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2025/02/20
解救內科交通 民代盼增企業參與誘因

為救內科交通並推動節能減碳,北市府規畫在內科推動綠色企業計畫。本報資料照片

為救內科交通並推動節能減碳,北市府規畫在內科推動綠色企業計畫。

北北基桃推動「我的減碳存摺」將滿1年,北市府希望藉減碳不開車救內湖科技園區交通,但內科6千多家企業僅115家參與,議員建議提高誘因。內科發展協會理事長周志宏認為「至少是個起點」,接下來想與中央討論是否能配合減碳納碳費折減,市府表示會依中央規範研議。


市府公運處表示,減碳存摺希望企業鼓勵員工以個人方式達到降低碳排的目標,針對企業碳稅等,會再依據中央規範研議。


周志宏說,過去1、2年內科與市府合作推動雙園綠運輸巴士,也有企業捐贈YouBike站點,針對內科園區內通行的車流減量已有一些效果,接下來會與內科企業推動更積極的配套。

他認為,解決內科交通有補貼、優惠等手段,若可透過碳費折抵與中央共同推動淨零碳排,比光拿補貼有誘因,他還在研擬,如不開車可抵減碳費,將再跟中央討論,但必須先有一套減碳的計算方式,「減碳存摺」量化數據是關鍵,內科企業已有115家登記參與,67家提供減碳數字,減碳量達42萬8千噸。

北市議員李明賢認為,解決內湖交通還是要加速東環段等捷運動工,不要讓時程延宕、將捷運施工衝擊減到最少才是關鍵,獎勵措施是對,不過重點還是擴大企業的社會責任,呼籲企業響應ESG,或給予高科技租稅等誘因。


議員王孝維指出,內湖30年前僅4萬7千多人,現在人口多7倍,從基隆、汐止、南港等前來,上下班尖峰一定會塞,解決內湖交通,內湖人自己的開車習慣必須改變;他認為最簡單、最快的方法,是將捷運南京三民段直接多拉一站到大港墘設站,直達內科核心,他8年前曾向當時的市長柯文哲提建議,可惜柯沒做。

「我的減碳存摺」去年4月推出,到去年底共33萬多人參與、累計減碳量達4.4萬公噸。北市今年主打「兌獎制」,每月達標20公斤減碳量可選擇獎項登錄兌獎。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559415?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2025/02/14
未來五年商辦新供給大量「房東市場」將明顯感受到壓力

2024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總額一舉突破新台幣四千億,達4,078億元,創下2022年以來最高紀錄的亮眼成績,而台北市辦公室市場租金行情,因新供給有效去化,仍年漲2-3%。

不過,因新增供給持續增加,2025年市中心新增供給約5.7萬坪、南港約2.1萬坪,未來五年台北市新供給合計77萬坪(圖一),使得「租金多少,房東說了算」的房東市場,從2026年起將明顯感受到大量供給的壓力。

企業升級需求顯著 租賃去化大

戴德梁行估價及顧問服務部研究部協理李易璇指出,2024年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在企業升級需求及金融保險業自用需求推動下,全年胃納量達到36,700坪,創下五年來新高。

其中,第四季迎來元大金融廣場完工啟用,新增約13,000坪供給,並由元大集團全數自用,彰顯金融業對高品質辦公空間的渴求。

高力國際也統計指出,2024年總計有3.4萬坪新增供給釋出,全年淨去化量累積四萬坪以上,去化狀況係近十年第三高,市場需求穩定,空置率維持在5.74%,每坪每月的平均租金續漲至2,648元,年漲幅2.51%。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指出,自2018年新供給創高峰以來,2020至2022年間因COVID-19疫情及可出租空間有限,A辦租賃成交量有所下降。但2023年起,隨著新供給陸續加入市場,成交量逐步回升,2024年達到五萬坪,創2019年底疫情後新高。

其中,台北核心商業區因新供給釋出,租賃成交量顯著回升,累計下半年成交量體為16,016坪,另全年度成交量體突破三萬坪,累計為33,428坪,雙雙成為2019年疫情以來新高。

另信義商業區新增供給占核心商業區四成,成交量占近五成達1.7萬坪,顯示精華地段持續受企業租戶青睞。

其他商業區新供給占比達台北核心商業區核心商業區約六成,全年成交量約1.1萬坪,為各商業區成交量體成長最多區域,亦為該區域歷年成交量紀錄。

而哪些企業在租呢?侯文信表示,核心商業區成交租戶產業結構趨向多元化,科技業、其他產業及金融業為成交件數前三大類別。然與2023年相較,各新產業成交件數占比均未超過20%,顯示市場需求來源多樣化,成交產業多元發展亦增加市場避險能力。

