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

最新消息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房地產新聞

返回
2025/09/12

老家變新屋1》政策更給力 都更、危老、整建好解方

2019年台灣進入「都更2.0元年」,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2025年危老、都更、整建都已取得顯著成績

▲2019年台灣進入「都更2.0元年」,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下,危老、都更、整建都已取得顯著成績。(圖/彭世杰攝)


2019年,蔡英文總統宣示了台灣進入「都更2.0元年」;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延續政策,並針對難以及時重建的老屋,大力推動「老宅延壽」方案。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下,危老、都更、整建都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如何在政策鬆綁、金融支持與居民共識間找到平衡,仍是決定都市更新進展的關鍵。


台北中正區廈門街的1棟41年老公寓「牯嶺雅舍」,由於上下樓不便,為了讓老人家能安心出門,住戶們決定推動加裝電梯。這看似單純的願望,卻演變成一場長達數年的拉鋸戰,從1樓住戶占用法定空地拒絕釋出,到社區走進調處會議,甚至訴諸法院3審判決,過程考驗了所有人的耐心與信心。

最終,法院確認空地屬於公共使用,應依法拆屋還地,並返還非法占用租金,電梯工程才得以動工。當外掛式電梯終於落成,1位年長住戶開心地說:「這是我們多年來最大的心願,終於可以無障礙通行。」

都更另一選擇》整建維護受青睞 北市累積逾百案

立面修繕、增設電梯與耐震補強統稱「整建維護」,這是都市更新的另一種途徑。由於拆除重建往往需要較長的整合期,不少社區選擇先進行整建維護;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愈來愈受到老舊公寓住戶的青睞。以台北市為例,今年截至7月底,新增23案,不僅超越去年整年19案;累計突破132案,穩居全國之冠。


2019年,在《財訊》主辦的「第一屆危老+都更博覽會」上,蔡英文總統宣示了台灣進入「都更2.0元年」。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延續都更政策,並特別針對難以及時重建的老屋,推動「老宅延壽」方案。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建物逾500萬戶,已超過住宅存量的一半;為強化居住韌性,內政部規畫3年投入50億元,優先補助4~6層樓的老宅進行管線更新、立面修繕、防水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延長建物壽命並帶動營建內需。

▲《財訊》主辦的「危老+都更博覽會」邁入第六屆。(圖/彭世杰攝)
▲《財訊》主辦的「危老+都更博覽會」邁入第六屆。(圖/彭世杰攝)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日前也發表《2025工總白皮書》以「新局」為主題,直言在全球經濟變局下,危老都更不僅能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更能振興經濟。他呼籲政府在容積獎勵上應給予更大彈性,並同步打開金融「水龍頭」,讓百工百業共享更新契機。

全台老屋已逾半》公安問題浮現 加速重建刻不容緩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今年第1季全台已有515萬戶屋齡超過30年的房屋,1年內再增加32萬戶,占全國936萬戶總存量的55%;其中,123萬戶屋齡逾50年,比率達13%。台灣老屋數量很快將突破600萬戶,老化壓力急遽升高;老屋問題不僅攸關都市美學與生活品質,更牽動公安與耐震安全,更新已刻不容緩。

6都中,台北市平均屋齡高達38.18年,老屋比率逾72%,居全國之冠。高雄市、台南市也分別超過56%與57%,代表半數以上住宅已達更新門檻。若就數量而言,新北市則以87萬戶,成為老屋最多的城市。

2018年上路的《危老條例》,是推動台灣老屋更新的重要關鍵。內政部營建署統計顯示,至2025年7月底,累計全台危老與都更核定案達5750件,而2017年前則僅有660件,展現翻倍成長力道;2019年危老核准件數突破300件,2020年達850件。雖然隨著危老容積獎勵逐步縮減,政策進入落日討論階段,2023、2024年件數略有回落,但整體推動力道依舊強勁。

▲都更危老在中央與地方政策加持下,全台興起重建氛圍。(圖/彭世杰攝)
▲都更危老在中央與地方政策加持下,全台興起重建氛圍。(圖/彭世杰攝)

中央政策續加持》放寬容積認定 老舊建物受惠

政策面持續加溫,更新力道也逐步擴大。針對危險老舊、耐震力不足的建築,內政部於2024年11月修正《都更條例》第65條,放寬原容積認定範圍,推估全台共有8216棟、約27萬戶六層樓以上的老舊建築因此受惠。

台灣金聯新任董事長宮文萍上任半年後,也將其在不良債權與資產管理的專業經驗,轉化為推動都市更新的新動能。她強調,金聯將善用資源,從自地自建、合建到公辦都更全方位參與,並以資金融通角色填補市場缺口;未來除平價住宅外,更要讓公辦都更成為金聯推動城市轉型的第2隻腳。

6都也各自祭出更新方案。台北市長蔣萬安推動「都更8箭」,透過公私協力與AI審議,將審理時程縮短;並推出「7599專案」(75%意願達申請門檻,90%同意試算方案,90%選配率)。同時擴大防災型都更範圍,給予容積獎勵,鼓勵海砂屋、危樓優先更新。

新北市長侯友宜以「都更3箭」為核心,包含捷運導向開發(TOD)、主幹道沿線市容優化、危險建築優先處理;市府除成立全國首座「住都中心」深入社區輔導外,並加碼「防災都更」與「580專案」(危樓五成同意即可提出財務試算及規畫服務,超過8成重建意願即啟動招商程序),降低同意比率門檻,提升誘因。值得一提的是,永和大陳社區公辦都更已成典範,並延伸至板橋浮洲、頂溪捷運站周邊大型更新案,以公辦帶動民辦。

