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7/16
北市首座 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啟用

改善白石湖地區環境與溪流水質 全市接管率已達83% 高於全國平均4成

台北市政府在白石湖地區建置全市首座「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有效處理當地住戶及遊客產生的汙水,市長蔣萬安(左二)14日出席啟用典禮,強調工程不僅是環境與水資源管理重大突破,也是公私協力典範。(徐佑昇攝)

台北市政府在白石湖地區建置全市首座「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有效處理當地住戶及遊客產生的汙水,市長蔣萬安(左二)14日出席啟用典禮,強調工程不僅是環境與水資源管理重大突破,也是公私協力典範。(徐佑昇攝)


台北市白石湖地區是著名草莓勝地,因遊客人潮漸增也造成汙水問題,市府透過公私協力建置全市首座「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處理後水質優於環境部汙水放流標準,有效解決住戶及遊客產生的汙水,並改善環境與溪流水質,市長蔣萬安14日表示,未來3座水資源中心啟用後,全市汙水3級處理可達50%,超越美國洛杉磯市,並持續推動接管工程至2030年汙水可自主處理。


北市首座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昨於內湖白石湖地區啟用,蔣萬安表示,工程歷經多方努力克服重重挑戰,不僅是北市在環境工程與水資源管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公私協力典範。

蔣萬安指出,白石湖地區為台北知名草莓產區與休閒農業專區,融合有機農業、食農教育與觀光活動,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也產生汙水處理需求,過去大多仰賴化糞池,處理效能有限,經評估後導入聚落式汙水處理系統,就地處理有效克服山區無法鋪設長距離管線的困難,並保障當地水源安全與生活品質。

他強調,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象徵北市在技術與環保的一大進展,目前北市汙水接管普及率已達83%,遠高於全國平均4成,但部分山區仍有待突破。

蔣萬安說,市府已拍板設置民生、濱江、社子島等3座水資源中心,啟用後汙水3級處理比率預計提升至50%,將超越美國洛杉磯市。此外,市府原訂每年汙水接管1萬戶,已在3年提前達成4年總量,未來持續推動接管工程,實現2030年北市汙水完全自主處理目標。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指出,聚落式汙水處理設施包括水力及太陽能等綠電系統,曝氣及攪拌等設備會優先以綠電運轉,減少使用市電,打造節能減碳、綠能永續的示範場域。設施採用環境部認證的預鑄設備,汙水經初沉、厭氧、生物接觸曝氣、終沉、消毒後,可有效去除懸浮固體、有機汙染物及氨氮,最終放流回溝渠。

北市衛工處長程培嘉表示,工程難度極高,因在山凹底下,導致工法難以施作。目前試運轉2個多月,處理後水質經檢驗優於環境部汙水放流標準,可復育溪流,將持續評估如士林、北投陽明山區等地點設置。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715000533-260107?chdtv



2025/07/16
緯創總座林建勳信心喊話:AI 訂單不受關稅影響

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記者胡經周/攝影

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記者胡經周/攝影


川普政府關稅戰陰影再現,市場緊盯產業動態變化。代工大廠緯創(3231)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昨(14)日信心喊話,強調「AI訂單是剛性需求、不受影響,客戶並未因關稅要求調整」。

林建勳昨天出席緯創位於台北市內湖潭美段的研發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並受訪,釋出以上訊息。

林建勳表示,美國政府最近雖然一直在宣布關稅稅率,但很多細節並未公布,緯創還在了解細節內容,客戶也都還未要求緯創做任何調整或動作,目前仍維持現狀,按原定計畫進行中,並未因關稅而調整拉貨或生產基地。

林建勳強調,緯創全球布局完整,除了台灣之外,生產基地橫跨亞洲、東南亞、美洲與歐洲,無論發生任何情況,緯創內部已有Plan B、Plan C、Plan D等多元計畫,視關稅細節啟動。

美國布局最新進度方面,林建勳表示,德州達拉斯新廠按原定計畫進行,預計明年第1季量產。

對於關稅是否會影響客戶需求,林建勳指出,關稅對景氣一定會有影響,但AI伺服器是剛性需求,受到關稅影響相對會比較小,目前AI伺服器需求還是大於供給,且AI伺服器技術持續成長,更高效能的伺服器推陳出新,「我相信客戶還是會買」。