其他產業如航空、共享辦公等的成交面積占比增至29%,年增幅達20%,為主要成長動力。南港商業區則以科技業為主要需求來源,占全年成交筆數近半。以成交面積計,其他產業占比高達34%,主要來自單筆大型預租交易。

新供給釋出增加 空置率微升

一般來說,當市場上有新供給出現,若未能有效去化,空置率升高,租金上漲將面臨壓力。

侯文信指出,2024年台北核心商業區新增約2.9萬坪供租賃A辦面積,全年空置率由2023年的4.6%升至7.0%,增幅達2.4%。

其他商業區及信義商業區新供給釋出,使其空置率由前年的5-6% 增至8%以上,顯著拉高台北核心商業區整體水平。敦南與敦北商業區則為對比,無新供給加入,空置率維持在穩定的2-3%,保持低檔水準。

2024年其他商業區新增約1.7萬坪供給,第四季空置率達到11.0%,為核心商業區最高,全年空置率增幅為5.3%。

然該區因租金具競爭力優勢,去化動能最強,全年淨去化面積達8,847坪,第四季空置率季降幅為0.8%,亦為下降速度最快區域。其中,以元大金星大樓的去化表現最佳。

侯文信表示,信義商業區空置率次高為8.4%,年增幅為3.4%。第一季新增供給約1.2萬坪後,空置率迅速上升,第二與第三季市場對新增供給逐步消化,然第四季因租戶為降低成本遷出較多,空置率再度季增0.8%,反映租金壓力對市場影響。

敦北與敦南商業區無新供給加入,空置率表現穩定,全年維持於4%以下。敦北商業區空置率因固有租戶地緣偏好,空置率年降1.4%至2.2%,為核心商業區最低,季降幅持續穩定。敦南商業區空置率為3.3%,全年降幅為0.3%,表現平穩。

回顧過去台北核心商業區A辦市場,2019至2022年,台北核心商業區A級辦公室市場供不應求,空置率長期低於3%,租金呈現約2%之穩健年成長。

至2023年,市場新增約3.6萬坪租賃供給量,供需保持平衡,空置率雖突破3%至4.6%,但仍處於相對低檔。同時,新供給推升租金年增幅至7.5%,顯示市場吸收能力強勁(圖二)。

2024年新供給持續釋出,全年空置率攀升至7.0%,加以A辦集中區的信義商業區租金見瓶頸,租金年漲幅則壓縮至1.4%,市場由穩定進入逐漸調整階段。

高力國際企業租戶服務部資深執行董事陳頌民指出,從整體去化狀況來看,2024年淨去化量達40,160坪,僅次於2018年的6.1萬坪與2021年的4.4萬坪,表現比原先年初預期的好。

從產業來看,去年市場穩定的去化主要來自於本土銀行業的自用擴張,占了整體37%,其次則為科技業及生技醫藥業,各占整體的15%。從區域來看,由於信義商圈及西區商圈都有租客遷入新大樓的帶動,兩個區域淨去化量的貢獻分別為59%及16%。

A辦月租金站上三千元

不過,「貴者恆貴」,瑞普萊坊顧問暨市場研究部主管江珮玉表示,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租金方面,因2024年年淨去化達到5.3萬坪(圖三),為二十年來第二高,高於年平均去化2-2.5萬坪許多,且在幾棟新大樓完工的帶動下,租金持續上漲趨勢,年漲幅為2.8%。

江珮玉指出,台北市A級辦公室市場租金行情,在台北101大樓啟用時,約在2304元,但一路上漲,其間雖有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所造成的全球金融海嘯而短暫拉回整理,但自2016年後就一路上漲,並在2023年突破3000元水準,至2024年底來到3300元(圖四)。

需求帶動租金上揚

陳頌民分析台北市各大主要商圈的租賃行情,指經濟面的強韌帶動了辦公需求續增且租金續漲,其中西區商圈因受到新大樓租賃成交的激勵,平均租金來到每坪每月2,214元,年漲幅達4.41%,係七大商圈中漲幅最大。

而目前租金最高的仍是信義商圈,每坪每月平均租金達3,355元,不過,他也有觀察到,信義區租金雖仍居高不下,但漲幅自第二季起已趨緩。從等級來看,受到企業升級辦公場所需求,A級大樓平均租金來到2,971元,另在調查的A級大樓樣本中,更有超過三成的大樓月租金超過3,000元。

瑞普萊坊商業不動產服務部總監盧佳青表示,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的主要使用者,以前以金融保險業、高科技公司、外事單位等跨國性集團或外商企業為主,但是近來生物科技、醫藥、遊戲軟體公司、高級醫療機構等,因為產業發展,也成為A級辦公大樓的主要承租戶。