為因應人口快速成長,桃園市則將「可負擔住宅」納為核心,透過自治條例要求新開發案保留一定比率可負擔住宅。此外,並結合鐵路地下化,規畫7大車站聯結新都心,推動TOD發展,打造250萬人口級都會圈,同步推動5大旗艦計畫,包括3大車站站區再造、新設車站新心計畫等。

6都祭都更新政》縮短審理時程 擴大補助範圍

作為全台危老量亞軍的台中市,市府推出「審查精進方案」,將核准時程由80天下修至40天,並修訂協議書、增加重建計畫期程彈性,新增多元保證金繳納方式,減輕建商負擔,提升協助居民重建的意願。

高雄市今年8月成立「住都中心」,整合社宅維管與都市更新輔導,強化量能與效率。市府並啟動2025年度更新補助計畫,社區最高可申請800萬元中央基金補助;另推出「第一桶金」先期整合補助,最高150萬元,協助成立更新會、加快意向整合。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左)日前發布2025年工總白皮書,建議政府可加強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圖/潘重安攝)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左)日前發布2025年工總白皮書,建議政府可加強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圖/潘重安攝)

然而,都更推動除了整合難題,金融環境更是隱憂。在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下,雖然都更、危老貸款不受總額度限制,但仍被納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導致銀行融資水位吃緊、承作更趨嚴格。自主更新地主要逐一徵信,銀行更重視地主還款能力,融資條件因此偏弱。

打通資金瓶頸》研議成立都更信保基金 化解融資困境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指出,信用管制讓土地與建築融資成數下降,購屋貸款層層設限,造成建商與消費者同陷資金斷鏈風險。「有建商案子蓋好,卻因買方第2戶貸款僅五成,資金不足交不出屋款,建商拿不到錢還銀行,最後被迫破產。」他呼籲金融主管機關應設計「過渡期方案」,或允許以信用貸款補足不足額,讓既有交易順利完成,避免市場連鎖倒閉。

陳勝宏強調,對中小型建商來說,金融緊縮更是生死線。「大建商財力雄厚可以撐過去,但中小建商若被全面淘汰,許多小基地將無人問津,都市更新恐因此停擺。」對此,政府正研議是否透過設立「都更信保基金」提供後援。

同時,耐震問題也不容忽視。台灣在1974年以前,建築法規尚未全面納入耐震設計,許多老房子結構脆弱,一旦地震來襲,風險極高。陳勝宏建議,政府應針對1974年前興建的房屋設下期限,3~5年內必須完成改建,否則應面臨強制措施,「唯有設定時間表,整合才會真正動起來。」

此外,整建維護在推動上依舊存在法規門檻。建築師王瑞婷觀察,3大補助方案中最容易落實的是加裝電梯,關鍵在於法規將出入口寬度由120公分下修至75公分,才解決了空間不足的限制。加上只需過半數住戶同意即可成案,且具備「公寓變華廈、房價增值」的吸引力,因此成案率最高。

至於外牆拉皮和結構補強皆須百分百同意,儘管有磁磚剝落問題,卻常卡在罰金與維修工程費用不成比例,住戶不願進行外牆整新。結構補強則可能破壞各戶室內裝修及建物外觀立面,住宅大樓更不易推行,建議政府放寬同意比。

產官民協力都更》法令要再突破 緩解人老屋老問題

坂茂綠能塗裝總經理羅志岡建議,政府應盡快檢討「全體同意」規定。他指出,以塗料為主的外牆更新,不僅能解決磁磚脫落、漏水等問題,有助提升公共安全;同時,對於位處地震帶的台灣而言,塗料材質能有效減輕建築重量,在地震時也更為安全,日本便是典型的借鏡。

無論是危老重建、都更推動,還是整建維護,背後核心都在於「人屋雙老」下的居住安全與城市永續。隨著全台老屋數量逐年攀升,如何在政策鬆綁、金融支持與居民共識間找到平衡,將是決定都市更新進展的關鍵。唯有政府、產業與社區攜手,才能讓更新成為全民共享的生活改善工程。

▲大安區四維路老公寓改造前。(圖/資料室)
▲大安區四維路老公寓改造前。(圖/資料室)
▲大安區四維路老公寓在外牆拉皮與增設電梯後,街廓呈現嶄新風貌。(圖/王瑞婷提供)
▲大安區四維路老公寓在外牆拉皮與增設電梯後,街廓呈現嶄新風貌。(圖/王瑞婷提供)

(雜誌原始標題為:老家變新屋)


資料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aad516da-9b46-436e-a38a-4c34ae736e94


瑞光不動產擁有堅強專業商用不動產仲介團隊,及區域內龐大的商業不動產物件,除了專業土地、廠辦、廠房仲介外,更提供商場、賣場、店面、商務中心等多類型收益型不動產,為大台北地區中最值得信賴的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在熟知所有工業不動產條件下,協助客戶快速輕鬆的找到優質辦公室空間;瑞光不動產除了是您企業商仲第一選擇外,更為您企業好夥伴!


目錄

  • 房地產新聞
  • 產業經濟新聞
  • 區域相關新聞
  • 園區快訊
  • 公司訊息