至於筆電等產品,林建勳認為,筆電與手機都是成熟產品,幾乎是人手一機、人人一台筆電,若因為關稅導致售價提升,可能影響消費者換機意願。

緯創內湖研發大樓位於內湖科技園區核心區位,與規劃興建的集團旗下緯穎總部大樓相鄰,距離現有行善路辦公區及台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暨緯創企業總部僅約一公里,未來將結合集團資源與研發能量,延伸拓展成為AI科技廊道。

緯創規劃,內湖研發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約9,425坪,將打造地上八層、地下四層,符合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的研發大樓,預計2028年興建完成。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62/8872282



2025/07/16
中華電 擬建超大型AIDC中心

針對AI和HPC應用設計,提供至少12兆瓦的IT負載,建置完成後總容量超越板橋IDC

IDC中心示意圖。圖/美聯社

IDC中心示意圖。圖/美聯社


中華電大擴IDC中心計畫

中華電大擴IDC中心計畫


AI應用推升AIDC資料中心需求強勁,中華電信規畫於內湖濱江投資興建北部超大型資料中心,特別提供至少12兆瓦的IT負載、針對AI和高效能計算(HPC)應用設計,初期規模雖尚未超越板橋IDC中心,但未來全面建置完成後,總容量將高於板橋IDC。


資金額逾150億元的板橋IDC中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IDC中心,2016年完工後,因為需求強勁、經過多次擴建、目前機櫃已完全滿載,使用效能相當高。中華電信看好AI、自動化、雲端化、大數據、AR/VR、5G及數位轉型商機都將帶動資料中心需求,因此決定在濱江再建一座超大型IDC中心。

據了解,濱江初期規劃基地逾千坪,並採用等同TIA-942 Rated 4/Rated 3最高等級規格設計。至於投資金額,中華電信強調不便透露。

另外,中華電信啟動現有建築改造計畫,透過擴增電力、冷卻效能及補強結構,將舊有場地轉型為AI-ready資料中心,這些改造後的基地將作為全新IDC資料中心使用。

中華電信強調,所稱AI-ready資料中心是指當客戶提出需求後、中華電信可即時供應AI設備所需服務之資料中心,在考量符合AIDC載重規格、供電狀況、機電空間可滿足AI設備所需容量等條件下,中華電信計畫於全台計約10處既有場地打造符合AI-ready要求的基地。

面對台灣大斥資88億元與國際大型資料中心供應商Vantage合作建造桃園大型IDC中心來勢洶洶,中華電信新建、改造雙軌並進大擴IDC中心規模,以坐穩台灣最大數據中心營運商寶座。中華電信全台現有營運中的IDC中心共15座,加計子公司是方電訊,集團全台IDC市佔率超過70%。

中華電信強調,濱江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將在能源效率和高容量共置方面樹立新標準,至於總投資金額不便揭露。由於IDC中心供不應求,中華電信未來將持續投資於先進基礎設施,如高密度數據中心及AI應用服務,使其成為推動台灣數位經濟的重要推手。興建中的還有位於桃園崙坪的IDC中心。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15700171-439901



2025/07/16
緯創、緯穎內湖蓋樓 將創3500工作 交通再添挑戰

緯創內湖研發大樓新建工程昨開工動土,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左二)主持,北市長蔣萬安(右二)受邀出席。記者胡經周/攝影

緯創內湖研發大樓新建工程昨開工動土,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左二)主持,北市長蔣萬安(右二)受邀出席。記者胡經周/攝影


輝達將落腳北士科,進駐內湖的緯創資通昨也動工,市長蔣萬安說,未來北市將串接內科、南軟、北士科等打造AI科技廊帶。但內科塞車未解,除緯創,緊鄰的緯穎科技大樓預計今年動工,將引進逾3千就業人口,勢必再增內科交通壓力。

市府表示,內科企業陸續響應大眾運輸「減碳存摺」、上下班時間分流等,將與緯創溝通企業接駁車等措施,跨局處、公私合作紓解內湖交通。至於改善內科塞車,除上周堤頂大道銜接國一北上新匝道已通車,捷運東環段接下來也將開工,會持續鼓勵大眾多搭大眾運輸。

位於內湖行善路的緯創地上權案昨辦開工典禮,蔣萬安及緯創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出席,未來緯創資通將蓋地上8層、地下4層研發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