又目前AI產業的發展,除了製造業的製造需求,AI趨勢下的下一階段產業─軟體業可能是接下來的發展重心,因此看好台灣辦公室需求除了高科技、金融業,軟體、研發需求是重點。例如輝達就計畫在台灣設置總部大樓。

台北市商辦正快速汰舊換新

江珮玉表示,A辦需求來自於許多舊樓都更、企業擴充需求、外商設點需求,還有面對ESG需要節能減碳的需求等,都使得許多租戶選擇有交通優勢、大樓ESG效益的大樓,以辦公室優質化來因應企業對外競爭、徵才、留才與降低營運成本的營運考量。

侯文信也談到,2023年後新供給陸續加入,2024年汰舊換新潮起飛,在3.3萬坪的租賃成交量體中,有七成比例為屋齡未滿兩年的A辦,達到2.3萬坪,較2023成長6.5倍,更超越大量新供給釋出之2018年,顯見企業辦公室朝向汰舊換新。

他說,疫情後,企業對辦公室規格要求提高,新商辦憑藉優越硬體設備、現代化之空間配置及永續設計,成為租戶首選。

江珮玉指出,雖然有些大樓藉由專業的管理維護與定期的保養,並且具有公設比較低的優點,仍然是非常實用的辦公室。但不能否定的是,有些大樓的樓層高度較低、空調設備耗能、電梯服務不足或停車位數量不夠等硬體設施與新大樓的狀況有很大的落差,甚至還可能有外牆磁磚剝落、結構受損的公安問題。

江珮玉指出,依據統計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平均屋齡為21.5年,且約有三成的大樓屋齡超過30年,B辦平均屋齡為31.8年,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接近六成(如附表),因此台北市的辦公大樓屋齡偏高。

盧佳青表示,近期的幾次地震,對於現有屋齡較老的辦公大樓都是考驗。縱使沒有結構安全的問題,但是漏水、磁磚剝落、牆壁龜裂等都是時有所聞。

因此許多大樓進行都更與屆臨都更年限,成為企業搬遷的重要推力。再加上近幾年台灣具有地緣政治與產業供應鏈優勢,經濟表現佳,尤其是科技業擴充需求,成為第二個推升的力道。

另外,跨國企業、外商在全球環保議題下,面對ESG策略,有節能減碳的需求等因素,促使許多租戶必須選擇有交通優勢、大樓ESG效益的大樓,以辦公室優質化來因應企業對外競爭、徵才、留才與降低營運成本的營運考量。

而除了台北市核心商圈外,其他辦公商圈正在崛起,盧佳青另指出,由於台北市主要中心辦公商圈的辦公室租金較高,因此,同樣具有交通優勢的產業商圈也成為企業搬遷的另一選擇。

南港商圈崛起是進行式

例如南港經貿園區與南港產業軸帶,因為有重新開發的效益,陸續有新大樓完工,吸引如輝達從內湖搬遷至潤泰玉成大樓,承租10,259坪。中興保全因為總部大樓在南港還在興建中,在鄭州路的舊總部大樓租約到期後,先承租台壽C3約3,748坪。

宏碁集團從汐止,原先僅是承租國建利百代大樓,後來改為購買4,328坪,以及承租335坪。Google承租位於士林劍潭站附近的CAAM承德大樓3,864坪等非中心商業區的重大租賃案,顯示出台北市周邊產業園區的重要性逐漸加溫。

陳頌民指出,內湖及南港兩個產業聚落的平均租金也是持續上漲,內科平均租金來到每坪每月1,335元,南港租金來到1,857元,其中南港全年淨去化量更高達3.6萬坪,也是近五年最高值,但第四季由於有台壽C3的三棟大樓落成共計3.8萬坪,整體空置率短期攀升至16.6%。

侯文信另指出,台北核心商業區以外之南港商業區,2024年新增供給約1.7萬坪,全年淨去化面積為1.8萬坪,與2023年水準相當。空置率自第一季的13.6%逐季下降,至第四季降至9.3%,第四季降幅為1.1%,顯示穩健去化動能。

新供給大增 租金上漲面臨壓力

盧佳青指出,在未來幾年,台北市中心商業區將有超過40萬坪的新供給,例如南山人壽在信義計畫區有原世貿三館與信義行政中心的開發案、台北車站商圈有C1D1「台北雙星」超高樓開發案。

而周邊產業聚落的南港與北士科預估也可能有超過50萬坪的新供給,雖然有些是自用總部大樓或以出售為主,但是未來辦公室租賃市場因為新供給增加,空置率勢必拉高,租金是否仍維持每年3%的成長,考驗房東們吸引租戶的租賃條件。

展望未來,仲量聯行商業不動產部副總經理游淑芬表示,截至2024年底,核心商業區釋出之租賃新供給已去化約四成,仍有1.7萬坪庫存待消化。扣除自用及已預租面積,2025年仍有約3.6萬坪供租賃A辦面積將釋出,與庫存合計仍有5.3萬坪待市場消化,對市場去化形成挑戰。隨著新增供給釋出,空置率可能進一步上升。

