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曾分析,台灣房市基本面仍具支撐力,包括家庭數穩定增加與都市化持續,讓房市出現大幅下修的可能性不高。不過他也指出,若台幣出現劇烈升貶,可能影響外資投資意願與資金流動性,進而對房市帶來壓力。


 房產專家張欣民則持不同看法,他曾表示,支撐過去幾年房市上漲的關鍵因素,如股市熱絡、低利環境與強勢台幣,正在逐步消退;若未來台幣貶值,外資撤出與本土資金轉向其他市場的壓力將同步浮現。他也提醒,市場不應忽視匯率對房市信心與流動性的間接影響。 


 也有學者認為匯率對房市的影響被過度放大。政大地政系主任孫振義曾說過,過去20年房價走勢多數與政府政策緊密連動,如購屋貸款政策、持有稅制度等,與國際匯率變動關聯性並不強。他強調,「台灣房價多半是由國內政策與本地需求驅動,而非外在的匯率環境。」



資料來源: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58938462361.html




2025/05/06
補貼房轉手、出租都違規!住宅補貼新制六大變革一次看

內政部預告修正補貼辦法,以杜絕資格不符卻冒領補貼的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預告修正補貼辦法,以杜絕資格不符卻冒領補貼的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5日同步預告修正《自建自購住宅貸款利息及租金補貼辦法》與《修繕住宅貸款利息及簡易修繕住宅費用補貼辦法》,針對死亡補貼繼承、外籍家庭成員查核、住宅用途與移轉限制等實務執行面進行強化,盼提升補貼制度公平性,杜絕資格不符卻冒領補貼的情況。

修法涵蓋六大重點

兩項修法涵蓋六大重點,包括第一,申請人或補貼戶死亡可繼承,但須主動申請變更,若申請人或核定補貼者在補貼期間內死亡,主管機關將書面通知其配偶及原申請書表所列家庭成員,限「三個月內」辦理補貼資格變更,變更後仍須符合補貼條件,否則補貼將被中止並追回。

第二,外籍家庭成員須提供護照與出入境紀錄,否則不得排除在外,過去有外籍配偶或家庭成員規避查核問題,修法要求凡家庭成員為外籍人士、大陸地區人民、港澳居民者,除原需提供居留證外,須一併檢附護照與出入境證明,以利查核財產與所得資料,未提供者視同家庭成員,將影響整體申請資格與補貼金額。

第三,補貼住宅不得轉讓第三人,且抵押住宅須為申請人或家庭成員共同持有,為防止代持與套利,明定補貼住宅不得移轉給非家庭成員,若有移轉,須依法辦理變更申請人,否則將停止補貼,另貸款所設抵押擔保品,應為申請人或其配偶、家庭成員共同持有,配偶若主張為共同財產者,亦須檢附書面同意與相關證明。

第四,補貼住宅用途應為「自住」,不得作出租使用,新法明訂補貼住宅不得作為出租用途,一經查獲將立即停止補貼並追繳,以確保真正協助有居住需求者。

第五,補貼期間內應完成修繕並繳息,逾期未繳或資料不實將追繳補貼,核定戶須於撥款6個月內完成修繕並提供前後照片備查,並應每月正常繳交貸款本息,若逾期超過6個月未繳、重複領補貼、持有兩戶以上住宅、或申請資料造假,主管機關可自事實發生日停止補貼,並要求限期返還補貼金額。

第六,申請補貼資格應以實際家庭關係為準,與直系親屬不同戶不得視為家庭成員,修法也釐清,僅與申請人同戶籍且列在申請書內的家庭成員,才屬補貼適用對象,即使為直系親屬,如未與申請人同戶,也不列入家庭成員認定,避免名義代持或家庭結構造假。

內政部表示,兩大補貼制度過去幫助許多弱勢及中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為提升制度公正性,此次修法將可補足查核漏洞、完善管理機制,兼顧公平與效率,若有其他意見,可於公告次日起60日內提供意見。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718701?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