蔣萬安表示,未來緯創將提供1500個工作機會,「選對地點是企業成功的開始」,北市不單只是打造單一科技園區,而是致力打造科技廊帶。

財政局長胡曉嵐說,除緯創在內湖的研發大樓外,緊鄰的緯穎科技大樓也預計今年動土,會再提供2000個工作機會,加上緯創在舊宗路段的「數位內容創新中心」BOT案,屆時將串接內湖科技園區、南軟等,打造AI廊帶。

不過議員李明賢提醒,前年10月台塑企業總部進駐時,沒有調整公車路線班距,導致交通堵塞,接下來緯創研發大樓完工前,市府要先做好公共運輸配套。

李明賢說,緯創正位於民汐線與東環段Y35站交叉,現階段僅2處出入口,屆時Y35將是轉乘大站,呼籲市府先行協調用地徵收,增加出入口站點。

緯創資通預計2028年完工,工程時間將與目標2032年完工的捷運東環段重疊,議員陳宥丞表示,兩邊同時動工勢必影響交通量能,尤其舊宗路、行善路現況相當壅塞,新產業進駐也會有磨合期,市府在前期就要配套溝通,除調度公共運輸,也要掌握企業員工通勤方式,了解需求才能提前因應。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872373



2025/07/15
先賺先贏 首季房產轉售獲利 連二季降

買氣不振影響,平均賺402萬,半年來縮水36萬

政府限貸打房,轉售房屋獲利空間縮水,今年第一季每件房屋轉售案件平均獲利402萬元,連二季下滑。圖/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限貸打房,轉售房屋獲利空間縮水,今年第一季每件房屋轉售案件平均獲利402萬元,連二季下滑。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一年成屋住宅大樓平均轉售價差

近一年成屋住宅大樓平均轉售價差


政府限貸打房,轉售房屋獲利空間縮水。據實價資料統計,今年第一季每件房屋轉售案件平均獲利402萬元,連二季下滑,比起去年第三季歷史高點的438.2萬元,縮水36.2萬元;房市買氣持續不振下,業者預估轉售獲利空間還會持續收歛,賣方「先跑先贏」的氣氛也將愈來愈濃厚。


統計顯示,過去七大都會區中,以新竹地區房屋轉售增值金額居全台之冠,過去一年多在800萬元以上;不過隨著房價漲幅甚鉅、特別部分成屋大樓的交易價格甚至與新建案相去不遠,也讓成屋大樓在景氣萎縮的時,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今年第一季轉售增值金額已跌破800萬元,與去年第三季高峰相比,轉售增值金額縮水近144萬元。

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同期轉售增值金額縮水幅度也達28萬~57萬元;近三季來新北、桃園轉售獲利金額則變動較小,也反映北二都在剛需買竹支撐下,房產增值縮水的情形目前較不明顯。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第三季末,央行祭出嚴格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從大多頭降溫,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在去年第三季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今年買氣持續緊縮,買家出價的心態更加保守,轉售獲利的空間預估還會持續收斂。

張旭嵐表示,景氣未見轉多,包括換屋族、囤房族、周轉族三類賣方讓利態度較積極。換屋族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有短期內出脫舊屋的急迫性,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囤房族因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將租金投報率低、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

此外,周轉族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不排除有時間的迫切性,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715000125-260202?chdtv



2025/07/15
6月房市10大事/房價鬆動?信用管制鬆綁?市場波動關鍵揭密

央行政策、房價漲跌、土地交易與建商佈局,下半年房市究竟會怎麼發展?本文帶您速覽6月台灣房市,深入解析本月市場訊號與未來趨勢。

6月房市10大事/房價鬆動?信用管制鬆綁?市場波動關鍵揭密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六月台灣房市呈現出複雜局面,多項關鍵事件預示著市場正迎來重要轉折。中央銀行對信用管制的最新表態、官股金控對房價走勢的最新預判,乃至於都會區房價開始鬆動的跡象、土地市場的交易趨冷,甚至連公寓產品都出現逆勢上漲,這些都釋放了重要的市場訊號,深刻影響著台灣人的資產配置與居住決策。本文將分享6月份影響房市的十大要事,帶您了解當前市場的動向,並探討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未來的房地產發展。

No.1 央行房市政策9月將再檢討 信用管制有望鬆綁?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6月19日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總體房市指標呈現緩降趨勢。他指出若房市持續下行,「我們(央行)再打第八波也不好」。央行將在9月理監事會議時,根據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房價是否進一步改善來檢討是否鬆綁管制。楊金龍強調,雖然房價仍在上漲,但漲幅已放緩,例如第一季國泰、信義等的房價指數年增率均減緩、季增率低緩或呈負值,且房市交易量近月大幅縮減,民眾看跌房價比率遠高於看漲,顯示房市持續修正中。同時,央行已排除都更重建案件的適用,並表示民眾陳情換屋貸款困難案件不多,顯示協處措施有效。