南港商業區於2024年新釋出租賃面積則已去化六成,剩餘庫存約0.7萬坪。2025年,包含除自用、已預租面積,全年釋出面積與庫存總計約7萬坪。由於新供給與現有庫存影響,空置率預計續升至雙位數水平。

租金成長方面,由於新供給建築成本較高,預期租金將維持2024年水準或緩漲,然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國際經濟環境尚未明朗,租金漲幅趨於溫和。房東競逐優質租戶,祭出優惠租賃條件,進一步壓縮漲幅空間,2025年租金漲幅恐相對保守。

空置率上升為房東市場主要挑戰,她觀察租約談判,房東以更靈活之招商策略吸引租戶趨勢逐漸明朗。整體而言,供需格局逐漸邁向轉型,汰舊換新起飛,未來一年去化速度將成為關鍵影響因素。

陳頌民認為,2025年在科技業引領產業擴張及企業升級辦公空間的帶動下,市場需求穩健,租金將持續走揚,惟漲幅將較2024年趨緩,而因為2025年有5.7萬坪將釋出市場,空置率將緩升至6.9%。若將內湖與南港兩個產業園區一併考慮,並把時間拉遠至2028年,台北市中心將有41.8萬坪新供給、內湖30萬坪、內湖4.9萬坪,總計三個區域將迎來77萬坪的龐大供給。

在企業加速ESG腳步的同時,更可滿足其對於辦公空間升級的需求,不過,他也提醒既有辦公大樓也須盡快升級大樓的軟硬體設備,以避免失去競爭力,並順利度過此波供給大浪。

李易璇談到,隨著企業對ESG標準的需求提升,舊市區中古辦公大樓逐漸失去競爭力,而新建大樓則因兼具地理位置優勢與現代化設施,成為租戶升級的首選。

展望2025年,隨著更多舊市區新大樓落成,市場將進一步滿足企業升級需求,同時帶動租賃市場成長。戴德梁行預期,ESG標準與高效空間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競爭焦點,持續推動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市場朝高品質、多元化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rticleData/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165200



2025/02/14
百貨業全面啟動安檢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昨(13)日發生氣爆事故,全台百貨指標業者啟動大安檢。對此,全台百貨業者包括新光三越、遠百(2903)、微風、Global Mall等均表示,將啟動全面安檢,以確保營運場所安全。

台中新光三越發生氣爆意外,也波及鄰居台中大遠百。台中大遠百表示,因與新光三越比鄰,因此靠近新光三越一側有小部分玻璃碎裂,但無損建築結構安全與正常營業。近期也會加強公共安全,包括全面檢視館內設施,確保結構安全無虞,並強化工安管理。

針對工安議題,Global Mall表示,各店皆落實定期巡視天然氣供氣設備安全,且定期落實排煙管清潔,同時商場瓦斯管線皆有設置總遮斷閥及分樓層遮斷閥,且所有廚房及餐廳也設有瓦斯漏氣偵測器、瓦斯遮斷閥,層層落實。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71/8547162?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02/14
地面師小心了 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兩招反制詐騙案

近年來地面師及金融詐騙案件頻傳,引發民眾人心惶惶。為協助抑制詐騙危害,加強維護民眾財產安全,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估價師公會全聯會)7日正式啟動不動產估價助理員管理機制。

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郭國任表示,即日起民眾可於估價師公會全聯會網站查詢合格之不動產估價師,以及估價助理員資訊,確保民眾自身權益。

郭國任指出,不動產市場舉凡資產買賣、土地徵收、都市更新、銀行抵押貸款、法院法拍等的價格評估,大多仰賴不動產估價師產業的專業及品質,確保民眾財產權益、交易市場秩序以及金融穩定。

為此,郭國任 表示,2024年立法院修法通過、經總統公布不動產估價師法修正法案,其中新納法條明定,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得聘僱不動產估價助理員,由估價師公會全聯會辦理登錄造冊納管,並在今年2月7日正式生效,全面實施估價助理員制度。

估價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葉玉芬分析,如銀行抵押擔保品或資產買賣估價需要的不動產價值評估來說,現場勘察是必要的法定估價作業程序。

不過葉玉芬表示,近年來地面師及金融詐騙案件頻傳,不乏僅用名片或電話假冒銀行或相關專業人員就進行環環相扣的房產詐騙或抵押詐貸,引發民眾人心惶惶,且無從辨別專業不動產人員身分真偽。

葉玉芬說,估價師公會全聯會因應不斷進化的詐欺犯罪型態,讓民眾可以簡易透過網路身分查核,確認執行不動產估價作業相關人員的身分真偽,建立詐騙斷點。

因此葉玉芬表示,除了協助不動產估價師加強管理不動產估價助理員,統一核發助理員識別證以供出示辨別外,另一方面,在徵得估價助理員的同意下,亦將登錄估價助理員及其所屬估價師事務所相關資訊於估價師公會全聯會網站之會員名錄專區(http://www.rocreaa.org.tw)全面揭露,方便民眾反向個別查詢不動產估價師及估價助理員相關資訊,以確保自身權益,減低財產損失可能性。

郭國任進一步說明,國際金融市場對於金融抵押貸款在覈實擔保品價值上,多委託第三方專業估價彰顯其獨立性及客觀性,我國怎可落於人後?

郭國任強調,估價師公會全聯會正式全面實施估價助理員制度,透過估價助理員的法制化及資訊公開化,未來除落實登錄,針對登錄之不動產估價助理員亦持續辦理教育訓練,維持估價品質的專業性、公正性及客觀性,減少其他產業或金融機構內部自行估價因獨立性及客觀性不足,可能引發金融詐貸風險,或因不動產相關產業人員身分不明而發生地產詐騙的可能性,降低不動產價值變動對金融機構設定抵押權造成的風險,亦符合國際上對於估價專業性與獨立性的要求,於促進金融市場正常化指日可待。

郭國任表示,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對於建立不動產估價專業人員查詢平台,健全不動產價值評估機制責無旁貸,長期耕耘下定能提升民眾對不動產估價產業的信任,使不動產估價產業結構更完備。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533340?from=edn_subcatelist_cate



2025/02/14
2025年房市八大趨勢!

很快的2024年已翻頁了,房市表現以「價量俱揚」四個字來定調應該沒有疑義,然在去年第四季市場買氣驟降的頹勢下,展望新一年度房市,恐怕會是個極具挑戰的一年,可預見的會有四隻黑天鵝,就市場的發展態勢來看,會有八大市場趨勢,值得業界及消費者多加留意。

2024年龍年結束了,迎來的是嶄新的2025年,送舊迎新最大的儀式感莫過於回顧與展望囉!

回顧2024年房市 919之前是熱翻天

回顧2024年的房市,央行9月19日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應該是個重要的分水嶺,之前房市熱翻天,建案秒殺、排隊購屋亂象、房價跳空上漲等投機炒作無所不有。房地產業者坦言若沒有「金龍海嘯」,2024年會是房市史上最好的一年,相關業者都是樂開懷,各個賺得盆滿缽滿,最彰顯的是上市櫃營建及代銷公司股價紛紛超越科技股,EPS也是賺贏過高科技股,真是史上罕見。

但是「金龍海嘯」之後,房市歡樂的Party結束了,市場買氣如雪崩般下滑,交易量急遽萎縮,先前可說是門庭若市,919之後變成門可羅雀的淒涼。只是這次央行出重手打炒房,業者反彈的聲浪並沒有前幾波打炒房時來得大,為什麼?因為大家都賺得太飽,飽到不好意思再多說話了!


全年建物買賣可達35.8萬棟

根據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最新的推估,全台2024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量仍可達35.8萬棟,與2023年30.6萬棟比較,大幅成長16.8%,交易量創近11年來新高,交易量並沒有919之後市場感受到那麼悽慘,而且各地房價都還是維持在高檔震盪,正是一幅標準「價量俱揚」的景象。

也許有人會有點錯愕,怎麼會是這樣的景象,央行「金龍海嘯」沒有發揮效力嗎?有的,只是前三個季度真的是賺很大,10月起市場交易量確實出現急凍的現象,但是仍抹不去前三季市場因新青安所帶動的熱絡交易,所以整年度交易成績單仍然是十分的亮眼,如果沒有央行的急踩剎車,龍年全年房屋交易恐有可能衝上37萬棟的大關。


展望2025房市-「量縮價跌」

展望2025房市,「量縮價跌」似已成為市場共識,從2024年10月起「金龍海嘯」發威,房市交易量就已明顯萎縮,今年此一態勢應該還會延續,全年交易量可能回落到30~32萬棟的區間。大家最期待的是房價會不會跌?如果量縮的格局不變,超漲的房價一定會修正,誠如央行楊總裁去年在立法院答詢時所說的,「房價要修正需要一段時間發酵,可能在明年中可以看得到!」

2025年房市四隻黑天鵝

2025年房市可預見的會有四大變數,也就是四隻黑天鵝,其一,是美國總統川普就職,這不只是全球關注的最大變數,也會是國內股市、房市的最大變數。川普1.0時代因中美貿易戰,台灣漁翁得利,為房市帶來了極佳的財富效應。到了川普2.0時代,他的快意恩仇拳更加讓人捉摸不定,我國股市及房市絕對都不能掉以輕心!