No.2 下半年房價走勢 官股金控看「量縮價平、漲不易」

儘管央行維持信用管制不變,總裁楊金龍也認為「房價還在上漲,只是緩慢」,但官股金控對於下半年房市抱持較為保守的看法。兆豐金董事長董瑞斌觀察實價登錄與六都移轉棟數,認為成交量雖縮減,但議價空間不大,因此預期下半年將是「量縮價平」格局。第一銀行總經理周朝崇則認為會呈現「量萎縮、價漲不易」的局面,並預計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將持續到年底,不會再有第八波。關於新青安貸款,雖然5月撥貸戶數與金額仍有月增約5%,但受理戶數與金額則出現月減,其中台企銀減少263戶最多,顯示熱度正緩慢下滑,公股銀行資金仍吃緊,但部分銀行如一銀房貸排隊時間已從3個月縮短為2個月。

No.3 台經院示警23產業景氣看淡 營建業受波及

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6月24日發布的5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5.83點,已是連續四個月下滑,並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新低。這反映出在美國對等關稅等影響下,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普遍持保守態度。調查中特別點名23個產業未來半年景氣看壞,其中包含了與房市關聯密切的營建業及建築投資業。台經院長張建一指出,關稅確定前的拉貨潮預計持續到6月,接下來全球經貿情勢將是關鍵,雖然AI競賽有助於拉動台灣出口動能,但高科技產業與傳產的表現落差將會非常大。

No.4 天龍國房價鬆動 北市標準住宅下跌1.8%

在政府一系列打房政策的影響下,素有「天龍國」之稱的台北市房價也出現鬆動。北市地政局6月19日公布的3月實價登錄資訊顯示,北市標準住宅每坪均價為64.78萬元,相較於這波景氣最高峰的2024年9月至10月的65.95萬元下跌了1.8%。數據指出,3月北市住宅價格指數為128.39,月跌1.5%,且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的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各項都呈現下跌,明確指出北市房價已欲振乏力。

No.5 中南部土地標售冷!建商購地意願探低

不僅房價有所變化,土地市場也顯現冷意。台中市地政局6月26日標售區段徵收配餘地,共釋出17筆標的,總底價近520億元,結果投標情況相當冷清,僅收到3張標單,整體標脫率僅17.6%,溢價率更只有3%,雙雙探近年標售數字新低。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土地規模大、開發門檻高,加上信用管制和房地產買氣未復甦,都讓業者購地態度更保守,追價意願不高。

此外,高雄市地政局6月25日舉行第二季開發區土地標售,推出5標6筆建地,總底價14.86億元,最終僅吸引5封投標,僅3標順利標脫,總進帳14.1億餘元。其中最受矚目的高雄大學1,100坪土地,由林姓自然人以8.21億元取得,溢價率也僅3.88%。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主任許值瑋分析,現階段央行限制導致房市買氣宛如一灘死水,建商自然不願出手購地,並預期若9月信用管制有望放寬,買氣才可能復甦。

No.6 新青安貸款申辦仍暢通 八大公股銀行澄清疑慮

日前市場傳出新青安貸款越來越難申辦,引發民怨。對此,行政院要求八大公股行庫在6月16日全數發布聲明澄清。各銀行強調,凡符合新青安貸款資格皆可受理申請,並核給適度融資額度。但若申請人收入與負債顯不相當,銀行將會主動關懷並提醒審慎評估財務能力,避免影響還款風險,這是基於風險控管與居住正義考量,而非限縮申辦。

No.7 大型建商策略轉型 積極布局商用不動產求穩

面對房市交易時間拉長、傳統營運模式受挑戰的現況,大型建商如國泰建設、達麗、皇翔、興富發、冠德等,紛紛調整策略。他們不再只靠賣房獲利,而是積極加碼保留收益性不動產,例如辦公大樓、飯店、購物商場等,採取只租不賣的長期持有策略,藉此獲取穩定的租金收益,並享有長期不動產的保值與增值潛力,逐步升級為更全面的地產開發商。