其二,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緊張從蔡英文時代到賴總統是越來越升高,只是大家也越來越習慣了,但這一風險也不能加以漠視,一旦擦槍走火,股房二市都會是不可承受之重!

其三,是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盡管去年第四季央行沒祭出第八波信用管制,但今年呢?若是再有更強力的打炒房動作出來,房屋交易量都不可能再放大了;反之,若央行鬆綁一些先前的管制措施,房市就會有較大喘息的機會。

最後,是40萬戶的新屋交屋潮。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推估,2025年到2027年間,將有高達40萬戶的新屋會陸續完工交屋,這意味著市場供應量將大幅增加,賣壓也會相形沉重,這會不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當然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市場變數!


2025房市八大趨勢

綜合上述房市的發展態勢,加上筆者實務面的第一手觀察,整理出來2025房市8大趨勢,供業者及消費者趨吉避凶。

1.量縮價跌

房價第二季起會比較有機會鬆動,928檔期銷售率是重要觀察指標。

2.市場先衰後穩

跟去年房市走勢相反,下半年起市場交易量慢慢回穩。

3.重劃區房價會領跌

特別是近兩年來大量推案的一些新興重劃區。

4.小宅熱度不減

小宅符合低總價市場之需求,仍然會是首購者的首選,業者為求安全過關,推案會更加喜歡小宅產品。

5.AI住宅漸漸流行

AI是國內外發展大趨勢,先前在房屋市場都還沒受到關注與重視,但今年AI住宅勢必也會跟上,成為一項熱門產品。

6.淨零建築成訴求

為了地球,建築追求淨零減碳會是個好賣點。

7.商用不動產仍然夯

打炒房是打住不打商,商用不動產榮景仍可期。

8.台積宅風險升高

台積效應過度炒作之後,會開始出現兩極化,有些台積宅恐會打回原形。

資料來源: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8nznYBx






2025/02/14
北捷東環段出入口審議 3站修正通過

台北捷運環狀線東環段全線設10站,都審會上月通過3站出入口新建工程,北市都審會昨再審4站,委員發現Y36站臨道路側未留人行空間,出來就是一面牆,連路緣石都沒有,該案下次提會再審,其餘3站修正後通過。


東環段全線約13.25公里,行經中山、內湖、松山、信義及文山等行政區,設Y30至Y39站共10座地下車站,分為2個細部設計標,DF119標為Y30至Y35站、DF120標為Y36至Y39站。


都審會昨審議4站,Y36站可轉乘台鐵松山車站與捷運松山站,設有2處出入口,Y37站1處鄰近虎林街市場、捷運永春站與後山埤站,Y38站4處位在松仁路兩側、附近有捷運象山站,Y39站則有1處,附近為吳興國小、吳興公園。


委員指出,Y36站南側松隆路215巷4弄的出入口A,人行道連路緣石都沒有,緊鄰一道牆,建議安全考量微調,不要緊貼建築線,至少留有30至50公分緩衝。其他委員說,台北有時風雨大,建議出入口B的遮簷可做大一點。


有委員認為Y37站出入口在6米道路,目前人行寬度約1.5公尺,若再設半戶外行人休憩座椅,人潮一多,人行空間會更壓迫,建議座椅全拆。另有委員建議,各站出入口的樓梯可留設斜坡,供行人拉行李使用。


都審會決議,Y36站出入口位置需調整留設臨路人行空間等因素未通過;Y37、38、39站修正後通過,包含量體盡量採通透、輕量化、調降電梯高度,以及屋頂洩水、排水應考量後續維管,可採自然洩水方式處理。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54715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25/02/14
租賃契約約定由承租人負擔租金扣繳稅款及全民健保補充保費者

公司與房東簽訂房屋租賃契約,約定每月除給付租金外,尚需負擔房東之租金扣繳稅款及全民健保補充保費,該筆租金之給付總額及扣繳稅款如何計算?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機關團體等扣繳單位承租房屋,如約定由承租人負擔扣繳稅款及全民健保補充保費,實質上是承租人因租賃財產所負擔之對價,應以包括扣繳稅款及補充保費在內之給付總額為基礎,辦理扣繳稅款及憑單申報。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向國內居住之房東甲君承租房屋,租賃契約約定10%扣繳稅款及2.11%全民健保補充保費由A公司負擔,甲君每月實收租金新臺幣(下同)40,000元,則A公司每月應依實質租金給付總額45,511元〔40,000元÷(1-10%-2.11%)〕計算扣繳稅額4,551元(45,511元×10%)於每月10日前將上一月內所扣取稅款向國庫繳清(若每次應扣繳稅款不超過2,000元者,則免予扣繳),並於次年1月底前辦理扣(免)繳憑單申報。