No.8 公寓總價逆勢上漲7.5% 漲幅遠超電梯大樓

在整體房市交易量萎縮、房價漲勢趨緩甚至下跌之際,非主流的公寓產品卻逆勢而上,展現驚人漲幅。根據金融聯徵中心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台公寓平均總價達到1,052萬元,過去一年來不僅突破千萬大關,年漲幅更高達7.5%,這遠遠超過了電梯大樓產品0.2%的漲幅。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升分析,公寓公設比低、實際使用坪數大、總價親民(約為大樓的6至7成),以及多位處發展成熟的蛋黃區且具都更改建潛力,是其受買方青睞的主因。

No.9 房租漲不停!租金補貼逾50萬戶難解

儘管整體物價指數逐漸回穩,但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的租金指數年增率仍維持在2%以上,反映房租持續上漲,加重租屋族負擔。為此,政府「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方案」持續發揮作用,核撥戶數已連續兩季超過50萬戶,顯示政府積極透過補貼緩解租屋壓力的努力。其中,台中市更是全台唯一核撥戶數連兩季突破11萬的縣市。然而,高力國際董事黃舒衛也指出,租金補貼應是階段性任務而非常態,需權衡其對市場供需及所得重分配的影響。

No.10 房貸餘額年增幅連八降 信用管制成效顯現

金管會6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底國銀承做房貸餘額為11兆2,081億元,年增率為7.97%,創下近17個月新低,並呈現連續第八個月走降的趨勢,證實了中央銀行信用管制措施的持續發酵與成效。金管會分析,雖然房貸逾放金額略有增加,但多數是因投資客資金調度困難造成,仍屬微幅成長,並未達到惡化程度。至於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連三個月走升至26.42%,金管會解釋這主要是受到新台幣升值導致美元存款換算後分母縮水所致,而非分子(房貸)暴增,整體仍控制在30%的上限以下。



資料來源: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9635



2025/07/15
夏天熱到快融化!台北市推出這4招,要讓全台最熱盆地降溫

種下15萬棵樹、打造10座大安森林公園綠覆面積、全國首創補助住宅玻璃隔熱膜,台北市要為市民創造涼感生活

夏天熱到快融化!台北市推出這4招,要讓全台最熱盆地降溫

圖/台北市政府推出「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與「淨零生活」四大策略,要幫這座全台最熱的盆地降溫,照片為示意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 James Hunt。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都市快速擴張,加上熱島效應與盆地地形雙重影響,台北市每到夏季都成為全台最熱城市,近年更屢屢刷新高溫紀錄。面對極端氣候時代來臨與民眾對宜居環境的期待,台北市政府正積極推動一系列「降溫行動」,致力讓這座水泥叢林找回舒適的夏季。

為此,台北市政府提出「四帖良藥」: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與淨零生活,以環境改造與低碳轉型來幫城市降溫。作為首要戰略,「降溫城市」從「水綠降溫」、「密集綠覆固碳」兩大方針著手,從建築基地、公共綠地、市區溝溪到都市風廊全面布局,以增加綠化量、排水工程和密集綠覆固碳策略來落實淨零永續。

從立體綠化到都市風廊,讓綠意深入城市角落

在綠化部分,市府推出「台北市開發基地體感降溫專案」,同時修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鼓勵新建建築導入立體綠化、設置遮蔭遮簷、留設都市風廊,提高基地綠化率與立體綠覆設計誘因。未來,台北市的新建物將納入「通風散熱」規範內容。

台北市也致力增加水域空間、推出綠覆固碳計畫,打造「冷島效應」。「市區溝溪營造計畫」改善五分港溪、東大排等排水系統,打造成兼具防洪、賞景、降溫的綠帶;「密集綠覆固碳計畫」則參考新加坡、澳洲墨爾本、香港等城市經驗,以市民體感舒適與都市熱調適為改善目標,針對中正萬華區、東區商圈、內湖科技園區、士林夜市周邊生活圈四大熱區,分析綠資源及環境現況,透過階段性的植樹來提升城市氣候韌性。

在密集綠覆固碳計畫下,自2022年至今,台北市已經增加了16處、共12公頃的公園綠地面積,增加4000多株行道樹。預計至2050年前,台北市將增加種植15.7萬株喬木,創造近1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綠覆面積,提供每年約377萬公斤的固碳當量。


自2022年至今,台北市已經增加了16處、共12公頃的公園綠地面積,增加4000多株行道樹。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圖/自2022年至今,台北市已經增加了16處、共12公頃的公園綠地面積,增加4000多株行道樹。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ity.gvm.com.tw/article/122734



2025/07/15
緯創新大樓落腳內湖 創1500職缺

台北市長蔣萬安(中)、緯創資通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左)14日出席緯創資通內湖研發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提供1500個工作機會。(邱芊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中)、緯創資通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左)14日出席緯創資通內湖研發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提供1500個工作機會。(邱芊攝)


台北市朝AI導向智慧城市邁進,緯創資通將在內湖打造研發大樓,與緯創總部、規畫興建的緯穎總部相近,致力打造AI科技廊道,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帶來1500個工作機會。台北市長蔣萬安14日出席開工動土典禮強調,輝達、緯創皆選擇進駐北市,「選對地點是企業成功的起點」。緯創資通總經理暨執行長林建勳也肯定表示,輝達進駐對生意有正面影響。


緯創資通昨舉行內湖潭美段研發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該土地面積共6407.79平方公尺,緯創將打造地上8層、地下4層並符合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的研發大樓,預計2028年竣工。

蔣萬安表示,北市不只專注於單一科技園區發展,而是結合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內湖科技園區及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致力打造科技廊帶,目前包括緯創再次進駐內湖,打造全新研發大樓,預計提供1500個工作機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也宣布海外總部落腳北士科,對於北市致力打造的AI驅動智慧城市又往前邁進一步。

林建勳說,輝達進駐北市,交流相當方便,對生意絕對有正面影響。對於美國陸續公布貿易夥伴關稅稅率,台灣的部分尚未出爐,林建勳指出,客戶尚未對訂單提出明確調整,目前仍會根據計畫持續運行。

台北市財政局長胡曉嵐說,緯穎總部大樓預計今年動工,將提供2000個工作機會,目前台北捷運東環線已開工,上周堤頂大道接國道1號北上匝道也通車,有望紓解內湖交通負擔。

蔣萬安強調,選對地點是企業成功的起點,市府團隊近年積極招商引資,累計共557億元,希望讓更多優秀的企業及人才匯聚在北市。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715000524-260110?chdtv



2025/07/15
1年3起行動電源自燃 雙鐵乘車指引:放隨身行李

▲▼高鐵列車驚傳火警!禍首「行動電源」曝光 1男手臂燙傷。(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高鐵今年4月發生一起旅客的行動電源自燃意外。(圖/資料照片)


行動電源自燃事件頻傳,國籍航空規定不能託運外,航程中禁止使用,避免放置座位上方行李置物箱,由於台鐵和高鐵近1年來也發生3起行動電源在列車上自燃意外,台鐵和高鐵也公布乘車指引,包括行動電源應放置隨身行李保管。

行動電源在飛機上自燃起火威脅飛安事件頻傳,台鐵和高鐵近一年來也發生3起意外,其中台鐵2024年9月2日3294次區間車行駛至台南站,一名醉客口袋行動電源起火燃燒;2024年10月13日144次自強號行駛至豐原站,一名旅客包包內的行動電源也突然冒煙自燃。

高鐵今年4月12日也曾發生1607車次旅客的行動電源自燃冒煙,該名旅客輕微受傷、列車地板燒灼焦黑,高鐵事後也向旅客求償。

▲▼高鐵列車上傳出有行動電源冒煙。(圖/翻攝Threads/網友ida_0821授權)

▲高鐵列車上行動電源冒煙,旅客緊急滅火。(資料圖/翻攝Threads/網友ida_0821授權)


目前國籍航空祭出航程中禁止使用行動電源禁令,雙鐵雖無強制規定,但也公布乘車指引,其中台鐵公司說明,依據《鐵路法》第68-1條規定之危險品包含爆炸物、氧化物、易燃固體或液體或氣體、腐蝕性物質、毒性、放射性、傳染性物質或物品等。目前行動電源並非前述所規範之物品。

台鐵進一步指出,針對近期發生行動電源自燃事件,台鐵公司提醒旅客如有攜帶行動電源乘車時,請將行動電源隨身保管,勿放置行李箱或寄送託運,以維乘車安全。

高鐵公司則表示,高鐵持續透過企業網站、列車上旅客資訊顯示器、車站訂位動態資訊顯示系統的跑馬燈等,宣導旅客妥善保管隨身行李、留意行動電源使用狀況,維護高鐵旅運安全。