該局提醒,扣繳單位承租房屋時,若有約定承租人代出租人負擔相關款項者,應視同租金以計算租金給付總額,由扣繳義務人依法扣繳稅款及填報扣繳憑單。如對相關扣繳規定尚有疑義,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資料來源: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384fb3077bb349ea973e7fc6f13b6974?cntId=071e19bf202c4c53a3ae087f6afdf5a5



2025/02/14
地震頻繁 購屋應首重十二大重要事項(二)

─避免二次施工或挑高、夾層設計

─避免購買海砂屋與輻射屋

近年地震頻繁,購屋置產除應查閱實價登錄資訊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資訊,詳細了解基地與土質之外,在結構安全方面,更應避免U型、T型、L型規劃設計(詳請參閱附圖一)或二次施工、挑高、夾層設計;此外,對於建物現況確認書內容,亦應注意是否有海砂屋與輻射鋼筋檢測證明,而更重要的是除建物測量成果圖之外,務必實地勘查建物現況,以資確保購屋權益!

以下謹就地震頻傳,購屋應特別注意之重要事項提供參考意見。

七、避免二次施工或挑高、夾層設計

─除2+1房或3+1房之規畫設計,更應避免陽台外推或上下樓層打通為樓中樓

常見購屋者為增加室內使用空間而在交屋後進行二次施工,例如2+1房或3+1房,而將陽台外推,抑或頂樓加蓋上下樓層打通而為樓中樓(詳請參閱附圖二、圖三),另外,太高的挑高或夾層設計,同樣也會減損結構的耐震力,因此,對於一些柱子過於細長、一樓大廳過度挑高或造型複雜不對稱的建築安全性,選購之前宜審慎評量。

八、檢視一樓剪力牆是否遭拆除

─住商混合大樓常見一樓為增加使用空間而拆除剪力牆

常見住商混合大樓,一樓為增加使用空間而擅自拆除剪力牆,因此,購屋時不僅要仔細檢查自己想要購買的戶別,對於一樓剪力牆是否遭拆除亦應嚴格檢視,凡此,只要依原設計圖詳加核對樑、柱或剪力牆是否遭破壞或拆除,即可輕易查覺。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九二一地震,台北市八德路、虎林街口的震災以東星大樓崩塌最受關注,其後經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鑑定,主因為混凝土強度不合格、施工不當及設計疏失,導致耐震能力不足;另外,亦有一些專業人士質疑一樓剪力牆是否遭拆除所致?

按剪力牆又稱「耐震牆」或「結構牆」,通常使用RC結構建造,是用來承受建築物對付抗震的結構體,因此,絕對不可以任意拆除。

九、避免購買海砂屋與輻射屋

─應注意是否貼有紅色或黃色標籤

這類建物結構原本較為脆弱,購買中古屋時只要查證是否貼有紅色或黃色標籤,即可清楚辨識。另外,也可要求屋主出具氯離子含量檢測證明,至於預售屋則可要求建商出具無海砂與輻射鋼筋檢測證明,以資保障購屋權益(詳請參閱附圖四)。

有關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相關規定,請參閱「建物現況確認書」。

註: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簽約注意事項

─輻射鋼筋及未經處理海砂之檢測

(一)第十條第二款有關本預售屋之材料不含輻射鋼筋之檢測,請洽詢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二)同款有關本預售屋之材料不含未經處理海砂之檢測,消費者除可請賣方提供相關檢測報告外,亦可攜帶600公克結構物之混凝土塊或50至100公克之砂樣,逕向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之測試實驗室委託檢驗(檢驗費用由委託者負擔),並得向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洽詢。

十、建物測量成果圖

─可依建物測量成果圖核對一樓與頂樓是否有違建

除整棟建物坐落位置以及附近地形地物之外,如欲進一步瞭解主建物之室內空間配置以及陽台、露台、雨遮、屋簷、樓梯甚至停車位之相關位置與編號,可至地政事務所申請建物以及附屬建物之測量成果圖,實地詳細核對,即可得知是否有違章建築或陽台外推等相關情事。

建物測量成果圖:購屋前應詳細核對建物測量成果圖與建物現況,俾便了解是否有違章、違規使用。此外,購買預售屋時還應將房屋銷售時的報紙廣告、海報、說明書等宣傳資料保留下來,俾便作為交屋驗屋依據。

十一、建物現況確認書

─檢視違建、滲漏水、輻射屋或海砂屋等事項

與結構安全以及居家品質息息相關之改建、增建、加建、違建、滲漏水、輻射屋或海砂屋檢測事項,以及中繼幫浦、機械室或水箱位置,有無違法設置之行動電話基地台設施(詳請參閱附圖五)與有無管理委員會等主要重點,請記得參閱「建物現況確認書」。