高鐵說明,旅客攜帶物品若有潛在能造成危險之虞時,應放在視線可及處,以便一旦發生異常狀況,及時應處。必要時也可以立即通知高鐵人員協助處理。如旅客使用或保管行動電源不慎造成火警,仍須負相關賠償與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713/2995343.htm



2025/07/14
還在拚容積獎勵?AI時代真正決定招商成敗的是「這件事」

當前台灣的資本與土地政策正走入結構性瓶頸。圖/本報資料照片

當前台灣的資本與土地政策正走入結構性瓶頸。圖/本報資料照片


當前台灣的資本與土地政策正走入結構性瓶頸。民間游資氾濫,但過度集中投向不動產與建設項目,導致空間供給過剩、投資報酬失衡。而想導入民間資本的促參制度,卻也逐漸暴露出「有量無質」的結構性侷限。在AI重塑產業價值鏈的此刻,開發不再自動等於進步,建設更不是招商的萬靈丹。真正能吸引未來產業進駐的,不是「容積獎勵」或「交叉補貼」的土地治理思維,而是政府是否具備及時提供算力、電力、頻寬、研發夥伴與行政整合能力的實力。台灣招商的困境就是太多水泥,太少基礎算力;太多誘因,太少對話。


算力才是韌性實力。當AI企業尋求落腳地點,關心的不再只是地價,而是能否即時併網、冷卻設施是否足夠、數據能否低延遲傳輸,以及是否鄰近高教研發與人力供應節點。面對這些高度複雜的需求結構,如果政府部門仍以「土地開發案」為招商主要工具,則極可能錯配資源,造成投資失焦。

事實上,容積獎勵、回饋機制、租稅優惠的制度架構,源於前現代、交換式的土地治理模式,其目的是讓民間以開發換取公共設施供給。這種邏輯下的招商工具,對於道路、市場或停車場等民生設施或具誘因,但當目標轉向AI、半導體、資安運算等新興產業,就顯得制度落後與資源低效。開發可以「做得大」,但對於產業來說,可能卻是「大而不當」。

反觀英國自2024年底實施的「AI Growth Zone」計畫,便採用另一種治理邏輯。他們不再先劃設產業用地、規劃園區後等企業進駐,而是從「猜」轉向「問」,以EOI(Expression of Interest)機制徵詢企業需求,並由政府主導整合土地、能源、頻寬、法規與人才等要素,形成「供需協同」的基礎條件。一年內吸引逾70家AI企業,創造4,500個高附加價值職缺與超過10億英鎊投資,證明著招商不再是標案,而是戰略布局。

台灣目前促參制度雖已累積超過2.3兆元投資、1,700件以上案量,但其中九成以上集中於傳統公共設施與民生導向項目。實際上,AI產業所需的高壓電力基礎設施、低碳冷卻系統、AI運算中心、資料節點平台等,都尚未納入既有促參架構的補助與風險分攤清單之中。

這些制度盲點,導致企業即使有意進駐,地方也無法於六至十二個月內整備完畢,招商成功率自然下降。而地方政府自提的產業園區,若仍由建築開發商主導,則以容積價值最大化為前提,對應的卻不是企業對科技環境的嚴格要求,而是建築投報率的追求,讓招商淪為房地產化、商品化的投資循環。

因此,未來的招商策略,必須重構三個基本邏輯:

一、「規劃在前」轉為「需求引導」,將EOI制度化,讓企業成為產業空間設計的前端參與者。

二、「提供土地」轉為「整備條件」,設立專責招商統籌平台,整合電力、頻寬、通訊與人才資源。

三、「促參工程」轉向「科技型公共建設」,擴大促參法適用對象,納入AI算力、綠電設施與研發場域作為合作標的。

AI時代不等人,EOI 機制正是一種制度化的「產業需求對話」。讓企業能不必等公告、不需走程序,就能表達需求並進入前期溝通。英國、德國、美國部分州政府都已開始將這類 EOI 平台常態化,作為新興科技產業佈局的入口。反觀台灣的促參與招商系統仍以標案與公告為主,導致有興趣的企業常找不到管道、有能力的地方也缺乏整合資源的工具。

招商,不應再是一種單向規劃的行為,更不該再以「容積」競爭,而應以「算力與整備速度」爭勝。從猜到問,從開發誘因轉向治理能力,才是打造具全球競爭力投資環境的根本途徑。

文/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 黃舒衛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11700733-430603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