十二、實地勘查建物現況

─可從頂樓逐層循樓梯勘查到地下室,檢視樑、柱、牆是否有明顯的四十五度角裂縫

首先,應由外觀檢視是否有傾斜、磁磚龜裂、掉落等情況,至於內部則應嚴格檢查是否有漏水情事。另外,三十年以上老舊建物地下室,更容易看出建物結構與管理維護是否良好等情況,至於內部首應嚴格檢查是否漏水等。

而更重要的是,購屋前務必親自從頂樓逐層走樓梯勘查到地下室,檢視樑、柱、牆是否有明顯的四十五度角裂縫,尤其是三、四十年老舊建物地下室通常都只有簡單的油漆粉刷,最容易看出建物結構與管理維護是否良好等情況。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weekly.com.tw/Magazine/Info/%E7%90%86%E8%B2%A1%E5%91%A8%E5%88%8A/165199



2025/02/14
確保居住安全!臺北市延長403震損建築物補助計畫

為協助去年403地震受災市民加速修繕受損建築物,臺北市政府宣布,「臺北市403震災列管紅黃單建築物修繕補強補助計畫」將延長申請期限至114年12月31日,希望紅黃單受災戶能儘速申請補助,確保建築安全,恢復居住品質。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403地震發生後,建管處立即派員前往受災地區進行建築物損害評估,針對結構受損、需修繕的建築物進行紅黃單列管。為了協助市民盡快修復受損房屋,臺北市政府積極籌措經費,並成功爭取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撥款8,000萬元,另動支市府災害準備金3,190萬元,共計1億1,190萬元作為紅黃單修繕補助經費,並於113年5月15日啟動「臺北市403震災列管紅黃單建築物修繕補強補助計畫」,提供經費支持,幫助市民修繕住家,以維護公共安全與居住品質。為讓更多符合條件的市民受惠,市府決定將補助申請期限從原定的113年12月31日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確保受災戶有充足的時間完成修繕並提出申請。

虞處長進一步說明,符合補助資格的所有權人,在完成震損部分的修繕後,可依規定申請補助。補助金額方面,紅單建築物每戶最高可獲得50萬元補助,黃單建築物則可申請最高40萬元補助,若涉及建築物共用區域修繕,每棟最高補助上限為150萬元。

建管處強調,403地震造成建築物部分受損,若未及時修繕,可能影響居住安全。因此,市府特別延長申請期限,讓所有符合資格的市民都能獲得補助,以減輕修繕經濟負擔。同時,建管處也提醒,申請期限至114年12月31日,請所有權人務必在期限內提出申請,以利後續審查與撥款作業。若有任何疑問,可洽臺北市建管處或撥打1999轉8387市民服務專線查詢。

資料來源: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ms=72544237BBE4C5F6&s=D2DCD56F7E2F9079



2025/02/14
看見幸福台灣

「我對台北市的施政藍圖,是打造一座永續共融的希望首都,讓每個人都能在台北市實現自我,感受到幸福。」台北市長蔣萬安強調,打造台北成為「AI 驅動的智慧城市」與「創業家友善城市」戰略作為兩大核心引擎,推動台北向前邁進,讓城市更創新,讓生活更安心。

蔣萬安將施政重點主要聚焦在「安全之都、運動之都、未來之都」的三大願景。他說,利國利民的政策「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所以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定去做」,特別是在上任第一年,積極推動大巨蛋完工啟用,大巨蛋至今舉辦了70場棒球賽事,從亞錦賽、中職35到12強賽,掀起一波又一波棒球熱潮,累計超過140萬人次到場觀賽,活絡周邊商圈,創造超過47億元的經濟成果。

去年更克服各項困難和限制,大巨蛋成功舉辦演唱會,開啟「大巨蛋經濟」的新篇章。周杰倫在大巨蛋舉辦演唱會,帶動住宿消費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三成,總消費額破17億元;接續的跨年活動與阿妹演唱會,更為台北市創造超過22億元的消費商機,包含帶動東區商圈1.7億元產值,讓餐飲業績提升45~50%,地下街業績成長30%,為市民帶來有感的經濟效益。

「捷運是城市的關鍵心血管系統」,蔣萬安表示,經過兩年的努力,打破捷運工程過去停滯的僵局,不但兌現捷運東環段「兩年內動工」的承諾,更在今年1月15日克服困難,連號稱最難做、最難標的南環段CF670標,都成功與廠商簽約。

台北市目前已全面啟動「捷運六線齊發2.0」,包括環狀線南環段、北環段、東環段、萬大線一期、萬大線二期還有信義線東延段在內的路線,全面推進,為台北擘劃長遠未來,迎接全新的捷運時代。

資料來源: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rmNOLVX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